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晋霸天下-第5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猛见华安已经得知,便接着说道:“将军既然已经得知这些情况,不知有何打算。”

华安摇了摇头,轻声道:“如今燕代联军实力强悍,而朝廷又如此行事,托了我军的后退,本将这心里也是很着急啊!不过,只要本将有所动作,便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会撼动这个大晋,甚至改变天下的格局,不得不慎之又慎。”

王猛闻言,抱拳道:“既然将军已经考虑到这一点,那么末将也就直言了,大晋朝廷以士族掌控朝政,终难以成就大事,此次,朝廷官员大肆侵吞百姓和将士们的田地,已经引得天怒人怨,将军完全可以借此良机,据地自立,彻底摆脱大晋朝廷的控制,如此,方能实现一统天下的宏愿,将军千万不可错失良机,以免抱憾终身。”

“看来,王将军与众将领已经商量好了,否则也不会说的这么理直气壮。”华安大声说道。

王猛点了点头,说道:“没错,末将与诸位将军已经商议好了,要借此机会拥立将军为君,据关中自立。”

“拥立本将为君,据关中自立。”华安闻言故作惊讶,大声道:“你们想过没有,一旦拥立本将为君,会产生什么后果,只怕本将会成为众矢之的,大晋、燕国、代国、凉国都会向本将发起进攻,本将以一己之力,如何抵挡如此多的进攻。”

王猛思索了片刻,抱拳道:“回将军,这个后果,末将在长安的时候,已经想过无数遍了,但我军有关中作为依托,一旦情况向最坏的方向发展,我军主力完全可以暂时放弃中原,撤回关中休整,做多三五年,末将便可训练出足以匹敌天下的雄师,到时候,便可逐步吞并天下,让天下再次一统,并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撤回关中,司州和并州是我军辛辛苦苦打下来的,难道就不要了吗?只要我军放弃,司州和并州必被燕代两国占据,本将不甘心。”华安开口表示反对。

见华安有如此顾虑,王猛思虑片刻,抱拳道:“若将军仍旧下不了决心,那我们可以退而求其次,向大晋朝廷自请称王,如此,既可以给大晋朝廷一个警告,表明将军的态度,同时,也不至于撕破脸皮,让将军承受大晋、燕国、凉国、代国等多面的压力,只是,这只能是权宜之计,并不能长久。”

华安闻言,点了点头,轻声道:“本将一心效忠大晋朝廷,并希望在有生之年可以帮助大晋朝廷收回所有的失地,然朝廷官员不能相容,并极力掣肘本将,让我主力大军军心涣散,本将不得已,也只好采取一些雷霆手段,以表面态度了。”

“若将军已经下定决心,首先要做的,便是以扰乱军心为借口,将朝廷派遣至关中和司州的官员,全部逮捕治罪,只好能以军法杀掉一批,以警告朝堂上企图对将军有所掣肘的官员,而后,便可以士卒哗变,军心涣散为借口,要求朝廷封王,以稳定军心。”王猛正色说道。

见王猛说的很有道理,华安认可的点了点头,并大声道:“这些官员以整顿吏治为借口,大肆兼并老百姓和将士们的土地,的确极为可恶,必须严加惩戒,以安定军心和民心,这件事情,就交给你去办了,记住,尽量不要杀人,本将还不想全面得罪大晋的士族,以免受到太大的阻力。”

王猛闻言,点了点头,抱拳道:“将军放心,末将心中有数。”说完走出了中军大帐。

在王猛走出中军大帐之后,华安开始思考如何上书大晋朝廷,毕竟,自荐称王是属于叛逆的行为,言辞如何拿捏,是非常重要的,只要一个词语用的不准确,效果就可能大打折扣,

华安的目的,既要体现自己称王是受将士们的胁迫,是迫不得已的,否则军心就全面动摇了,其次,还要有些许威胁的味道,让大晋朝廷的官员,知道自己不是软柿子,被贬下益州和梁州已经算是底线了,若是再有所举动,便是触碰自己的核心利益了。

