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官人-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胡潆歉意道:“殿下恕罪,微臣没问。”

“……”朱瞻基面露失望之色道:“先生事多,忘了也是正常。”

“殿下所托,微臣岂敢忘记。”胡潆叹口气道:“只是时机上实在不合适。”

“怎么?”

“王贤出事了。”胡潆说完,两眼紧盯着朱瞻基,观察太孙的表情。

“什么事?”朱瞻基一惊。

看来太孙对那小子,还真有几分关心,胡潆暗道。便将王贤被锦衣卫浙江千户所抓住,下了大狱的事情,告诉朱瞻基。

“啊!”朱瞻基的惊讶之色更浓了:“他真弄死了那何常……常在?”

“这个么……”没有比胡潆更清楚的了,因为当初就是他把这事儿压下的,迟疑片刻,又叹口气道:“虽然没有证据,但应该是这样的。”

“好大的胆子!”朱瞻基一拳捶在桌面上,激动地站起来来回走动道:“旁人听说锦衣卫的威名,早就吓破胆子,光想着如何保命了。他一个小小的书吏,竟然敢先下手为强,把何常毙掉!”说着竟咧嘴笑道:“我果然没看错人,这家伙够劲儿!”

“殿下……”胡潆这个汗啊,小声提醒道:“不管怎么说,他都是杀人了!”

“杀得好!该杀!不得不杀!”朱瞻基大声道:“那何常已经是死罪了,锦衣卫李代桃僵把他换出来,还让他成了天子亲军,这样的丑闻要是传出去,朝廷颜面何存?所以我说杀得好!何常气势汹汹而来,摆明了是要让他家破人亡的,难道不该杀!对方又是锦衣卫,凌驾法司之上,根本不是他一个小吏能抗衡的,这时候除了先下手为强,让他消失在这个世上!还有什么别的办法?所以是不得不杀!”

“……”见朱瞻基对王贤充满激赏,胡潆脸上都出汗了,这太孙果然跟太子一点都不一样。要是太子知道这事儿,肯定要说,‘何常纵使该死,也该由朝廷处置,王贤自己动手,也犯了杀人罪……’云云。

不过太孙发此惊人之语,声音还这么大,胡潆不得不小声提醒:“小心隔墙有耳。”

“哼……”朱瞻基冷哼一声道:“要是连身边人都收拾不好,我这皇太孙真该找块豆腐撞死了!”说着目光一扫荷花池,冷冷道:“不瞒你说,年前我借故打死了两个,就再没人敢乱嚼舌根了!”顿一下道:“我本也想帮父亲收拾一下,但他就是不许。”

果然是永乐皇上的‘好圣孙’,胡潆暗暗感叹一声道:“还是小心一些的好,不要再给太子雪上加霜了。”

“唉,”朱瞻基郁闷地坐下,他看似粗豪,实则心细如发,对于父亲和爷爷之间的事,是从来不予评价的。便把话题转回王贤身上道:“把他救出来,送到京城!”

“实不相瞒,微臣来之前,已经到杭州捞过人了,”胡潆叹气道:“只是人家后台硬得很,根本不给我这个五品钦差的面子。”

“难道他们真敢彻查此案?”朱瞻基方面阔口、鼻若悬胆,双眉浓密如剑、双目炯炯有神,虽然皮黑,但更显得英武不凡。据说朱棣看到他,就会想起自己年少时,喜欢得不得了。

“当然不敢,”胡潆道:“不过锦衣卫抓人,何曾需要正当理由?”

“那就好办了!”朱瞻基一拍大腿,沉声道:“我来救他!”

“殿下三思啊。”胡潆忙道:“别惹得皇上不快。”

“呵呵,还用你提醒?”朱瞻基似笑非笑看他一眼道:“我当然不会说,他是我玩蟋蟀的朋友。”

“还是慎重些好,就算皇上答应,惹恼了纪纲,您也见不着活的王贤。”胡潆的提醒很有必要,虽然杭州离南京只有六百里,但路上得个急病、或者失足落水,甚至遭遇倭寇,都不是不可能的。

“我自有主意!”朱瞻基冷哼一声,霸气道:“我要让他们知道,王贤是我罩的人,我看谁敢动他!”

见皇太孙主意已定,胡潆只好住口,两人喝了会儿茶,又下场接着开练!

