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852铁血中华-第3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东太后慈安已经与恭亲王私下说过:“实在顶不住的话那就赶紧再撤。”但是此时的时机就是这么糟糕,若是撤退的时候下起雪来,在关外的冬天雪中行军到底能活下来多少人都是个问题。而且在雪中行军,会被敌人追上的可能也非常大。谈论着光复军的阴险,慈安、慈禧、恭亲王都是眉头紧皱。

但是不退又能如何,关外也就是几十万满人,加上逃来的这帮北京的满人总数也不到百万。什么满人不过万,过万不可敌的话都是屁话。如果还是冷兵器时代,八旗靠人数或许还能一战。在这个热兵器的时代,面对完全以大炮步枪武装起来的光复军,用着大刀长矛的军队人数再多也完全没用。

面对慷慨陈词的怡亲王,恭亲王也没有丝毫赞赏的意思。关外总共就这么几十万人口,指望这几十万人口来维持完备的城市并不现实。所以除了盛京之外,再靠北的地区大多数都是些屁大点的小城而已。怡亲王到了盛京之后为了抢府邸,和其他不少王爷闹了不小的冲突。这些王爷们都住惯了北京的大宅,对于盛京的宅子根本看不上眼。现在若是再撤,只怕就得去黑龙江将军的驻地齐齐哈尔那边。齐齐哈尔的住处远不如盛京。连盛京的房子都看不上,怡亲王怎么可能接受比盛京还差了数倍的齐齐哈尔。

“盛京这一年来大加修葺,粮草……还行,防御准备很足。城内还有二十几万人马,怎么可能守不住。我觉得还是固守盛京为上。”本代睿亲王说道。

恭亲王扫了一眼睿亲王,这位祖上睡过康熙奶奶的亲王后代在与“洋鬼子”的贸易中办事得力,没出岔子。而且最近与“洋鬼子”的木材贸易也干的不错,很是为朝廷挣了不少银子。但是此人明显也是不想离开盛京。

睿亲王对于此次光复军的军事行动有着强烈的不安感觉,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光复军1855年到了广东,就能隐忍五六年,哪怕是与英国人打硬仗,也没有急火火的北上。可他们北上一次就把兵锋推倒了淮河以南。接着又是五六年之后,他们就一举把满清撵出北京,撵到关外。现在他们又是一年不动弹,可这次动弹之后想来也不会只满足锦州与旅顺两地。

到了关外之前,恭亲王还认为关外是龙兴之地,总得有点不同。实际到了关外,他才知道这龙兴之地就是个乡下之地。甚至还不如关内的乡下。关外山高林密,地广人稀。当年满清的祖上努尔哈赤利用地利和明军打运动战,萨尔浒之战重创明军,打下了根基。

可那时候的满人能吃苦,对钻山沟习以为常。现在的这帮北京城跑来的爷们对盛京这样关外第一大城市尚且认为条件恶劣,让他们钻山沟还不如让他们死。

看着其他几位铁帽子王的后裔,还有几位重臣的表情,恭亲王明白指望这帮人离开盛京是千难万难的事情。就在他准备再说服一下的时候,外面有人直冲到大殿门外,侍卫询问了几句,就把兵部的侍郎给带进来。

侍郎一进大殿,立刻就扑倒在地,“启禀太后,粤匪打到盛京城外了。距离城外还有二十里。”

19日进攻锦州,这才过去了7天,光复军就打到盛京城下,其间的时间间隔未免太短了吧。难道锦州只花了两三天就被攻克了么?这不应该啊,从锦州到盛景三百多里路,满清部队走,也得走七天。而且沿途之上居然没有任何警讯。到底发生了什么?

“你何时得到的消息?”恭亲王询问兵部侍郎。

兵部侍郎趴在地上艰难地答道:“小半个时辰之前。”

“什么?”恭亲王对这个警告的效率大为意外,小半个时辰之前就得到消息,怎么现在才知道?

不过转瞬之间恭亲王也想明白了,满清的规矩大,即便到了盛京也没有变化。探马可没有资格直接前来禀报。得经过层层手续,由官员层层传递才行。

正准备说话,外面突然传来了爆炸声。恭亲王毕竟是见识过现代武器的人,这一听就是火炮的声音。满清的部队当然不敢放炮,那么城内的爆炸只有一种可能,光复军开炮了!