虽然华安经常上书朝廷,但此次与往日大不一样,因此,华安必须斟酌再三,并仔细修改每一个字词,以起到最佳的效果,为了短短的数百字,华安忙了一个时辰,仍旧没有写好。

“启禀将军,蒋将军帐外求见。”就在华安拿着毛笔涂涂抹抹的时候,传来了蒋干求见的消息。

“蒋干,在这个节骨眼上,他来干什么。”华安微微有些惊讶,连忙收起自己所写的草稿,并大声道:“快请。”说完从尊位上站了起来。

“末将蒋干,拜见华将军。”蒋干抱拳向华安行礼,毕竟蒋干是大晋册封的平北将军,而华安却是更高一级的征北将军,因此,蒋干见了华安还是应该行礼的。

“蒋将军不必行礼,快快请起。”华安连忙上前扶起蒋干,并问道:“蒋将军前来本将大帐,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吗?”

正文第七百二十章蒋干的劝谏

蒋干抬头看向华安,正色道:“华将军,末将听说贵部六万主力大军,已经撤离临水城,并在邺城西门外扎下大营,不知是否属实。”

华安点了点头,回道:“确有此事,我军之中出了一些乱子,将士们擅自脱离阵地,让蒋将军见笑了。”

“哦,原来传言都是真的,那华将军打算如何处置。”蒋干轻声试探道。

华安自然明白蒋干此来,一定有所企图,但具体是何企图,却无从得知,为此,轻声说道:“我军目前的情形极为棘手,具体该如何处置,本将仍在考虑之中。”

见华安尚在犹豫之中,蒋干连忙上前一步,抱拳道:“华将军,眼下大晋朝廷先是贬去了将军都督益州和梁州的军务,紧接着便派遣官员,收回了将军赏赐给部下将领的田地,这直接导致将军麾下大军的军心涣散,末将大胆推测,这仅仅是个开始,若是将军没有雷霆的反制手段,日后,朝廷还会继续为难将军,到时候,只怕将军的下场……”说到一半,蒋干故意停了下来。

华安闻言,似乎有些明白蒋干此来的意图了,于是,轻声问道:“以蒋将军之见,本将应该如何反制朝廷,以保全自己。”

见华安似乎有些心动,蒋干连忙抱拳道:“以末将之见,将军当以雷霆手段,脱离大晋朝廷,自立为君,如此方为上策。”说完目不转睛的看向华安。

华安闻言,佯怒道:“蒋干。大晋朝廷待你不薄,破格册封你为平北将军,你为何能有如此大逆不道的想法,你就不怕本将上奏大晋朝廷,治你的罪吗?”

蒋干浸淫宦海,也算深通察言观色之术,从华安的语气和细微表情,可以看出华安并不是真的非常生气,而是有佯怒的成分。

“将军说的是,大晋朝廷确实待末将不薄。但这么多年来。待将军也是信任有加,如今,却因为一个小小的谣言,开始逐步削弱将军的实力。让将军麾下将士陷入军心涣散的境地。今日所受到的待遇。只怕就是日后蒋干所受到的待遇,天子被架空,以士族掌控朝政的大晋朝廷。终不是我等贫寒子弟的久留之地,所以,末将也不得不为自己的将来打算啊!”蒋干轻声说道。

华安闻言,彻底明白了蒋干此来的企图,原来蒋干前来拜访,是为了劝说自己造反,但据聪士秘密汇报,这个蒋干是冉闵的死忠派,对冉闵忠心耿耿,为何会突然关心自己呢?他背后的动机是什么呢?

华安笑了笑,轻声道:“蒋将军,你我相见不过数次,也谈不上有多深的交情,你为了让本将脱离困境,可谓是煞费苦心啊!本将就不明白了,你这到底是为了什么?”

