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明-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定边失败了,但他的神勇,忠诚,甚至折服了对手。

张定边解甲后,在四川九峰山出家,法号“无暇”,就是没空的意思。

不知道他都当了和尚了,还整天忙什么。

老张和尚活了一百岁,越活越硬实,据说八十多的时候有一天,出门遇虎,老头不但没给吃了,还一拐棍打折了老虎的前胯!

那时常遇春已经死了几十年了。

老常九泉之下还不闭眼,拉长声叫唤:你丫绝对是作弊。。。

~~~~~~~~~~~~~~~~~~~~~~~~~~~~~~~~~~~~~~~~~~~~~~~~~~~~~~~~~~~~~~

张定边猛史

陈友谅称帝改元,退守九江;又疏于江防,迨朱元璋之兵,逼近九江之西门,造成惊惶失措,谓兵从天降,幸得张定边由安庆撤还之师,冒死争战,陈友谅才得以脱险,夜走武昌。

武汉为九省之通衢,有长江天堑之险阻,新败之余,不应急进动师,张定边再三劝谅,首在安民息兵,整军坚防,待机出击。陈友谅不纳忠言,我行我素,令制作大舰,扩充水师,集结举国之兵,号称六十万,且载文武百官,作孤注一掷。斯时定边审时度势,建议一支兵直捣南京,另一支兵围南昌,可使朱元璋尾首不能兼顾。确实陈友谅不纳忠言,空后防而深入南昌,南昌守将为朱元璋之侄大都督朱文正,一面约ri伪降,一面派使臣赴南京求援,留一支军佯攻南昌;而陈友谅不吸取江东桥惨败之教训,而坚信朱文正的降城之约,实为缓兵之计,围八十五ri不下,坐待敌之二十万援兵从容集结,兵临城下,再图施展,已不可能。于是撤围而入鄱阳湖,朱元璋之兵已布要隘,大战鄱阳湖,火攻水寮,陈友谅头颅中流矢而身亡,造成全军覆没。

此时,定边身披百矢,犹冒死黑夜驾小舟,载陈友谅之尸,护谅之子陈理。奔武昌,立理为帝。朱元璋乘胜调军围困武昌,陈之元帅张必先被擒,而张定边堆城益坚,为时两月,终以无外援,陈理幼弱无知,受胡美之诱献城出降。

张定边率一支兵,冒死突围,逐鹿于荆襄之间,明知大厦已倾,自感擎天无力,而且士卒疲命相从,斗志ri趋消沉,于是劝慰士卒,解甲归田,以待机复兴,相注对泪,依依难舍。从此,张定边改名换姓,混迹江湖,携儿带女,辗转流离,终归故里,寿九十余而终。今仙桃市沔城湖口弦王姓,乃张太尉之后裔也。清光绪年间有进士王炳南(曾经历任陕西知县),主修王氏宗谱,即以张定边为一世祖,且在清初,亦有复姓归宗者,下面有谱序为证:

威震荆楚,于沔有光,除剪元胡,追随汉王;

百战百胜,鞑子胆丧,始终不渝,忠义是尚;

鄱阳突围,冒死护丧,为复汉业,拥理武昌;

理弱无知,受诱城降,勉率一旅,逐鹿荆襄;

大厦已倾,擎天独柱,劝慰士卒,解甲归农;

挈妻携子,浪迹江湖,改名换姓,以避祸凶;

辗转流浪,终归故里,王即张姓,两姓一宗;

今ri王氏,张之后昌,湖口弦上,姓氏永香。

陈友谅身后,群龙无首,起义失败。张定边不愿做朱元璋的降将,遂于洪武元年(1368)戊甲孟秋,遁入泉南灵源山隐居。为避前嫌,削发为僧,自号沐讲禅师。

张定边入空门后,不闻尘俗事,究心佛理,赤足芒鞋,率领旧属僧侣,先后垦殖禅田50多亩,以桑麻蔬果植之,既能自给,亦可周给贫者。他看到广大贫苦农民因生病缺医少药而走投无路时,于是萌生悬壶义医和取灵源山中的甘草,用姑师井之水泡制药茶,广施万民,不求图报。洪武10年(1377)丁巳十月廿三凌晨,张定边正在西霞山晨练武功。突然林中狂风四起,林木摇曳,落叶纷披。猛一抬头,但见一条斑斓猛虎,正从岗上飞窜下来。那猛虎发现了定边,竟直向他冲来。定边不免有点慌神。赶忙往右边一跳,闪在老虎的旁边,猛一拧身,举禅杖朝老虎前胛叉去。顷刻间,猛虎鲜血直流,脑浆四溅。从这点,可见张定边的武功。

正文靖难之役与大闹天宫(笑)

首先道歉,今天不知道什么时间能更新,原因是住处附近的变压器爆了,正在维修中,本来跑到很远的网吧想新码出来传上,谁知道已经码好的章节居然想不起来,怕有出入,只好暂时传一章作品相关给大家道歉,今天两章,不会少的,请大家放心,再次致歉!!!!!!!!!!!!!!