第244章 资本与权力(五)

道德经是一本哲学书,但是里面也有战争的内容“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意思就是天下大乱的时候,战马生崽都在战场旁边。

马匹怀孕期是11个月,产后6个月是哺乳期,也就是在18个月之后母马就可以继续怀孕。一般来说,马场的母马一生都是生崽,喂奶。喂奶,生崽。光复军采取了现代的取精人工受孕的方式。因为现在缺乏低温精子存储技术,只能以比较严格时间控制进行受孕,以提高良种的繁衍效率。

捻军投降之后,带来了大批的战马,个头比较大的母马匹也有三千匹之多。河北缴获大量的皇庄,其中一部分土地用来种植苜蓿这都种良好的饲料,所以这些马匹都在河北的马场。

光复军此次围攻沈阳的战斗动用了五万部队,需要大量运输工具,公马作为战马,母马不太能猛烈奔跑,则作为驮马使用。

后勤部门吧火炮卸下之后,立刻要求让马队返回马场。这一批的母马中不少都怀孕九个月,鉴于此时的情况,后勤部门心疼马匹。万一出了事情,那就是一尸两命。从效率的角度来说,小马损失了,顶多是18个月,母马损失之后意味着就要少三四匹甚至更多的小马。要是从“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角度,这数代乘下去,二十年的话那就不仅仅是两匹马的问题,而有可能扩大到三五十匹马的程度了。

部队当让知道马场同志的担心,而且关外的天气的确比关内冷很多。南方的同志在北方渡过了一个冬天,不少入伍时间短的南方同志第一次见到了传说中的大雪,而10月底的沈阳附近就有北京要下雪前的寒意。所以部队同意紧急调拨的马匹返回马场。总算是避免了“戎马生于郊”的事情发生。

对于部队的马匹,部队的同志们自然有足够爱心与爱惜。但是对于敌人,这种情绪就不存在了。之前的情报工作虽然不是很好,好歹通过买卖木头的时候打听了一些消息,现在盛京的满人总数在25万到30万左右。五万光复军进攻这么一座城市,大家还是憋足了劲。

打一场干净彻底的歼灭战,向都督献礼,向中央报喜。是此次战斗的口号。在盛京城外居然没有遇到梯次防御的阵地,这让指挥官们都松了口气。满清的战术依旧如此落后,如果是光复军把守这样的城市,城里面有十几万可战之兵,以城市为中心的一个防御体系定然扩展到城外至少二十公里的范围。更不用说满清到了盛京一年多,再慢的速度也该能够完成防御阵地了。然而满清居然还是采取固城自守的战术,虽然从战争角度来说愚蠢无比,可从光复军角度来说实在是省了太多的功夫。

五万军队轻松包围了沈阳,先上阵的自然是炮兵。甚至在热气球充气还没完全之前,炮兵就开始按部就班的进行校射。炮弹不急不缓的发射着,炮兵射击诸元一个个确定。等到气球部队升起之后,天色已经暗下去了。北方的夜晚也来得比南方好像更早一些。望远镜中看着城头堆积着的石块之类的守城物资,观察员在寒风中打了个几个寒颤,但是大家笑道:“他们怎么不烧热水热油之类的玩意呢?”

大家的玩笑其实来自光复军南下广东的时候,在赣州之战中,赣州守军就准备了热水热油这些传统守城工具。但是被炮兵一举给扫平了。有些倒霉蛋身上溅了好多热油,被烧成了火人。虽然现在的观察员只是听说有这么一回事,可火人在大家的脑海中实在是太容易想象,这个笑话就一直传到现在。

天色黑下来之后,光复军布下了铁丝网与雷区,用以隔断沈阳城内逃窜的通路。北方司令部传达了“此次务须全歼,抵抗者杀无赦”的严令。没人要那些皇帝王爷投降的意思,但是也绝对不能放他们逃走。把他们给一锅端了,就是干部战士都知道的命令。

