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852铁血中华-第2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沈心很明显的松了口气,即便是战争时代,大规模的屠戮也超出了他的心理底线。

过了几天,左宗棠前来找韦泽,“陛下,我已经看了学科大纲,我想参加全……全日制的学习。那样比较快。”

韦泽答道:“你可以辞去秘书的工作,我送你一笔钱。大概能够撑个一两年。好好把学业完成。”

左宗棠对此倒是很感激,可他摇摇头,“我想参加办事员考试,这样就能得到工资。我想一面上班,一面上学。”

左宗棠的骨气让韦泽颇感到惊讶,公务员与办事员有很大区别,一定要形容的话,就是有编制与临时工。办事员的工资虽然低,但办事员的考试科目内容少,也简单很多。更关键的是,办事员参加的考试科目在两年内可以在公务员考试中免考,左宗棠能够真的放下身段从基层干起?这魄力还真不一般。

韦泽眉头紧皱想着心事,左宗棠也是一言不发,沉静的等着韦泽发话。韦泽终于下了决心,他咬着牙说道:“老左,我想交给你一个任务。你把楚军里面敢打敢杀的人集合一下,我有项事情想交给你办。不过这事情杀戮太重,你要是拒绝的话,我也不回怪你。”

“请陛下明示!”左宗棠答道。

第二天,军委会议上一片安静。韦泽提出的建议未免太过于超出常态,军委的同志们都傻了眼。其实兰芳地方上土人的问题已经颇为明显,当地有不少食人族土人,双方的军事冲突非常激烈。包括早期的兰芳共和国时代,华人也努力招降当地土人。但是土人也不是铁板一块,不同的部落仇杀非常激烈。想指望招降土人之后逐渐扩大势力那只是一厢情愿。

如果楚军组建起一支敢于杀戮的部队,他们就承担起清剿任务。不仅是现在的兰芳省,这支特殊的武装力量在未来扩张的土地上实施清剿任务。

沉默了一阵,韦昌荣问:“如果以后控制不住这支部队怎么办?”

军委委员们纷纷点头,这才是他们最担心的地方。对于这样的反应,韦泽也不知道该是高兴,还是觉得失望。

第123章 吸血(十五)

左宗棠感到很兴奋,他回家之后立刻让到了妾室给他烧菜做饭,准备先喝两杯。

身为降将,传统中自然是领着自己的部队为新上司效力,最后积累功劳成为被认同的人。左宗棠本以为这条路已经没有了可能性,现在突然峰回路转,这条路再次向左宗棠敞开了大门。而且杀戮土人在这个时代的道德观中绝不是脏活,左宗棠自然是欣然从命的。

回想起韦泽那种备受内心煎熬的模样,左宗棠就觉得有些不解。清除领土上不服教化的蛮夷,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常态而不是个案。都不用说以前的各个朝代,满清一朝镇压土人从不手软。左宗棠即便是已经认为满清有无能的原罪,可依旧对这个政策保持支持的态度。

至于韦泽么,在此时竟然心软了,感到不安了,这当然能作为韦泽有慈悲兼爱之心的证据。可左宗棠亲眼看到韦泽制定政策时候的那种毒辣深远,千年老鬼也不过如此而已。这次诛戮土人不也是韦泽自己首先发动的么?看到这些卓有成效的政策将掀起的腥风血雨,韦泽感觉良心不安了……左宗棠心中生出了一丝不敬的想法,“韦泽你装什么装啊!”

自古英雄无善类,左宗棠认为韦泽的起家也不是那么一尘不染。是的,韦泽的所有选择都可以说证明了韦泽放弃了自相残杀。可以左宗棠的聪明当然能看出,韦泽看似走上更艰辛的道路,获得的是更大的利益。如果韦泽以“为东王报仇”为理由杀进天京城诛灭洪秀全,接下来得到的只是太平天国全面内讧的局面。韦泽不仅得和其他派系作战,只怕首先他就得先诛灭东王一系。出走几年之后不再需要太平天国顶在前面,韦泽毫不留情的把太平军撵去了西北。当时他积攒下来的“仁义”之名,又在劝说中让光复军省去了多少麻烦?

