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852铁血中华-第5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朝风范。”

吃完了饭,几个人又去了餐厅附带的茶室,要了个隔间开始谈起来。高丽一直是中国的属国,从未中断。暹罗、越南、缅甸,这等经历就不算太久,而且这三国曾经连接壤。后来中国打法国的时候除了吞下法国割取的越南南部,还顺带吃下了老挝语柬埔寨。越南与暹罗中间就隔着中国的领土。

中国攻打英国的时候除了拿下藏南大片土地,大部分缅甸也落入中国手中。缅甸与暹罗再也不是邻邦。除了缅甸与尼泊尔之外,高丽已经建成了中国兴建的铁路网,越南与暹罗不得不接受中国在他们国土上修建铁路的要求,中国从南宁到新加坡的铁路建设的很顺利。中国在这几个国家介入之深,比英国和法国的军事入侵更加深入。

未来会变成怎么样,这几个国家的使者即便是参与讨论,也讨论不出个结果来。就如他们在本国的时候和土地是如此亲密,即便是在王都中也有大量裸露的泥土。在南京,几乎每一寸土地都经由设计。大量细碎石与沥青混合物构成的平整路面,水泥硬化的人行道。草坪、花坛、树木构成的绿化带,河道两侧的石质河堤。想理解中国太难了,就如这几个小国无论如何都无法理解中国为何要建立这样一座伟大的都市,更无法理解中国是如何去设计建造这座伟大都市的。

讨论来讨论去也讨论不出个结果,几个属国在研究宗主国中国方面固然有一致性,轮到他们本国各自打算的时候就没有这种合作基础。在中国人大有关社会保障的讨论不得不终止的时候,高丽代表就拿出了自己的提议。站在发言台上的时候,看得出高丽代表心情非常激动,他的声音透露出代表的不安。带着颤抖的声音,高丽代表说道:“鉴于高丽与中国的关系,我们高丽请求中国中央政府帮助高丽建设新城市。”

一众代表对高丽代表颤抖的声音只觉得好玩,那些有过发言的代表也深有同感。面对几千号人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这真的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数千双眼睛的注视下,人会不由自主的亢奋、激动,乃至颤抖起来。

除了对于这种大家都有的表现感到好玩之外,中国的代表对于高丽代表的提议倒是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至于帮助高丽建设新的城市,这完全超出了人大代表的想象。人大代表都认为这是那些高官们考虑的问题,怎么会拿到人大这里来谈呢?

中国人的想法如何,那是中国人的问题。其他一些“旁听”人大会议的小国使者们惊呆了,对这些小国使者来说,他们认为向中国提出这样的要求,应该对中国官方直接提出,怎么会跑到人大这种议事场所来讲呢?尽管韦泽陛下也是人大代表之一,可根据他们了解的情况,人大从来就不是决定中国政策的场所。

这件事看似简单的结束,至少官方与人大都没发言。大部分人都认为这是一个有趣的插曲而已。李鸿章并非是人大代表,他根本不知道此事。可他接到了命令,要他去见韦泽。

亲自被韦泽接见,李鸿章心情激动。如果是要撸他的官,无论如何都不会由韦泽当面下令。既然轮到韦泽出面,定然是有绝大机会。一见到韦泽,李鸿章再也没有战战兢兢诚惶诚恐的旧时代作风,而是在沙发上坐的从容,专心致志的听着韦泽的话。

“老李,你对高丽的经济问题有什么看法?”韦泽问了个很泛泛的问题。

李鸿章先喝口水润了润喉咙,从容不迫的把他对高丽的心得挑重点讲述起来。“高丽经过动荡之后,上下看似想恢复旧规,其实是人思变。只要我国能够在这方面推动一把,甚至不用陛下下令出兵。只要陛下允许我更深入的介入高丽国内局势,以我们之前在高丽的积累,掌握高丽实权对我们来说并非难事……”

