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852铁血中华-第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扬州、镇江、芜湖、巢湖,几个要点构架成了天京城周边的绝对防卫圈。这个防卫圈再扩大一些,则是由韦泽这样的大将负责攻略。无疑,杨秀清现阶段需要韦泽攻克苏杭,解决江南江北大营。同时让翼王石达开与豫王胡以晃夺取江西、湖北、湖南。

完成对安徽、江苏、浙江、湖南、湖北、江西,这几个省份的控制,那就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南朝。假如东王杨秀清能够在中央建起总参谋部制度,一步步解决了兵为将有的问题,这个全新的南朝就有能力继续扩大控制地区,最终夺取全国政权。

当然,有这样的功绩,杨秀清夺取洪秀全的地位,再也没人敢有何反对。杨秀清这万岁,迟早能够成为皇帝。

韦泽不得不承认,此时若是不能解决杨秀清,洪秀全就真的输了。任何事情都是先出现,然后才被人习惯。杨秀清这万岁一旦出现,不管看着如何的不合理,其他人都不能不去适应,并且逐步习惯这个事实。至于以后的事情,那就是水到渠成而已。

在于陈得隆的交谈中,韦泽发现这个年轻人也大概明白了这点。与韦泽不同的是,陈得隆认为这个可以看到的未来仿佛已经存在于世上,他只用跟着走,就能得到荣华富贵。在韦泽看来,这未免太唯心主义了。陈得隆的意识无疑凌驾在了物质世界之上。

对这样的人,韦泽应对的非常轻松。不用拍马屁,只用表示他们所想象出来的世界就是必然发生的现实世界,这种人就会喜不自胜。

陈得隆不仅对韦泽的观点非常赞同,还真心实意地说道:“齐王,这东王的天下,你功劳很大!”

韦泽哈哈一笑,“我功劳大不大,还不是东王一句话的事情。陈兄弟,我没怎么去过天京城,一直都在外面打仗。这次回天京城,不如你带我多认识些人!以后大家同在东王万岁手下办事,不多亲近亲近怎么行?”

陈得隆对韦泽的要求深以为然,他想了一阵之后却皱起了眉头,“齐王,现在其他人很忙,他们也都是我长辈,我也不敢去打搅他们。你要是真的想见,那也只能先见见我兄弟。”

韦泽喜道:“陈兄弟的弟兄,那也是我的弟兄。现在能见就得见!等你们以后都封王了,位高事多,想见见可是不容易!”

一听说自己兄弟以后封王,陈得隆就笑的见牙不见眼的。他连忙说道:“那还得齐王多教我能耐才行。东王名我跟着齐王学习这总参谋部的差事,我听了一些课,实在是太难了。齐王,你能不能让我早点跟着学行军打仗?”

“这又有何难?不如这样,陈兄弟先带我去见陈得桂兄弟,再带我去见其他东王的人。等我回到常州,就让你开始学着领兵打仗。你觉得如何?”韦泽提出了自己的条件。

陈得隆喜道:“齐王,那可就一言为定啦!”

两人就这么说着聊着,又过了一天,船队接近了天京城,却见一支大船队迎面而来。旗号上写着斗大的一个“秦”字。韦泽的小船队前哨派人前去说话,很快就有人回来禀报。“齐王,前面来的人乃是顶天燕,秦日纲大人!”

韦泽知道秦日纲在田家镇战败之后剥去了王爵,被贬为奴仆之后。不过杨秀清并没有剥夺秦日纲的指挥权,他带着自己的部属继续跟着翼王石达开一起作战。在湖口战役中立下不小的功劳。这顶天燕,看来就是秦日纲的新爵位。

“秦兄弟,这是要去哪里?”韦泽问道。

“他们说,奉了东王旨意,前去攻打泰州。”前哨答道。

“泰州么……”韦泽心里已经有些明白了。既然韦泽东进,那长江以北也不可能闲着,从扬州出兵攻打泰州,接下来自然是进军南通。在长江两岸同时东进,清军也是很难同时顾及。在战略上也是很正常的选择。

