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官人-第6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胡说八道!”赵王闻言勃然大怒道:“皇上一直昏迷在那里,怎么把金印赐给他们?”

“他们说,当时有郑和在场,可以由他作证。”赵赢阴着脸道。

“郑和!”赵王俊秀的脸上,写满狰狞之色,道:“他们果然勾结在一起了!”

“是。”赵赢早就想清楚前因后果,沉声道:“郑和已经和我们撕破面皮,必然会替他们说话,横竖他手中有旨意护身,我们也拿他没办法!”在他看来,此情此景之下,连进去向郑和求证的必要都没有。

“真的没有办法吗?!”赵王咬牙切齿。

“是。”赵赢点点头,轻声道:“郑和手中有兵,又有旨意,名实皆备,正常情况下,谁也动不得他。”

“难道一点办法都没有吗?”赵王满面不甘,又重复一遍。他很清楚,虽然已经全城戒严,但对方一定有办法将金印送出京城,这样一来,太子也好,太孙也罢,全都可以摆脱束缚返京了!

一旦让正牌子储君回到京城,他费尽心机才营造出的大好局面,一下子就会岌岌可危!功败垂成也毫不意外……

“还有最后一个办法。”赵赢目光冷冽,狠声说道:“请王爷立即下定决心,在储君回京之前身登大宝!以皇帝之尊压制前代储君!”

赵王的瞳孔猛地一缩。

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送信

听了老太监的话,赵王平白出了一身冷汗,赵赢的意思很明白——要抢在太子或者太孙回京之前,用武力干掉郑和后弑君,再伪造遗诏登基!

虽然早就知道,终究要免不了走这一步,但事到临头,赵王才知道,做此决定是何等的千难万难!

且不说弑君之后,自己必定要被钉在弑父篡位的耻辱柱上,太子和太孙必定会大肆宣传此事,令天下人耻于与自己为伍。单说有郑和坐镇宫中,大军保护宫掖,凭赵王手中目前的兵力,恐怕没法速胜。一旦不能速胜,图谋曝光,自己将沦为千夫所指,遭遇全天下的围攻啊!

见赵王脸色数变,满面纠结,就是无法下定决心。赵赢暗叹了一声,自觉有些徒劳地再劝道:“王爷,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我知道,本王知道……”赵王点点头,满嘴苦涩道:“可此事一旦发动,必须速战速决,在所有人都没反应过来之前,造成既成事实!但我们筹备的时间太短,上直卫的军队还有大部分不在手中,西苑的宫门也依然在郑和的掌控之下……”

“王爷!这种事不能等到把握十足才动手,时机就彻底错过了!”赵赢沉声道:“我们如今上十二卫已有其四,还有王爷本身的三卫兵马,加之郑和的军队要镇守各处,咱们真正需要面对的,最多不过一万多人!咱们可以在局部形成双倍于敌人的兵力!王爷,有五六分把握,就要放手一搏,如果天命在王爷,自然可以大功告成!”

“如果……”赵王下意识想反问一句,‘如果天命不在本王,怎么办?’但这问题实在可笑,他又硬生生咽了回去。可这一刻的犹疑不定,已然分毫毕现地映在赵赢眼中。

“老奴会在三天之内,拿下一处宫门。京中戒严也会再维持三天。”赵赢已经明白,指望赵王立即做出决断,是不可能了。只得叹了口气,退一步道:“王爷还可以再考虑考虑,如果三天后依然不能下定决心,那么王图霸业休要再提,老奴也得考虑退路了……”

“好。”赵王点点头,深深吐出一口浊气道:“本王不会让你失望的。”

全城戒严仍在持续,前门内郑家粮店,也与其他店铺一样店门紧闭,似乎是尽可能地减少麻烦。

店铺内,几名店家、账房、伙计,还有一名坐在轮椅上的文士,状若百无聊赖地在打着牌九。这似乎一点也不稀奇,生意做不得,总要找些事情来打发时间。

但倘若仔细看桌上的骨牌,就会发现这几个人根本不是在打牌,他们将一张张骨牌摆在不同的位置,组成不同的形状,慎而重之的不断变化着局面,分明是在进行某种推演。

这几个人里,为首的也不是店家打扮的男子,而是一名相貌极其普通的伙计,他抱着手臂,目光凝重地看着那名坐在轮椅上的文士。文士手中拿着几块骨牌,投入到代表囚牢的区域内,神情凝重地沉吟着。

