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明-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冯胜得意的笑了终于有了扬眉吐气的感觉促狭的笑道:“这一点你就不知道了吧我觉得皇上叫咱们二人将全国划分军镇倒不用咱们考虑今后如何约束只是按照区域划分就是我看皇上成竹在胸丝毫没有让咱们筹谋的意思更何况你什么时间觉得皇上特别倚重咱们了。”

说到这里冯胜不由的有些丧气因为皇上不倚重那就证明了他们是真的老了徒然想起了一件事情不由又兴奋起来神秘兮兮的朝着傅友德看了一眼却没有说出来原来他突然想起前几日进宫的时候女儿冯维盈对他说皇上准备让他和傅友德前往大宁压制那里的朵颜三卫虽然没有得到正式谕旨但是皇上因为女儿有身孕的关系让女儿支会自己一声因为这一去可能不是一年半载能够回来的。所以女儿才对自己说起。

想到了这里觉得自己始终压了傅友德一头两相比较之下心里又有些高兴起来而傅友德觉得冯胜说的有道理也没有注意到他此时的神色两人又商量了一会奏折该如何来写直至太阳西落家丁寻来说是晚膳准备好了遂才作罢。

随着建文三年三月的来临江南花开似火绿水如蓝而大明的气氛却也好似随着天气的暖和而祥和了起来朝堂之上争论削藩的话语越来越少因为在这个时候《大明周报》几乎用全部版面宣扬了宁王朱权进京的消息并歌颂了宁王在辽东的功勋和战绩在宁王进京的十天之后各地藩王除了北平依旧在坚持之外都出了人在路途的消息朝堂之上的大臣们以为大势已定削藩已经没有阻力所以也就随了皇帝的心愿安静了起来。

但是只有少数的人知道宁姜是被大宁卫指挥房宽还有老朱的养子平安给软禁起来由房宽率兵亲自送到京师的现在平安在大宁坐镇就等着朝廷派人接收的。

朝廷遂以冯胜为团练使、傅友德为团练副使经水路前往辽东经辽东都司往大宁练兵准备召集朵颜三卫准备夏季的骑兵演练顺便接收大宁防务使京师在宗室会议召开期间边境不受外敌侵扰。圣旨中丝毫没有提及北平之事似乎北平从来没有事情生一般。

但是明眼的人都能看出来宁王的这次回京也向全大明的藩王们出了一个信号皇上所说的限期是绝对不能更改的这个消息随后就传到北平朱高炽听到后立即召集文官武将商议对策就连围困怀来好不容易进攻有些起色的张玉、李让也被召集回来北平的上空出现了阴霾的乌云此次靖难尚未兵出北平便遭到如此打击靖难的起者道衍、袁棋等人心思迅转动着猜测着此时燕王朱林心中的感想”。

比:大家别急快揭晓了靖难之后朝堂上的事情就会相对少的多其实虫子挖了一个坑等着大家砸砖呢呵呵最后还是那一句话求月触求支持心!!!

正文第一百八十二章道衍的道

“;的卜空密布着战争的阴云尽管城门依旧是熙熙攘删洲用姓街头闲荡着成群的流民但这并不妨碍现在北平城中那些所谓的达官贵人们心中的荒凉。

城内一片忙碌之象位于城中的燕王府也不平静。这几日无数飞骑驰进驰出将一个个消息情报带进王府又将一大堆命令和密函送往各处;军中将校也是”流不息禀告部属情况、军卓布防以及朝廷大军动向并请示用兵方略。耿炳文主力已进入保定府的真定一线。所有人都明白北平即将面临无比残酷的考验!