见华安询问自己,蒋干连忙回道:“将军,末将这么做,除了帮助将军之外,也是为了我华夏一族,不被蛮夷之辈欺凌,试想,在大晋朝廷之中,就以将军北伐之心最为坚决,若是将军被夺了兵权,最得意的一定是燕代两国,届时将军不在河北,燕代联军南下进攻,末将与苏亥、王午几位将军,一定无力守住河北之地,到时候,河北就将再次处在异族的铁骑之下,若出现如此情形,我辈之罪也。”说完眼角居然流出了一丝泪痕。

虽然蒋干说的是绘声绘色,甚至还流出了一丝泪痕,让华安颇受感动,但华安总感觉蒋干的话中,似乎透露着些许期满,也许,他一心为了对抗异族势力是真心的,但除此之外,似乎还另有目的,而这个目的是什么,华安暂时还不得知,不过,潜伏在蒋干府邸的聪士,会查清一切的。

“蒋将军心系我华夏一族,本将甚为感动,不过,本将毕竟是大晋的将领,若行叛逆之举,只怕,天下人人得而诛之啊!”华安夸赞蒋干一句,并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蒋干闻言一喜,从此刻开始,他便能感觉到,华安对反叛大晋朝廷已经有了打算,只需再加一把火,就可以促成此事。

“华将军无需有此担心,只要将军以天下为念,下定决心脱离大晋朝廷,末将愿携魏国所有大军,全力支持将军,有末将协助,将军便不用惧怕任何人的反对。”蒋干抱拳,正色说道。

此刻,蒋干麾下实际控制的大军有五万之众,苏亥与王午麾下的兵马,理论上也是效忠冉智的,至少不会反对自己,若是蒋干等人站在自己一边,的确可以大大提高自己自立的底气和实力,这让华安放心了不少。

见华安沉吟不语,似乎正在作着激烈的思想斗争,蒋干连忙趁热打铁道:“华将军,贵部大军已经群情激奋,如今箭已经在弦上,将军必须立即做出决断,绝不可犹豫不决,以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华安自然早就不想让朝廷拖自己的后退,并在王猛的一番劝说之后,下定了最终的决心,此刻,蒋干也主动前来支持,这就更加让华安稳定了决心,并决定立即行动,以免夜长梦多。

“本将效忠大晋已久,终不愿失去臣子的名分,以都督之地称王,听调不听宣,效仿当今燕王与凉王,不知可否?”华安直言不讳的说道,并想听听蒋干的看法。

蒋干闻言,微微惊了一下,不过,他很清楚,若能向慕容俊和张重华一样,南面称王,与称帝是没有太大区别的,只不过是低调一些而已,于是抱拳道:“将军的忠心,让末将极为感动,既然将军不愿失去臣子的名分,南面称王也未尝不可,只是将军要立即决断,绝不可拖延日久,以免夜长梦多。”

华安点了点头,轻声道:“多谢蒋将军提醒,本将知道该怎么做了。”

见华安已经下定决心自立,蒋干抱拳道:“既然将军想通了就好,末将告退。”说完转身离开华安的中军大帐。

蒋干走后,华安在中军大帐之中,仔细的思考了起来,此刻,他麾下的大军足有几十万,虽然不一定全部是一心忠于自己的心腹,但在这么多年里,几乎所有的将领都受到了自己优厚的赏赐,而朝廷派遣的官员,却收回了自己赏赐给众将士的田地,因此,华安认为自己麾下的主力大军,应该会支持自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如今,蒋干也对自己表示全力的支持,如此一来,华安又有了魏国十余万主力大军的支持。

在黄河南北,蒲洪、姚襄、张遇、魏统等降服大晋不久的将领,对大晋朝廷是毫无忠诚可言,因此,他们也一定不会为了维护大晋朝廷,而向自己发起进攻,不过,若是自己处于不利境地,趁火打劫倒是极有可能的。

在大晋核心的荆州和扬州,倒是存在大晋的另外两支主力,荆州军团和扬州军团,荆州军团主将桓温,擅长作战,麾下大军的实力,也非常的强悍,的确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但华安知道,桓温并不是一个忠心的将领,据潜伏在桓温身边的聪士回报,桓温日夜训练士卒,常怀有反心,因此,荆州军团不会成为大晋朝廷最忠实的依靠。