与太孙那里的虎虎生威相反,太子的书房里,却满是凝滞沉重。

此刻房中,除了太子、杨溥,还有另外两名官员,其中年长一些,穿着五品服色的,是左春坊大学士、翰林侍讲黄淮,另一个穿七品服色的年轻人,是詹事府主簿金问,都是东宫属官,太子的心腹之臣。

胡潆的那份奏章,在几人手上传阅,最后回到太子手上,朱高炽问道:“几位师傅怎么看?”

几名东宫官员中,以黄淮为首,他沉吟良久,答道:“回禀殿下,锦衣卫的罪行耸人听闻,只要陛下看到,必然要发作!”

“难道父皇还不知道?”朱高炽皱眉道。

“就算知道,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黄淮道:“毕竟是自家的事情,锦衣卫这耳目,八成会失明失聪的。”

“依师傅的意思,今天的事情,也不会传到父皇耳朵里?”朱高炽表情稍稍放松道。

“应该是这样,”黄淮点头道:“估计纪纲就压下了,如果殿下不提,他肯定也乐得装聋作哑。”

“不能不提!”金问年轻气盛,并没有被去年的挫折磨灭掉锐气:“胡潆将二事合一,写在一本奏章上,就是不想让我们压下此事!”皇上要看奏章,就会看到杭州的事情。

“皇上不大可能会看的。”黄淮轻声道。

“万一要看怎么办?”金问问道。

“公疏,怎么跟黄师傅说话呢。”太子微微皱眉,问杨溥道:“杨师傅怎么看?”

“微臣倒也觉着,没什么好怕的,”杨溥道:“就算我们帮纪纲瞒下此事,他也不会心存感念,还是会帮着汉王修理我们。既然如此,我们为何要当他的帮凶?殿下还是以百姓为念吧,陛下的子民……也是你的子民啊!”

“还能借此事,让皇上教训纪纲一番,至少还能提振下士气……”见素来持重的杨溥支持自己,金问大感兴奋道。

“还是问问士奇兄吧……”谁知杨溥又缓缓道:“这些事情,还是他能看得透彻。”

“嗯。”太子点点头,对杨溥道:“劳烦先生晚上去问一下,孤明早进宫。”

“是。”杨溥轻声应道。

第二百二十二章永乐大帝

大明皇城的正门叫洪武门,门内一条自南而北的宽阔白石板御道,御道东侧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工部,西侧是五军都督府,寓意对持文武二柄。御道的尽头是外五龙桥,过去五龙桥便是宫城,也就是紫禁城。

宫城的正门叫午门,通常称午朝门,午门内是内五龙桥。过桥是奉天门,奉天门后,便是宏伟的三大殿,奉天、华盖、谨身三座大殿,是举行国之大典的地方。三大殿以北是‘后廷’,居中有乾清宫、坤宁宫,东侧有柔仪殿、奉先殿、春和殿等,西北面有御花园,这是皇帝和后妃们生活居住的地方。

此时正是春意正浓的大好时节,御花园里更是花开似锦、蜂舞蝶闹,好一幅千红万紫大明春宫图。然而身居其中的宫人们,却一个个低眉顺目,噤若寒蝉,连咳嗽一声都不敢,因为他们的主人,也是这天下亿万众生之主,大明永乐皇帝,正在御花园中,与一名须发皆白的老僧人对弈,一旁伺候的那名身材高大、相貌英俊、穿一身宦官服色的中年人,便是当初陪同朱瞻基下江南,在苏州与王贤有过一面之缘的大内总管郑和。

那僧人生一个鹰钩鼻、一双三角眼、垂着两道寿眉,看上去活像一只老秃鹫,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黑衣宰相姚广孝,那个颠覆了建文皇朝的和尚!当年袁天师看了他的相貌后,认为他和元朝忽必烈的黑衣宰相刘秉忠有一样的面相,曾经作诗送他曰:

‘岸帻风流闪电眸,相形何似相心忧。

凌烟阁上丹青里,未必人人尽虎头。’

袁珙不愧是相面大师,一见到这为大明第一奇人,就断言他‘是何异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刘秉忠流也!’而当时还法号道衍的姚广孝,也没让袁珙失望,他鼓动并辅佐当时只是个王爷的朱棣靖难成功,创造了古往今来独一份的藩王造反夺取天下成功的记录。

朱棣在藩邸时,身边清一水都是武人,唯有道衍一个定策谋臣,后来三年靖难,朱棣转战南北,或决战或转移,战守机事皆决于道衍。是以这和尚虽未尝临战阵,然而朱棣用兵得天下,论功皆以为第一!

