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852铁血中华-第4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师长想确定的就是此事,听说了这个结论,他也松了口气。必须承认,政治科的看法是正确的,到现在为止,祁睿上尉担任连长的连队工作表现一直很优秀。连指导员说的也没错,即便是犯罪的李光祖,他最初的行动也不能说是离经叛道。如果没有出人命,在道理上还是李光祖占据了令人支持的位置。

想到这里,师长说道:“我听说是连长先同意李光祖探亲,给连长记个过,这件事就这么收尾吧。”

政治科科长听到师长亲自发话,他答道:“我知道了。”

然而师长玩玩没想到,就在几个小时之后,政治科科长居然打回了电话,“师长,根据调查,事情好像不是这样。祁睿连长是不同意给李光祖放假,他觉得李光祖当时的情绪根本不适合与他弟弟见面。不知道师长你的消息是从哪里来的?”

师长一愣,他没想到政治科的人居然敢公然驳回自己的指示。愣完了之后,师长反问道:“你们手头的这个消息又是从哪里来的?”

科长答道:“我们翻看了案件卷宗,李光祖自己说的明白,是副连长先告诉他祁睿连长不同意他探亲。后来李光祖说服了副连长,他说自己只是去让弟弟回家。两人私奔到北美来,家里人可是要给他弟弟背黑锅。后来副连长趁着祁睿连长出去的时候,找到政委批了同意探亲的申请。我们也看了批条,上面的确只有指导员的签名……”

这下师长愣住了,难道指导员说了瞎话不成?至于政治科科长后面说的话,师长几乎是听而不闻。等政治科科长说完,师长下意识的压低了声音,“这个祁睿背后有什么人?”

做这么仔细的调查,最后不惜反对师长的意思。一个小连长个人可不会有这么大的能量,能让政治科做出这样的行动,只能证明祁睿背后有靠山。在自己的师里面还有这样藏龙卧虎的人物,师长心中最大的感觉是“不忿”。祁睿背后的人这么做明显看不起师长啊!

这倒不是说祁睿背后不能有人,而是祁睿背后真的有人,那事先先给师长通个气。到出了事情之后,这股力量就开始运作起来……师长只想说,这些人好大胆啊!

政治科科长连忙说道:“师长,这可不是有人来找我们。军法处交给我们的卷宗里面就是这么写的,摘要里面有重点描述,我们想看不见都不行。”

师长愣哼了一声,这不是在质疑政治科背后捣鬼,而是他看出了问题的根源。看来祁睿上尉背后可是有相当厉害的靠山,不然的话军法处没理由强调这些问题。军法处的报告最具权威性,所以他们的习惯是宁严勿宽。把问题说的稍微严重一点,那后面的人就可以去寻找相对宽泛的处理方式。现在军法处里面就把祁睿上尉的问题给摘清,后面的政治科自然没办法对祁睿上尉格外的严厉一点。这从制度上就不可行。

“你们再查一下!”师长交代了自己的立场之后放下电话。他心里面的不满并没有消失,反倒是被强化了。

如果直接得罪了祁睿上尉背后的那股势力,很可能对师长造成不好的影响。不过人都得讲点起码的道义,不吭不哈的就想绕过师长自行运作一些事情,这么做的人可实在是太不把吴师长放在眼里了。

想到这里,吴师长满脸恶意的拿起了听筒,“接军长办公室!”

