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明-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一会,如果此时还对自己的事情那么上心,那就不会是他后世中的永乐大帝了。

慢慢的想着朱棣的脾性,心里些许怀疑,但抬头看见道衍有些得意的眼神,心下有些明白了,这一切应该是这个和尚捣鬼,当燕王府知道自己在寻人,一定就很留意王省等人的动向,应该是早就知道,而不是像朱高炽说的刚刚得到消息。

而如今,自己刚回到京师,按照梅殷的提醒,临濠之江南富户迁移辽东,应该是在道衍的策划下,朱高炽的杰作,而他们现在故意将陈迪等三人抛出,一是示好,二是来试探一下自己对于临濠移民之事的反应。

正在胡思乱想之间,之间朱高炽上前一步再次拜倒,说:“臣弟还有一个请求,还望殿下不要怪罪!!”

看着其趴下时那变成一堆的肥rou,朱允炆感到一阵阵的头晕,忙说道:“弟弟有什么话,在孤王这里不妨明言,只要孤王能办到的,绝不会推辞。”

说话间,看见道衍眼睛了露出一丝得逞后的模样,心道不好,自己的话说的太满了,但是此时改口已晚,朱高炽得此机会,哪能不仔细抓住,遂高声请求道:“父王得知殿下在苏州收了临濠富户数十人,本不欲惊动殿下,可是这些人在皇上下旨迁移之列,还望殿下给予方便!!”

没有想到是这个要求,朱允炆听到后“嚯”的站起,而在旁边立着的铁铉等人也露出不愉之色。

正文第六十二章脱身

没有想到朱高炽此次过来,并非自己想象中来向自己示好,或者是试探自己对于临濠富户被迁走后的反应,而是更进一步,来向自己要人的了。看来是想彻底毁掉自己在江南的根基。

朱高炽所说的临濠富户,想当然正是当初朱允炆在苏州时,各豪门为了表示效忠而送到太孙身边或为幕僚、或为宿卫的长男嫡孙。

这些人现在或许没有什么,但是当初为了表示诚意,各豪门送上的可大部分是未来的家主、或者是族内比较有分量的人,接近皇太孙的目的不言而喻。但是此刻真的将他们全部交出去的话,以后谁还敢投效自己呢?

好不容易聚起的那一点笑容慢慢凝结在脸上,朱允炆一脸寒冰,而铁铉等人脸上也不是多好看,而此刻伏地还未起身的朱高炽还是一脸谄笑,始终没有因为皇太孙的生气和文华殿上尴尬的气氛而感到不安。

道衍则是借机仔细观察着皇太孙的反应,这次他来京城,正是被袁珙所说朱允炆的面相而打动,他不是认为自己的相人之术比袁珙高明,而是十分信任袁珙的相术,但袁珙断言夭折之人仍然存活于世上,不能不使他有些好奇。

借此机会再看,皇太孙双眉直逼命宫,是眉间印堂穴处不容两指,鼻梁稍有塌陷,人中短平,唇薄如纸,这在一般人眼中看似清秀,但是面相上的确为无福早夭之相。

只是皇太孙好好的在自己面前站着,还是一脸的不愉,恍惚间,道衍竟然有些走神。

朱允炆脸上的寒冰瞬间而解,这次却是自己亲自走到朱高炽面前伸手前去搀扶,但是拉了两下,看着朱高炽也想起来,可偏偏就是动不了分毫,无奈,只有命内侍过来帮忙。遂笑道:“四叔想的果然周到,孤王一时不查,险些出了纰漏,看来明ri要进宫向皇祖父请罪才是。”

倒是没有想到皇太孙憋了半天,竟然会说出这句话来,偏偏又是无懈可击,言下之意溢于表面,那就是我东宫的事还轮不到你们燕王府操心吧!