当然,即便是明白了这一切,左宗棠也不认为韦泽的心软是什么缺点。一个身为君主的人有起码的良心绝非弱点,这对国家是好事,对臣下来说也是大好事。一个对杀戮毫无怜悯之心的君主是不值得支持的暴君,所以左宗棠心中对韦泽的评价非常正面。

“三弟看来心情不错么。”左宗棠的二哥左宗植此时走进了左宗棠的后厅,见到此时已经摆上了水果罐头,鱼罐头,还有几样罐头蔬菜,特别是一瓶朗姆酒也开了封,他忍不住笑道,“看来我也有口服了。”

左宗棠一直很敬佩自己的二哥,左宗植幼随父读书,13岁入县学,24岁补廪生。道光五年(1825)充拔贡生,次年赴京参加朝考,列为二等,选新化县训导。1832年与左宗棠同应湖南乡试,得解元。此后,多次赴京参加会试不第。后授桂东县教谕。旋去职返乡,寓长沙府城,课徒自给。十二年,受聘主讲澧州(今澧县)澧阳书院。

咸丰元年(1851)受命入京,选授内阁中书。时值太平军起,因悬念家室,于二年夏开缺回家,从此绝意仕进。除一度出任衡阳石鼓书院讲席外,大多隐居山村,读书著述,或交游于绅士学者之间,或操持家事,课读子侄。先后主讲澧州(今澧县)澧阳书院,衡阳石鼓书院。善诗文,兼治天文。以诗古文自豪,与邵阳魏源、益阳汤鹏、郴州陈起诗并称“湖南四杰”。

光复军在湖南搞起了土改,这位名士的日子就不好过起来。正好左宗棠到了韦泽这里,就请二哥“护送家眷”到南京。左宗棠的二哥左宗植却也不是个迂腐之人,看到世道大变,干脆就带领全家和左宗棠全家一起到了南京。

看二哥左宗植逐渐消去了初来时的郁闷,左宗棠连忙给二哥倒上酒,问道:“二哥在文史馆的工作如何了?”

身为降将的左宗棠只当了个秘书,真正的待遇其实不错。他住了一个大院子,不仅能安置左宗棠一家,还能轻松安置他二哥的一家,这本身就能证明韦泽对左宗棠的器重。而且左宗植也得到了文史馆的差事,现在参与翻译编辑历史文献的工作。养活自己倒是没有问题。

左宗植苦笑道:“前一段我拿出了《三垣二十八宿中外官总图序》的初稿,天文所给我了一个调令,让我去那边上班。加上捐出了一些古书给国家大图书馆,还得到了一笔奖金……”

不等左宗植说完,左宗棠连忙插话进去,“二哥,我们兄弟还是住一起吧。都这个年纪了,你何必再去找房子。”

左宗棠今年五十三岁,左宗植都61岁了。这个年纪的人真的半截黄土埋到胸口,左宗棠也不想让自己的哥哥太辛苦。

被弟弟直接说破,左宗植也不想拂去了弟弟的好意。但是他还是说道:“三弟,我听说南京也要搞什么城市兴建,准备大建房子。这些年你给家里头送了不少钱,你的侄子们也得有地方住啊。”

左家不缺钱,楚军即便是没有湘军那么狠辣,但是该积累的钱财也积累起来。这些钱中固然因为楚军的覆灭损失了大半,但是送回家的钱让左家当个富家翁还是没问题的。

左宗棠摇摇头,“二哥,我最近可能要出兵,到时候家里还得有人主持。若是分家,我却是不放心了。”

“出兵?去北边么?”左宗植讶异的问道。

左宗棠摇摇头,“去南边的海外。新朝在南边占据了好些大岛,须得打仗。”

提起新朝,左宗植忍不住就摇起了头,“新朝对待读书人太苛刻了!”