既然有人要挑战师长的权位,师长可没有义务就让别人随意这么做。

第50章 军人的家事(十五)

“吕处长,我听说吴师长在打听你和那个连队里面杀人的祁睿上尉有什么关系。”人事处处长丁有三在电话里语气轻松的说着。

“那就让他打听呗。”军法处吕处长无所谓地说道。

“老同学,说个真心话。我看了那份报告,你那么写是什么意思?这里头还有能让你吕处长觉得能放过一马的东西?”丁有三对这件事挺有兴趣。

“这事情不是小事,我可不想弄到再弄到上次挨训的下场。”吕处长回答的很率直。

听了这话,丁有三心里面有点数了。部队一到休整的冬天事情就很多,去年的时候部队就有过偷偷从工地请假跑去温哥华逛城市,年轻军人正义感强,出手助人。结果被帮助的那位是在当地地下赌场欠了巨额赌债,被债主逼债殴打。

能在当地开地下赌场的怎么可能没靠山,这事情直接导致温哥华地方上的人事大动荡。从市委书记到市长,先给撸了再说。吕处长的前任倒是秉持着传统官僚作风,先把事情定的比较严重。结果军区政治部一句话,“打了个开低下赌场的,这还成了咱们部队同志的错误了?”

一句话下来,当时的军法处处长立刻被送去干校学习,吕处长只是挨了一顿训,倒是顺利升任了军法处处长的职务。很明显,这次吕处长全然没有重蹈覆辙的意思。

面对老同学的询问,吕处长也能放开说话,而且这个时候他也有必要让得力的人明白他的真实想法,“个人的非故意杀人不能用来抹黑整个部队,更重要的是,李光祖的大罪是逃跑。可那时候真的能干下事情来,要杀要剐听天由命的又能有几个。若是真的能教育出这等部队,那只能说明李光祖所在的连队教育的水平异乎寻常的高呢。”

李光祖杀人案在部队里面是大事,自然要通报。从各路的反应来看,大家普遍认为杀人是大错特错,不过李光祖本人也不能说是坏人。普遍认为这等事骂一顿就算了,别动手。至于犯了罪之后自首,能够得到宽大处理的政策,部队也进行了宣传。干部们都上过课,至少都做过填空题,“推动历史进步的不是喜剧,而是悲剧。正因为悲剧是如此深入人心,大家才会去面对,去避免。”

“可是你也知道,吴师长这个人护短的很。只要是他的人,那就他能处置。别人若是插手了,吴师长可就不高兴了。”丁有三提醒道。

吕处长和自己人说话就没有那么秀气,他率直地说道:“球!吴辽中将也照样退休,吴师长又能怎么样?这件事我仔细审阅过,没问题。既然如此,吴师长爱怎么办怎么办。那是他自己的事情,即便是追究,看了军法处的报告,那也弄不到我们头上。我们军法处只是实话实说而已……”

谈完了此事,放下了电话,人事处处长丁有三微微叹口气。很多矛盾就是这么一点点积累起来的,丁有三的高中和军校老同学吕定生其实对吴师长本人并无恶意,身在军法处这个位置上,那就得按照军法处的制度和条例乃至规矩办事。师长位高权重,那是在他所在的师。师长再位高权重,也轮不到去军法处刷威风。制度不支持这么做,制度上完全反对这么做。

可是制度归制度,人心归人心。吴师长对此可一点都没有认账的意思。丁有三知道吴师长没办法对军法处下手,丁有三也知道吴师长没办法对人事处下手,丁有三也很清楚吴师长完全能够对祁睿上尉下手。

营政委去参加团里面的党委会议,一进门就觉得气氛不对头。团长绷着脸,一瞅就是要出大事的模样。团政委板着脸,有股子很不服气的意思。出了李光祖这档子事情,营政委里面本来就压力山大。上次党委会议上也做出了决定,此次讨论在部队对此事的宣传教育。团长和团政委脸色难看,营政委下意识的就怀疑此事与李光祖案有关。

按照部队里面的传统,政委是党委书记,军事主管一般兼任党委副书记。党委会议上团政委是召集人和话事人,上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工作汇报。工作汇报的第一位自然是营政委。压抑着心里面的不安,营政委拿出了报告念了起来。

“……此次事件的最大教训在于部队里面的法制观念不够强,同志们对于法律的畏惧远超过对法律的信赖。遇到事情第一念头是逃避惩罚,而不是在法律的范围内尽量确保自己的权益。如果能有更强的法制观念,此次悲剧的程度就能大大降低……”

营政委的发言中很大一部分是直接从祁睿上尉的报告中摘取出来的,祁睿上尉的报告内容很有道理。既有对根本制度的坚持,也有对事件本身的一个合情合理的看法。身为兄长,就算是摆摆威风也不是不能被接受的事情。如果他只是打了弟弟一顿,骂了弟妹一番,部队顶多可以说李光祖处理问题的方式简单粗暴,这个事情本身能叫事儿么?

