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852铁血中华-第4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夺回香港当然是一件里程碑的大事,把珠江口这颗英国人的毒牙拔掉,意味着列强被真正撵出了中国。不能上阵指挥,也没机会端枪参与战斗,左宗棠极力协助后勤工作。

一五计划的核心是深化土改,广东当然完成的非常优秀。二五计划里面的核心则是健全义务教育以及卫生防疫体系,广东也完成的相当好。广东取得的很多经验在全国都得到了推广宣传,这可是极为露脸的事情。更是左宗棠的功绩。

当然,左宗棠很清楚自家事。他能如鱼得水的做出成绩来,最大原因就是他向韦泽请教更长远的发展计划。例如左宗棠已经知道了三五计划的核心是强化兴修水电水利工程。韦泽治国的思虑可以说很复杂,实际执行的方式就简单明快的多。他准备推行什么之前,就会立项搞科研,研究出来之后就进行实验,实验完成就开始推广。

广东的工业实力相当强,这些年积累的底子也够厚。要做的仅仅是配合相应部门搞好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其他省份觉得这些项目又苦又累,是出力不讨好的项目。左宗棠可不这么认为,这些项目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项目,国家又是大量的钱投入进来。等到三五计划的时候,广东有经验,有人脉,执行起来会轻松很多。再次成为全国的先进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这些说白了就是事前预习,事后复习。不用说有些对困难工作避之不及的家伙,即便是很认真很聪明的省级领导,他们刚接触到新工作的时候,广东已经有过几次甚至十几次的经验。比较之下,他们能胜过广东才见鬼了。这不仅仅是左宗棠的经验,也是广东在全国能够一骑绝尘的宝贵经验。

抱着轻松的心态见到韦泽,韦泽开口就问了左宗棠一个问题,“老左,你有没有想过致仕的事情?”

“治世?”左宗棠疑惑的问道。韦泽没提过致仕,所以左宗棠没办法从众多同音词里面立刻判断出到底是哪个词。直到韦泽写出了“致仕”这两个字,左宗棠这才明白过来。这下这位今亮大大的不高兴起来。

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左宗棠当然知道这个制度。不过韦泽一见面就问,“你想过要退休么?”还是对新政府部级干部里面年龄最大的左宗棠这么讲,这实在是让左宗棠感到伤心。

“我老了,不中用了,也该回家歇着了!”左宗棠故作从容地说道。

韦泽当然能听出左宗棠的气愤与哀怨,他认真地说道:“从我的角度来讲,我不这么看。”

“那陛下怎么看?”左宗棠气哼哼的问道。

韦泽微笑着说道:“太多没有能力,但是也没犯错的人把持着位置。我需要确立让他们让出位置的制度出来。他们把持着位置,年轻人就没有机会。很多同志对老左你是又羡慕又不服气,所以现在若是由你来提出退休制度,我个人认为阻力会很小。很多人看你的笑话会很开心。不过他们看不了多久,就该轮到他们让位。老左你作为功勋卓著,第一个光荣退休的同志,那是要上史书的。”

听了韦泽的解释,左宗棠沉默了。即便自诩近亮,左宗棠也没敢去小看韦泽。而且韦泽说事情的时候总是很直率,并不搞什么欺瞒,这更让左宗棠很佩服。一个人说了实话,尤其是这种政治制度上的实话,左宗棠觉得自己怎么都得用同样的直率做出回应,他答道:“都督,我不想致仕,我还想为国家多做些贡献。”

“65岁是部级连任的最低底线,你现在当然还能连任,完成任期。这个任期完成之后就必须退休。”韦泽说道。

听了这话,左宗棠忍不住露出了悲愤的神色。

韦泽正色说道:“老左,像你这么优秀的人不多,绝大多数公务人员都是很普通的人。从我的角度考虑,我只能考虑如何让整体的效率提高,而不是搜寻一群天才,把他们放在最适合的官位上。制度的优势胜过个人,有了正常的退出机制,年轻人才有崭露头角的机会。竞争才会激烈。那些优秀的人才就能胜出。这比选择天才更有效,也更公平。”

