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852铁血中华-第2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韦昌荣带头,其他将领发自内心地说道:“我们都听都督的!”

韦泽点点头,“很好,那么在石达开被撵出广西之前,咱们抓紧这几个月干一件事,哦,是干两件事!第一,把政委给我普及到位,光复会支部建到连队上。第二,把士兵委员会组建起来!”

第一件事倒也没什么,光复会很乐于吸收优秀的军人加入,在部队里头光复会发展的很迅猛。但是第二件事以前韦泽说过,可罕见的遭到了将领们的反对。士兵委员会是干什么的,是士兵们自发的组织,目的是用来监督军官们的行动是否符合军队制度。当官的指使当兵的,这在大家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现在当兵的居然能组织起来和当官的对着干,大家都觉得这是翻了天了!

听韦泽再次提出组建士兵委员会的建议,将领们都闭嘴了。这种沉默中大部分自然是对韦泽建议的否定。当然,随着光复都督府的发展,一而再,再而三的证明了韦泽的远见卓识。大家方才也发自内心的表示愿意接受韦泽对未来的判断和设计,大伙对此也没有完全持反对态度。众人心中其实感觉的更多是迷惑,韦泽到底要建立起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呢?

居俊峰身为总参谋长,他不想说话,可他知道自己此时必须说话。所以居俊峰终于开口了,“都督,你能不能更详细的说说为什么要建立士兵委员会!咱们军队里头讲纪律,士兵委员会怎么看都不是讲纪律的。”

韦泽说道:“我现在说我们是光复会讲民主,大家能理解了么?民主不是讨论的时候人数多的就算数,民主是有基础的。首先,光复会里头不能有不和咱们一路的人。咱们反清,若是有人是支持满清的,那就没有民主。因为大家不是一路人。其次,民主讨论的目的不是为了分赃,而是为了干事!这不是你居……呃,张三或者李四,因为有了某个地位,所以就能以这个地位拿到钱,拿了钱之后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分了。所以人来这里都是要干事,大家讨论的是你们要干什么事情,所以需要多少钱。如果没有这两个基础,那就没有什么民主可言。我这么说,大家能理解么?”

光复军自打建立起总参谋部以后,大家不管理解不理解,都是如此运行的。这七八年过去之后,每个人不管是不是真心接受,至少都真的理解了这些道理。

韦昌荣身为人事部长,他立刻表态,“和咱们不一条心的,来部队里头混的,这几年我们都在清除。”

大家看着在军队里头有“铁面包公”之称的韦昌荣,既然韦昌荣话说的这么大,这帮二十多三十多的男人们出于刻在DNA里头的斗争本能,都忍不住想出言嘲讽两句。不过韦昌荣管人事,他作为韦泽的侄子,作为光复军资格最老的将领,这两年在军队整顿纪律手段很硬。积威之下,没人敢嘲讽。再说,这话原本也没错。

见众将不敢公开反对,韦泽才继续说了下去,“民主是个好东西,民主不是你支持我的意见,也不是你反对我的意见。民主是大家都能参与到这件事里头来的制度。正因为参与到里头来,大家才知道这是有关每个参与者切身利益的事情,才知道最新的安排。大家商量也有的商量。士兵委员会是这个民主体制中的一环,这不是让士兵靠士兵委员来对抗我们,更不是让士兵组织起来骑在军官头上。而是把士兵们都拉入咱们这个民主体制中来。现在部队和军工部门加起来有四十万人。里面破事多了去,若没有更加基层的民主,就咱们这些人想把这四十万人给管好,想都别想。”

众将听了之后脸色不是太好看,说起军中的破事,大家都知道多得很。韦泽公开谈及这个问题,大部分人都不敢吭声了。当然,敢吭声的也不是没有,第四军军长雷虎起身说道:“都督,我想问两个问题,第一个,建立这个士兵委员会,是为了解决军中的破事,而不是为了添乱的吧?”