更关键的是,这个调动也证明了杨秀清不准备对韦泽动手。此时对韦泽动手,直接的结果就是在长江北岸的秦日纲孤军作战。

另外一个方面,杨秀清是没有把秦日纲当作可以信赖之人。真的相信秦日纲的话,就会在这个关键时刻把秦日纲留在天京城内,不会让秦日纲把秦日纲给派出去。

同时,这也证明了杨秀清现在也没有杀死杨秀清的计划。杨秀清这次封万岁的大典上看来不想出现有不怕死的人跳出来指责杨秀清谋逆的事情。若是真的现在要杀洪秀全,反倒不怕这个了。

两支船队就这么互相挥手道别。秦日纲坐在帅船中,看着韦泽船上高高飘扬的齐王大旗,忍不住叹了口气。

韦泽这个新人的崛起,实在是超出秦日纲的意料之外。在一众老兄弟中,秦日纲一直是最被看好的一个。早在金田时候,他就是天王洪秀全与西王萧朝贵看重的人。突出永安的时候,龙寮岭之败,安排行军与策略的是西王萧朝贵。那次大败之后,也没人过份追究秦日纲的责任。之后秦日纲稳稳的继续作他的丞相。

没想到,韦泽这么一个在永安前才加入太平军的新人,竟然异军突起,在永安建制后以战功第一个封王。现在齐王韦泽更是威名远播,而秦日纲却起起伏伏。等两支船队都分离了老远,秦日纲心中的郁闷也没有完全消除。

到了晚上,部队扎营。秦日纲做事非常认真,即便是在比较安全的所在,他依旧亲自分派差事,自己还带人巡营。

夜色已深,刚回到中军大帐的秦日纲就得到通报,外面有人拿着东王府令牌前来求见。

不知道到底是谁前来,秦日纲连忙命人带外面的人进来。此时天冷,外面的人带着风帽,把脸给遮拦起来。可看那高大的身影,秦日纲愣住了。太平天国中,个头如此挺拔,又让秦日纲如此熟悉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北王韦昌辉。

第112章 金陵图穷(四)

在秦日纲被派去攻打泰州前的十天前,东王杨秀清突然把几个月前被打了几百棍,至今“卧床修养”的北王韦昌辉叫到东王府,命他带兵前往江西。

北王韦昌辉带领了八千余人动身离开天京城之后,过了五天,东王杨秀清又把秦日纲叫进东王府,先是一通怒骂,指责秦日纲在田家镇中的失败。把秦日纲骂的狗血淋头一文不值之后,东王命令秦日纲带兵前去攻打泰州。

秦日纲憋着一肚子气带兵出来,途中又见到了现在风生水起的韦泽,情绪更是低落。不过东王命令极严,只要有人违抗命令,定然是要人头落地的。他万万没想到早已经开拔了好几日的北王韦昌辉现在会突然出现在往泰州的路上。去江西与去泰州,一个往西南,一个向东北,这是背道而驰的方向。

不过到了此时,秦日纲却没有想惹出事端来。若是被人知道了北王突然出现在这里,只怕北王韦昌辉小命不保。即便是东王杨秀清未必敢杀了韦昌辉,好歹几百杖的暴打可是少不了的。所以秦日纲也不多话,他先让亲信牢牢守住大帐周围,然后带着韦昌辉进了后面。

韦昌辉到没有秦日纲这么紧张,他进了后帐之后,掀起风帽,先随便看了看四周,就用一种颇带嘲笑的语气说道:“秦兄弟,看你这么小心,想来是怕了杨秀清吧。”

秦日纲小心的拉好帐帘,转回头焦急地说道:“北王,你怎么到了这里?现在你不是应该在去江西的路上么?”

韦昌辉身高得有180以上,而且身材结实,他视线下垂,盯着秦日纲说道:“秦兄弟,天王说你素来对天王忠心不二,现在天王有旨意,要你带兵跟着我走。你可愿意?”

“天王的旨意?”秦日纲一愣。天王已经很久没什么特别的旨意了,就算是有旨意,也不过是千篇一律的话,“尔等听从东王安排,就是为天国效力!”

现在突然间洪秀全就有了旨意,还是交给北王韦昌辉的旨意。这不能不让秦日纲感到极为意外。他心中生疑,却也不能直接质疑。想了想,秦日纲说道:“北王,你虽然没奉命去江西。兄弟我却不能向东王禀报此事,这样,兄弟安排一条快船,你赶紧乘船走。虽然时日有差,却还能赶得上部队。我现在就去安排!”