前一段时间与退休的左宗棠交谈过一次之后,李鸿章沉下心来把几年来的工作反思了一番,他完全承认左宗棠就是比他李鸿章更能看清形势。韦泽要的是手下够专业,而不是传统皇帝那种要用人同时又要防人的“玩人”手腕。民朝法度严谨,制度明确。只要是专业人士,自然要归于制度之下。那种自以为是的封建心态很容易就会被人认清。李鸿章要表现出来的是能力与专业,以及对制度的服从和尊重。从前朝养成的“我是XX的人”,这种心态是阻止李鸿章飞黄腾达的最大阻力。

左宗棠能够从如此显赫的地位上退休,难道是左宗棠精通跪舔韦泽不成?韦泽看重的是左宗棠的能力和建树,左宗棠本人最自傲的恰恰是他的能力,最期待的莫过于得到发挥能力的空间。所以左宗棠忠于更强大的韦泽,韦泽给了左宗棠充分发挥的空间。这无疑是读书人最期待的“君臣相知”的典范。

李鸿章发现自己的问题就在于,他对“君臣相知”的理解未免太低级趣味。以为确定了“君臣”关系,就能相知,这无疑是对韦泽的曲解。韦泽把李鸿章撂在高丽,其实真的是看透了李鸿章的强项。

这次李鸿章不再犯傻,高丽的特点,如何利用高丽现状,李鸿章讲的深入浅出。用不太长的篇幅讲完之后,李鸿章总结道:“陛下,高丽之事虽然道理上如此,不过做起来会有什么结果,我也未必能预测的准。不过按照这样的方法干下去,我国对高丽的经济、金融、政治、军队的控制都能更上一层。而且袁慰亭、王士珍等年轻同志们都很能干,也都是实事求是之辈。我认为可以相信他们。”

以李鸿章的聪明,他的话一讲完,就看得出韦泽非常满意。这不是那种城府浅的人会被看透的感觉,而是那种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人面对同样做事态度的人,自然而然的流露出的认同感。

李鸿章心里面忍不住后悔,若是早点明白这种事情,他可就不会仅仅成为一个小局长。

“有件事我要你去办。和高丽代表谈谈。”韦泽简单的给了李鸿章一个命令。

第146章 更正确的选择(十七)

让李局长去解决高丽问题,也算是人尽其才,韦泽并不想过多的干涉。此时有比高丽重要百倍的国内事务。三会日期进程没有发生问题,然而整个会议也只是在平息矛盾,整体政策推动可谓举步维艰。

人大对与社会保障体系根本没有概念,中国人民自己吃自己吃了几千年,现在国家突然蹦出来说,“国家要把大家的基本生活给保障起来”,且不说大家支持不支持,首先是有没有人信。人大信不信尚且为其次,光复党自己信不信,这都是一个大问题。

“未来两年,我要到全国视察。”在政治局会议上,韦泽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

所有人都面面相觑,光复党里面论靠两条腿走的最远的一票人中,韦泽无疑是其中之一。这十几年来,韦泽都督倒是不太走动。现在韦泽提出要到全国视察,大家一时不太适应。

“铁路修了这么多,我到全国视察也不累。既然省里面的同志意见这么大,我也得亲自去看看。”韦泽微笑着说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整天憋在南京城里面,对基层情况已经不了解啦。”

这话让省里的干部们多数脸上有了喜色,部委的干部们脸色就变得不是那么好看,这话怎么听都不像是要站在部委这边的。

不等有人反对,韦泽继续说道:“我已经决定了,这几年要到下面多走走,多看看。”

韦泽都督要到下面视察,这可是大事。其震动性顷刻就让其他纷争变得微不足道了。而且都督态度坚定,大家没人敢劝,更没人自认为能劝得动。

部委里面立刻紧张起来,以前他们围绕在韦泽身边,大部分信息都是部委们向韦泽提供的信息。当韦泽身处省里的时候,会不会出现局面的翻转。至少一部分部委成员心里面惴惴不安。当他们找到李维斯谈的时候,李维斯立刻批驳道:“笑话!都督什么时候成了耳根子软的人了。你们觉得都督到了省里会被省里给蒙蔽,我还觉得都督到了省里反倒能把省里的破事看得更清楚。”

既然会问这些问题的,其实心里面已经有些担心。李维斯的话只是让他们觉得有些放心,距离完全放心还差得远。省里有破事,难道部委就没有破事?