“严先生,现在是怎样的局面?”那名伙计一开口,是吴为的声音。

“互相牵制,谁也奈何不得谁。”被称为严先生的文士,自然是严清,王贤的头号谋士。他指着分座一大一小两阵营的骨牌道:“虽然赵王这边势大,但三位大学士成功将郑和拖下水,郑和手中有禁军,有圣旨,赵王不破釜沉舟,奈何不得他。”

“只要奈何不了郑和,那么送到我们手中的金印,就是赵王最大的麻烦!”吴为顺着严清的话道:“只要我们将其送到太子或太孙手中,储君就有可能靠此翻盘!”

“不错,赵王虽然声称金印是大学士偷出宫中,但此事太过匪夷所思,没有多少人会相信。”严清点点头道:“到时只要郑公公站出来,证明皇上曾经在大学士到来时清醒过,这枚金印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号令文武。”

皇帝印宝除了材质珍贵,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之所以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不过是因为大家相信它代表皇帝的意志,一枚被认为是被偷走的印宝和一枚被相信是皇帝给予的印宝,代表的意义可谓天壤之别!前者乃是失窃的皇家宝物,后者却是皇帝权力的代表!

而决定这枚印宝到底是前者还是后者的关键因素,就是天下人如何看待这件事。天下人相信是前者,那么持有印宝者非但没有任何好处,还会被群起攻之,天下人相信是后者,那么持有印宝者,将是皇帝的代言人,可以号令天下!

“所以这枚金印,我们应当立即送出。”吴为点点头道:“只是太孙近,太子远,不知该送往何处。”太孙现在就在距离京城不到三百里的宣府,太子却在近两千里外的南京。

“按说自然是送给太子殿下。”严清看着桌上的牌面,目光愈发严峻起来,皱眉道:“但恐怕来不及……”顿一顿,他解释道:“眼下的局面,赵王比我们更清楚,一旦皇储回京,他的麻烦就大了。所以我推测,最近几天他就会放手一搏!”

“这么说,给太孙殿下把握还能大些?”吴为轻声道。朱瞻基如果换马不换人,接到旨意后,可朝发夕至,一天就到京城。

“是。但以太子和太孙如今的关系看,恐怕会生出许多枝节。”严清微微点头,眉目间颇有许多顾虑,叹口气道:“还是看大人的意思吧。”

“嗯。”吴为点点头,虽然和王贤的联系无碍,但毕竟消息传递也需要时间。

到了傍晚时分,王贤的指示终于送来了,命吴为将两道旨意分别送往宣府和南京,却只字未提金印的事情。

“大人这是什么意思?”吴为不解地问严清道。“为什么不提金印如何处置?”

“大人的意思很明白,金印暂时放在我们手中,至于该给谁,该什么时候给,视情况而定。”严清松了口气,他真担心王贤会把太子和太孙视为一体,让他们将金印就近交给太孙。

“好。”吴为认同地点点头,便吩咐一旁的店掌柜,将两道旨意送出京城。

按照太祖皇帝定的规矩,军队的口粮应该由附近的官府直接解运。但迁都以后,军粮都要从南方发运,单靠官府的漕运难以满足,所以很多粮店做起了军粮生意,将从各种渠道收到的粮食,卖给军队补充军粮。但这种生意不是谁都能做的,有后台的粮店做这种生意量大利多,就像得了个聚宝盆。没有后台的粮店想染指这种生意,会赔得倾家荡产,被吃得连骨头都不剩。

郑家粮店显然属于前者,他们同时供应十几处军营的粮草,今日的几车粮食,是发往驻守在朝阳门附近的军营。当郑老板亲自押着车到了军营门口,守门的官兵笑道:“什么风把郑老板吹来了?”

