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852铁血中华-第2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21章 永兴(二十一)

“花旗军想和咱们争地盘?”周金国用非常怀疑的语气问道。不久前周金国被师部派去与花旗军谈判,根据周金国的观察,花旗军完全不具备与光复军打仗的能力。光复军现在是不想无谓的扩大战线,倒也没想把花旗军怎么样。但是花旗军明显与光复军想的不同。

师长冷笑一声,“我已经向军部打了报告,建议近期全力扫平地方武装。湘军负隅顽抗,连花旗军这样的部队都敢和我们炸刺。不动武力的话,他们是不知道马王爷三只眼。”

“……我就等师长命令了。”周金国答道。他原本想说的是军部会有什么看法。可转念一想,即便是军部下命令,团里面得到命令也得通过师长才行,所以还不如老老实实的等命令。军部开会的时候是不是叫团里面的干部一起参加,那也是军部的事情。

师长只是嗯了一声,却没有在这件事情上有更多的说法。周金国就带着师长的命令回部队了。在部队等了两天,援军没等到,倒是等来了师长的新命令。“中央下令组建湖南省政府以及湖南军区,在这个时候部队暂时不要出动。”

这消息让部队登时就懵了,战斗准备此时已经全部完成,只等一声令下,部队就立刻拿下永兴。建立湖南省政府和湖南军区的消息一到,所有的军事行动就被冻结。以前的准备就这么搁这里不动了。

在团的党委会议上,同志们纷纷表示不理解,也有同志怪声怪气地说道:“永兴的湘军运气也太好了吧。”

身为政委,周金国只能对此进行解释。“我家就在永兴北边,打下来永兴我就能回家看看。同志们,要是说着急打永兴,我大半年前就等着打永兴了。可我们是军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再说,建立起政府也是好事,本来搞经济战就该是政府出面,以前政府没建立,我们部队不得不承担起很多原本政府该干的事情。等到政府成立之后,我们就可以专心打仗啦!”

周金国是努力去说服大家,而且这些内容也算是有点说服力,大伙也都表示认同这样的说法。只是觉得就这么等下去,部队士气只怕会受影响。团长建议道:“政委,我们干脆向军部申请一下吧,只要再给我们派一个营的援军,即便是没有炮兵和气球部队的增援,我们照样能打下永兴来。”

参谋长钱立群的意见比较保守,“我觉得还是再等等,这毕竟是攻城。有增援的炮兵营与气球部队,咱们能少死多少人。”

开会后的第二天,二团又接到了新命令,让他们派部队前去接应前来增援的炮兵营、气球部队,还有派来帮二团守营地的三团的一个步兵营。

“这TM逗我们玩呢?”团长大怒。

周金国看着很恼火的同志们,只能尽力去安抚。一种觉得师部这是瞎折腾的党委同志骂完娘,团长突然笑了,“政委,看把你折腾的,我现在倒是觉得有政委在不错。若是总参谋部这么折腾,我可受不了。”

周金国也不知道这话是称赞还是嘲讽,他只能笑道:“我就认为你这是称赞我了。”

5月29日,在湘军伏击光复军一个排的战斗发生后整整一个月,光复军开始进攻永兴。这场战斗打得非常扯淡。

作为炮兵校射的气球部队升起之后,他们很快就发出了消息,这不是对炮兵进行指引,而是告知光复军步兵部队,城内湘军开始逃窜。永兴是个山城,部队把兵力放在城东,听说湘军开始逃窜,部队却没办法直接追击。只能开始攻城。整个战斗最终变成了一场追击战。

部队要攻城,要占领城市,肃清敌人。还要把那帮傻乎乎被丢在城内的八百多湘军抓起来管好。湘军也是走惯了山地的,他们撒开脚丫子先跑路,光复军兵力不足,处理好了永兴的事情之后去追,只抓了一两百落在后面的湘军,两千多湘军主力竟然跑掉了。

