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末当军阀-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潮反问道:“尔是何人?”

会说汉话的虏兵回答道:“吾乃镶白旗下佐领黄琦!”

佐领是个小官,乃是牛录章京的汉语名称。

杨潮不由问道:“尔是汉人还是满人?”

黄琦倨傲道:“吾乃旗人!不分满汉。”

杨潮笑了:“敢问黄佐领祖籍何处?”

黄琦脸色微变:“祖籍昌平!”

听到这里。杨潮已经明白,这是一个头像满清的明军军官,换句话说。这是一个汉奸。

杨潮不由冷笑道:“你祖籍既然是昌平,奈何为贼啊?”

黄琦脸色大变:“胜者王侯败者贼,今我大清基业稳固,尔明廷已然垂暮,我大清吊民伐罪,终要入主中原,尔等还不速降,他日吾皇定鼎中原,尔等化作齑粉矣!”

杨潮不由叹道:“尔亦是读书人啊。”

从黄琦的言语中。杨潮能听出来,这人是读过书的。可是读了那么多圣贤书,却只读到了成王败寇的道理。却没有读到孟子的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说到底书就在哪里,道理就在哪里,想怎么做,还是要靠自己。

所谓道德、节操,是读书读不出来的,是修养出来的。

“你回去吧!告诉你的主子,我们刀枪上见输赢吧。还有告诉你的主子,即便他定鼎中原,即便他称王称霸,他依然是贼。贼就是贼,与胜败无关。在告诉他,哪怕一万个人里头,有九千个黄琦,但总有一两个不服的。回去告诉他,我杨潮不服!”

黄琦冷哼道:“冥顽不灵!不过我家主子仁厚,还给你一条活路。把你们抓的满洲勇士交出来,就饶你们不死,放你们离去!”

说到这里,杨潮心里隐隐感觉到有问题了,对方管自己要人,难道这才是关键。

难道说自己俘虏的虏将是一个重要人物?

上次因为自己抓了那个虏将,所以之后的虏兵才死战不退,所以这次才有这么多虏兵前来。

但是杨潮却不能直接问黄琦,不能让黄琦知道,自己不清楚俘虏的身份。

杨潮故意试探道:“如果我不放呢?”

黄琦哼道:“那你就等死吧!”

杨潮又道:“那我要放了呢?”

黄琦笑道:“那就算你识相,只要你放了人,我们大军放你安然离去。”

杨潮却摇了摇头:“那不行,我不相信你们,人我可以放,但是你们得撤军。”

杨潮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虏兵不但要放自己,而且要放弃攻打海州城。

到不是杨潮真想跟虏兵做这个交易,而是杨潮想试探一下,自己抓到的俘虏分量有多重。

黄琦顿时犹豫了起来:“这个,吾做不了主,得去回报主子定夺,你且稍待。”

说完,又跟旁边两个虬髯汉子,用杨潮听不到的话说了起来,最后抱拳告辞三人一起走了。

这时,杨潮已经明白,自己确实抓了条大鱼,为了这个人,虏兵可以放弃攻打一座富庶的城池,而且是在重兵兵临城下的情况下,也可以放弃攻打,起码在黄琦的心目中,那个人的分量跟海州城相比不分上下。

杨潮到底抓了什么人?(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三节暗度陈仓

那个俘虏的身份,猜是猜不出来的。

那俘虏被抓的时候,身上没有任何信物,除了一身华丽的盔甲证明他身份不同之外,并没有什么特殊,而杨潮又找不到懂满语的人,因此没法审判,现在要审也没机会了,因为俘虏都送走了,都走了三天了,现在大概都半路上了,不出意外过不了几天就到淮安了。

而且以前杨潮也没太把那个虏将当回事,毕竟只带了三百来个人抢掠的虏将,最多也就是一个甲喇额真级别的将领,放到明军中不过是把总级别的武官,不用太过在意,可没想到他竟然吸引了几千人来救援,那么肯定就不是什么甲喇额真级别的了,到底是什么,猜不到,也不能问,反正是一条大鱼无疑。

弄清楚这点,杨潮反而有些后悔,不是后悔让人押回淮安,而是后悔没有派重兵押送,要是半路上跑了,就亏大了。

看着黄琦三人离去,李五六有些遗憾,王璞也很不甘心。

黄凤府则是深皱眉头,忍不住请杨潮一旁说话。

“大人此举不妥啊。”

黄凤府非常忧虑。

杨潮笑道:“如何不妥?”

