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852铁血中华-第4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股份公司对政府并不陌生,在民间更不是稀罕玩意,明清时代的江南就有很类似的生产模式。江南对牛的需求大,经常会采取一种“双方自愿,双方有利,风险同担”的办法,即投资方把母牛买回来后“承包”给他人喂养,养户获牛力、牛粪,主户获牛犊,再出售牛犊或者喂养长大后出卖,从中获利,如果中途意外,牛死了,那么就由两家平均分担损失。

有些省份的省长省委书记对此是欣喜若狂,有些省的领导干部则没有这么无条件的乐观起来,他们希望的是国家投资建立国有企业,由各省来负责这些企业的管理。出了事情国家担着,他们只用靠国营企业捞政绩。

韦泽说的清楚,“谁立项,谁负责。即便是离开了当地,该承担的责任也不会一笔勾销。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还是由国家垄断经营。水、电、气、交通、教育、医疗、烟草、食盐等行业不会实行股份制经营。”

水、电、气、交通、教育、医疗、烟草、食盐等行业都与衣食住行密切相关,也是稳赚不赔的行业。国家对这些行业不放手,其他的行业经营起来就很有风险了。

除了这个爆炸性的新政策之外,四五计划中比较轰动的人事变动是沈心不再担任军委政治部主任,而是出任副总理。李玉昌卸任总理之后正式退休,由前财政部部长、前湖南省委书记,现任副总理李维斯接任了总理一职。

在热烈的掌声中,李玉昌正式鞠躬下台。包括政府军队里面的一部分年纪比较大的人员也一起退休,韦泽准备了好久的退休制度终于开始正式营运起来。这件事在中央里面引发的冲击一点都不比允许各省搞股份制企业来的更小。

央行书记王明山和国资委书记庞聪聪与韦泽一起讨论过有关建立股份制企业的问题,看到此事就这么得到中央的通过,两人并没有特别乐观。

会议休息时间,王明山、沈心、庞聪聪三人一起商量起此事。就现在看,政府升迁资历已经逐渐清晰起来。有过各级地方工作经验,有过执掌部级工作的经验,有在大型国家企业工作经验。这三个人都基本符合硬条件,而且也被认为是韦泽非常认可的同志,他们相继成为总理的可能性不小。在这种时候,与其互相之间来一场大内斗,还不如好好的合作。更不用说他们之间作为战友,私交也是别人比不了的。

“沈心,都督这是铁了心要推行竞争机制了。”王明山叹道。

“竞争么……”沈心其实不反对竞争,军队里面这次清除那些没有能力进行军队建设的老同志,中年同志,青年同志们可没有兔死狐悲的感觉。大家反倒是觉得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互相之间的竞争能够很有效的提高内部的活力,而且那些遭到一两次竞争失败就垂头丧气甚至自暴自弃的同志,也没有任何理由一定要让他们能够得到更高的地位,拥有更多机会。

沈心也没多说什么,他当过北方四省的负责人,深知地方工作的艰辛。不过现在看起来,韦泽当时把沈心安排在那个岗位上属于有预谋的行为。

王明山有点误解了沈心的态度,他解释道:“现在不引入竞争也不行,就跟军队农场一样,有些以前情况下很好的模式,在新情况下已经不合适了。我举个例子,以前咱们造针的企业,曾经给国家贡献过很多。到现在了,很多企业不说彻底烂掉,也死气沉沉。一个产品多少年都不变。不说提高效率,有关系的还想拼命往工厂里面塞人。一个造针的工厂能有什么技术含量,能有什么前途。挤破头想进去的又能是什么人?技术含量高的工厂还好些,毕竟国有投入,他们也承担了相应的科研项目。那些技术发展暂时到头的工厂,就只能靠扭转经营制度来解决问题。若是没有竞争,想让他们自己动起来,那简直是比太阳从西边出来都难。”

“有这么夸张么?”沈心不是太认同王明山所说的情况。

王明山叹道:“比你想的要夸张的多。我曾经觉得大家总是要追求上进,就算是不追求上进,好歹也追求点钱呗。可是我现在看,这事情还真不一定呢。去东北种地,好好干的话,几年也就能挣不少。可很多人就算是知道这些,也宁肯在城市里面混那个死工资。我觉得都督说的很对,现在就得在工业化的现状下,让整个社会活跃起来!”

