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852铁血中华-第2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身体越来越感到不适的咸丰皇帝给湖南巡抚毛鸿宾下令,要他组织军队反击。广西且不去说,至少要努力夺回永州和郴州。堵住太平军从岭南进入长江流域的通道。

毛鸿宾当然知道自己办不到,不过皇帝下旨,他也觉得自己怎么都得有所动作。毛鸿宾对造反者恨之入骨,他想采取些军事行动,并非完全来自对皇帝的压力。

第13章 永兴(十三)

“湘军精兵强将甚多,石逆二十万人围攻宝庆尚且被打走,现在韦逆在湖南有四五万人马,难道我等却不敢攻打不成?”毛鸿宾瞪着湖南巡抚衙门里头的一众文官武将,大声呵斥着。

这些文官武将们虽然也低下头,可没有一人主动说话。面对这等沉默的反抗,毛鸿宾厉声说道:“万岁下旨要我等夺回永州,我意已决,令按察使赵焕联、总兵周宽世带兵夺回永州。”

听说不让长沙的武将出动,他们都大大的松了口气。大伙对毛鸿宾的命令很不以为然,石达开的确有二十万人,湖南湘军派出了将近六万人与石达开作战,双方互有胜败。光复军只有四五万人,与湘军三万人作战。湘军三万人已经被轻松干掉了一万。若是光复军和湘军一样杀俘虏,而不是把俘虏释放,那三万湘军就全部完蛋了。当然,如果三万湘军全军覆没。估计毛鸿宾大人现在也不会这么意气风发的要去夺回永州。

按察使赵焕联、总兵周宽世在石达开进兵宝庆的时候负责防守宝庆,这仗倒是打得很不错。巡抚衙门的官员们也只能期待这两位能够再创佳绩,一举夺回在光复军手中的永州了。

3月25日,按察使赵焕联、总兵周宽世带领七千兵马进军永州。

4月2日,按察使赵焕联、总兵周宽世在永州五十里处遭到光复军的袭击,全军覆没。

4月10日,光复军在永州的部队一路突破了前往衡阳的各处关卡,陈兵衡阳城外。

4月13日,光复军把被俘的八千多多湘军,以及三千多湘军尸体送到衡阳城外,就地释放。然后光复军开始撤军返回永州。

4月15日,湖南巡抚毛鸿宾得到这个消息之后,以生病为由没有办公。长沙文武们大概也能猜得出来毛鸿宾大人的想法,被光复军这么赤裸裸的威胁与羞辱,毛鸿宾大人脸上是挂不住的。

而且这还有另外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光复军从永州挺进衡阳,一路上又干掉了五千湘军。现在湘军前前后后有一万多人被打死,四万多人被俘虏。他们的武器全部被光复军缴获。这可是近六万支火帽枪,现在一杆火帽枪官价三十两银子。想补足六万支火帽枪就得一百八十万两银子。整个湖南这些年已经被消耗的差不多了,砸锅卖铁也弄不出这一百八十万两银子。

根据被遣返的俘虏所讲,光复军的火帽枪远胜湘军的火帽枪。有火帽枪的时候尚且无法赢过光复军,手里拿着大刀长矛,就更不用考虑与光复军作战了。

当然,这局面也让湖南官员们放心不少。毛鸿宾大人如果弄不到火帽枪,他至少就会老实点。长沙文武可不想被毛大人派去前线送命。光复军虽然遣返俘虏,但是遣返的都是士兵。那帮军官可都没有遣返过。官员们即便没在战场上战死,若是被俘,下场也好不到哪里去。就毛大人这“一心杀贼”的模样,大家可不敢相信毛大人会答应赎回俘虏。

毛鸿宾这一病就病了三天,三天后毛大人升堂议事。他眼睛通红,脸颊凹陷,看来这三天是备受煎熬的。看都不看属下,毛鸿宾说道:“我们要增收一百二十万两的厘金。”

长沙文武们听了这话都傻了眼。这些年湖南疯狂的征收厘金,已经导致物价飞涨,湖南主要的厘金供应者是商人,他们现在基本不愿意做买卖了。短期内再加收一百二十万两的厘金,湖南商铺只怕是都要关门大吉。

就在大家被毛大人的魄力吓得六神无主的时候,毛大人给了官员们新的冲击。“若是商家征收不易,那就向湘军家人增收厘金,士绅们在此国家危难之时,也要多出些钱来。”

官员们被毛大人如此强烈的“王霸之气”唬的三魂出鞘,布政使也顾不得自己原本不说话的打算,他连忙说道:“大人,这不可啊!”