黄凤府叹道:“军前与虏谋款,若是传了出去,恐怕对大人不利!”

这倒是一个问题,大明朝非常忌讳官员跟敌人和谈,哪怕是文官都不允许,更不用说武官了。

兵部尚书陈新甲就是因为私下与后金议和,被言官弹劾攻击,被崇祯皇帝下狱。

而且陈新甲还是皇帝私下允许他去议和的,只是被人知道后,皇帝不想背负这个与贼议和的恶名才将陈新甲抓起来。

后来周延儒收受贿赂劝解皇帝,搬出了“大司马兵不临城不斩”的国法惯例来。结果皇帝依然不改初衷,以陈新甲负责的是边防,而战事不顺。还在任内失陷了七个亲藩,以“僇辱我亲藩七”的罪名将陈新甲弃市。

既有兵部尚书如果不是被敌人兵临城下打到北京就不杀的国法。又是暗中得到自己的指示,崇祯皇帝都不肯放过陈新甲,唯恐自己背负了污名,可见这个何谈在大明朝还真的很忌讳。

如果被言官知道了,恐怕就得弹劾杨潮了,而皇帝会毫不犹豫的杀了杨潮,大明朝的官场,还是真的险恶。

杨潮一不小心发现自己竟然做了错事。而且是政治上的错误,不由捏了一把汗,但是也不太在意,自己是武将,只要能打仗,皇帝也不太可能想杀就杀,当然现在自己还只是一个千总不太保险,如果能做到总兵,那就不用怕了,到时候即便自己真的跟敌人私下有勾结。皇帝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还是先打完这场仗在操心这个问题吧。”

杨潮笑道。

要是打败了,不用说,死定了。要是打赢了,那么弹劾自己的人也没有凭据了。

黄凤府叹道:“如果大人一开始就打定主意要跟东虏死战倒也无妨,可是如此一来,就没有了转圜的余地,只能在海州跟虏兵一战了。”

黄凤府的意思是,本来杨潮还有机会突围的,现在就只能留在海州跟东虏作战来洗清嫌疑了。

对此杨潮倒是不太在意,他确实一开始没想过突围,因为虏兵是骑兵。自己是步兵,要在骑兵面前撤退。那跟找死没什么区别。

哪怕是坐船,也跑不掉。毕竟在运河里船速也比不过马速,要知道运河中不少河段,还是靠人来拉纤的,那时候别说跟战马比,就是徒步都比船快。

因此虏兵援兵到的那一刻,已经注定杨潮必须在打一仗了。

这一仗恐怕比上一次更危险,杨潮不得不以六百人对虏兵四千人甚至更多的人,背靠坚城,却得不到任何的支援,没有什么比这更苦逼的了。

此时海州城中知州高良明对杨潮的威胁很不满,杨潮竟然告诉他如果不让他的士兵入城,就要离开海州了,这还得了,竟敢逼迫他堂堂知州。

高良明顿时怒气冲冲质问姜阳:“他要率兵入城,意欲何为?”

这句话非常险恶,怀疑杨潮坚持要带兵进城的居心了,就差直说杨潮想要造反。

这显然是胡扯,但则就是中国古代的文化,尤其到了大明末期,在文官眼中,军队跟土匪没什么区别,除了他们这些读圣贤书的文官,其他人都是没有信义的匹夫,是不值得信任的。

他放杨潮入城,杨潮把城献给虏军怎么办?

但是对这胡扯,姜阳却没办法辩驳,只能说:“杨将军也是希望借助坚城与虏决战。”

高良明冷哼道:“虏兵就在城外,他要与虏兵决战,为何非要入城?”

是啊,敌军就在城外,既然要跟敌军打,那就在城外打啊,多么合理的逻辑,那么大明朝建立这些坚城是为什么?就是为了阻断商业交通?不是为了御敌的?