@@@@@@@@@@@@@@@@@@@@@@@@@@@@@@@@@

燕王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建文帝的亲叔叔。朱元璋驾崩后,建文帝登基,承继明朝大统。为加强中央集权,建文帝采纳了大臣齐泰、黄子澄的建议,开始削藩。他暗中指示北平布政使张炳和都指挥谢贵秘密监视燕王朱棣。燕王的心腹道衍和尚力劝燕王起兵。燕王说:“倘民心向彼,奈何?”道衍和尚从容答道:“臣知天道,何论民心!”。燕王决意造反,开始做各项军事准备。不幸的是,燕王府中出了个二五仔,他向朝廷告发了燕王。朝廷下诏逮捕燕王府的文臣武将,建文帝似乎还指示张炳、谢贵、张信三人相机行事,逮捕燕王本人。不想这张信也是个二五仔,他装扮成妇人,秘密潜入燕王府,将诏书内容全部告诉了燕王。燕王聪明过人,用了一招请君入瓮的小计,赚张炳、谢贵进燕王府,两边刀斧手拥出,砍张炳、谢贵为两段。

1399年7月,燕王以“清君侧”为借口从北京起兵,发起靖难之役。1402年6月攻克首都南京。建文帝扮和尚,匆匆出走,下落不明。

于是燕王朱棣在南京皇宫即皇帝位,史称明成祖。

这个历史事件,是不是《西游记》中的“大闹天宫”呢?

巧合的一千七百五十劫

建文帝亲政及当皇帝的天数,玉皇大帝修持的劫数

《西游记》第七回,如来佛祖对孙悟空说,玉皇大帝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我们算一下,1750天/365天X12月=57月=4年9个月。

用GOOGLE搜索“建文帝”,他在1392年9月被确立为皇太孙,1398年闰5月即皇帝位,1402年6月下台,在位4年1个月。

同时我们用GOOGLE搜索“朱元璋晚年”,有文章说朱元璋在1397年秋天病重,建文帝开始亲政,全面主持大局。这个“秋天”,按常理可以看成是8月,9月或10月,如果我们取中数9月,那么到第二年(1398年)的5月,刚好是8个月。

可见,建文帝亲政及当皇帝的天数应该在1750天左右。

这也说明建文帝是玉皇大帝的历史原型之一。

“十万八千里”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郑和下西洋的航程,从长安到西天雷音寺的距离

我们知道,中国历史上与远征有关的著名事件有:

1、“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过新疆、中亚,最后到达波斯。

2、唐朝玄奘法师到印度取经。

3、成吉思汗大西征,蒙古人打到了今天的莫斯科、匈牙利一带。

4、马可波罗、汤若望从欧洲到中国做生意、传教。

5、郑和下西洋,从江苏省出发,经过台湾海峡,南中国海,马六甲海峡,最后到达印度。郑和舰队还到过沙特、非洲东部。

6、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从江西到陕西。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是明朝人,不可能知道四百年后红军会进行两万五千里长征。另一方面,明朝以前地图技术很落后,计算较远路程时一般算走了几年,又走了几个月,如果要算精确的距离,那是不可能的,也没有意义。那么吴承恩又怎么知道“十万八千里”这个词呢?为什么不是“九万八千里”或者“十一万八千里”?我们知道,十万八千里换算成公制就是五万四千公里,地球的周长是四万公里,吴承恩能凭空想象出比地球周长还要长的距离么?