而扬州军团,虽然实力也非常强大,但其主将殷浩是个空有名望,而无统领军队才华的浮夸子弟,扬州军团兵力虽多,但却只能谨守扬州,保境安民,根本没有与自己麾下主力大军争锋的实力,况且,自己昔日的兄弟,已经控制了扬州军团三成的兵力,只要自己以儿时情谊大加笼络,便可对扬州军团釜底抽薪,因此,扬州军团根本不足为惧。

至于,南方的交州军团、广州军团、江州军团、宁州军团,因为没有大的战事,且人口不多,因此,兵马很少,根本不值一提。

西北的凉国,对关中平原始终存有觊觎之心,因此,华安在离开关中的时候,才将王猛留下,并赖着凉国名将谢艾不还,以让凉国失去图谋关中的实力,华安相信,只要在关中留下数万精锐兵马,便足以震慑凉国,确保关中的安全,确保自己的根基。

如今,对华安威胁最大的便是北方的燕国和代国,燕代联军的兵马最多,若是进行全面的战争动员,组建五十万以上的大军,是毫无压力的,因此,华安重点要防备的仍是北方的燕代两国,而对其他几个方向,进行严密的监视即可。

而华安监视的重点,自然是镇守荆州的桓温军团了,这支军团处在华安的后背方向,对华安所部大军的威胁最大,万一桓温军团与燕代联军同时发难,华安与麾下的主力军团,便难以抵挡,万一大军战败,将不得不放弃洛阳城附近的城池,退入关中平原,以潼关天险,徐图良策。

思虑再三之后,华安决定给桓温写封信,以桓温劳苦功高为由,全力支持桓温称王,以利用桓温内心的野心,让其与自己处于同样的境地,以消除荆州军团的威胁。

正文第七百二十一章代王的决定

华安麾下的主力大军,因为朝廷的举动而军心涣散,此等情况,如何能瞒过镇守襄国城的慕容恪,在得知临水城的晋军主力发生动乱,并撤军邺城之后,慕容恪觉得这是进攻邺城的绝好机会,于是,便在第一时间向远在蓟城的慕容俊汇报情况,并请求率军突袭邺城,趁着晋军主力军心涣散之际,大破晋魏联军,并一举攻破邺城,灭亡魏国。

慕容恪的请求,在第一时间被送到了蓟城的王宫之中,燕王慕容俊在得知华安麾下大军军心涣散之后,显得极为高兴,并暗自得意,认为自己的反间计终于起到了应有的效果。

“恭喜王上,如今我大燕略施反间计,便让大晋朝廷中计,进而让晋军主力军心涣散,照此下去,大晋朝廷必将陷入内乱,而我大燕国就有了一统天下的良机了。”大臣阳婺抱拳说道。

慕容俊闻言,笑了笑,正色道:“此事进行的如此顺利,阳爱卿也是功不可没,本王要好好的赏赐阳爱卿。”

“是王上圣明,微臣不敢居功。”阳婺连忙客气了一句。

慕容俊看向手中的信件,轻声道:“晋军主力现在已经是军心涣散,四弟与麾下诸将皆要求立即出战,以雷霆之势击败晋军主力,进而灭掉魏国,阳爱卿以为如何?”说完看向大臣阳婺。

阳婺思考了一下,抱拳道:“回王上,微臣以为大晋朝廷的内乱才刚刚萌芽。接下来向何处发展还不得而知,此时贸然对晋军发起进攻,未必是最好的选择,还是观察片刻,再做决定为好。”

慕容俊闻言,点了点头,轻声道:“阳爱卿说的是,此次,虽然是进攻晋军主力的良机,但本王觉得更好的进攻机会似乎还在后面。还是再等等为好。”

其实。慕容俊心里是很矛盾的,他相信慕容恪的判断,认为此刻的确是进攻晋军主力的绝佳机会,但此刻。晋军主力军心虽弱。但兵马是齐全的。而且有五万魏国大军助阵,一旦发生战斗,势必也会造成很大的自损。而这样一来,就等于损失自己,而帮助大晋朝廷解决心腹大患,他自然不愿意这么做。

而一旦自己按兵不动,接下来大晋的局势会向何处走,他无法做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