面对一众这样的属下,李维斯喝道:“你们动动脑子!都督这么重视教育,这么重视卫生防疫。省里面在这几块上做的如何?都督下去一句话,学校都办了么?省里面就没办法回答。到时候难受可不是我们,而是省里!”

李维斯也不想多说太多,他还有一年就要鞠躬下台,鞠躬下台之后李维斯照样得退休,在和省里做了这么久斗争之后,李维斯反倒要比省里这帮人更早退休。所以李维斯所想的只是让省里再此次视察里面好好遭遭罪才好。

王明山距离退休最早还有十年,他也没有参加部委去见李维斯的行动。有比李维斯更可靠的人,他才懒得去凑热闹。他和外交部长李新一起去见了沈心。

“沈心,你看事情比我远的多。你觉得都督要下去视察,这是什么打算?”王明山请教着自家的兄弟。

沈心并不想乱弹太多事情,不过韦泽决定下去视察,这也真的给沈心不小的触动。韦泽在五十多岁的时候还能有如此精力,的确令人佩服。想到这里,沈心有些敷衍地说道:“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看,我是觉得暂时观望一下。弄清楚地方的现状,都督就不担心有谁能蒙蔽他。而且都督到处走的这段时间,谁也不敢乱动。很多问题都督就能在地方上解决。不比闹到中央来的好么?”

王明山觉得沈心说的很在理,倒是李新用一种有些不怀好意的语气问道:“真的么?沈心,你真的是这么想的么?”

听了这话,王明山一愣。沈心没有生气,他只是用平稳的语气问道:“那你觉得都督为何要这么做?”

“我觉得你看出来的定然有其他门道,不过你不说,我也不太敢乱说话。”李新也打起了太极拳。

看着两位故作高深的模样,王明山急了,“你们就直说好不好。这里头就我笨,你们两位云山雾罩的,我听在耳朵里,急在心里!是兄弟,就说实话。”

沈心对王明山这位自家兄弟也挺没办法,自从在安庆码头拉了王明山那一把之后,王明山的成就远在沈心的想象之上。虽然有各种不足,王明山却有极大的好处,此人任性却不妄为。不管是天性或者是习性,王明山倔起来像头牛,可他从来不敢越过制度来做事。制度之内他敢把天戳破,制度之外,他一步都不敢迈。沈心并非做不到这点,正因为能做到,他才很羡慕王明山。对沈心来说,这需要极大的自制力,可对于王明山,他就是这么自然而然的干了。

看王明山急成这样,沈心知道王明山那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性子。为了不给以后造成麻烦,沈心对李新说道:“我说两句,你说两句。这样行么?”

李新点点头,“很好,谁先说?”

“你先说。”沈心可不敢完全相信李新。

“都督到地方上去,未必是完全要视察。我觉得都督这是要稳住地方上的老兄弟,熬到他们退休为止。”李新爽快的开了头。

王明山听了这话,登时就愣了。他已经做好了听到各种奇谈怪论的心理准备,也有听到高远见解的心理准备。不过李新的话还是大大超出了王明山的看法。

沈心见李新说了实话,他接过话头,“省里面这次轮替不知道会有什么事情出来,都督只怕是要去坐镇。我这么说大家也就听听,说到这里也就行了。”

“都督是要防着省里?”王明山没想到沈心和李新一点都不看好省里。

“都督具体要怎么做,我们怎么能猜到。不过有一点,我是觉得都督这次铁了心要让人大起来。可人大这边烂泥扶不上墙,都督到了地方上,只怕是要赶鸭子上架。”沈心解释着。

“真要这样可就好了。”王明山甚是欢喜?