读着报告,营政委偷眼看了其他党委会议的参与者,发现大家神色都缓和了不少。看来营级干部们对此观点是比较支持和认同的,连团政委脸色也缓和很多。只有团长还板着脸,一副要发作的模样。

团长这是什么意思?营政委心里面惴惴不安。难道上面对团长做了一些严厉的处置,以至于团长这次要狠狠拿营政委开刀不成?可是这次杀人案事实清楚,人证物证俱在,人也抓到了。审判李光祖的是军事法庭,意外杀人罪判了十年,畏罪潜逃判了十五年,数罪并罚,判了二十年,很快就要送回亚洲服刑。这个处罚大家都觉得稍微有些重,那团长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等营政委报告完毕,团长冷笑一声,“说起来,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你们这反倒跟有功一样了。听听你说的,什么深化教育,在部队里面强化法制观念。这还是大功一件啊!”

听了这话,政委脸色变得非常难看。团长先把这些撂出来,摆明了是要处置人的前奏。是的,此次杀人案对军队的影响是有的,不过远没有严重到这个地步。

而团长接着对营政委说道:“看着你不服气的样子,你觉得我说的不对么?”

营政委当然觉得团长说的不对,他压抑住不满,用公事公办的语气说道:“李光祖并不是以军人的身份去杀人的,李光祖动手的时候是觉得他是哥哥,他有权力教训不听话的弟弟。他此时行使的是代理的父母的权威。这部分其实是一个民事案子。我们部队没必要连这个都揽到身上吧?要怪部队没教育好,这个我认为真不是部队的事情。”

团长听了营政委的反驳,他眉毛一竖,“这些我们且不说,那你们就教育出一堆逃兵来?出了事情不说认了,逃跑!这也是你们在部队进行的教育么?!”

营政委听了这话也暂时没办法立刻反驳,的确,李光祖最严重的罪行是逃跑。意外杀人只判了十年,畏罪潜逃判了十五年。这森严的制度倒是真的让部队的同志们感到了悚然。大家嘴上不敢说的太明白,其实心里面是很觉得有些过了。

当然,部队用的是军法。若是战场上,李光祖敢逃跑立刻就是死刑。营政委也觉得此次处置的这么重,目的就是要通过此事来震慑一下,强调一下纪律的严肃。被团长抓住了这个问题,营政委也不想做什么反驳。他也只能自认倒霉。

团长看压制住了营政委,他环视了与会者一圈,然后才继续说道:“此次的事情是个大事,军队里面是不允许逃跑的。身为军人,出了事情之后就要有军人的骨气。头可杀,骨气不能丢。好汉做事好汉当,这才是合格的军人。这次的事情证明了部队里面的风气需要强化。我是这么觉得,那个连的连长先撤职。看看他带出来都是什么兵!以后,凡是出了这样的事情,部队负责人立刻停职!”

这个说法让真的让与会的营级党委成员都“精神一振”,这可是立起了一个了不起的规矩呢!出了逃跑的事情,连长直接撸掉。那营级干部们是不是也要遭受严厉的处置?一众营级干部都在想着自己的事情,大家甚至完全忽略了团长所说的只是把连长撤职,而排长什么的好像提都没提。

团政委的脸色更难看了,但是团政委却也没说什么。营级干部们没一个敢在此时说话的,连长说撸掉就撸掉,营级干部此时说话,团长一句“营级的停职”,那就是立刻停职的下场。在这个时候,谁敢出来触这个霉头。