我们会看到,郑和下西洋走的是海路,他所带的舰队不是普通的民船或商船,而是明朝的海军。海军是有航海ri志的。航海ri志会记录舰队发生的一切重大的事件,会记录某年某月某天在那一个国家的那一个港口补充了多少数量的水、粮食等重要物资,同样航海ri志也会记录某年某月某天在海上航行,航速达到多少,风速是多少,有没有遭遇风暴和巨浪。

于是聪明的吴承恩想到,只要查看海军的航海ri志,就可以计算出每一天的航程,计算出江苏太仓-福建长乐的航程,福建长乐-越南归仁的航程,计算出越南归仁-印尼爪哇岛-马来西亚马六甲城-斯里兰卡-印度卡利卡特等每一段海路的航程。累加起来,就得出总航程了。

吴承恩的结论是:郑和下西洋的航程是十万八千里!!!

我们用GOOGLE搜索“郑和航海重大事件”,有文章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时在印度古里立碑。大家瞪大眼睛注意了,碑文中有一句:其国去中国十万余里。显然,郑和查看海军的航海ri志后,统计出第一次下西洋的单向航程为“十万余里”。

这十万余里和十万八千里,相差不大吧!

另外,郑和舰队还去过沙特,分舰队还到过东非。从中国到印度是十万余里,那么从中国到沙特,到东非,航程会不会有十一万余里或十二万余里?

《西游记》中提到,孙悟空一个筋斗是十万八千里,从长安到西天雷音寺的距离也是十万八千里,这就说明《西游记》与郑和下西洋是相关的。

由于郑和七次下西洋的航程各不相同,十万八千里可能是其中一次航程的数字,也可能是七次航程的平均值。不过,我买回了一张世界地图,发现从上海到新西兰首都的距离是一万公里左右,和上海-马六甲海峡-印度的距离差不多,是不是明朝的华里和今天的华里不相等?

当然,吴承恩也可以走捷径。他知道“十万余里”,但又不知道千位数是多少。或者因为梁山泊有108个好汉,或者因为郑和的随从有27000人,27000X4=108000,所以他将千位数定为八。

而且,27000∕2=13500(斤),刚好是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的重量。

不可思议的五零四八天

郑和七次下西洋总的时间,唐憎取经时间

《西游记》第九十八回,观音菩萨向如来佛祖报告,说唐憎取经时间为五千零四十八天。从玄奘法师西天取经时期到吴承恩时期前后近900年,吴承恩怎么会知道如此精确的时间?他是不是随便找个数据敷衍我们呢?

用GOOGLE搜索“郑和船队创造航海壮举七下西洋传播华夏文明”、“郑和下西洋—百度百科”这两篇文章,看看郑和下西洋的时间。

第一次、1405年07月到1407年10月,共27个月;

第二次、1407年10月到1409年08月,共22个月;

第三次、1409年10月到1411年07月,共21个月;

第四次、1413年11月到1415年08月,共21个月;

第五次、1417年06月到1419年08月,共26个月;

第六次、1421年03月到1422年09月,共18个月;

第七次、1431年01月到1433年07月,共30个月。

(以上数据可能需要作小小调整,但差别不大,对下文没影响。)

27+22+21+21+26+18+30=165月

165月X365天/12月=5019天

这个数字与《西游记》中唐憎取经时间五千零四十八天相比,误差不大吧。我们容易推断,吴承恩查看海军的航海ri志后统计出郑和七次下西洋总的时间,就是五千零四十八天!!!

