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852铁血中华-第1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的广州本来就没有什么值得大规模抢掠的东西,敢留在广州城的百姓都是对英国人没什么敌意的民众。英国文官武将们当然知道把这些人彻底变成了对英国人的敌视者,那是非常没有利益的事情。

只是军官嘴里面说什么意义都不大,现代民族国家的宣传必然带来的负面影响力在英国士兵中展现无遗。既然英国是最伟大的国家,那么落后野蛮的中国普通百姓自然需要对英国人俯首帖耳,乖乖的把值钱的东西交出来。打仗没钱,英国士兵凭什么在这里日夜卖命。以往在各个野蛮地区,英国人不都是在战争胜利之后纵情抢掠么?为什么在广州就要与众不同?随着军官们的镇压,士兵们的敌对情绪也日渐增长。

面对这样的局面,英国人只能加紧派出联络人员到广东其他地方去,看看原本他们联络好的中国地方大烟贩子们的武装力量是否开始如约起事。所有的汇报大概分为两种,联络人员要么在穿过封锁线的时候被发现,或者遭到了逮捕,或者在试图逃脱时候被击毙。化装成难民的香港当地出身的探子们有些倒是探听到了情报,光复军在英国人进攻广州的同时对大烟贩子们采取了军事行动。此时各个城市、乡镇都挂起了很多人头,人头原本的主人就是这帮大烟贩子和他们的军事集团人员。光复都督府给他们定下的罪名是“叛国罪”!

英国人被这个情报给震惊了,震惊的一部分理由自然是光复军居然采取了如此迅速的反应,一举荡平了英国人的内应。另外一小部分则是光复都督府定下的这个“叛国罪”的罪名。英国佬太清楚这个词汇了,所以他们不得不讶异的发现,光复都督府竟然是一个与西方政府非常相似的政治组织。

事情到了没有内应可以借助的地步,英国人在广州城也没有捞到任何好处,原先的战略可以说全面破产。而且英国方面此时只是占领了广州城,他们派出的探子主要出了城外3英里(接近10里地)的地方,就会遭到中国军队的阻击。英国人派出了大部队扫荡的时候,却发现这些小部队竟然找不到踪迹,他们面对英国大部队的时候根本不露头。

这让英国人感到难以忍受,合着英国人耗费巨大的物资派出强大的陆军海军力量,此时竟然只能龟缩在一个空空荡荡的广州城中。而光复都督府仅仅失去了对广州城的控制,但是借了英国人进攻广州城的机会,他们彻底铲除了与英国人合作的对象。在广东的力量不仅没有被削弱,反倒是增强了。

可英国人却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这么干等着。时间就这么一天天过去,双方在广州城外不断出现小规模部队的交火,每天都在增加着伤兵。而广州城内的中国民众则开始大量逃出广州城,这让英国人就地补给的难度越来越大。

就在12月15日那天,在广州驻扎的英国指挥部内爆发了激烈的争论。到底是就此罢手,撤出广州城。还是加把劲,派出陆军对光复军实施一次致命性的打击。

原先想通过战争恢复广东大烟生意的战略目标此时完全没有实现的可能,此时的大烟贩子被杀了个干净,即便是此时韦泽领导的光复都督府向英国方面屈服了,想重新建立这些销售渠道就是一个可怕的工作,更不用说控制了广东地方的韦泽根本没有理由向英国人开放大烟贸易的可能。

可撤退也不是个好选择,如果不能给韦泽一次致命的打击,至少是一次让韦泽明白英国军队不好惹的打击,韦泽大可弃广州城,或者简单的恢复一下广州城。将其它地方作为光复都督府的统治中心。英国人能够把韦泽如何?不能威胁到对方的核心力量,证明自己有撼动对方核心力量的能力,对方永远都不会屈服。

支持撤退的都是军方人员,英国军官不是傻瓜,此时不管他们嘴上怎么说,他们内心都不得不承认,光复军的战斗力只怕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么糟糕”,也就是说,面对光复军具有的人力优势,英国人还是有可能“遇到些麻烦”。