看左宗棠还是没有认同的意思,韦泽说道:“老左,为革命工作努力是付出,为革命牺牲自己的一点利益也是付出。不知道你愿意不愿意做出些牺牲。”

左宗棠想立刻对韦泽说,他不愿意。话到嘴边,左宗棠又觉得说不出口。历史上那些“致仕”的事情在左宗棠脑海里面蹦了出来。古代君臣也得有“礼数”。臣下致仕要反复请求,君主们则要反复挽留。最后弄出一个君臣相知善始善终的戏码出来。哪里见过韦泽这种如此坦率的就直接要求部下退休的事情。而且听韦泽的意思,以后退休会有一套非常严的标准,到时间就得滚蛋。

想到自己将是退休制度里面第一个滚蛋的家伙,左宗棠又想抨击韦泽这么搞是看人下菜碟。不过转念一想,左宗棠又觉得自己这么抨击毫无意义。退休制度一确定,左宗棠或许是第一个退休的,接下来退休的99。99%以上都是韦泽的老部下。如果从得了头彩的角度来看问题,上史书的肯定是第一个退休的左宗棠。后面那成千上万的人也就只能籍籍无名了。

想到这里,左宗棠问道:“都督,你为何要现在搞这个呢?”

韦泽坦然答道:“现在搞,大家还年轻,反弹也会小些。等这帮人都到了退休年龄,条例一公布,他们面临立刻退休或者两三年就退休的局面,这件事的难度就变大了太多。如果老左你肯帮一下,我万分感激。要是你不肯帮,那我就自己上。既然搞了公务员制度,那就必须有一套制度才行。没有怨言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制度一旦敲定,执行者就不是我。我反倒不会面对那么多怨言。”

左宗棠又思忖了一阵,他答道:“既然陛下这么讲,我认了!”

左宗棠认了的事情就不会反悔,在三会中央会议上,左宗棠提出了完善退休制度的建议。就在左宗棠发言之前,外交部长李新带着轻松的心情听着中央委员提出自己的意见。部队的探矿队伍在新购买的5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发现了好多砂金矿。北方冰原上并不缺乏水,设备往那里一拉就能开始淘金。去年一夏天就掏出来了十几吨黄金。

有了这样的巨大刺激,光复军已经受命在北美扩大地盘。陆军向东边突破马更些山脉,向西顺着落基山山脉疯狂前进,一路上在各个要点上不断插旗,建立据点。海军则是开始占领北太平洋与北冰洋里面的各个无人岛,在上面树立中国标志。

李新很清楚,这么干起来,迟早要和英国人发生严重冲突,军委对此也非常清楚。外交部与军委都赞同一个观点,即便是中国不这么做,也迟早和英国人发生严重冲突。把水搅浑,实力强的一方才能得到更多好处。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从英国人身上学到的外交伎俩。

当军委不再指责外交部的时候,其他部门自然也就消停下来就李新这一趟世界游,他明确了未来中国最大的敌人只有英国一家。在中央尚未完全控制的西部,新疆与中亚固然要面对俄国人的势力,英国人的势力也不可小觑。在西藏,那就完全要面对英国佬。

中英矛盾不仅没有因为停战而解决,反倒出现了深化的态势。在未来,一定会有一场规模空前的大清算。参与那场清算的可未必只是中国与英国两家。

法国、荷兰在交出了在太平洋的殖民地后,已经被清算了。可韦泽大笔一挥,在伏尔加河上画了几个圈圈。如果中国没有进入工业时代,这也就是韦泽唯心主义念头爆发,做了几个白日梦而已。

对于唯物主义者来说,从蒙古修到新疆的铁路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的。这条铁路的目的不仅仅是进入新疆,还要进入中亚。未来还会继续向西。这条铁路进了新疆,石达开带领的太平天国就进入了倒计时阶段。