留在城里头当替死鬼的湘军有两个营,营官一看事情不对乖乖投降。周金国审问两人的时候,两人一听周金国这熟悉的湖南乡音,情绪立刻得到发散。他们先扯着喉咙把逃跑的湘军头子周永安给骂了一通,然后可怜巴巴的瞅着湖南老乡周金国说道:“这位老爷,你们光复军不是优待俘虏,不杀俘虏么。”

看着两人跟演双簧一样,周金国被气乐了,他答道:“你放心,我们不杀俘虏。”

“谢过老爷不杀之恩。”两位营官往地上一跪,欢喜地说道。

在旁边的团长余铁生瞠目结舌的看着这场闹剧,身为光复军的军官,余铁生完全不能理解军人怎么能无耻到这个地步。

周金国对两位营官说道:“我们不杀俘虏,不过问你们问题的时候,你们也得老实讲。”

营官一看周金国那“死罪可免,活罪难饶”的表情,立刻答道:“请老爷吩咐。”

“难道有人告诉你们我们要攻城么?”周金国问道。他最担心的就是这个。

营官眼泪汪汪,一副梨花带雨的模样,“没有人给我们通风报信。一个月前周永安派兵攻打老爷的人。出去两千人,就没几个能跑回来。那时候大伙就知道无论如何都打不过老爷,大家就想走。可周永安骗我们说能守住,老爷们不敢来永兴。没想到他跑得最快!若是有人给我们通风报信,我不早就跑了么。”

审问结束之后,周金国问团长余铁生,“你怎么看这两个人?”

余铁生冷笑道:“两个贪生怕死之辈。”

周金国却没有这么轻视两人,“可未必呢。我觉得这两个人满嘴瞎话,不能信。这两个人守城,你攻城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嗯……”团长想了片刻,眼睛微微眯缝了一下,“倒也不是一触即溃的样子。若不是有气球部队指引,被炮兵一通炮把他们给打散,只怕他们还能挡一阵子。”

说完之后,余铁生带着点讶异问周金国,“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周金国慢慢地答道:“他们说的话前后不通。我要是湘军头子,我真的想跑,那留在城上的部队恰恰得是能打的。若是城头上留些跑得比我还快的人,那敌人从后面追杀上来,我反倒是跑不掉。现在反正抓了这么多人,这两个营官说的是不是真话,一审问就知道了。”

审问了被俘的下级军官与普通士兵,两位狡猾的营官立刻就露出了本来面目。原来这两人是湘军里头对光复军持强硬态度的人物,这才被派上城头负责防御。

对于湘军的死硬派,光复军也没有客气。脚镣一带,这两位就被扔进了牢房严密看守起来。团长对周金国的眼力很是佩服,不过他说了别的问题,“政委,我们拿下了永兴,你带部队去上湾一带清剿剩余的湘军吧。”

“呵……”周金国家就在上湾,所谓清剿剩余湘军,不过是一个说法。实际上团长是想让周金国回家看看。从吕尚阳那里听来的消息中,周金国一家人几年前就逃离了家乡,到现在都没回来。周金国一直很想回家看看,可真的有了这个机会的时候,他心里面反倒不愿意回家。

回家能看到什么呢?残垣断壁?或者别人已经住进了周金国家的老房子?只是想到这些,周金国心里面就一阵阵的难受。好不容易从这种难受的心境中恢复过来,周金国苦笑道:“派其他同志去那边吧。我们在永兴要办的事情太多。”

“政委……”团长没想到周金国这么有“革命觉悟”,还是想劝。

周金国摆摆手,“先不说这个了。永兴靠着便江,能把这条航道用好,我们可就能省太多的力气。现在赶紧测量航道,看看蒸汽船能不能在便江里头航行。”

永兴城边的便江是耒水在永兴这一段的称呼,耒水直通衡阳,如果光复军的内河蒸汽船能在耒水航行,进攻衡阳的难度就大大降低。光复军早就知道控制永兴对衡阳的威胁,所以才对永兴忍耐了这么久。现在既然打下永兴,自然就得开始考虑未来作战的需要。