至于那留在自己身边的江南豪门族人,纵然是自己留不住,也不能就这样轻易的交给对方。想到这,朱高炽那一脸笑容在朱允炆眼里愈加感到可憎,不过心里也是暗惊,果然,能当皇帝的人,没有一个好相与的。

朱高炽不过才十五岁的年龄,就远比自己城府深的多,不由让朱允炆感叹,这些皇室子弟到底都是吃什么长大的,怎么抡起来心机,个个精的和鬼似得。想到这,不由又深深看了后面的道衍一眼,知道此事大部分是这个和尚策划的,心里盘算着,是不是像上次铁铉找马三保的错处一样,找个由头把这和尚干掉,想来朱元璋也不会因为一个外人和自己的孙子过不去。

他这边只是想,那边道衍是什么修为,已经看出了皇太孙眼里的凶光,暗道不妙,自己的锋芒太露,心里唱了一句“阿弥陀佛”,脊背上已经有了发凉的感觉。

扫了道衍一眼,还是收回了自己那份心思,继续说:“弟弟,四叔帮东宫找到王省、郑华,又提醒孤王陈迪所在,你回去以后,替我谢谢四叔,若是四叔有什么要求,尽管开口就是,孤王经常在皇祖父身侧,自然会为四叔说项以酬。”

朱高炽年纪毕竟还小,闻听此言,心里顿时有些喜欢,但是道衍却是大吃一惊,让皇太孙为藩王说项,开玩笑,不说则已,一说必会引起皇上怀疑,再说,自己出主意让世子来东宫要人,皇太孙交出人后,无非有两个下场,第一,尽失江南民心,第二,纵然皇上知道,会生燕王的气,但是也会感到太孙懦弱,不堪委以国事。

而就算是东宫强留那些人,但自己这方先入为主,加上皇上对于临濠富户的苛刻,想到皇太孙之前懦弱、优柔的性格,也不敢太过于声张,传扬出去,更是大挫东宫锐气。无论是那个结果,目地都是建立打击东宫声望的基础上。

道衍更是知道,还是要造成既定事实,才能给东宫以打击。他是一个阴谋家,虽然最注重的就是兵行险着,绵里藏针。但也绝对不会把自己置于险地。

可是眼前的这个皇太孙,刚才对自己目露凶光,威胁之意十分明显,却是将前来要人轻易的推辞为要入宫请罪,而却有意无意的提及自己经常出现在皇上身边,说是为燕王说项,但天知道说的是好话还是坏话。

要知道,皇上对于亲情颇为看重,要是皇太孙在请罪的同时,将燕王府要人刻意说的仔细一点,不用夸大,以皇上的心思,未必不知道自己所筹谋之目的。那样的话,藩王与京畿私通消息这根刺,就会扎进皇帝心中。

得不偿失,这种折本的****,道衍决不会做。

刚要站出说话,东宫这边站出一个人来,正是杨杰,微微欠身,向朱高炽道了一个罪,转身向皇太孙禀报道:“殿下,去宁国公主府一行已准备妥当,殿下若是再耽搁,恐公主要不高兴了。”

朱允炆一愣,没有说过要去宁国公主府啊,何况前ri驸马刚来东宫,也未曾邀请,杨杰这是唱的哪一出呢?

不过还是佯作恍然大悟的样子,笑道:“弟弟平ri不来东宫走动,孤王一时高兴,还差点没有把正事忘了。姑姑命人来传了两次了,再不去恐怕真的生气了。”

“高炽!”索性走到朱高炽面前,拍拍那厚重的肩膀,恳切的说道:“弟弟啊,要不你在孤王这东宫暂时住下,待到孤王回来之后再与你好好叙叙。”

朱高炽一脸苦涩,全当没有听见皇太孙在那里挽留,东宫属于紫禁大内之地,他一个藩王世子,还真的不敢留宿,要不然脱不了逾制的嫌疑。他在那里一个劲的推辞,却没有看到道衍那隐晦的眼神,那是道衍想让他一起随行去宁国公主府,大家都是亲戚,一起去也是理所当然。

因为道衍刚才和杨杰眼神一触,就发觉此人不是那么简单,于是就怀疑去宁国公主府的真伪,更是猜测出,东宫对于燕王世子前来要人并无防备,只是临时搪塞而已。

正文第六十三章应对之策

宁国公主府本来距离紫禁城就不远,但是送走朱高炽和道衍后,朱允炆和杨杰却丝毫没有出宫的打算。这也是杨杰提醒的,就是摆明个我就是不想和你说话这个态度给燕王府的人看,以示轻视。

对着杨杰笑了一下,表示感谢,刚才若是朱高炽继续提出要人的话,他还真的有些搪塞不住,倒不是怕此时闹到朱元璋那里自己不好交代,想来老朱也不会为了区区几十个人给自己过不去的,但一直纠缠,对于自己的声名更是不利,因为朱允炆在之前所给人就是一种优柔寡断的形象,否则道衍也不会借此机会怂恿朱高炽上门来。

此事要是放在老朱那种性格的人手里,别说道衍不敢,就算敢也落不了一个好下场,可自己偏偏是朱允炆。难道真的要生活在朱元璋的光环之下吗?