这条铁路修到中亚,中国与俄国争夺中亚的斗争就会开始。这条铁路一旦修到伏尔加河,韦泽在伏尔加河上画的几个圈圈就不再是天方夜谭,而是要用鲜血浇灌的事实。

就目前来看,中国将于英国和俄国进行大清算。这两个国家都是欧洲的强国,动了他们之后,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局面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李新并不想简单的去判断,这个判断要牵扯的利益与国家实在是太多,并非简单的列个表就弄清楚的。

听到左宗棠提出了退休的事情,李新一时没反应过来。他突然觉得这个词用在英国人身上挺不错。英国也该从世界霸主的地位上退下来,回到英格兰老巢里面好好休息啦。

第336章 欲静而不止(二)

“左省长,我还真想和你一起退休。”李鸿章李处长终于混到中央里头来了,他有点夸张的带着不甘表情的对左宗棠说道。

两人是新政府里面唯二的满清降将。若是论那种文史馆的人员,不少在满清干过的人都投身到其中去了。就如国家大图书馆馆长,韦泽的岳父祁玉昌手下就有相当多的这种货色。这些家伙作为专业人才,受聘是按照聘书年限而不按照年龄。正常的退休年龄是55岁,国家大图书馆的受聘人员中不乏60多甚至70多岁的老学究。

这帮人对政治没有丝毫影响力,当民朝公务员之前就在满清那边身居高位的,也只有左宗棠与李鸿章两位。按照最新的方案,省部级退休是65岁,国级是七上八下,67岁还有机会升,68岁就只能退休。厅局级60,处级也是七上八下,57还能升,58就拜拜喽。科级则是与普通工人一样,55岁一定要退休。

李鸿章李处长今年52岁,如果五年内升不上去,就只能光荣退休。李处长的语气中那股子不甘的味道完全无法掩饰。

左宗棠个人不是太喜欢李鸿章,他觉得李鸿章这个人太功利,他是个能竭尽全力去达成目的的人才,却并非那种认准的方向就决不妥协的干才。而且退休这件事也属于左宗棠很不想谈及的范畴,所以左宗棠拿出了政府会议上面经常用的一句话,“说重点!”

“重点就是我最近被调去高丽复杂当地的商贸工作。我很想做出成绩之后,提升两级。此次前来是想请季高兄点拨一下。”李处长流利的说出了重点。正处提升两级就是正厅,副厅的退休符合七上八下,上去的话可以继续干一个任期。正厅就可以最后一搏,看看有没有机会升到省部级。

李处长官瘾这么大,若是以往的左宗棠只怕立刻就嘲笑起来。不过近几日左宗棠也明白了自己对权位也没有那么容易放手,他不再嘲笑李鸿章,而是问道:“你定然有想法,说来听听。”

“陛下对我说,我毕竟是官宦出身,对于高丽王国的那种封建心思应该了解的更透。”李鸿章说这话的时候语气复杂,也不知道是高兴还是不高兴。

满清一朝,父子两进士的家族屈指可数。李鸿章的老师曾国藩是三甲“同进士”,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与曾国藩是同年的三甲同进士。李鸿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胜过老爹和老师,考上了二甲13名,成为了正牌进士。论出身,那是非常不一般。

这出身在新政府里面可一点帮助都没有,甚至是有害的。而李鸿章被韦泽亲自接见,还被称为“对封建制度非常了解”。李鸿章就不能不来平素没什么交情的韦泽红人左宗棠这里寻求解答了。

“原来如此!”左宗棠恍然大悟。韦泽的率直简直是惊世骇俗,左宗棠也不得不佩服一下。仔细一想,左宗棠也释然了。光复党的这帮人在传统做官的水平可以评价为“一塌糊涂”,这群泥腿子放到满清时代根本别指望做官,做官之后也只会被人坑到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搞工业他们比满清的官员强太多,和封建君主打交道,这些人没一个是合格品。