沈心没有和王明山辩驳的打算,倒是庞聪聪说道:“活跃起来就会有人出事,从整体上讲,我们可以从那些悲剧里头吸取教训。可那帮悲剧的主角可不会这么想。这次推行股份制企业,一定会有人倒大霉的。”

“哦?能倒霉到什么程度?”沈心对这话有了些兴趣。

庞聪聪带着一丝嘲讽的口气说道:“乌纱帽肯定是没有了。当然了,如果他们真的只是做事,估计也不会有这么惨。可我是觉得,不少人是图得政绩去的,这么一想就完蛋了。更糟糕的是,有些人不光要图个政绩,还要趁着给他们松绑的机会给自己捞一笔……呵呵,都督可不是对此没有准备。”

这是很容理解的事情,沈心刚参与处理军队农场的事情,很多人就是图的让自己四面光八面镜,要让人人都承认他的好。如果是拼命给大家发工资,这倒也罢了。可凡是这么做的,无一例外都在给自己的口袋里面猛塞。军委对这种人的打击非常严厉。

王明山觉得庞聪聪的话说的有点情绪化,他连忙给沈心做了点解释,“书上写,资本营运靠的是资金和信用。现在呢,地方上资金并不充足,有的是国家积累的信用,不管都督怎么讲,肯定有人会滥用国家信用。我一开始也是反对的。不过都督说的也对,保护期总是有极限的,若是我们什么都护着,那只能护出一群废物出来。想成长,都得遇到摔打。”

见王明山与庞聪聪都把话说到这个地步,沈心只能表态了,“对将来会发生,我现在只能等着看。不过既然都督做了这样的决定,我就一定会跟着都督走。”

虽然这话并不是王明山和庞聪聪真心想听的话,但是至少也算是及格。两人也不再多说,又聊了一阵,两人就起身告辞了。

第14章 向外走(二)

左宗棠已经退休了,退休之后一直在党校和组织部当顾问。这些开国者一辈子叱咤,真的让他们什么都不干,这帮人也真的顶不住。让他们当顾问不是他们说什么大家就听什么,只是让这些人还有个说话的机会而已。

左宗棠最近连续提出求见韦泽的申请,韦泽最近太忙,不过第三份申请递交到韦泽手里的时候还附了韦昌荣的签字,“听一下试试看”。韦泽也只能把左宗棠请来见面。

韦泽第一次见到左宗棠的时候左宗棠已经是中年人,现在老头子真的老了。气色还好,头发几乎全白。狮鼻阔口满脸横肉带来的压迫感此时已经被平和稳健的感觉替代。两人坐下之后,左宗棠那种爽直的谈话方式倒是没变,他直入主题,“陛下,我先问一下,你可有取消‘政治贱民’的打算?”

韦泽没有立刻出声,“政治贱民”是韦泽年轻气盛的时候对宗教信徒、旧官僚家族、旧读书人家族的称呼。民朝的主流社会不向这帮人开放。想进入社会主流就得靠上大学,考公务员,当兵这些渠道。这帮“政治贱民”想进入这些渠道的话,那就洗洗睡吧。

左宗棠劝道:“陛下,您起兵到现在已经过去三十年了。当年那些人,该杀的都杀了。没到该杀地步的人,要么已经老死。要么就和我现在这样,没几年活头。按照现在卡的年龄规定,他们的孩子也基本没了晋身机会。两代人赎罪也该够了吧。”

“老左,你应该很清楚我担心的是什么,我对那些人没有个人的恩怨。但是封建制度又哪里是那么容易消灭掉的。”韦泽慢悠悠地说道。

左宗棠平静地答道:“陛下,我有一句话听起来很得罪人。陛下用‘政治贱民’的方式来对待这些人,难道就不是封建的手段么?”