“当然不是为了添乱的。”韦泽答道。

“第二,治理军中的破事,可不是要整人的吧?”雷虎说道,说了之后他又觉得说的不对头,连忙纠正道:“都督,现在军中广西和广东人,土家和客家,各种冲突很多。不是大事,却经常有打架的事情。军官管理,结果就有人说军官偏袒某个地方的人。这简直是管不胜管。我觉得这些破事得管,但是不能让下面的士兵觉得咱们是在整人。”

雷虎解释完,韦昌荣笑道:“老虎啊,你就算是不说,大家也不会觉得你是怕有人去整你。”

这个不算是玩笑的玩笑听着挺恶劣,雷虎完全置之不理。其实雷虎知道韦昌荣是好意,他这么表态是要打消大家的顾虑,顺道为雷虎打打圆场。

韦泽没有立刻回答,他先把得到的有关广西石镇吉部队内部分裂,最终败亡的例子给众将讲述了一遍。众将没想到太平军内部居然到了这样的程度,石镇吉整顿纪律可是没坐错的,团结广西地方肯投降的官员也不是错误的选择。石镇吉也不是妄杀,让部队交出掳掠的人口,违者斩。这个要求先说在了头里。

即便如此,最终竟然闹出两湖的太平军认为石镇吉偏袒广西人,居然歃血为盟,要杀石镇吉。在光复军将领看来,这就是瞎胡闹!

韦泽正色说道:“我知道大家怎么想,是这些两湖士兵有问题。但是我现在要说,以地域,以土家客家来划分人之间远近亲疏的事情,在咱们光复都督府控制的区域内,在光复军里头也是有的。还很多。如果说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不要说等咱们的部队开始北伐。等咱们的部队进入广西的时候,面对大量试图反抗的土家地主,怎么能保证不往死里打?我先说明,消灭地主阶级,是一个社会层面的问题,血洗广西那就是私人恩怨的事情。咱们自己不能犯这个错!我可以把话说在头里,犯了这个错,咱们是打不了这个天下的!”

第154章 入局与出局(十八)

1860年4月,咸丰皇帝终于从承德避暑山庄返回了北京城。可巧的是,也差不多在相同的时间里,光复都督府也从佛山迁回了广州城。

双反当然没有任何互别苗头的意思,更不可能有什么默契。光复军的军事力量已经足以抵御英国人的进攻,而满清朝廷也算是真正明白,只要不去杵逆英国佬的意思,允许英国佬在中国自由的销售大烟,英国佬就不会打满清朝廷。

咸丰登基的时候曾经有过为他爹道光一雪前耻,废除与洋鬼子签订各种条约的屈辱。却没想到他比他爹败的还惨。英国人的凶猛,满清的大败,被撵出北京城的屈辱,回到北京城之后发现他最喜欢的圆明园里头的各种财物被抢了个精光。这口窝囊气让原本身体就不好的咸丰病倒了。

病中的咸丰依旧想处理国事,就只能让懿贵人帮着分拣奏章。这个举动自然遭到了朝中大臣的反对,咸丰完全无视了这帮窝囊废的反对。这帮人对上洋鬼子的时候毫无用处,反对起皇帝来的时候倒是能说的头头是道。咸丰对他们是完全绝望了。

到了4月29日,在咸丰的屋内帮着批阅奏折的懿贵人高兴的拿了两份奏折递给病榻上的咸丰。

放在上面的那份是广西巡抚曹澍钟的奏折。奏折中除了写到他已经剿灭了广西大部分造反的军队,准备联合湖南巡抚骆秉章一起围歼石达开所部之外。更是兴冲冲的禀报咸丰皇帝,最近一两个月以来,他抓到了几十名从韦泽的光复军中脱离的“粤匪”。经过仔细审问,得知韦泽军中内乱,大批粤匪或被韦泽撵出军队,或者自行离开。被抓的都是家在广西西部的粤匪,离开了韦泽的军队之后选择回家。曹澍钟乐观的认为,继江宁粤匪发生过内部自相残杀之后,广东的粤匪内部出现分裂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这份奏折中全都是好消息,除了石达开正在走向穷途末路之外,曾经纵横天下,甚至击败过洋人的韦泽内部也开始分裂,咸丰皇帝因为生病而苍白的脸上也有了点血色。