“陛下从不会让同志们猜心思,他既然亲自见你,一定会给你具体的指示。”左宗棠答道。

“陛下的确给了明确指示。只是这些指示的工作两三年内定然完成不了,若是给我四五年时间,别说一个高丽,更多地方我也做得。可我干完了四五年之后还能继续再干么?我现在心里面完全没谱。”李鸿章讲了大实话。

“你若是想升官,我没什么法子教你。你若是想让人知道你的才干,陛下早就把法子教给你了。”左宗棠答道。

“哦?”李鸿章颇为讶异的应道。

左宗棠板着脸说道:“陛下认为你对怎么和封建君主打交道比较在行。你一面工作一面把这些总结出来,只要能拿出与封建君主打交道的一套工作方法,何愁不被认同。”

“这等事情都是心知肚明就好,怎么能拿出来堂而皇之的讲?”李鸿章被吓住了。

左宗棠语气中带了点嘲笑的语气,“这些事情能做的,有何不能说得?我们反封建,总是得知道封建是什么,有什么样的表现,内在有什么样的逻辑。你若是能让同志把这些弄清楚,绝对是大功一件。别说厅局级干部,省部级干部只怕也是探囊取物。”

李鸿章沉默不语了,以他的聪明,当然知道左宗棠不是在开玩笑。

左宗棠继续说道:“这件事你得快,那些年轻的同志虽然不懂封建制度的理念,可他们很懂得学习。再等几年,他们自己就能拿出他们的理念出来。”

说完这些,左宗棠就送客。等李鸿章走后,左宗棠微微叹口气。他本以为退休的事情会引发轩然大波,没想到这件事就这么平平淡淡的就过去了。不少干部不仅没有觉得退休不好,反倒是对退休生活颇有憧憬。现在政府的工作越来越繁重,这帮老功臣们一旦退休就有功臣退休金可拿。不干活也有钱拿,这可是逍遥自在的好事。

左宗棠对这些不思进取的家伙挺无语的。看来韦泽的判断还是正确的,退休制度的确能起到大浪淘沙的作用。李鸿章这种把住官位不肯放手的人当然有,他们应对方法就是努力工作,建功立业。那些不愿在工作上费这心思的人,不妨遂了他们的心意。这的确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大半的同志对退休制度并没有反对,那些相当能干的部门更是对此没有评论。例如外交部以李新为首的一众年轻外交人员,大家根本不谈这个问题,只是热火朝天的进行着自己的工作。

“虾夷共和国请求与中国就以前的一系列协议再次确定,包括商业投资,按照合同用饲养军马和提供补给的方式偿还欠下中国的欠款。”76年1月三会刚结束,这个议题就被放在了讨论的要点上。

“我觉得他们还不如直接说请中国军队撤出北海道。”外交部亚洲司的司长带着相当不满的语气说道。现在中国周边现在只剩了两类国家,第一类就是属国,第二类就是列强。亚洲司的业务已经变得相当繁忙,放弃了朝贡体系之后,中国现在采取的方法只剩了兼并与军事同盟。

李新喝了口水,“日本不同,我们不认为日本是中国的属国,日本也不认为自己归属中国。对日本我们只能采取外交的立场。”

三个月来,日本明治政府与虾夷共和国的谈判也有了些结果。在战争中新崛起的民间力量很赞同民主制度,这是唯一能够保证这些出身低微的百姓能够对政治有发言权的制度。旧上层曾经极力想推动接受德川家成员到虾夷共和国执政的方案。民间的百姓们敌视明治政府,却不等于他们就欢迎德川家。明治政府让他们的生活难以为继,德川幕府统治时期,下层民众的生活也不比明治政府时期好到哪里去。

在中国的派遣军的努力联合以及宣传下,这个方案在国会中被否决了。虾夷共和国艰难而坚定的确立了自己的共和制度。不接受明治政府的帝制政治。

不过血脉的联系无法因为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