这一证据同样证明《西游记》与郑和下西洋是相关的。

正文开国皇帝朱元璋

公元1328年九月的淮河之畔,在濠州钟离太平乡一个叫孤庄村的小村子里,有户普通的农家出生了一个婴儿,他就是后来的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朱元璋发迹之后,人们怀着各种目的制造了许多关于他出生时情景的神话:有人说他的母亲曾经梦到仙人送来一丸闪闪发光的仙药,吃下以后就有了这位真龙天子;也有人说他降生时红光冲天,甚至让左邻右舍以为着了大火,纷纷提着水桶赶来。种种牵强附会的传说玄而又玄,但在当年,这个普通的农家孩子和其他同龄人一样放牛、砍柴,并没有任何区别。

但作为一个才能出众的****家,幼年的朱元璋也确实表现出许多特殊的品质和能力,比如极旺盛的权力欲。作为孩子群中的领袖,他最喜欢的游戏就是装扮皇帝。道具很简单,只要他往土堆上一坐,把叶子粘在脸上当胡子,头上顶块木板就当是皇冠。大大小小的孩子排列成行,齐刷刷地跪在地上山呼万岁,三拜九叩,坐在中央的朱元璋——当时他的名字还叫朱重八——得意洋洋,大概从这时起就培养出了皇帝瘾。

当然作为一个领袖决不能只享受荣耀,他还负有谋划和决策的责任,并随时准备着为此承担风险。童年的朱元璋和许多小伙伴一起为地主家放牛,其中就包括后来成为明朝开国元勋的徐达和汤和。当时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有一次饥饿的孩子们实在难以忍受,朱元璋就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地主家的牛杀了来吃。

这个计划很快就得到了执行,但当他们的面前只剩下一堆牛骨头时,许多孩子却感到了由衷的恐惧。看着瑟瑟发抖甚至痛哭流涕的小伙伴们,朱元璋又想出了一个大胆的主意。他把牛尾巴塞进石头缝,回去说牛钻进了石头缝里,再也拔不出来了。愤怒的地主无可奈何,只能把为首的朱元璋痛打一顿了事。虽然受了些皮rou之苦,但朱元璋在孩子群中的威信却更高了,他就这样在一次次的经历中锻炼了智慧、勇气和杀伐决断的统率力,所有这些都为他将来打天下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当朱元璋渐渐走进青年时代时,历史也翻到了公元十四世纪中叶。此时的中国北方平原上,几乎所有的人们都从空气中闻到了末世来临的气息。死神的脚步距离人们越来越近,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裕的人们都惶惶不可终ri。公元1344年,淮北地区爆发严重的旱灾、蝗灾和瘟疫,无数人在这接踵而来的灾难中失去了生命,其中就包括朱元璋的父母和兄长。当年秋天,无处谋生的朱元璋到附近的皇觉寺出了家,这一年他十七岁。在寺庙里,朱元璋的身份是“行童”,也就是僧侣的仆人。他在这里受到所有人的任意驱使,每天与他相伴的除了无穷尽的劳动就是无休止的责备,这使得他无比烦闷。于是他的反叛精神爆发出来,不能和寺里的人当面交锋,干脆就拿庙里的泥菩萨出气,在它们背上写上“发配三千里”之类的字样,算是又在想象中过了一把皇帝瘾。最后朱元璋只在皇觉寺待了五十天就离开了,从此四方漂泊,开始了人生的另一段生涯。

一生中最重要的机会

中国古代许多皇帝都有画像流传下来,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其画像自然受到更多关注。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同一个朱元璋竟然有两张完全不同的画像流传下来:一张五官端正,方脸慈眉,另一张却是又长又弯的一张刀柄脸,下巴比额头长出一截,看起来凶神恶煞,杀气腾腾。究竟哪一张画像才是真实的朱元璋?

答案当然是后一张。朱元璋的特殊长相曾经成为他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契机,这也是他****生涯的正式开端。在云游四方的八年旅程中,朱元璋结识了许多江湖朋友,见识和阅历也迅速增加。这时侯已经是天下大乱,各地都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