于是,此次事件大概也算是有了个结果。犯事的李光祖无期徒刑,连长祁睿上尉被免去了连长职务。某种意义上,这也算是对此事做了个足以说得过去的交代。

第51章 茶壶里的风暴(一)

“祁睿上尉,你对这次逃兵的事情怎么看?”丁有三询问着对面的年轻上尉。

祁睿上尉的脸色很难看,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居然被免职了。从小到大,祁睿经常听他爹韦泽说,“最后的胜利者从来不是某些考验中得满分的那些人,而是在途中所有考验都过关的人。你想,任何一项考验不过关,那就被淘汰了。淘汰了,就说明你出局了。你就没有机会了。所以呢,我从来不主张六十分万岁,不过我认为,我们不能被淘汰。”

基于自己从老爹那里学来的人生智慧,祁睿上尉尽量克制住自己的情绪,他问了一个问题,“丁处长,我想说,我的确在部队的思想教育上没经验,事实证明的确出了问题。但是呢,我想问一下,我没有被部队开除吧?”

丁有三听了这话,心里面微微一震,这位年轻上尉的话是他从来没有听到过的。他思忖了一阵,决定暂时把祁睿上尉归到“心里面不服气”的那个行列里面。毕竟么,陆军学院毕业,打过仗,人生和军事生涯一帆风顺。在出事之前,祁睿上尉的部队年年评价优秀,个人的评估都很不错。人事部晋升少校的名单里面,祁睿上尉的排名相当靠前。

这样一个前途光明的年轻人,突然遭到了如此待遇,他要是真心服气就怪了。

韦睿不服气并不意外,其实相当一部分干部,包括人事部的干部都觉得这处置不合适。

对于李光祖的判刑,那是由军法处和军事法庭来管,人事部门没有插嘴的空间。对于部队人员的免职,那是军事主官的职责所在。“这个连长带出了逃兵!”一句冠冕堂皇的话就决定了祁睿上尉的命运。出了逃兵是真的,人事处也不能否定这个事实。所以祁睿上尉就“被一肩扛起”了所有的责任。

丁有三在的人事部门只能把这件事给记录下来,在以后需要用的时候把这件事当成考虑内容。如果以丁有三的个人看法,师长的处置无疑简单粗暴,而且有着浓浓的针对意味。事前人事部门就知道了吴师长在查这个祁睿上尉有什么靠山,甚至还怀疑祁睿背后的人与军法处的处长吕定生有什么瓜葛。

现在吴师长算是满意了,他把祁睿上尉撵滚蛋,也做了交代。还确立了出了逃兵的部队军事主官立刻免职的道义制高点。虽然这对吴师长的前程未必是好事,不过吴师长已经没机会再继续晋升。他也是“革命功臣”,1856年入伍,靠军功积累升到师长的位置。现在年纪也到了该退休的时候,就算是大家认为他的做法里面充满了个人的情绪,那又能如何呢?至少吴师长的行动远没有到可以认为是胡作非为的地步。如果吴师长就此罢手的话,丁有三还真的没话可说。

听了祁睿上尉的问题,又暂时把祁睿上尉的话归到“不服气”的范围里面,人事处处长丁有三感到非常遗憾。推动历史的是悲剧,人事处管人事,每一次人事变动都很容易引发悲剧。每一次人事不正常的变动基本都是由悲剧引发的。如果吴师长本人进行了不当处置,对吴师长的人事有很严重的影响。可即便是吴师长为自己的行为承担了责任,至少祁睿上尉已经被牺牲掉了。处置了吴师长,可不等于要给祁睿上尉平反,这也是最基本的规矩。

这不是因为部队对祁睿上尉有什么偏见,这是部队从更多悲剧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

“你没有被部队开除,只是解除了连长的职务。”丁有三答道。

祁睿终于松了口气,没被淘汰就好,这是他唯一的期待。“既然我没有被开除,那我就等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