没等这边布置下去,军部就要求团政委到军部开会,周金国倒也不浪费时间,他坐上竹筏沿河而上,向着郴州方向去了。

从永兴到这里的河道并不能完全通航,不过竹筏的好处是可以轻松抬走。周金国和部队的绘图人员一路记录,把各种沿途无法通航的各处都给大概记下来。虽然时间稍微长了点,不过总算是有了初步的记载。

在郴州召集会议的有新来的省长,前商业部长李维斯,从第四军军长升级为湖南军区司令的雷虎,还有代理湖南省委书记的沈心。党、政、军,一把手们召开的会议倒也很具有权威性。

会议上政府部门正式接过了包括经济战在内的民政工作,部队终于从所有事情一肩挑的局面里头解放出来。在会议上,代理湖南党委书记沈心传达了韦泽的指示。“在解放湖南的过程中,我们的顺序是先用军队清扫当地,然后用商业人员把当地的经济纳入我们的控制,接着就是派遣政治人员在当地开展我们的政治宣传。”

对于韦泽都督的指示,大伙都听得认真,不时有人发问。

因为大伙没看过20有关“殖民史”的著作,所以他们并不知道韦泽反复思量之后抄袭了一些东西,“先去军队,再去商人,最后是传教士”。对韦泽都督那环环相扣的安排,大伙是由衷的赞叹。

第22章 杀戮的理由(一)

6月11日,寿州终于被淮军攻下。淮军的创始人,安徽巡抚江忠源带着部队进入寿州的时候,都被寿州的惨状给震慑住了。

城墙上几乎被血液浸透了一遍。到处都有人类的残肢,内脏碎块。至于城内靠近城墙的房屋被炮击引发的大火烧的只剩下了些砖石而已。淮军攻破城墙,城内残余的太平军以城内房屋为掩护继续抵抗,淮军采取了炮击加纵火的战术,整座寿州城内化为一片焦土。

寿州在山地上,没办法用穴功法攻破。淮军几年前就渗透到淮河以南,却对这座城池束手无策。直到有了开花弹之后,淮军才找到了可行的攻城办法。攻下寿州,太平军的淮河防线终于寿终正寝,太平军经营庐州已经七八年,可江忠源对拿下庐州很有信心。

离开了几乎被整个毁灭的寿州,江忠源在6月15日抵达六安,和他的老朋友曾国藩重逢。两人在年分别,其间虽然书信往来密切,可距离上次相见一晃就过去了8年。曾国藩1811年出生,江忠源1812年出生,上次见面是在1853年,那时候曾国藩42岁,江忠源41岁,还是意气风发的中年。血战八年之后,曾国藩50岁,江忠源49岁,两人都进入了老境。

老友见面自然不同,只是简单的饭菜,两位老朋友,两户小酒。给曾国藩倒了杯酒,江忠源爽朗地笑道:“涤生兄,当年我在京城去你家蹭吃蹭喝,现在想起来竟然如同昨天。”

曾国藩在别人面前倒是很有儒家修心的那样子,可在江忠源这里他却活泼起来。端起酒杯向江忠源敬了一下,曾国藩很随意的喝了半口,夹了筷子菜吃下去,这才说道:“是啊。那一晃就是16年……不17年了。”

1844年,曾国藩早就知道进京赶考的江忠源两次送湖南师友的尸体回湖南安葬,真的是名动京城。但是曾国藩听说江忠源此人好嫖好赌,所以不愿意和江忠源来往。结果江忠源倒是主动上门拜访曾国藩。那次见面的时候,江忠源就预言天下要大乱。

1848年,江忠源在老家组建团练,连续消灭了当地数次大规模的造反。开创了以私兵建功,成为封疆大吏的先河。曾国藩的湘军就是接掌了江忠源留在湖南的渠道,左宗棠现在的楚军除了5000老班底是从湖南带走的之外,其所走的路数无一例外都是模仿江忠源。

此时江忠源当了八年安徽巡抚,曾国藩是湖北巡抚,节制四省军务,左宗棠也当了四年浙江巡抚。湖南籍的人借着淮军、湘军、楚军,大批成了长江流域各省的高官显贵。追究其原因,大家都承认是江忠源开创了先河。即便是恃才自傲,根本瞧不起曾国藩的左宗棠,对江忠源也非常尊敬。