而坚持继续找光复军决战的则是文官,他们已经知道这次战争行动无疑达不成最初的目的了。但是如果没有任何胜利就这么撤退,他们可没办法向国内交代。身为文官系统培育出来的人才,他们知道国内那帮老狐狸们的眼光。

就在文官主战,武官要求撤退的局面下,一个人的出现影响了局面。佛山大烟商人岳寿山逃到了广州,这是战前与英国人联络的中国大烟商人中,唯一能够与英国碰面的一位了。军事会议立刻终止,英国人开始接待这个本该出了大力的狗腿子。

岳寿山不愧是佛山地头蛇,他看到面对数百造反者时展现出压倒优势的光复军,他当机立断选择了逃命。见过十三行被剿灭,岳寿山早就准备了后路。当时一片混乱,岳寿山趁机跑路。他甚至连家人都不管不顾,自己硬是钻地道,走水渠,很幸运的跑了出来。

逃出了佛山之后,岳寿山却没有傻乎乎的立刻远遁,他先在隐秘之处躲起来。等到外出搜索的人都返回佛山,地方上没有那么紧的时候,这才化妆走陆路。仅仅是这么十天,内心的煎熬让岳寿山看上去老了十岁,虽然发梢还是黑色,可发根处很多都变成了白色。虽然英国人中也有些人曾见过岳寿山,可不仔细辨认还真忍不住眼前这个看着有六十多岁,形容枯槁的老人就是曾经一头黑发,意气风发的岳寿山。

有这么一个经历过具体事情的当事人,英国人总算是能够更详细的知道了佛山到底发生了什么。岳寿山是跪地连连叩头,哭着向英国人哀求出兵剿灭光复会,为岳寿山报仇。

英国的文官武将们从岳寿山所提供的情报中发现了一件事,他们把岳寿山送下去休息,方才开会的人再次继续被打断的会议。英国方面当然没有为一条走狗报仇的打算,方才认为需要撤兵的武官们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光复都督府的炼铁中心设在佛山,我们需要把他们的炼铁厂给毁掉!”

身为工业化国家的文武官员,根本不用去强调毁掉敌对势力的炼铁中心拥有什么意义,这样的战果也足以向国内交代。更重要的是,毁掉光复军的炼铁中心,的确能够给光复军沉重打击。鉴于光复军表现出来的势力,光复军主力部队一定会在佛山驻扎,以保护他们的炼铁中心,如果英军继续向佛山进军,双方相遇的可能基本超过九成。

数个条件都具备,英国军官们立刻就恢复了大英帝国军人好战的本来面目。只要能够在佛山重创光复军,摧毁当地的炼铁中心,这次的战役就足以达到教训光复军的目的。

从广东到佛山之间有水路,只是河道很窄,不适合英国人的风帆战列舰航行。所以英国人派遣蒸汽船组成的舰队沿着河道配合陆军进攻。

英国人向佛山进军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等待的光复军那里,总参谋部里面一片欢呼声。韦泽曾经说过,只要能够放消息给英国人,光复军的在佛山有很重要的钢铁基地,英国人就一定会派兵前来。

大家对这个判断是将信将疑的,英国人可以进攻的方向太多。将舰队退出珠江,运兵沿着海岸发动进攻,这个威胁更其实更巨大,也更符合长期作战的策略。炼铁厂的确花费了光复都督府大量钱财,不过大家并不觉得英军有理由为这个拼命。

佛山在广州城西南,更深入内陆。光复军可以调动将近两万军队在这里对付英军,英军进攻佛山更像是自杀。从战争角度来看,这是非常不明智的举动。韦泽的解释非常简单,“咱们当年北上去救林凤祥他们的时候,咱们怕过么?那时候咱们担心怎么过黄河,清军在咱们眼里算个球。”

“英军还真的把自己当棵葱啦!”总参谋部里头来自山东与河北的同志当时就吆喝起来了。光复军中有着来自各地来的同志,虽然南方的同志其实并不理解在南方只能长到两根筷子长的“香葱”,在山东则是能长成一米多高的巨大植株。只是大伙都是年轻汉子,学别的可能慢点,学骂人的话都很快。大家立刻就明白这是在嘲笑英国人太把自己当盘菜啦!