天色黑下来之后,恭亲王奕欣府来了个太监。下午炮声隆隆,恭亲王奕欣担惊受怕,到了晚上炮击停止好久他才开始回家吃饭。他索性也不讲什么体面了,一边吃着饭一边接见。门帘一挑,进来的竟然是慈禧的心腹太监小德张,恭亲王奕欣就知道是西太后慈禧有什么话要讲。小德张带的话是请恭亲王奕欣到宫中谈事,恭亲王奕欣也只能答应。

进了宫之后,慈安不在,慈禧请恭亲王奕欣到了她的书房,宫女太监在慈禧的示意下退出。恭亲王奕欣微微皱了皱眉头,其实最近一段慈禧也有勾引恭亲王奕欣的意思。不过恭亲王奕欣素来不喜欢慈禧,他心中敬重,乃至有点绮念的对象是端庄从容的慈安。慈禧容貌虽然不差,但是恭亲王奕欣不喜欢就是不喜欢。

恭亲王奕欣正以为慈禧想做点什么,却见慈禧突然就给恭亲王奕欣跪下了。虽然不喜欢慈禧,但是慈禧毕竟是西太后,让太后向自己下跪那可是大事!恭亲王奕欣连忙想扶起慈禧,而慈禧顺势抓住恭亲王奕欣的手臂,她此时已经眼中有泪,“六叔,我求你件事!带着皇上逃出盛京吧!”

“啊?”恭亲王奕欣愣住了。他本以为慈禧准备弄出些什么幺蛾子,可在他眼前的慈禧没有以往的阴狠,那因为绝望而有些惨白的面容,那眼中的热泪,此时倒是情真意切。见到这样的慈禧,恭亲王奕欣突然觉得慈禧也看着比较顺眼了。

若是以往的慈禧,以她精于算计的个性,定然能够看出恭亲王奕欣的不同。此时的慈禧根本没有考虑到这些,她哽咽着说道:“六叔,我们都知道光复军绝不会轻易动手。此次他们大举而来,只怕不会善了。皇帝只是个孩子,留他在城内又有何用,不若送皇帝先离开盛京。我们大人守城就够了。能守得住城,我们自然请皇帝回京。可万一出个三长两短,大清就真的完了!”

这话其实根本没有道理,皇帝若是不在京城,只能让人心浮动。不过慈禧此时不是作为太后来哀求恭亲王奕欣,她是以一位面临绝境的母亲身份来哀求恭亲王奕欣的。嘴上说的都是太后不得不说的话,可恭亲王奕欣明显能感觉到慈禧的绝望。

虽然被慈禧的态度所感动,恭亲王奕欣却也只能说身为王爷,身为朝廷重臣的话。“西太后,此事还得由慈安太后下旨才行啊!”

慈禧声音完全哽咽起来,“六叔,东太后就一句话,崇祯还肯在煤山自尽。我大清的皇帝怎么能这么临阵脱逃。可,可先帝不也去了热河么。六叔,此时能办到此事的只有你一个。六叔,我求你了!”

第245章 资本与权力(六)

被人苦苦哀求的事情恭亲王奕欣遇到的多了,但是被一位母亲如此绝望的哀求,倒是他人生中的第一遭。作为一名主事的王爷,恭亲王奕欣完全感觉到了慈禧的情绪,他知道慈禧的能耐,也自认为自己是个杀伐果断之人。哭哭啼啼从来不是他认为自己和慈禧会真心做的事情,慈溪这个人会流血,但是却不会流泪。

或许是对慈禧发自内心的不信任,恭亲王奕欣心中突然生出一股怒气,他想一把推开慈禧,然后痛斥慈禧不知进退,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关口竟然想让皇帝先逃离盛京。就在他瞪起眼睛准备开口的时候,看到慈禧那哭红的双眼,看到慈禧那绝望的表情,还有那发自内心的哭声。恭亲王奕欣只觉得自己浑身力气都被抽空了,他鼻子一酸,眼泪也夺眶而出。

满清的覆灭是一个持续了十几年的过程,自打太平天国起事之后,满清可控制的疆土就在不断收缩。太平天国分裂之后,崛起了更胜太平天国的光复军。满清朝廷被撵出北京,上层已经是感觉到穷途末路。