说,姜阳是说不过文官的,只能无奈的出城向杨潮回报。

杨潮正在检查防御情况。

此时情况不太妙。

虽然消灭了三百个虏兵,但是杨潮的损耗也不小,人员伤亡倒是不多,但是武器损耗颇大。

尤其是鸟铳,总共一百只,现在只剩下七十只了。

火绳枪时代的火枪,跟后世的可不能比,材料上的差距,让这时代的火器无法像后世的步枪那样长时间的使用。

鸟铳枪管的寿命也就是一百多发,顶天两百发就报废了,不是枪管变形,就是磨损的厉害。

当然杨潮报废的三十只鸟铳,主要是磨损问题,因为杨潮的鸟铳手们是严格执行轮换射击的,要是不这么做,连续射击之下,一根枪管。有时候十多发就会发热变形不堪使用,杨潮用三根枪管轮换,同时又没有机会不断射击。因此保护了枪管。

当然也是因为这些枪管都是手艺精湛的南京工匠打造的精良鸟铳,要是兵仗局的那些存货。估计不用磨损报废,恐怕早就因为炸膛报废掉了,不但枪报废,人恐怕都得一起报废。

之所以会磨损,倒不是在海州城下杨潮的鸟铳手开枪就那么多,更多是因为在淮安的时候,杨潮进行过几个月的实弹射击,当时仗着火药和铅弹都不要钱。杨潮是玩了命的实弹训练,结果那时候鸟铳就磨损大半了,在海州城下体现了训练的成果,但同时也让鸟铳不堪重负,不少都报废了。

这个问题,比变形更让杨潮头痛,因为变形往往是操作不当,而磨损问题,则是难以避免的,三十只正常磨损报废的情况让杨潮顾虑其他鸟铳大概也接近报废极限了。

姜阳回来告诉杨潮海州城依然拒绝杨潮进城的消息。就是雪上加霜了,让杨潮也不由头痛。

“好吧,至少这些百姓得放进城吧。告诉海州知州,如果这点他都不答应,将来无论如何,本将都要参劾他!”

姜阳只能点头答应,继续去跟高知州交涉,同时主动对杨潮提出可以帮忙弄一批装备给养。

装备给养杨潮还不缺,粮食还足够他在吃两个月,盔甲、长枪足够在装备一千人的,唯独是鸟铳问题没法解决。姜阳告诉杨潮海州城可以给他一批鸟铳,但是杨潮却不太放心海州卫所的武器质量。

虏兵那边很快黄琦又来了。跟他主子回报之后,又来跟杨潮谈判。

这次黄琦是一个人来的。

这次杨潮像变了一个人一样。热情的将黄琦请进了仓库,找了一间房子,招待他酒水。

杨潮的变化,让黄琦很得意,说话间也倨傲起来,对杨潮的识时务很赞赏。

“我家主子说了,只要杨大人你投降,高官厚禄是少不了的。”

这次黄琦依然打算拉拢杨潮,尤其是杨潮态度上的变化,让他突然有了信心,如果能招降杨潮,那么他们不但保住了重要人物的性命,而且还能打进海州城,海州的富庶他们早就清楚,要不是实在是没有余力,早就来打了。

最重要的是,他黄琦就能立下大功一件了。

杨潮对这诱降表现的有些犹豫:“黄大人见谅,本官不能降,本官乃是南京人士,家眷都在南京,若是本官投降,恐怕家人遭难啊。”

黄琦哈哈大笑:“杨大人谬矣,尔朝向来仁厚,即便杨大人投诚,家人也当无碍。”

杨潮疑惑道:“何以见得?”

见到杨潮是担心这个,黄琦不由解惑起来。

“那洪承畴堂堂经略,不也投降了我大清。大明朝廷也没有迁怒洪家。还有那祖大寿,祖家多人降我大清,祖大寿依然高官厚禄。今,大寿亦降我大清,那吴襄与祖家乃是姻亲,依然是辽东高官,其子吴三桂更是手握重兵!还有那山东刘良佐,其弟良臣早就降我大清,刘良佐不依然手握重兵官居总兵。杨大人又有何担心?”