韦泽眼睛一亮,左宗棠这话并没有激怒韦泽,反倒是给韦泽指出了一个方向。最近处置沈阳军区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各方来说情的自然少不了,可有些同志提出的那种一锅端的做法,韦泽同样很不赞成。这是在搞人事处置,却不是在搞人事斗争。把沈阳军区的军官阶层彻底摧毁,对韦泽有什么好处可言。那些垂涎沈阳军区职位的人,那些希望能够通过彻底清除沈阳军区来完成军官裁员的人,韦泽可没有任何如了他们心愿的打算。

可事情也没有沿着韦泽所希望的发向发展,沈阳军区内部对于此次的事情反弹非常激烈。认为自己遭到了完全不公平对待的干部数量远比韦泽想象的要大得多。韦泽也没办法,裁军步伐可以暂且慢一点,但是取消军队产业的事情迫在眉睫。这件事情的进展过程让韦泽非常不满意。

左宗棠的话倒是提出了一个解决的思路,如果能在人力使用上更多的消除掉封建因素的话,或许这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办法。即便是在沈阳军区没有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至少在以后的问题上能有所帮助。往大了讲,或不定还能推动整个制度的进步呢。

看到韦泽若有所思的模样,左宗棠以为是韦泽在“政治贱民”的事情上有所松动,他继续说道:“宗教的事情就罢了,党员与干部不能是宗教信徒,这个要求我觉得没什么不对。宗教信仰是个人的选择。可是身为什么人的儿子,却不是个人能够决定的。陛下,你不愿意让旧文人趁着改朝换代的机会有了翻身的机会,我觉得很好。但是这时间上也差不多了。再这么做下去,那就变成了针对那些出身不好的人的株连。我想这也不是陛下的本意。”

“我明白了。”韦泽说道。

“哦!”左宗棠忍不住露出了笑容,他历经两代,在两代里面都有不错的表现。又亲眼见到中国在恢复汉家江山之后迅速强大起来,自觉的人生已经极为充实。现在若是还有什么可以称为遗憾的,那就是文人阶层遭到的打击之大无与伦比。左宗棠自比今亮,寻常读书人自然也进不了他的法眼。如果是一半的文人遭到了打击,只怕左宗棠还觉得剩下的一半人里面还有太多垃圾一样的读书人。现在是所有文人被踹在一边,左宗棠又觉得这些文人的子孙里面颇有些在新时代下远超他们父祖辈的孩子。这些人被“政治贱民”的出身给耽误了,这实在是有些可惜。

韦泽说道:“老左,这件事情我可以做主,不过此时却不是提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你大概也听到一些消息,此时我若是敢把这件事拿出来处置,很多事情都会乱掉。”

“这个自然!这个自然!”左宗棠连连点头,“陛下,此事你知我知。既然陛下答应下来,我也就放了心。至于陛下何时去做,我不会再问,也不想再问。”

送走了左宗棠,韦泽并没有去考虑那帮出身不好的家伙。韦泽觉得韦昌荣最近做事越来越有方法,甚至还有点趣味。若不是韦昌荣批的那句“听一下试试看”,以韦泽的心情是不可能真的听左宗棠说什么。即便知道左宗棠所说的有道理,韦泽也不会去听。

把韦昌荣请来,韦泽给韦昌荣倒杯水,“昌荣,左宗棠的事情你看得很准。”

韦昌荣坦然答道:“那是老左说的有道理。四叔,其实我看现在很多事情不是大家不懂道理,而是懂什么道理,而且和自己的切身利益有什么关系。现在一个组织连带关系,还有用人的考核责任,这些都对大家的晋升,考评有关。一句你任用谁谁,有连带责任。这前程可能就毁了。到了这个时候,大家宁肯硬挺着也不能说认了,反正大家认不认都要出事。搏一把可能还有机会。”