听了这话,韦昌辉脸上那傲然与从容的神色突然就软化下来,他极为欣慰地说道:“秦兄弟,到了此时,你还是以我的安危为重。我没看错你,天王也没看错你!”

说完,韦昌辉从怀中掏出了一份诏书平举在手中,用庄重的声音说道:“燕王秦日纲听旨!”

“北王,这都到什么时候,你还弄这个!”秦日纲听了韦昌辉的话之后并不相信,反倒是认为韦昌辉所作所为都是自作主张,他想尝试让韦昌辉别再弄这幺蛾子,赶紧赶路去江西,别让东王杨秀清发现他私自跑来泰州。

“燕王秦日纲,你不相信这是天王的诏书么?”北王韦昌辉语气森然地说道,“若不是天王的诏书,我敢这么不顾生死的到你军中么?”

“这……”秦日纲被韦昌辉身上的那股气势所震慑,沉默了一阵,秦日纲终于跪下说道:“臣秦日纲接旨!”

结果韦昌辉手中的诏书,秦日纲打开一看,诏书上竟然是洪秀全熟悉的字体,再看落款的大印,也的确是天王的印章。韦昌辉还担心这是伪造的,他站起身走到灯下自己查看,终于确定没错。他这下心才落回肚子里头。再看旨意的内容,竟然命令秦日纲带领可靠的亲信部属,跟着北王韦昌辉一起行事。

放下诏书,秦日纲激动地说道:“北王,我们去哪里?”

韦昌辉又掏出一份诏书,平托在手中,“天王已经下令,不过这份诏书得到了地方之后才能给你看!”

“好!”秦日纲其实心里面已经有些数,不过在此时他更多感受到的是一种喜悦,天王洪秀全这个太平天国的最高统治者终于发令了。在杨秀清手底下受了这么多气,吃了那么多苦头,秦日纲当然选择跟随天王洪秀全。

秦日纲对杨秀清的愤怒由来已久,这倒不是田家镇之败后被夺了王爵。秦日纲觉得自己的确是打了败仗,战败后被剥夺了王爵并不委屈。

让他彻底对杨秀清离心离德的事情发生在1854年初。那时候秦日纲的一个牧马人坐在门前,杨秀清同年出生的叔叔从秦日纲家门口经过,这个牧马人并没有起立行礼。杨秀清的这个叔叔就大怒,打了牧马人二百鞭。

打完了之后还不解气,杨秀清的叔叔带着这个牧马人见秦日纲。秦日纲当然不可能不问青红皂白就处置自己的牧马人。杨秀清的数数见状,立刻带着被打得半死的牧马人到刑部黄玉琨处要求“严加惩处”。这位杨家叔叔要求再打牧马人二百板子。

刑部尚书黄玉琨官至卫国侯,觉得杨秀清族叔太过嚣张,不买他的账。这位杨数数更怒,一脚蹬翻黄玉琨桌案,转身跑去族侄杨秀清处告状。

杨秀清闻言大怒,他不给叔叔面子,就是看不起自己,于是他立刻下令当时主管刑部的石达开逮捕黄玉琨。黄玉琨得到这消息之后立刻写了份辞呈给杨秀清,秦日纲觉得这件事因自己而起,黄玉琨辞职,秦日纲也立刻上了辞呈。佐天候陈承瑢乃是秦日纲的铁杆兄弟,他也随即上书辞职。杨秀清雷霆大发,下令打了陈承瑢一百杖,打了秦日纲二百杖,打了黄玉琨三百杖。最后,把那位倒霉的牧马人五马分尸,以给他的族叔消气。

那时候秦日纲最希望的就是天王洪秀全重新掌握大权,只要天王重新掌权,杨秀清就不能为所欲为。秦日纲与他的好友们才能不受杨秀清的欺负。现在他所苦盼的天王旨意终于到了,这不能不让秦日纲感到激动。

“北王,我明日就带人马和你走!”秦日纲急不可耐地说道。

韦昌辉此时已经恢复了平日里亲切的模样,他低声说道:“你可不能带着全军出发。旨意中说的清楚,你带上可靠的兄弟一起走。其他人还继续前往泰州!”