既然韦泽都督料事如神的能耐和以往完全相同,那么部队的同志也都努力完成自己的战争准备工作,力图在之后的战争中发挥出以往的能力,砍瓜切菜般将英国佬在包围圈里面斩尽杀绝。

第89章 第二次大烟战争(六)

“英国佬还真的有些鬼门道呢!”总参谋部的参谋们脸色变得有些难看。

12月20日上午八点左右的最新消息中,抵达了佛山附近的英国人并没有盲目的突进,他们的陆军和蒸汽船队互相配合,在一处水面宽阔处布下锚地,英国陆军在锚地附近要害之处设置防御体系。这个锚地则成了英国人的后方阵地,英国将近四千进攻部队虽然在前进,可明显没有与后方完全脱节。这种进利用自己手头的力量完成这种进可攻退可守的布阵,如果是满清那边,杀了他们也是做不到的。

光复军第二军第三师第一个旅五千人的部队在英国人正面布阵,双方数量相差无几。在第一旅背后,第二旅则作为预备队,除了准备随时增援第一旅之外,第二旅也承担起了保卫佛山,特别是保卫佛山钢铁中心的任务。

为了试图全歼英军,第二军的第一师与第二师还各派遣了一个旅向着英军侧后行动,准备抵达战场附近的时候,根据当时的局面对英军发动进攻。只是大家担心英国人侦查部队派遣的太远,所以按照计划,部队可能会在下午两点左右抵达战场附近。从上午八点到下午两点的六个小时中,第二军的三师就只能靠自己,以及原本就负责把守佛山钢铁中心的第一军的一个团来面对英国人的进攻了。当然,一个师加一个团,总兵力有一万三千人。英国人只有四千多,部队对于胜利非常有信心。

作为防守一方,光复军已经设下了防御阵地。英军明显不想硬撞防御阵地,他们试图绕过这条防线,从战场西侧发动进攻。第一旅的二团负责把守这个方向,二团团长吴辽向旅部提出,第二团准备正面与英国人干一场。第一团则可以趁着双方战斗的时候越过防线,从英军右翼发动进攻。英国人兵力大概有四千,光复军第一旅有五千人,从兵力来说占有一定的优势。

正面进攻,一举击破敌人,这是光复军在面对清军时候最期待进行的战斗。只要清军敢给了光复军机会,这种战斗从来都是轻松获胜。不管韦泽怎么形容英军那帮穿着红上衣,白裤子的“龙虾兵”战斗力甚为强悍,有了这样正面作战的机会,光复军并没有任何恐惧的感觉。

旅长李英飞对此很是赞同,英国人那整齐的队列的确透出了一支强悍军队应有的气势,光复军更是没有将自己视为弱旅。第一旅旅部同意了吴辽的建议,第一旅还将自己的判断和决定传达给师部,让第二旅做好万一第一旅没能挡住英国人的准备。此时第一旅的第二团已经迎着英军而上。

战场素来是双方默认的,大家都不是傻瓜,没有任何理由非得在能够充分发挥敌人优势的地方展开。战场是一片平地,此时稻田已经收割,没有任何能够阻挡双方的进攻。光复军的战列线最适合在这样的场地上施展。

首先交战的无疑是双方的炮兵,无论是英国人的炮兵还是光复军的炮兵,双方都毫无博保留的使用了开花弹。炮弹落在地上就炸开来,但是这毕竟是广东湿润的土地,开花弹的威力明显没有在拥有坚硬地面的城墙上使用来的更有效。当然,这也是光复军并不想依城而守的理由之一。