靖难成功,燕王身登大宝,成了永乐皇帝,自然要厚赏功臣,头一号就是这个居功至伟的和尚。朱棣复其姓、赐名广孝,又命他蓄发还俗,可是他就是不肯。皇帝又赐他宅邸美女,美女被他退回去,宅邸则被他申请改建成寺庙。每日冠带而朝、退仍缁衣。起先皇帝授予他高官爵位,他都坚持不受,自己只当个六品僧录司僧录,和崇国寺住持……就是他用宅子改的那个庙。

后来为了照顾其他人的情绪,才又勉强接受了资善大夫、太子少师的虚衔。但越是这样,皇帝就越尊重,称他为‘少师’,从不直呼其名。

“少师,寡人的棋艺又进步了吧!”头戴乌纱翼善冠、身穿黄色盘领龙袍、坐北朝南的,自然就是大明皇帝朱棣!只见他体格魁伟,面庞黝黑、五官深刻、双目炯炯,还有一部长长的美髯。虽然已过天命之年,须发微微斑白,但仍腰杆笔挺,坐在那里大刀金马,举手投足都透着气吞山河的气概:“将军!”

原来两人下的不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围棋,而是简单直接够刺激的象棋……姚广孝肯定喜欢下围棋,但朱棣就喜欢这种兵对兵、将对将的玩法,耐不得围棋的磨叽,是以二十年来一直都是下象棋的。

以朱棣超人的智力和心机,下了大半辈子的象棋,自然堪称国手,可惜对手是姚广孝这个神仙,皇帝能不能赢他,不看皇帝的状态,得看皇帝的心情……要是皇帝心情不好,便能堪堪险胜,要是心情好,对不起,基本上就是个秀才搬家。

今天皇帝心情不错,姚广孝也不打算放水,听皇帝如是说,微微一笑,落相抵挡一计。朱棣穷追猛打,反复将军抽子,眼看着把姚广孝的士象吃残,还干掉他一车一马。

皇帝大杀四方,自然心情大好,眼见着又将一军,盘算着这次又能抽个相,把姚和尚杀得像他的脑袋一样光光!

正得意呢,却见一旁观战的郑和面色有异,朱棣登时警惕起来,再一细看,发现坏了,自己得意忘形,被姚和尚给算计了!

姚广孝却不理皇帝抓耳挠腮,把相一落,挡住车,道一声:“将军!”

皇帝赶忙防守,却已经来不及了,被姚和尚一车一炮配合将军,就要将成了死棋。

眼看着大好局面急转直下,自己不管怎么走,三步之内必然被将死,朱棣摸着一枚棋子,状若思考了一会儿,抬头对郑和道:“三保,上月苏门答腊国主向朝廷求援,说有个叫什么苏干剌的伪王窃国,希望天朝能出兵擒拿为王,帮他复国,此事你知道么?”

郑和暗暗偷笑,皇上又来这招,一接受不了失败,就想转移目标,但表情纹丝不动,轻声应道:“臣有所耳闻,听说那苏干剌也派了他弟弟,来请求册封。”明朝职务高的太监也是自称‘臣’的,而不是奴才。

“不错。”朱棣点点头,冷哼一声道:“他苏干拉是个什么玩意,也敢来求朕册封?朕要是答应他,岂不让各藩邦国主心寒?”

“那陛下的意思是?”郑和紧声问道。

“朕准备派你再下西洋!”朱棣轻描淡写,如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儿。不过对这位丰功伟绩无可比拟的永乐皇帝来说,这确实算不得什么大事儿。顿一下,他看一眼郑和道:“为苏门国主出兵讨伐苏干拉!”