“好!”秦日纲爽快地答道。他竟然没去想为什么韦昌辉会知道他的目的地是泰州。

因为明天有事,两人赶紧休息下来。第二天一早,秦日纲立刻挑选出他的铁杆部队两千余人,其他数千兵马先由副将带领前往泰州。秦日纲以压阵的名义在后面。等前面的部队走到影都看不到,秦日纲率领这两千余人渡过长江,然后弃舟登岸。直奔天京城城南方向。

昨日里,秦日纲的部队只走了一天,这一天里头也不过是走了小半天。走出去的路程并不长。此时江南江北大营被打破了好几个月,天京城一度紧张的防御也早就松弛下来。

部队登岸后直奔天京城南门方向,走到半路就有人接应。秦日纲等人打着别的部队旗号,大摇大摆的直奔南边,终于天黑之后抵达天京城的南门外。

南门外已经有部队接应,看规模,数量在四五百人左右。两路人马合兵一处就有三千人马。此时秦日纲的部下行军已久,都被累的够呛,大伙干脆就席地而坐,努力休息。

但是韦昌辉毫不停歇,他掏出了另外一份圣旨,在灯火下平举起来,“燕王秦日纲接旨!”

秦日纲这次没有丝毫的迟疑,他跪地接旨。打开一看,上面依旧是洪秀全熟悉的字体,上面只写了一句话,“令秦日纲随韦昌辉进京诛贼!”

这话说的含糊,秦日纲里面却不含糊。天京城里头当然有贼,这个贼就是东王杨秀清。秦日纲收起圣旨,他跪得笔直,向着天王府的方向大声说道:“臣秦日纲接天王旨意!”

等秦日纲起来,韦昌辉说道:“秦兄弟,进去诛贼是我的事情。你只要派遣兵马围住贼人府邸,无论谁逃出来,杀了即可!”

“尊北王旨意!”秦日纲回答的毫不犹豫。

韦昌辉见秦日纲完全领会了命令,他抓下戴在头上的风帽,一把扔在地上。他指着远处的城门方向说道:“走!杀贼去!”

三千人马列着整齐的队列向着天京城南门直扑而去。在夜色中,南门紧密。然而随着这支部队的接近,高大的城门先是震动了一下,接着缓缓打开。等秦日纲与韦昌辉带兵到了大门口的时候,城门已经完全向这支部队敞开了。

城门洞里面黑黢黢的,隐约可以看到一尊大炮炮口向外,冬日的寒风从城门洞冲扑面而来。秦日纲被这股风吹个正着,忍不住打了个大大的哆嗦。在城门洞中安置炮兵阵地还是北王韦昌辉负责天京城防御的时候定下的办法,秦日纲他突然生出一种感觉,城门洞中的大炮或许会向韦昌辉和自己猛烈开火,把两人一起打成肉酱。

但是这门大炮并没有开火,韦昌辉根本无视这门大炮的存在,他喝道:“点火!”

身后的部队中拎着火把的官兵立刻点燃了手中的火把,火光照亮了周围,秦日纲见到那门大炮后面根本没有操作的人,整个南门也没有任何把守的人。

“走!”韦昌辉拔出长剑,带头冲过天京城的南门,直奔城内杀去。

秦日纲紧跟在韦昌辉身后,向着城内冲去。

第113章 金陵图穷(五)

1855年1月24日清晨,佐天候陈承镕带了十几个人慌慌张张的直奔城北军营。军营门口此时已经被严密的防守起来,没等陈承镕靠近,负责把守的部队已经举起了火枪,上百条枪黑洞洞的枪口直指陈承镕等人。很快,就有人喊道:“你等是何人,不要再向前了,过线者即杀!”

陈承镕一看,却见距离军营三十米远的地方用白灰划了一条线。他连忙收住脚步,带着十几个人手下停在白线前面。站定之后,陈承镕扯着嗓子高喊道:“我乃是佐天候陈承镕!你们不认识我么?”

对面的士兵里头没有人回答,这帮人还真的不认识陈承镕。这帮普通士兵哪里能够认识佐天候陈承镕这样的大人物。

见对面的部队没有反应,陈承镕继续喊道:“我这里有东王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