杨潮不由心惊,大明朝竟然有那么多武将的亲属、子弟投降,而大明朝依然让这些人手握重兵,这已经不是仁厚的问题了,而是愚蠢的问题。

当然大明朝的文官恐怕认为,虽然有亲人投降,信任这些军官,更能让他们感恩戴德报效朝廷,同时也给投降的军官一条后路,让他们不致为了满清死战。

杨潮却觉得,虽然不能牵连家人,但是却不能在让这些人手握重兵了,哪怕是明升暗降,给一个高官养起来,反正就是不能在让他们领兵了。

杨潮面子上却没有表现出来,只是依然犹豫,表示自己很担心,一直拖延到了晚上,告诉黄琦自己需要考虑一下,送走了他。

姜阳回来了,告诉杨潮,海州知州担心百姓中有虏兵奸细,因此也聚集这批百姓进城。

这让杨潮直接摔了杯子,白天跟黄琦虚与委蛇,目的是想拖延时间,想暗度陈仓,将这些百姓先送入城去,然后跟他们死战,可没想到白白浪费了。

“好,好,好!”

杨潮一连说了三个好字,就再也没话可说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四节知州弃城

突然间的大炮轰鸣,吓了很多人一跳。

在几十个装备精良的家丁护卫着,刚刚蹬上城墙,探出脑袋的海州知州高良明双股一颤,险些跌坐在地,被身后的师爷簇拥着才没有倒下,却感觉师爷也好不到哪里去,站在城上也是浑身打颤。

高知州咽了一口唾沫叹道:“果然还是要用大炮!”

大明文臣的军事共识就是,打仗靠的是大炮。

比高知州等人更惊恐的,则是明军对面的虏兵。

虏兵的骑兵阵刹那间有些混乱,明军这种炮声,对其中很多人而言,几乎跟死亡的战鼓等同。

这些就是从南边逃过来的残兵。

好在身处军阵,给了他们勇气,并没有溃散。

而且大炮也没有炸到他们,炮弹呼啸而过,从头顶越过,只有少数几颗炮弹打在了他们身后的营帐中,大多数炮弹都打飞了。

不是大明的炮手水平太差,而是杨潮专门这么命令他们的,杨潮的命令是尽量瞄准虏兵大营,尽量让炮弹远离战场。

不是杨潮不想利用这些大炮杀敌,而是担心炮弹落入自己士兵阵列中。

杨潮对这些大炮可不敢放心,不是炮手的问题,而是大炮本身的问题,这种古老的铸铁炮和青铜炮还做不到刚好越过自己人的头顶打到一百来步后的敌人的精确度。

但开炮还是有必要的,杨潮认为只要大炮开炮,对敌人就是一种威慑,对自己人则是一种鼓舞。

通过这几天的观察,杨潮知道很多士兵对大炮都很有好感,甚至产生一种莫名的崇拜感。

那么自己开炮。就能鼓舞到自己人,至于会不会震慑到敌人,杨潮倒是没那么肯定。毕竟他不知道虏兵对大炮的感觉。

明军军阵滚滚向前,依然是一条直线。

军阵中。刁二斗感觉自己身体有些发紧,口干舌燥。

刁二斗狠狠骂了自己一句,告诉自己真正的好汉是不会怕的。

刁二斗是最后一批新兵,但是奇怪的是,今天之前,他都没有恐惧过,至于为什么突然害怕了。

那是因为三天前,他们队冲锋的时候。损失惨重,好几个受伤的,还死了一个,更让刁二斗害怕的是,死的那个是他们的队正。

对于队正的死,刁二斗很难过,这个队正对他一直很好,在队正的训练下,刁二斗的进步很快,已经成为标兵一样的明星士兵。甚至得到过杨潮的亲自表扬。

但是他的队正死了,被虏兵一杆重箭,直接射中了眼睛。当场就死了。

战场的气氛很凝重,旁边的士兵都很狂热,口里喊着一二,一二,脚步用力的跺地。

很多士兵面露怒容,对挡在他们回家路上的虏兵恨之入骨。

但是刁二斗却不觉得恨,打仗吗你打我我打你,你杀我我杀你,赢的是好汉。输的是怂包。

刁二斗只是在担心,他担心自己回不去。心中不断的想起队正,那么好的一个人。说没就没了。

这几天队正常常出现在刁二斗的梦里,梦里的队正那样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