现在最后的大城市盛京也被围困,国破眼看就要变成现实。恭亲王奕欣上要应对太后,下要领导朝堂。这个沉重的社稷压在肩头,他不能哭,甚至连哭都没想过。可此时的局面已经看不到丝毫希望,面对痛哭的慈禧,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恭亲王奕欣竟然也忍不住放声痛哭起来。

“我对不起祖宗,我对不起皇上!我对不起祖宗,我对不起皇上!”痛哭中,恭亲王奕欣跟复读机一样哽咽着反复说出同样的话。

慈禧没想到恭亲王奕欣竟然在此时出现了精神崩溃的迹象,她本来就是个极为有心机的人,方才的哀求固然是面对亡国的危机,面对自己亲生儿子面对死亡的命运,所以哭的情真意切。可在她内心的深处,一小块根基所在的思维始终保持着绝对的冷静。说服不了东太后慈安,那就只能说服恭亲王奕欣。

可慈禧敏锐的发现,恭亲王奕欣此时的表现不是因为他被说服了,而是因为他的内心在重压之下崩溃了。此时的恭亲王奕欣很可能会同意慈禧的请求,但是那个人同意的人却不是以往精明强干的恭亲王奕欣,而是一个心理因为绝望而崩溃的恭亲王奕欣。如果那样的话,盛京只怕是真的守不住了。

在恭亲王奕欣痛哭失声的时候,慈禧已经收住了哭泣,她看向恭亲王奕欣的目光中不再是哀求,而是一种震惊。

“恭亲王,你若是觉得对不起祖宗,对不起皇上,那就打起精神,守住盛京。你要弄清楚,太祖的坟就在盛京。粤匪已经挖了先帝的坟,难道你还要眼看着太祖的坟也被挖了么!”一个冷静中带着怒气的声音在门口响起。那是东太后慈安的声音。

按照现在满清小朝廷的地位排序,立于权力顶峰就是东太后慈安。恭亲王奕欣与慈禧也是性子坚毅之辈,一时情绪不能自控有些失态,可经由慈安这么一喝,两人也很快就恢复了起码的常态。

慈安见两人还算是得体的给自己行礼,她径直走到主位上坐下。看着垂手侍立的两人,慈安凤目圆睁,语气是相当严厉。“我等满人起家以来,历经困苦夺了天下,你们这么哭哭啼啼,只会丢了祖宗的颜面。至于此时局面,哭管用么?”

恭亲王奕欣此时已经擦干了眼泪,他连忙说道:“太后说的是。”

“至于皇上的事情,此时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我等若是此时就让皇帝去齐齐哈尔,那盛京人心浮动,能守住的城也守不住了。”慈安不满的训斥着两人。说完之后慈安停顿了片刻,盘算了一阵之后她继续说道:“恭亲王,你挑选一支精兵,也探好道路。有个后备却也不是坏事。”

慈禧眼睛一亮,她最担心的就是慈安不顾一切的死守盛京,北京都没能守住,难道这盛京就能守住么?只是几次明着暗着的与慈安提及此事,慈安都是一通训斥。现在见慈安终于松了话头,慈禧一颗心终于放到了肚子里面。只要早做准备,安全离开盛京想来也是有希望的。

恭亲王奕欣也有同样的想法,既然这天下已经没戏,就得努力谋取东山再起的机会。想东山再起的前提是至少保住自己的性命。命都没了的话,那什么都没了。

从宫里面出来,恭亲王奕欣就开始准备精锐,等着明天白天之后就想办法找到光复军包围圈上的缺口。此时的事情繁多,恭亲王奕欣忙到深夜才算能躺下休息。天色微明,震天动地的炮声就响了起来。恭亲王奕欣一个激灵就从床上爬起来。此时王府的家丁也跑进卧室,“王爷,外面开炮了!”

光复军的参谋部几乎是一夜没睡用来选定计划。早上四点多部队全部起床,吃了热乎乎的早饭之后,进入攻击阵地。黎明时分,观测气球率先升空。阳光投向沈阳城的时候,炮击开始了。

“这帮鸟人真的当过兵么?”炮击进行完第一个小时的时候,观察员都忍不住问旁边的战友。

“管他呢,这次命令下了,抵抗者杀无赦!”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