郑和眼前一亮,这正是他最期待的,但他不能只考虑自己,还得为皇上考虑。轻声道:“好像诸位大人不是很赞同再下西洋。”

“哼,无非就是有违祖制、劳民伤财那老一套。”朱棣哼一声道:“朕的耳朵都听出茧子了。”说着重重一拍桌案,把棋子震得一跳,棋面登时散乱,这下彻底没法下了。

“朕威德遐被,四方宾服,十年来,南洋各国纷沓来朝,皆向我朝贡、奉我为主!”朱棣缓缓捋着胡须,顾盼自雄道:“苏门答腊国主,是寡人亲自册封的,现在人家都求上门来了,朕要是不答应出兵,岂不让南海各藩失望?!”顿一下,皇帝冷哼一声道:“朝中那班蠢材,只以为下西洋是劳民伤财,却不想想,朕从朝贡贸易中的获利,十倍于出海的费用!寡人还指望你赚回钱来填窟窿呢!”

“皇上息怒!”郑和按捺住心里的兴奋,沉声道:“臣遵旨就是!”

见君臣奏对开了,姚广孝也不看棋盘了,端起茶盏,就着御花园的风景,细品武夷大红袍。这茶原先默默无闻,后来洪武十八年,马皇后得病,百医无效,新科状元丁显献出家乡茶叶,皇后饮后很快痊愈。太祖皇帝大喜,赐红袍一件,命丁状元亲自前往九龙窠,披在茶树上以示龙恩,大红袍也因此而得名。自此,这茶就成了专供皇家享用的贡茶,寻常部堂大臣都喝不到。姚广孝不喝酒,但嗜茶,这大红袍就是他的最爱。

见姚和尚光喝茶不吭声,朱棣有些不好意思道:“少师如何看?”

“回陛下,老臣可是一贯支持下西洋的。可以扬我天朝之威、结四海之心、又能换来比黄金还贵的珍宝,填补国库的窟窿,何乐而不为呢?”姚广孝淡淡道:“上次老臣跟着三保出海两年,回来后还常常魂牵梦萦,求皇上开恩,再让老臣和他同去一次吧。”

“想都别想!”朱棣断然道:“上次朕一时糊涂,竟答应少师跟三保一起出海,结果一去就是两年,朕是日盼夜盼你回来,那滋味太不好受,这次说什么也不放人了。”

“哎……”姚广孝叹口气道:“遵旨。”

“哈哈,看来你师父是静极思动了。”朱棣对郑和笑道:“还不扶他起来活动活动?”他这是要彻底结束那盘棋。

永乐二年,郑和便拜姚广孝为师,受持菩萨戒,法号福吉祥,所以也可以叫他……吉祥三宝。

“师傅,徒儿扶您起来。”郑和苦笑着上前搀扶,姚广孝淡淡笑道:“是该起来了,太孙殿下来了。”便起身朝从远处走来的朱瞻基行礼。

朱瞻基忙还礼不迭,永乐五年,他出阁读书,姚广孝就是教他的老师之一,这些年更是一直负责他的学业。朱瞻基对这位传奇老师很是尊敬……

“这是谁来了?”见是朱瞻基,朱棣心情大好,这下彻底不用理会那盘棋了,转身望着孙儿,捻须笑道:“乖孙,这个时候来,不怕皇爷爷让姚师傅考教你功课?”

“给皇爷爷请安了,”朱瞻基给朱棣磕了头,一骨碌爬起来,笑道:“孙儿敢来,自然就不怕考校。”

“哈哈,口气挺大。”隔代亲隔代亲,朱棣看到这个跟自己酷似的黑小子,脸上的笑是发自内心的:“但到底是吹牛,还是真有金刚钻,爷爷得试过才知道。”

“皇爷爷只管考。”朱瞻基一昂首,自信满满道。

第二百二十三章捞人

“皇爷不考你经义学问,有那帮子学究硕儒教导,有姚少师监督,这方面肯定差不了。”朱棣呵呵一笑道:“但是学问再多,若不能明理、无法经世致用,也只是个两脚书橱,跟目不识丁之人有何异?”

“善哉善哉。”一直不怎么吭声的姚广孝,突然赞了一声:“皇上一语道破如今科举之弊端。”

“可惜,父皇何其英明,也不得不重开科考,朕逊太祖多矣,又能有什么办法?”朱棣叹一句,对朱瞻基道:“但是朕的孙子不用考科举,也不用掉书袋,读书就是为了学以致用。皇爷现在就要看看,你的脑袋有没有被那帮子老儒给弄坏掉……”顿一下道:“朕问你,我派郑和三下西洋,你师傅们怎么看,你又怎么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