“你想用人大干什么?”沈心一愣。

“我想让人大通过有关欠债还钱的法律。”王明山实话实说。

“呵呵……”李新阴笑。

“嘿嘿……”沈心冷笑。

两人都没立刻说啥,王明山想这么干不稀奇。这种想法在当下的中央委员会注定没结果,也是很容易想到的局面。省里面缺钱缺到眼都绿了,怎么可能会给银行还钱。央行行长再牛,也管不到省里的干部。王明山真敢硬来,大概只能跟著名剧目《白毛女》里头的黄世仁一样,最后落得一个被省里干翻,债券焚尽的下场吧。

沈心心疼老兄弟,他收起笑容之后还是开口了。“明山,人大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干啥的。你指望人大通过,这得罪的人可就太多了。”

“债务怎么办?若是现在不赶紧收场,银行按照规定把他们所有的贷款一停,这帮工厂一定会死。到时候我日子更难过。现在我还能骂他们,到时候他们可就要来和我拼命。”王明山的回答充满了责任心。

“有这么糟糕么?”李新对此有些意外。

“部委也闹过这种问题,还闹得很厉害。部委有个好处,企业负责明确。出了问题之后,部委几个部门坐一起谈。找出问题,该调整的就调整。实在是调整不了,厂子技术落后不怕。咱们可以把那些落后的产能给毁了。就跟钢铁厂一样,那种年产几万吨的烂厂,我们彻底毁了,再投资搞年产几十万吨的新厂。毕竟底子有,职工再培训之后还是能续上。债务重整,几年后就还上了。”王明山讲述着他的工作。

“省里他们觉得这些厂都是他们省里的,部委一插手,他们觉得部委凭什么到他们一亩三分地上撒野。这让我们说什么呢?好像我们银行就是黄世仁,这些企业就是喜儿。黄世仁有句话我还觉得挺对呢!企业就跟墙上糊的泥,掉一层,我们再糊一层。我们银行借了钱,只要还钱。我们要喜儿干什么呢?”王明山压力山大,哪怕是反面角色,身处同一地位的时候,他也有点共鸣。

看着自家兄弟被逼到这份上,沈心连连摆手,“别乱开这玩笑。政治上的问题不能开玩笑。”

王明山也狠劲摇头,“我也不想开玩笑,我是真的想把问题解决了。可是省里现在一边欠着我的钱,一边还骂我不肯往无底洞里面投。都督几年来领着部委解决国有企业问题,下的辣手你们想都想不到。多少部委里面兄弟的前程就毁在上面了,到了省里的时候我若是敢胡来,我是别想干了。”

在金融上的能力虽然不如王明山,在政治理解上沈心胜过王明山好多。他劝道:“老兄弟们好不容易安生下来,都督都不愿意硬来。明山你这么干只会给了老兄弟们借口。别看他们现在得了更多退休金,对于退休的事情不多说什么。你真觉得到了退休那天,他们会这么老实不成?连都督都不敢硬抗的事情,你就别添乱了。”

王明山虽然倔,却不傻。今天听了沈心和李新的话,他也觉得眼界一开。老家伙们的关系盘根错节,想干正事虽然还得考虑能力问题,想弄出些乱子,那可没有任何问题。连韦泽都不得不去地方上视察,以弹压地方。他王明山比韦泽还能干么?这点最基本的判断,王明山不会含糊。

第147章 对外扩散(一)

韦泽都督要下去巡视的消息开始扩散,李鸿章李局长也稍微知道了点消息。经过了简单的自我评定,李局长认为他没有任何掺乎的理由何必要,所以李局长把这些问题抛在脑后,只是和高丽使者交流,向左宗棠请教。

去左宗棠家的时候,李鸿章遇到两位稀客,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和彰王林凤祥居然在左宗棠家。太平天国旧部投降分为两部分。在幼天王洪天富贵私自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