韦昌荣说的是沈阳军区里面的事情,沈阳军区表现出了上下同心负隅顽抗的意思。再加上各种推波助澜的人,此时的确到了很棘手的地步。

“我总不能让你沈阳啊。”韦泽叹道。

“我也觉的我去不合适,倒是四叔你去最合适。现在沈阳军区闹到了有人说是你下的命令,到底是谁这么说的现在也没能查出来。大家只怕对此也信以为真了。你去的话能把所有问题说清楚,只要沈阳军区能整顿过来,别的军区跟着也就改了。你觉得呢?”韦昌荣说道。

“大概只能如此了。”韦泽接受了韦昌荣的建议。

韦昌荣接着说道:“四叔,我这次请你见老左,我觉得老左有话说的对。我们当年是打击旧文人阶层,所以上了手段就上了。旧文人阶层现在已经在民间毫无影响力,再继续执行下去,那就变成了打击旧文人。这就是私人恩怨。政治上的事情是政治上的事情,倒是可以明着说。一旦弄成私人恩怨,那就没有讲理的余地。此次沈阳军区的事情可千万别弄成私人恩怨才好。只有你去才能让大家觉得这不是私人恩怨。”

看韦昌荣这么担心,韦泽笑了,“你放心,我最不想的就是把这种制度和政策上的事情弄成私人恩怨。制度上的事情大家顶多也就是埋怨运气不好,时机不对。弄成私人恩怨,那就是一辈子的仇恨。”

确定了这些之后,韦泽就继续处理有关各省股份制企业的讨论,这才是所有的重中之重。

韦泽对此做了一个总结,“我还是那话,这个不列入政绩考核,国家不反对,也不支持。这是各省根据本省的情况来决定的事情。不过有件事大家一定要弄清楚,出了事情,中央一定会追查到底,而且绝不放过。”

干得好不列入成绩,干得不好那就要严惩。原本对此就抱着迟疑态度甚至怀疑态度的领导们登时在心里面就打了退堂鼓。韦泽其实也是这样的打算,一旦把这个当成政绩来处理,那只会让地方干部们一窝蜂的胡来。如果是明知道不可能从这方面得到好处,还继续上的同志,他们才值得观察。

就在会议还没完全结束的时候,就有一个人蹦出来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更是进入了韦泽的视野。这个人名叫李鸿章,是个刚升到正局级的干部。李鸿章并不是以吃螃蟹的先行者身份出现的,从现在的情况来说,李鸿章充当的是一个被逼无奈到开始反击商务部的可怜家伙。

身材清瘦的李鸿章面对一众与会人员大声说道:“我提议针对高丽组建一个股份制公司。现在商务部对高丽几乎是强买强卖,这样下去那是一定要出事的!只有组建股份制公司才能有所改变。若是不这么做,再过两年高丽定然要发生兵变。”

看着对李鸿章怒目而视的商务部部长,韦泽只想偷着乐一乐。韦泽曾经让李鸿章以高丽为例子,写一片“封建朝廷”的论文。这论文写的不错,所以李鸿章也得以升为对高丽工作的局长。没想到李局长竟然和商务部杠上了。

让韦泽想偷乐的是,李鸿章的这个说法让韦泽想起了东印度公司。东印度公司是个股份制公司,作为英国殖民主义的急先锋。虽然不知道李鸿章李局长会弄出什么来,但是韦泽对此有些期待。

第15章 向外走(三)

李鸿章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对于各种势力之间的斗争很敏感。负责对高丽工作之后,他就全身心投入在这项工作至上,为国家提供了很多非常有见解的意见。外交部对高丽的处置很大程度上都是建立在李鸿章团队做出的分析之上。

李鸿章虽然直面商务部,但是他背后站的是外交部。外交部部长李新虽然与商务部部长关系不错,但是有些事情不是私交就能解决的。外交部坚决不认同商务部在高丽的掠夺式商务行动,这不是因为外交部对高丽有什么支持,而是外交部认为商务部这么拼命吸血的结果必然是高丽财政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