慢慢的走回座位,回转身子,看见了一脸怒色的铁铉,又想起在外面做事的景清、戴德彝和丁志方等人,现在都是未曾有过做官的经验,在东宫一年有余的时间,竟然没有一个杨杰的应变之才,难道自己错了。

“殿下,万万不可交人,否则我们东宫颜面何存?”铁铉终于忍不住的站出来说道。

杨杰却是摇摇头示意其冲动,对着朱允炆行了一礼,接着道:“殿下,唯今之计,不是交人不交人的问题,而是如何善后。”

“其实燕王府也未必在乎这些人留在东宫,毕竟皇上那里态度未明,燕王府也不敢真的循例行事。而如今,皇上雷霆手段,让人措手不及,殿下要考虑的,就是怎么将此事的影响消匿于无形,或者是将影响压制于最低,这样才能不妨碍殿下在皇上心中的印象。”

朱允炆考虑的就是这些,道衍此举甚是难以拆解,无论事情发展到什么结果,东宫都会陷入被动,也是怪朱元璋不计青红皂白的做事方法。

说是为大明江山消除隐患,难道也不征求一下自己的意见,或者是顾及一下自己的感受吗?也难怪自己那个便宜老爸,也就是太子朱标最后郁郁而终。照这样下去,自己迟早也被憋屈死。

心里这样想着,嘴里却问杨杰道:“杨卿认为孤王该怎么办?”

“微臣认为,燕王府高估了临濠富户的作用。”杨杰出口惊人后,继续道:“圣上怎么会不考虑此事对于储君的影响呢?只是那些富户被迁往临濠已经近二十年,现在江南虽有影响,但二十年的时间,足可以让江南新生豪门,殿下只要能安抚住人心即可。”

听听也有道理,示意杨杰继续说下去。

“殿下手中,现在有两个优势,其一,苏州的六艺书院,乃是刘三吾老先生主持,老夫子在江南人望颇重,殿下只要加强对六艺书院的支持,至少可以挽回江南士子之心。”

“其二,吴王乃殿下亲弟,当然唯殿下马首是瞻,吴王府王景也是饱学之士,观其所拟《藩王朝观仪》,也是守制之臣,又曾经出任开州知府、山西右参政等职,又有过从政经验,殿下只需派员协助其交好苏杭名士,自会有人维护殿下。”

突然,朱允炆感觉到杨杰的出身,并非他所说的那种商贾身份,因为在谈吐之间,并未将商贾放在心上,而是一味的强调江南士子,不过说的还是十分有道理,商贾虽然有钱,但在如今的大明,在某些方面,连农民的地位还不如,比如说服饰就有严格的不同规定。

农民的衣服可以用绸、纱、绢、布来做,商人只能用绢、布,而不得衣绸、纱之服,如果农民家里有一个人做****,全家的衣着就跌入商人的行列,不能再用绸纱做料子了。农民戴斗笠、蒲笠,可以出入市井,包括商人在内的不事农业的人不许戴。

但是杨杰为什么一直把自己的出身归纳与商人一途呢?后面到底包含着什么秘密,朱允炆不由大感兴趣。

听着杨杰侃侃而谈,继而转向铁铉,见他面带愧色,知道惭愧于自己的经验浅薄,更加坚定了朱允炆将其外派务实的想法。

“光是两个优势还是有些不够,无论是刘夫子还是王景,在江南士林中的分量远远及不上两人,那就是方孝孺和解缙。”

听到杨杰说道这里,朱允炆精神一振,他怎么一时忘了还有这两个人存在呢?