曾国藩更不可能看不起江忠源,回想起17年前两人在京城相见的事情,他也甚为感慨。

江忠源喝酒豪爽,他方才一口喝完了自己杯中的酒,此时又给自己倒了一杯,也不管曾国藩到底喝多少,两人又碰了下酒杯,江忠源把杯中的酒一饮而尽。然后叹道:“但见富人百无忧,谁怜贫者为饥出?贫人一旦为饥驱,富人岂得安其室?涤生兄,17年前我就说过这话,17年后我却还想说这话。寿州城已经拿下,我军即可攻打庐州。不过就我所知,淮南百姓之所以跟着粤匪,却是因为粤匪不许地主强收地租。我等志在经世济国,这抑制兼并,打击豪强乃是经世之法。却不知道涤生兄有何想法。”

以曾国藩的聪明,他没有接这个茬,而是说道:“粤匪不灭,韦泽不死。还谈不到此事。”

听曾国藩谈及韦泽,江忠源沉默下来,他和韦泽交过手,深知韦泽部下骁勇善战。幸好天京之变后韦泽率部南下两广,不然的话,以当时韦泽不断渗透淮河以北的局面,淮军只怕一两年内就会被撵出安徽北部。

曾国藩把杯中剩下的酒一饮而尽,然后又给自己倒了一杯,“韦泽阴险狡诈,现在他只是占了从岭南进长江的数个路口,却不进兵湖南。我知道韦泽的意思是想让我等先灭了粤匪,等我们拼的损兵折将之后,他再一路北上捡这个现成便宜。虽然知道韦泽的谋划,可我竟然不得不这么做。哎……”

江忠源却也不接这个茬,他继续方才自己的话题,“现在整个淮北因为要供养淮军,百姓日子几乎要过不下去。我对此很是焦急……”

“那些乱民杀了就是,何须多讲?”曾国藩说的斩钉截铁,“江老弟,你做事果断,我是很佩服的。可怎么现在又犯起糊涂来。此时乃是乱世,行事当从权。此时剿灭粤匪与韦泽才是要害,他们在乱民有了想念,这才此起彼伏的乱起来。对这等乱民当立刻诛杀,不然有样学样的,只会越来越乱。等天下平定之后,我等在行了经世济国的方略。此时若是只想着乱民也苦,那天下大乱,百姓只会越来越苦。”

江忠源叹口气,却拿出一张榜文递给曾国藩,“不知道涤生兄可否见过这样的榜文。”

曾国藩接过来一看,却见榜文上用白话写了一篇东西。那是韦泽从今年开始在江南一带贴的榜文。内容就是对造反的原因,造反与革命的分别进行的论述。

在榜文最后,韦泽强调光复都督府进行的是革命,号召百姓们能够投身光复都督府与光复党的革命,共建一个新的中国。

看了对土地问题的论述,以及光复都督府的“算账”,曾国藩脸色逐渐变得狰狞起来。他狠狠把榜文拍在桌上,怒道:“一派胡言!”因为用力过大,桌上的酒杯在桌上跳动了一下,水面溅起几滴水花,杯中随即荡漾起了一圈圈的细小涟漪。

江忠源点点头,“涤生兄,我也如此觉得。不过韦泽与信什么拜上帝教的粤匪全然不同。此人能有如此见识,却是朝廷大敌。而且朝廷数度败给洋人,可韦泽又数度胜过洋人……”

曾国藩见江忠源似乎被韦泽的榜文蒙蔽,他大声说道:“江老弟,我听说有人叫我曾剃头,说我杀人无算,砍头如剃头。可这些人哪里知道,天下若是没了规矩就只能大乱。我杀乱民是要维持现在的规矩,这乃是慈悲之心。若是不如此做事,天下……”

刚说到这里,外面却有人求见。曾国藩的亲兵引了一人进来,交给曾国藩一封厚厚的书信。曾国藩打开,里头竟然也是一张榜文,既然是榜文,那就不是私人的事情了,看过的人肯定很多。江忠源也凑过去看,却见上面是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