在燕王府西南方的庆寿寺中那座高九层的光天普照佛日圆明海云佐圣国师之塔依旧庄严肃穆。道衍盯着供奉自己仰慕一生、并以为榜样的刘秉忠师傅云海禅师舍利子的塔心中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庆寿寺其实以前是喇嘛寺在他二十余年的经营之下已经恢复了禅宗旧风他多么希望那一天有人将自己的舍利子也供奉在上面受万人膜拜世人敬仰。但是当他距离这一步越来越近时老天爷却给他开了个这么大的玩笑使他距离这座舍利塔如此之近却远如天涯。

想当年燕王在时他每日往返于府、寺之间与燕王共商大事。在他的劝导下北平渐渐稳固了自己的根基也正是那个时候他犹如一个不用上朝的宰相燕王有什么事情需要请教的时候非但不是遣人来传而是让亲自往寺中拜访。当和尚能当成他这种地步也算是颇为自傲了。

政治确乎是个怪物。上下数千年历朝历代都不乏出现大大小姚广孝式的人物。他们无才无德也无特别的来历有的甚至走出身不正、没有功名却受到当权者的青睐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贵操管着无名大权。

偏偏这类人有的竟然不是为了钱财、也不是为了功名只是为了自己的理想从不顾及国家的存亡百姓的死活。就是因为常常出了这种人才有了乱世的衍生。政权的倾覆。黎民百姓的遭殃。而这类人物的产生又常常是与阴谋、投机、取巧等等词汇连系在一起的。姚广孝的出现正是这样。

其实姚广孝有诸多怪处他生自医家却偏爱谋略;他不为生活所迫却自幼出家;他既入空门却热心政治;他不辅洪武、建文却偏助燕王;他未受十年寒窗苦在别人眼里却是无书不精无物不晓每言必中算无遗策”

姚广孝生于苏州其家世代行医祖父、父亲都是乡间郎中。生活虽然清苦但祖辈事佛积善很受乡里敬重。从小受到较好的家庭教育初步学习了一些儒家经典。但姚广孝读书与许多人大不相同:他既不想应试做官也不想像前辈们那样行医生为生而是一心想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因为在那时他已经知道汉人在蒙元的统治下走科举之路是绝对不通的因为他听说科举殿试结果分右、左两榜公布;蒙古人、色目人因此名列右榜汉人、南人列左榜。名义上两榜的第一名都算状元但只有右榜状元才算真有资格为官左榜状元不受重视。

所以从十四岁时姚广孝开始把自己的主要精力和兴趣转向佛学;十七岁时在杭州的妙智庵出家为僧法名道衍。因为在蒙元人的眼里出家人要比读书人容易出头的多道衍敏锐的现了这一条。

饭依佛门的姚广孝四海为家他拜席应真为师学习《易经》、方术尤其对排兵布阵、用兵伐谋感兴趣;他向遇庵大师学习内外典籍之学对佛、儒二家进行对比研究;他与宋镰、高启等人结为诗文好友提高文学修养”在学佛访友、诗文酬和中他成熟了。

叩钵吟诗高谈阔论这确实不像安分的出家人倒像个胸怀大志的书生。然而正值姚广孝恃才傲物以才气自负觉得可以一展抱负的时候乱世来了再也没有人会注意到他这个出家人。就犹如待价而沽的紧俏货却猛然间砸在自己手中。

大明建国天下渐渐太平辅佐开国皇帝建立盖世伟业已没什么可能想着自己空有满腹经纶却没有施展机会有时难免心灰意冷。直到有一天觅得机缘。孝慈皇后不幸病逝朱元璋在天下广寻高僧分配给各个皇子让高僧们在众藩王的封国里修寺诵经为皇后祈福。姚广孝受人推荐也在应征之列。当朱元璋安排这批高僧与众藩王见面时姚广孝一下就相中了被封燕王的四皇子朱林。

凭借直觉他感到燕王相貌堂堂气宇轩昂最具帝王相便自荐跟随朱橡。此后不久随燕王来到北平名义上住持庆寿寺实际上经常出入燕王府成为燕王最重要的谋士和心腹助燕王运筹兵机。

正想着自己的过去一个沙弥匆忙忙地跑了过来一下子把道衍从思绪中拉了回来。皱着眉头喝问:“慌慌张张地干什么?”