炮战明显是个半斤八两的局面,光复军也好,英军也罢,顷刻间都受到了不小的伤亡。第二团团长吴辽是第一次真正见识到这样的局面,一颗炮弹落地,只要附近有敌人,立刻就是一片伤亡。他原本还想看看英国人到底受了多少的损失。可只看了几眼,他的目光就不得不收回来,放回了自己的部队上。

光复军也是从未经受过这样的战斗,随着韦泽南下的部队有三四万人,虽然其中相当一部分被迫充实到了行政部门去,可留在部队里头的好歹也有将近两万人。十万军队里头,这两万人自然作为各级军官。大部分班长、副班长这样的基层指挥官也是由老光复军来承担。他们都是转战南北,无所畏惧的战士,可在这样惨烈的炮战中,只要一颗炮弹过来,一个班的部队连一枪都没放,就全部报销了。

转眼间,光复军这边就损失了一两百人。这可是以前想都想不到的损失,甚至是在面对清军上万军队的时候,一场战斗下来也未必有如此损失。

“前进!进攻!”吴辽虽然受到了巨大的震动,他却并没有被吓傻,此时与其让部队凭白的损失,还不如尽可能靠近敌人。双方一旦交手,再向交战双方发射炮弹会大大提高误伤自己人的几率。二团长吴辽坚信,没有了这随时毫无意义丧命的可能,光复军就能充分发挥自己步兵的战斗优势了。

命令刚下,一部分部队就已经开始发动了进攻。从时间上看,吴辽能够断定,走在最前面的指挥官并非接到了进攻的命令后才出击的,而是他们忍受不住英军的炮击,所以英勇的选择了进攻。

也不知道该是称赞部队勇敢,还是该斥责他们胡乱行动。而且吴辽此时完全没有了任何别的想法,这样残酷的战场是吴辽想都没想过的。光复军曾经用这样先进的武器,凶猛的火力,让清军积尸如山。光复军虽然也有过些演习,可演习的时候大家更多的是有些演戏的心思。大家都相信,只要跟着韦泽,光复军永远都是施以屠戮的一方,绝非是被屠戮的一方。

几乎在光复军的部队开始前进的同时,承受着光复军十二磅山地榴弹炮猛轰的英国军队也开始了进军。不仅光复军要面对开花弹的猛烈杀伤,英军也在承受着光复军开花弹的猛烈杀伤。对于指挥官来说,此时最好的选择莫过于前进或者后退,还继续站在原地被敌人当靶子打,那才是最不可取的选择。

两军都试图维持着阵线,但是两军都无法维持阵线。开花弹所到之处,双方的步兵成排成片的被打倒,低级军官和士兵们没有自乱阵脚,抱头鼠窜就已经是难得的英勇了。再指望他们能够立刻通过队列调整维持阵线,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双方的阵线开始接近,无疑,英国人还能更好的保持自己的战列线,而光复军的战列线已经明显呈现出前后不一的局面。突在最前面的部队是没有得到命令的时候就开始擅自前进的部队,他们也是遭到了英军炮击相对集中的部队。那是二团的一营,这是一支战功卓著的部队。与韦泽的大部分队伍一样,这支部队曾经跟着韦泽扫平了安徽,越过黄河北上山东、河北,也曾经在打击江南江北大营时候有过相当的战功。

现在这支满编的六百多人的部队只剩了看样子不到一半的人数,这两三百人的部队阵列快接近了破碎的局面,队列分成了相差比较大的两段。见对面的英军进入射程,前面的部队已经停下来,开始组织射击。

吴辽当然知道这样的选择不能算错,可是作为团长,吴辽又不能不承认,射击还是早了一些。如果能再走二十步的话!不,再多走十五步,那时候就能有更好的射击效果。

虽然吴辽的脑子还能比较清醒的做出如此判断,但是他的身体已经不可控制的颤抖起来。在开花弹横飞的战场上,多走一步可能就意味着命丧当场,如果能够尽早的开枪,或许还能早点打死一个敌人。在这样炮火横飞的战场上,真正想拼出性命,杀一个够本,杀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