“改朝换代不都这样,新朝怎么会用前朝的人呢。”左宗棠含糊其辞。

见左宗棠闪烁其词,左宗植忍不住说道:“三弟,我是说分地之事未免太狠,新朝照顾百姓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可强行夺了士绅地主的土地,哪朝哪代见过这样做法。一些士绅干脆北上,与新朝不死不休。即便是没走的也都灰了心,断然不与新朝亲近。这哪里有什么新朝气象。”

如果是几天前,左宗棠只怕还会认同自己哥哥的观点,做了公务员考试题之后,左宗棠已经再没有这样的傲气。他回去书房把试题拿出来交给他哥哥,郑重说道:“想当新朝的官就得做出这些题才行。”

就如左宗棠所料,他哥哥只看了几题就变了脸色。翻了两页之后,他哥哥皱眉沉思,竟然呆在那里。等左宗棠的妾室炒出了几个菜,左宗植已经不去试图答题,而是一页页的看着考题。

左宗棠说道:“二哥,看这些题目也不急于一时。先吃饭吧。”

左宗植完全是听而不闻,直到左宗棠连说了两边,他才好不容易把目光从试卷上挪开。左宗植大惑不解地问道:“这就是新朝的考试么?”

左宗棠叹道:“新朝有学校,从小教授的就是这些知识。读书人苦读十年,新朝的学校也是如此。二哥,新朝看不起以前的读书人却也不是没道理的。”

左宗植没想到自己的弟弟竟然对新朝如此推崇,他有些不高兴了,“那天下的读书人就这么被弃若敝履么?”

左宗棠笑道:“若是读书人不跟着新朝走,新朝为何不能弃若敝履。他们自己教出的读书人更贴心。”

这个看法还是左宗棠从韦泽那里听来的,想到韦泽的阴狠,左宗棠觉得韦泽实在是有趣,他能够采取如此毒辣的手段把以前所有读书人的根挖掉,可偏偏会对南方大岛上的土人心怀怜悯。这不是亲疏不分么!读书人明白天下大势已定,给韦泽一跪,老老实实听了新朝的话,这帮人还是中国人。那些土人不服教化,杀之毫不可惜。

左宗棠这样想,他二哥左宗植却完全不这么想,这位六十多岁的老头子想明白了光复党的用人政策,气的怒声喝道:“这……这不尊圣人之道,这就是倒行逆施啊!”

“圣人之道?”左宗棠听着他哥哥的怒喝,立刻就想起了韦泽的话来。韦泽脸上带着嘲讽的语气说道:“孔子若是知道后世这帮留着辫子的人打着他旗号,如此利用他的名声,估计早就气的把这些人打死了吧。留辫子的人还敢自诩孔子的门生?”

这话足够毒辣,左宗棠实在是不忍心对他哥哥这么说。

看到自己的弟弟根本不为所动,左宗植更是气愤起来。“我听说韦泽从来不尊圣人,现在取士更是丝毫不提圣人言论。这是要挖了圣人之学的根子。哪朝那代都没见过有此等事情!”

左宗棠可不想让他二哥这么肆意发表这种言论,他劝道:“二哥,新朝一句满清是蛮夷,读书人有何言语责备新朝?”

左宗植一怔,脸色登时难看起来。老头子片刻之后却恢复了精神,他正色说道:“满清是蛮夷,天下读书人的确奉了满清为主。若是新朝这样说,那天下读书人只能认了。这等事无可狡辩,奉了蛮夷为主,当了蛮夷的走狗,被人羞辱那无可辩驳!可满清是蛮夷,圣人却不是蛮夷。新朝若是拨乱反正,重理出圣人的法统,不用前朝的人,我这老头子顶多觉得前朝的读书人可惜了。可新朝根本不提孔孟之道,完全是天文地理的杂学,这不对!”

左宗棠没想到他二哥竟然起了性子,此时他心中最大的感觉是懊悔。自己这完全是没事找事啊!