另外一份则是广西的总兵加提督衔的科隆多写的奏折。科隆多也算是韦泽的老相识,在满清武将中,能和韦泽正面作战之后还能活着继续为满清效力的人可不多,江南提督张国梁被韦泽打败,因为韦泽当时被东王杨秀清招去天京城,部队没有玩命追击,所以张国梁活下来了。和春全军在六安被歼灭,好歹逃出了条性命。与这两个人的惨败相比,科隆多在1852年与运粮队一起行动,韦泽带兵伏击清军粮道,时为御前侍卫的科隆多指挥镇定,虽然粮草被夺,部队损失过半,好歹还算是井然有序的带着部队脱离了战场。至于其他将领,与韦泽作战之时基本都是兵败身死,或者兵败被俘。

科隆多到了广西之后接到咸丰的命令留在广西作战,几年下来积功升为总兵。作为满人,科隆多也负责起皇帝在广西耳目的重任。对于被韦泽击败的事情,科隆多耿耿于怀,所以在科隆多的奏折中,有关广西其他叛乱势力的覆灭,他写的不多。倒是对韦泽军中逃散的那些人,科隆多一个个审问,写了份很翔实的报告。

脱离者们把韦泽能够自造武器,打败洋人的事情说的更加明白。至于脱离的原因,他们的看法就各不相同。有说韦泽偏袒广东人的,有说韦泽偏袒安徽人的,还有说韦泽偏袒北方人的。当然,认为韦泽偏袒广西土家,或者认为韦泽偏袒广西客家的人也同时存在。

总的来说,把这些人的意见归纳起来,那就是韦泽没有偏袒这些广西人,让这些人非常失望。同样,韦泽对这些人也很失望,给他们发了路费,让他们走人了。

科隆多当然不相信韦泽会同时偏袒这么多地方的人,经过仔细拷问之后,这些人对韦泽近几个月推行的政策有着同样的描述。原本在军官阶层中强行推广的“普通话”,现在开始在士兵阶层中强行推广。在军中更是推行了“官兵平等”“反对地方主义”“反对山头主义”的政治宣传,以及纪律整风。

不管是有过什么样的战功,凡是拉拢组建地方派系,与其他地方的人争斗的,一概免职,接受教育。不接受军队中纪律者,就剥夺军职。愿意留在广东种地,或者去工厂工作的,就转入农业与工业部门。不愿意留在广东的,一律发放路费。

一直非常统一的供述,到了这里出现了新分歧。据这些脱离者所讲的数据,科隆多认为光复军全军中有三千到一万人因为“地方主义”遭到整肃。军队各地方人士中的领头人物被一扫而空。

满清军队中地方主义,山头主义盛行。各个不同地方的军队之间互相发生冲突是家常便饭,部队紧挨着扎营的时候,因为距离水源的远近,或者因为距离道路的远近,或者是抢夺和军队做生意的买卖人而碰了头,出现打死人的更是普通。

有着充分内斗经验的科隆多完全不看好韦泽在光复军中的整肃,他认为经过这样的整肃光复军只会内部人心惶惶,心无斗志,接下来的后果必然是内部四分五裂,战斗力大打折扣。

来自不同地方的军队之间爆发严重冲突,最后请求皇帝严惩对方的奏折,咸丰没看过一千,最少也得有八百。所以他完全赞同科隆多的观点。有着如此详尽的报告,将光复军内部的矛盾描述的如此清楚,咸丰皇帝就如同喝了一碗鹿茸里头取出的鹿血般,竟然有了些气力。

懿贵人见咸丰看完奏折之后心情甚佳,有了不少政务经验的她喜滋滋地说道:“万岁爷,若是广西来的奏折没有说错的话,韦泽也是个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货色。曾国藩指挥湘军猛攻安庆,胡林翼此时也已经夺情。只待消灭了江宁的粤匪,广东的粤匪的覆灭不过是弹指之间的事情。”