湖南普通百姓被现在的税收折腾的要死要活,不过普通百姓中也不是没有有钱人,他们基本都是湘军的亲属。家人在外打仗,弄到的财物都送回湖南。但是这些人是不能向他们征税的。若是征税,只能让湘军自己军心动摇。另外的有钱人则是湖南的地主士绅,他们这些年在官府的压迫下已经吐出了一部分钱财,可再让他们吐出一百二十万两银子,地主士绅们是断然不肯的。而且这些地主士绅们哪个没有自己的人脉,那可都是货真价实的地头蛇。

俗话说强龙难斗地头蛇,毛鸿宾大人的确发现了有钱的地头蛇,若是之论选择的方向,倒也算是抓住了关键。只是毛大人到现在的表现不管怎么看都没有强龙的味道。

“有何不可?”毛鸿宾怒道,“光复军眼看就能打下衡阳,为何顿兵不前。其实他们见曾大人就要进军江宁,图的乃是湘军与粤匪同归于尽。曾大人攻破江宁之时,就是光复军北上之日。若是打湖南打得急了,曾大人不得不回军相救,光复军的如意算盘就会落空。粤匪数次释放湘军俘虏,不过是收买人心,在他们北上之时指望那些被释放的湘军知道投降不会死,就不与他们死战罢了。可光复军会放过普通湘军,却不会放过我等。此时我等若是坐等,不过是等死罢了!”

毛鸿宾素来有知人之名,而且长沙官员中也并非没有人有过这样的预测。只是大家知道打不过光复军,主动进攻是个死,那还不如等死来的更舒服些。现在被毛鸿宾如此明白的指出未来可能出现的局面,长沙的文武官员心中都是一震。

“既然如此,我等反倒得赶紧筹集军资,做了准备。等曾大人灭了粤匪,回军湖南之前,我等好歹也得能守住才行啊!”毛鸿宾声嘶力竭地喊道。

湖南巡抚衙门里面鸦雀无声,没想到这点的官员是被骇的说不出话来,想到过这些的官员们却是心中满是心事,什么都不想说。

第14章 永兴(十四)

“除了永兴城以北的几个地区,部队已经到过永兴其他方向的所有村镇。百姓们对我们的商品购买热情很高。百姓都收购了不少盐巴,盐巴销售已经很少。铁农具已经脱销,这得等后方运过来。倒是火柴、玻璃罩的油灯,灯油,这些东西卖的很好。香烟,怀表,也很有销路。这倒是以前没想到过。到现在,我们收支上赚了出了部队半年的军费……”

二团的会计向着党委会汇报着“经济战”的最新成果,党委会上的同志一个个都很开心。军队执行了上级党委的政策就有了不小的经济收益。更不用说地方上百姓对部队的接受程度。最初地方上的百姓都是在光复军的武力威胁之下不得不与部队做生意,几个月过去,光复军再去各个村镇做生意,百姓们不再对光复军感到畏惧,甚至还敢提出他们想买的一些商品清单。

当然,大家出身农民家庭,只看看桂东南这些的现状,就知道这穷地方上百姓手里的钱是有限的。即便湖南地方商人能够顶着高昂的厘金肯到这里做买卖,他们贩卖的商品从价格到品质,都不再会被这里的百姓接受。

“军部说了,这笔钱六成上缴,四成留在部队里头。至于这些账目,需要士兵委员会一起监管。”政委周金国说道。

这话一说,党委成员都高兴起来。听到士兵委员会监管的命令,大伙立刻嚷嚷道:“政委,咱们把钱分了吧。”