不过方孝孺在汉中任府学教授,深为蜀献王赏识,已经聘为世子师。而解缙却是因替李善长辩护而被朱元璋勒令在家修身养性,闭门思过,说是十年之后再用他。

该怎么使这两个人脱出朱元璋的控制,转入自己这边阵营呢?朱允炆刚想问杨杰该怎么办,却被看出了心思。杨杰还未等其开口,遂道:“微臣只是提出,至于如何达成,还靠殿下机敏,朝政非臣之所长也。”

一时感到郁闷,朱允炆心想,今后我要说的台词都被你抢了,让我怎么办。但是杨杰说的也是实情,东宫诸官除了少数由朝臣兼任之外,大部分没有授予实职,说白了,还是自己的幕僚机构,揣测自己的意思还可以,但是要揣摩圣意,还真非所长。

思量一番,还未得到要领,未及片刻,抬头看时,见大殿之上已经空无一人,只有杨杰在身侧站着,一脸凝重。

知道是杨杰将他们支会出去,必是有机密的事情要和自己说。也不询问,只是等待杨杰开口。

犹豫了片刻,杨杰边想边说:“殿下,此次临濠、苏州之事,从正面看,是皇上整顿江南豪门富户,对东宫有所压力,但是从侧面看,也是给东宫一个警示,那就是东宫在朝中没有一点力量可言,而朝臣还未注意殿下。”

“其实,殿下手里还有一个利器,不过大多数人都不清楚罢了……。。”话说到这儿,杨杰已经几近喃喃自语,好似心里正在经受很大的挣扎一样。

“是什么利器?”朱允炆的兴趣被引了出来,却受不了杨杰这股磨蹭劲,催促道。

一咬牙,杨杰说了出来:“殿下,请恕臣刚才犹豫,其实据臣下判断,此次蒋瓛为祸,圣上必会对锦衣卫有所防备,殿下就算是接收清算蒋瓛余孽之后,圣上对锦衣卫的信任也不会有之前那样恩宠有加。”

“所以,殿下不要对锦衣卫抱有太大的希望,其他诸司东宫可以自行筹建。只需要抓住其中一个部司皆可,而这个部司就是锦衣卫经历司。”

正文第六十四章内厂

半山园为王安石所建,位于中山门北白塘,建于山岩下,坐北面南,一条防火巷将其分成东西两院。西院为正院,东院为侧院,前后三进三楹,三进间设两个长方形天井,后进为内厅。此地距南京城七里,去钟山七里,故名半山园。大明定都南京后,朱元璋将半山园划入皇宫禁地。

平ri里有守卫把持,又兼半山园不是出于繁华闹市,所以很少人会接近这个地方,更不晓得此处竟然是锦衣卫经历司办公的所在。

锦衣卫经历司经历王飞有些惊恐的望着正在内厅喝茶的皇太孙,以他五品之衔,再则是文职内官,能见到朝中大员已经是难能可贵,而见到大明储君,那是他平ri连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年逾六十的王飞,由于连年不见天ri,脸色有些苍白,但正因为如此,更显得年轻了一些,大概只有五十来岁的模样。躬身站在一侧,不住瞄向皇太孙的同时,也注意到在皇太孙后面站立着的一个年轻人,个子不高,露在外面的皮肤居然比他还要白皙。只是脸上带了一个青铜面具,看不出此人的实际年龄。但是据王飞估计,应该不会太大。

“王爱卿,这是南镇抚司佥事杨狄峨,今后经历司由你二人负责,你身为老人,可要提携晚辈一下。”喝了口茶,朱允炆强忍住心里的笑意,对王飞说。

“老臣不敢!”王飞马上跪下受命,他六十余岁了,什么事情不明白,说是让他提携晚辈,其中的意思就是让他听候差遣。所以起身后,又朝杨狄峨一礼:“见过杨大人!”

“王经历有礼,下官初来乍到,还请王大人多加指教。”杨狄峨也回了一礼说道,显然没有充分的准备。

王飞听见杨大人说话,脸上立刻有些不自然起来,这杨大人说话奶里奶气的,分明是个女人,但是看见皇太孙那冷静的模样,对于自己的判断又开始动摇起来。

“难道是个宦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