第124章 吸血(十六)

光复党第三届全国会议第一次中央代表会议在1865年召开。韦泽毫无悬念的当选党主席。党执掌意识形态,这是韦泽定下的调子,虽然同志们大多数都不是什么文化人,不过从1855年开始,十年的熏陶,就如韦昌荣为代表的同志的认知,“光复党决定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三届全会上,韦泽正式公布的自己对未来的规划。计划在未来五年中建立意识形态的第一阶段。确立现代民族国家的理念,学习共产主义理念,全党树立起反封建的共识。

法乎上得乎中,法乎中得乎下。韦泽对此的看法是,既然要搞资本营运,若是没有共产主义理念,那就一场灾难。若是论觉悟,源自太平天国的光复党可以说是农业时代的一个高峰。农业时代的最大资本自然是土地,工业时代的最大资本则是工业。既然光复党能够完成土地革命,尽管会有完全错误的理解,可是有些口号未必不能普及下去。

听了韦泽的讲话,光复党党员们还是以往的表现,听得很认真。在表情上能够称为热烈的,大概是以广东省省长庞聪聪为首的那群工业出身的同志。

讲完了这个让党员们尚且不明白其中内涵的问题,韦泽就开始讲述起另一个现实的问题,“同志们,我们现阶段,或者说未来五年,不会制度性的接纳旧文人。那帮读书人,我们不会给他们大开方便之门。”

这就完全属于大家能听懂的内容了,所有人几乎都竖起耳朵听着韦泽的讲述,“光复党的特点是什么?光复党是一个以干事为核心的政党。在咱们的党中,首先是谁能干事,谁有职务,谁不能干事,就一边去。那帮读书的人是什么态度,他们的态度是老子读过书,所以老子要高高在上,指挥你们这帮没读过书,没有功名的人。大家在光复党里面也都读过书,我们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所以旧文人那套和我们是完全不同的,而这种对问题的认识不同,比敌我矛盾只怕更严重些。敌我矛盾大家都很清楚,可这些人混进咱们的队伍之后,就把咱们的风气带坏了!所以我说了,我们从制度上不接受这些旧文人。”

韦泽刚讲完,下面的同志们开始交头接耳起来。三年前其实光复党里头已经有过一番整顿旧文人的事情,以橡胶厂走私案为开端,党内与政府内可是狠狠的整顿了一番旧文人。现在韦泽旗帜鲜明的表态之后,大家自然是对此各有看法。

第一天的会议结束,会议发言整理稿很快就送到了中央委员会的委员手中。前几年出过些事情,某一部分委员乱讲话,还“引用了”韦泽的话,说这是韦泽的意思。结果就被韦泽给拎到主席台上,公开质询。那些人中间有些聪明的看局面不对头,立刻就承认自己瞎说。有些同志性子比较直,干脆就说那是韦泽在某次会议上说过的。韦泽就把那些会议的发言稿拿出来,与同志们讨论。最后大家的公论是那些人的确错误理解了韦泽的讲话。

当然,韦泽也不是真的要把这些人给斗倒斗臭。面对那些面红耳赤的家伙,韦泽只提出了一个要求,党委要承担起责任来,对于文件进行深入学习。别自家党中央的决议,发言,自家党员反倒给弄错了。

挨批的人多了,大家对于这些重要发言都非常重视。即便因为弄错了发言精神而遭到降职解职的人很少,可这也是血淋淋的教训。即便没有被降职解职,拖到台上当了负面教材,那脸未免丢的太大。

研究之后的结果比较一致,因为组织部负责人员调动,这就是所谓“制度性的关闭”。但是如果各级干部肯拿自己的身家前程担保,还是能把某些人交给组织部审核。一旦通过,这就得承担起连带责任。也就是说出了事情之后这些推荐者日子也不会好过。

确定了韦泽的态度之后,这帮委员开始议论起来。这些年大家基本都结婚了,那种根正苗红的内部通婚比例很大,当然,跟着光复军造反的女性数量其实也有限。相当一部分委员娶的是组织之外的女性。根据传统,大家闺秀这种存在还是挺让这些身居高位的委员们青睐。泥腿子睡上大小姐,这的确是不少说书里面比较常见的桥段。

当时大家觉得很好,可现在事情就显得有点不对头了。人家嫁闺女给这帮高官,目的自然是要跟着金龟婿捞些好处。短期内指望姑爷们能够让老丈人家发财,那些还算是有点见识的大家族的家伙自然也不会这么傻。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