这话很合咸丰的心思,他稍微有了点血色的脸上浮现出些笑容。不过这笑容也只浮现了片刻而已。“若是真如广西所说,下旨让其他省的文武官员认真查证此事。”

咸丰皇帝有着被群臣糊弄的丰富经验,若真信了这帮文武的话,特别是相信了他们的喜报,那真的是被卖了还要在麻袋里查钱。他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信息用来比照一下。

到了六月初,更多有关石达开与光复军的信息传到了北京。石达开所部发生了大分裂,大批部队脱离了石达开再次进入湖南与江西。此时太平军的“李狗”李秀成正带兵在江西作战,这批太平军随即加入了李秀成的战斗序列。刘秀成得到了这一大批部属后离开江西北上,目的地竟然是镇江一带。

而石达开原本带兵南下,貌似想进入广西腹地,遭到地主团练武装的顽强抵抗之后,随即转向四川方向而去。只是他的部众经过屡次分裂,所剩兵力很是不足。

至于韦泽,其他省份的情报就显得语焉不详起来。能够确定的是,韦泽的部队并没有发生兵变,更没有明显的分裂迹象。

在6月11日,湖南巡抚骆秉章上奏朝廷,韦泽手下的光复军从韶关出发进兵郴州。光复军进攻速度极快,此时已经与郴州联络不上。而桂阳州也传来消息,州城附近出现了光复军军队的踪影,看来光复军并没有从郴州出发北上,而是开始西进。

在同一天,广西巡抚曹澍钟的加急奏章也送到了咸丰的面前。光复军从梧州出发,水陆并进,他们的船只逆流而上,竟然抵达永安州城,永安州城一日陷落。

看了这个消息,咸丰皇帝脸色苍白,他不知道该认可自己对朝廷文武不可靠的判断,还是应该为光复军的行动而更加担心。毕竟五年来,光复军一直没有什么动作。若是一路进军,或许是小规模的军事行动。现在两路进兵,同时杀入广西和湖南,这样的行动绝非是小打小闹。

仔细看了地图,联系了奏折上的情况,咸丰苍白的脸色逐渐变得惨白。从永安到郴州,咸丰还有印象。太平军曾经冲出永安,然后一路转折杀到郴州。现在光复军占领了这两个地区,很有可能准备重走这条路线。若是咸丰没有想错的话,光复军占领永安的部队与从郴州出发进攻桂阳州的部队,最终会在一个地方汇合。那就是广西省会桂林。事情真的发展到那一步,广西将会被光复军夺走。

就在咸丰皇帝为自己的想法暗自颤栗的时候,光复军第四军军长雷虎已经站在了桂阳州的城头。战斗毫无意外,光复军一个师万余人马包从郴州出发,包围了桂阳州城之后,半日就攻破了这座城市。城中的湘军不过两千人马,很快就被全部歼灭。

战斗进行的非常顺利,可雷虎的心情并不很好。他的部队里面少了很多熟悉的面孔。他们大多数都是中低层指挥官。在不久前才算是结束的纪律整风之中,韦泽对于地方主义和山头主义毫不留情,有地方主义倾向的中高级军官们统统被送进军校学习,低级军官们则是集中整训。

送去军校学习的中高级军官短期内是不可能出来了,低级军官如果没有悔改,就被实施了劝退。或者解甲归田,或者发放路费走人。总参谋部的人事处很快就选出了新的军官接掌了这些空缺的位置。

这些行动完全公开,所以得到晋升机会的军官们喜悦之余,自然不肯重蹈前任的覆辙。不仅军中严重的地域对抗完全消失,甚至连士兵委员会都组织的不错。

士兵们中间的那些地域头领的“害群之马”被清除之后,士兵情绪反倒没有受到太大影响。雷虎与政委亲自参与了调研,他们发现其实基层官兵其实没有真正对抗的意思,只是老乡中有人领头,他们碍于面子或者别的理由,不得不参加而已。现在领头的家伙被清除一空,大伙反倒松了口气,终于不用在乡亲和军纪之间做出两难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