党会上也有士兵委员会的代表们参与,士兵委员只有三个职权,第一,对于军官殴打士兵,侮辱士兵人格的事情进行举报。第二,发军饷的时候实施监督,防止吃空饷。第三,配合教育部门的工作,对士兵们所喜好的工作进行一定的职业预培训。光复都督府建立了越来越多的工厂,一部分士兵并不想长期在部队当兵,从工厂的角度来看,退伍军人们纪律性强,对政府认同度高,比在当地招收的工人强太多。工厂自然希望招收退伍到工厂工作,进行预培训就显得很有必要。

韦泽完全支持透明化管理,透明化管理能够扼制封建主义等级制度的那套东西。当然,韦泽建立士兵委员会的时候,也专门说明,权力机构是党委,士兵委员会虽然人多,却不是权力机构,而是帮助党委顺利执行党委决议的监督机构。更直白的说,士兵委员会是帮着党委监督职业军人的。士兵委员会并不是发号施令的机构。而且在军事指挥上,士兵必须服从上级。党委会议尚且不允许直接去影响到军事指挥,就跟不用提士兵委员会了。

作为政委,这些制度上的问题自然是要学习,还得学会。周金国自己就是职业军人出身,对此很能理解。单纯从个人感情来说,他更倾向于职业军人。对士兵中出现的想借助士兵委员会对抗军官的这种若隐若现的趋势,周金国有很明显的感受。

见听士兵委员会这么积极,他心里面忍不住就有点不高兴。不过仔细想想看,士兵委员会本身就对财政问题有发言权,他也不能直接给驳斥了。而且虽然是士兵委员会的代表带头,但是其他同志都希望能把这次“经济战”中赚到的那点钱给分了。他也不想拒绝。党委讨论之后就决定把钱给分了。

讨论完了这个议题,接下来就是政治宣传的问题。自从部队内部开始强化土改教育,经过党委的努力,大家逐渐明白了为何现在各地造反风起云涌的真正原因。解决了内部的理论讨论,部队现在的工作就放在了理论的执行层面上。也就是说,要在地方上对百姓进行理论宣传,特别是敌占区的老百姓中宣传革命理论。敌占区的老百姓明白了是这个“世道有问题”的时候,谁能改变这个世道,他们即便不会立刻去支持,至少也不会心甘情愿投奔满清,然后和光复军死磕到底。

在桂东这地方,反清的势力很多,天地会在这里有很大的影响力。石达开从江西进入湖南的时候曾经经过过这里,后来石达开的部队大部分脱离了石达开的领导,一部分人走江西,重新投入了等在江西的李秀成、李世贤的部下。还有一股广东出身的花旗军部队与桂东当地天地会合并,这支部队在福建、江西流动作战,最近战事不利,转而向西,重新回到了桂东一带。这批人现在就在永兴附近,对方也派来了使者,有意与光复军“协同作战”。

光复军作为一个很早就有核心,有总参谋部体制的组织,一直比较排外,大家并不信赖这帮人。所以周金国接到了一项任务,要他去和这支花旗军谈判。如果能向他们说明革命道理,那是最好。即便是说服不了,也尽量让这支军队上层能明白双方之间的巨大差距。在最短时间里头确定敌我。如果这支花旗军已经完全堕落为一支土匪武装,光复军认为消灭他们也是很有必要的行动。

所以党委讨论之后,在永兴地方群众中宣传革命道理的工作由党委执行。周金国作为使者,前去与花旗军接触。

4月29日,周金国抵达了花旗军所在的七里镇。这说是一个镇子,只有二百多户人家。花旗军占领了此地之后,倒也修建起了一些住处。现在已经开始逐渐进入雨季,虽然下过几场雨,这地方的空气中弥漫着人类胡乱聚居时特有的气温。