沙弥忙回禀道:“袁大师说

听是袁棋来了知道不是重要军情袁棋是不会直接来寺中打扰的。便转身准备前去迎接但是没待道衍回过集袁棋便来到这里劈头就是一句:“道衍大师据辽东方面的消息傅友德和冯胜已经快到兀良哈了

这坏消息来得这么快但是道衍也不感意外。自从知道宁妾到了京师的消息之后朝廷派人前去安抚朵颜三卫本是意料中事毕竟那里有十数万的骑兵还有广阔的马场京师方面怎么也会加强重视可是这个消息对于他们北平来说真的是太失望了。

“消息可靠吗?。道衍这样问。

袁棋说:“这是咱们派往兀良啥的人加急送回的消息本来兀良哈的阿札施里已经有些动心但是听说是傅友德和冯胜要去马上就改变了主意。

现在哪里朵颜三卫正在筹备迎接事宜呢。”

又问:“那其余的塔宾帖木儿、海撒男答、脱鲁忽察尔他们呢?”

袁棋有些丧气的回道:“信使回来说了兀良哈部在朵颜三卫中势力最大其他的都说不上话”。

道衍听罢脸上没有什么特别的表情沉思了半晌冷冷地说:“这是迟早的事这些蒙古人都是喂不熟的狗而已只是可惜了咱们运去的物资!”

袁烈听出了弦外之音。他深知道衍的城府。明白这一帮蒙古人也迟早会走这条路洪武二十二年朝廷设置了朵颜、泰宁和福余三卫。朵颜卫在屈裂儿河;泰宁卫在塔儿河流域;福余卫在嫩江和福余河流域。同时明廷授封三卫领以各级官职进行笼络和羁康。封阿札施里为泰宁卫指挥塔宾帖木儿为指挥同知;海撒男答奚为福余卫指挥同知;脱鲁忽察尔为朵颜卫指挥同知。要求他们“各领其所部以安畜牧。”做明朝的“属夷”。

当初正是蓝玉率领傅友德、冯胜等人促成此事听到是这两人过来朵颜三卫哪敢再做出异动。道衍吩咐袁拱前去召集众将在燕王府内商议对策而自己却是转回身子在舍利塔下兜起了圈子。

袁拱一走。道衍突然感到心里冷冷的。这个权力舞台上的干将自觉是脱俗世外的高人一时变得胆小起来灾难既然已经到来。眼前的一切都将失去他能不心慌意乱?

起兵靖难已有一段时日。靖难以来在用兵方面尚算成功短短时间内便将北平、永平二府之地收入囊中。并且成功的控利了周围的形式。但在招揽旧部和争取同盟的道路上却受到了不小的挫折。

先是旧部并非尽数归附。在靖难之初北平府周边诸卫纷纷响应使燕军兵力迅扩充到了五万。但只是月余随着北平开始休整旧部的归附举动也逐渐少了起来。其余各省的旧部就不说了他们早被各都司衙门管的死死的纵有反心也不敢轻举妄动。

而北平省内各卫也多不附。至于不附的原因有的是与北平府相隔甚远像驻大名、顺德等地的卫所与燕藩地盘不搭界想反也反不了;有的则是已被朝廷钳制如真定等地尚有不少朝廷兵马聚集对原北平卫所形成制约;还有许多则根本就无反心他们纵然曾属燕王但如今燕藩已反他们不愿背叛朝廷自然也就不会归附了。

招抚旧部还称得上是有成有败而所谓的寻找同盟则整个就是镜花水月。在靖难之前他们也曾与联络诸位塞王希望他们能共襄大业。塞王们大都对传言中的朝廷削藩愤恨不已对于北平的拉拢。他们就算不是频送秋波暗通款曲。那也是表示了对燕王的同情。

但真到北平举事之时局面就彻底颠倒过来:秦王朱尚炳是二代藩王威望不足、根基不稳根本无力举事;而朱济憎只是署理晋王职司连名分还没有扶正更不要说是响应了。

辽王朱植是第一个弃藩归京的藩王将护卫亲军留给了江阴侯吴高;代王倒是既有实力也有反意可在靖难前就先被朝廷囚了徒唤奈何;宁王莫名其妙的就到了京师。怪不得朱高炽怎么派人也见不到宁王一面。

谷王朱穗最为圆滑开始还在和北平眉来眼去甚至有些想取代朱高炽的意思但是听闻宁王回京的消息连吭声都不吭声也来了个消失估计已经往京师去了。至于更远些的兰州肃王、宁夏庆王虽消息还未传回但他们既距北平甚远手下又没几个兵想来也不可能举事。估计已经开始在路上了。虽说打一开始就没对这些藩王寄予太高期望但真到确定造反的只有北平一家时他心中仍颇为沉重。