周金国这还是第一次进入其他起义部队的营地,闻到这些便溺与长时间不洗澡,不洗衣服生出的味道。他才明白了光复军的“爱国卫生运动”到底有多大的意义所在。驻扎的时候每天都要洗脸、洗脚、刷牙,经常要洗衣服,这的确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可习惯了这样的军队之后,再到了一群不注意个人卫生的军队中之后,大家才知道很多东西一旦摆脱了,就很难再习惯了。

作为见面礼,周金国送给了一众首领没人一条香烟。只是简单示范了一下,这些花旗军的首领们很快就开始喷云吐雾起来。

为首的这两位是李鸿昭,郑乔。都是广东出身的绿林豪杰。其他的首领一多半是广东出身,也有些是湖南人。

周金国等人都穿着光复军橄榄绿的军服,花旗军的首领们什么衣服都有。大首领穿着脏兮兮的丝绸长袍,次一等的穿着布袍,甚至还有人穿了从清军那里缴获的军服,当然这些军服经过一些改变,不至于战斗中会看错。

花旗军首领李鸿昭看着挺阴沉,特别是那双眼睛,看着跟狼一般的凶狠。不过开口的时候声音还是沉稳,“这位兄弟,却不知道你们是不是愿意和我们一起干。若是你们愿意的话,我等就可以分了湖南。”

听了这不靠谱的内容,周金国笑了笑,“诸位兄弟,我有话要和大家说。说的比较长,还请大家慢慢听。”

说完了开场白,周金国停了片刻,看没人反对,这才继续说道:“这世道,种地是一定要受穷的。咱们穷人没办法读书考功名,通过走科考的路子摆脱自己的地位。天灾、人祸,随时都能让大伙死。而我们若是起来造反,至少能靠打仗获取粮食。能吃饱了饭,不饿死。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这么想的,我就是这个缘故才参加了韦泽都督的队伍。”

从这支花旗军头领们的表情上看,大家都挺认同周金国的观点。而周金国继续讲了下去。这是党委最终拿出的对造反的反思。有能耐起来反抗的,的就从官府从大户那里抢,这些人就是在造反。没能耐的就只能去抢百姓,这就沦为了土匪。造反也好,当土匪也罢,总之都是用武力获取活命的粮食财物。

韦泽都督领导的光复都督府,则是靠建立新的制度,营运新的制度,让大伙靠自己的劳动能够活下去,而且还能活的越来越好。光复军不是去抢夺满清或者抢夺百姓为生,而是通过把天下种地的百姓从旧制度下解放出来,让他们在新制度下过上更好的生活。所以光复都督府已经不是造反,而是革命!

正如周金国前面所说的,他讲的的确比较长。而那些首领中,大头目们听着听着就有点不耐烦起来,反倒是级别比较低的其他首领,听的都比较认真。这些倒是符合了师部最初的判断。

当周金国大概讲完了光复军对于革命与造反的区别之后,李鸿昭还是带着阴沉的表情说道:“我且不说这位周兄弟说的对还是不对,我只想问问,光复军愿意不愿意和我们一起占了这湖南。”

光复军曾经强力整顿过山头主义,地方主义。在整顿中被淘汰的那些官兵里头不少人其实都挺有能力,他们平常所说的话虽然没有李鸿昭这么直白,但是内容其实一样。用韦泽都督的话来形容,那就是“我得有我的地盘,我的地盘我做主”。

听到这里,周金国对这支花旗军的上层已经没了兴趣。光复军对这些人的态度是避之不及,别说接纳到光复军的队伍里头来。

周金国笑道:“却不知道李头领准备怎么一个分湖南的办法。”

嘴上说的看似想合作,实际上周金国对合作基本上处于绝望状态。

第15章 永兴(十五)

“爹,官府已经说了,只要咱们团练能杀了光复军的人,那就重赏。咱们是不是要听官府的?”刁汉三急切的对着面前的中年人说道。

中年人名叫刁德贵,此时他下意识的咬着牙关,如同一只在考虑是不是出击的狼,在屋里头来回踱步。看着自家老爹已经这么思忖了太久,已经心急火燎的刁汉三才开口问道。

听了儿子问话,刁德贵停下脚步哼了一声,他有点不耐烦的对儿子呵斥道:“你急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