尤其是对于宁王的举动对北平而言不仅意味着战争中的力单更意味着道义上的势孤。

“举步维艰啊!”道衍渭然一叹。朝廷的北伐大军就要到了。十二万人这个数字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如何御敌直到现在他也没有个明确的方略。若无万全策略其结果可想而知!尽管表面上道衍仍是沉稳

又停了一会道衍才想起了要去燕王府一事和寺里的沙弥说了一声边通过便道往燕王府行去还未通过侧门进入却现身着青色战袄的金忠在一旁站着背负着双手正仔细看着王府围墙上的苔薛。好像能看出花一样。

知道金忠有八成是在等他于是停了下来打了个招呼。

行了个。礼金忠左右看看低声说道:“大师高丽那边有点变化李芳远不知道怎么回事说是要回军汉城听咱们的人说李芳远正在召集饱学之士准备给朝廷写请罪的折子呢?”

道衍点了一下头。默然片宏后问:“事已如此不知金将军作何打算?”

见道衍这么提出问题金忠就明白了他所面对的这个和尚已经失了方寸。他走了解这位道衍的其实有时候他也在想这个和尚要说起来是天下无敌做起来却是有心无力。对于这次的靖难从开始金忠是不赞成的。他附着燕王府依着道衍。不是因为这次靖难是对的而是因为这些江南富户对于朝廷的不信任以及有些臣服燕王朱林的意思他对燕王是忠心的所以说话也就十分直率。

“高丽一退辽东就无战事对于北平的压力很大且高丽人反复无常要是南京给他们一点甜头承认李芳远的正统难保不被反咬一口”。

这本是道衍自己也想到了的但从金忠的嘴里说出来他听了总觉得酸酸的。到底是自己在筹谋的事情高丽也算是一个主要的因素高丽不能牵涉辽东兵力那么也就不能牵涉在渤海湾新来的方明谦的水师那么北平始终处于一个危险的地段想到这里双手合什唱了一声佛号继续道:

“金将军你正说出老衲的心里话。不过高丽想退出哪有这么容易且不说京师中那个皇帝的心思就连那些迂腐的大臣们对于这次他兵陈边界怎么可能没有一点反应现在我们需要的是时间而已。”

“大师我细细捉摸了我们可以有两个出兵方案。继续北上松亭关的陈亨也许可以利用北平这里无险可守南京甚至可以通过运河调兵对于我们实在不利这是第一个方案。”

道衍摇摇头道:“陈亨也不是傻子。现在雪中送炭的人少。落井下石的人多打顺风仗或许可以。但是要同甘共苦恐怕陈亨没有那个决心。第二个方案呢?”

金忠已觉出了这位道衍大师有些怪了。虽然不愿意说破但也直接说出事情道:“现在京师水陆并进北平虽然不惧但是却是打不起早在先皇在位时严令边塞不留三月之粮困守北平只能是坐以待毙

说道这里金忠似乎有所醒悟有些惊讶的想到难道那小皇帝早知道北平要反所以之前就决定边塞不留有余粮的后着如此要是真的话此次北平形势堪忧那小皇帝必然还有后着。

道衍看见金忠突然停了下来不知道在想什每便追问了一句:“第二个方案呢?。

“哦!”金忠回过神来忙整理了一下思路道:“其实第二个方案和第一个有些相似不过要一个字就是“拖”

“朝廷要开宗室会议燕王又在京师中北平的藩王不算没有到场只需要世子上书谢罪陈明不回京的理由是为了剿灭偻寇至于其他可慢慢推谭只要不开战那么就可暂保无忧。

“说下去道衍似有所悟但仍然让其说下去金忠继续道:“不开战那就要谈我们在谈判的过程中只要慢慢的将陈亭、高丽、日本的事情慢慢的散播出去让他们没有了后路自然会和咱们一起何况咱们还有后着呢。

金忠说道这里眼睛往西北方向看去。道衍会意的点点头这一番话说得道衍心里轻松了很多遂对金忠的能力又高看了一层。为了表示赞同忙说:“这第二方案好就用第二方案。稍后见到世子你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