“城里戒严,店面没有生意,闲着也是闲着。”郑老板笑着过去,将一串铜钱塞到为首的小校手中,笑道:“给大伙买点儿酒。”

那小校接过铜钱,露出会意的笑,道:“进去吧。”

郑老板道了谢,便押着粮食进了军营。守门的小校将铜钱分给同袍,自己只留下串钱的串子上,三五枚铜钱而已。

不一会儿,那小校下值,正碰上准备去城头巡逻的一队士兵,小校叫住领头的百户道:“齐百户,上回借你的钱。”说着将那几枚铜钱连着串子递给那姓齐的百户。

齐百户略一愣神,笑骂道:“你不说,我还忘了,这么点儿钱,算了吧。”

“别介,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小校将铜钱串子塞给百户。百户只好接过来,随手塞到靴页子里,约好了回头吃酒,便带队上了城。

百户和手下登上城头不一会儿,天色便黑下来,百户走到城墙拐角处,趁人不注意,将钱串子往外头一丢,同时咳嗽一下,高声道:“都过来,我说两句。”那钱串子便从高高的城墙上落下,啪嗒一声,掉在护城河边。

那啪嗒一声轻响,被百户的声音完全掩盖,官兵们看着百户走到城墙另一头,自然依言围了过去,听他老生常谈道:“这两日还会戒严,都把招子放亮点,夜里不要打瞌睡,不要偷懒,不要让人靠近城墙。谁出了问题,老子扒了他的皮!都听到没有?”

“明白。”士卒们七零八散地回应道。

“打起精神来!听明白没有!”齐百户面带愠色。

“明白!”这次的回答要整齐不少。

就在士兵们背对城外的这段工夫,护城河中居然冒出一名身穿黑色水靠的男子,双手一撑,从水中上岸,然后一把抓住那钱串子,转身重新回到水中。水波在夜色中无声无息地荡开,就像从来也没有人来过一般。

“散了吧。”约摸着东西应该已经被捡走了,齐百户这才摆了摆手,让部下该干嘛干嘛去。

水靠男子借着夜色的掩护,从护城河另一侧上岸,悄无声息摸出一段距离,便展开身法,撒足狂奔而去。奔出去一里近远,一名牵着骏马的骑士迎了上来,水靠男子将钱串子丢给骑士。

骑士用手指触摸着一枚铜钱上的凹痕,轻声道:“南京,太子。”又触摸另一枚铜钱,轻声道:“宣府,太孙。”然后便和那水靠男子各骑一匹骏马,分头策马狂奔而去。

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太孙回来了

次日过午时分,一队人马自西方狂奔而至,一匹匹战马口泛白沫,不断喷着响鼻,已是狂奔到脱力。马上骑士也同样疲惫不堪,但一个个神情坚定,目光严峻地望着远处高高的城墙。

为首的男子望之二十四五岁,蓄着整齐的短须,面庞黝黑,相貌堂堂,一双虎目透着威严的目光。正是久违的大明太孙殿下朱瞻基!

距离王贤的手下送出消息到现在,也就是十个时辰左右,太孙殿下居然奇迹般地出现在了北京城下!

“殿下,消息没错,京城城门紧闭,我等当如何入城?”太孙身后的秦押目光忧虑道:“是不是等天黑,设法让侯爷的人接您进去?”

“不可!孤乃堂堂太孙,岂能学那鸡鸣狗盗之辈,平白堕了自己的威风!”朱瞻基冷声道:“打起孤的旗号!直接叫开城门!”

“是!”太孙殿下有了决断,秦押自不再劝,率众策马护送着朱瞻基向前。

此时的北京城虽然还没有后世的繁华,但人口也有百万之多,城内早就拥挤不堪,自然向城外发展。九门之外,军营附近,已经市镇颇多,人烟稠密,相当的繁华。

城外没有戒严,街上满是军民,看着这队飞驰而来的人马,纷纷注目观看,待看清那面明黄色写着‘朱’字的旗号,以及旗下那个黑色面庞的青年人,百姓无不惊呼起来:“是太孙殿下!太孙殿下回来了!”

朱瞻基目不斜视,率众穿过市镇。

这些日子城门紧闭,城外百姓一直猜测纷纷,现在看到太孙殿下回来了,哪有不跟着看热闹的道理,纷纷放下手头的活计,跟着太孙殿下往阜成门而去。

朱瞻基好像也有意识等百姓跟上,缓缓策马,闲庭信步一般到了城下。

阜成门上的守军,早就察觉到城下的异动,都凑到城头往下看,忍不住交头接耳起来。

“那人好像是太孙殿下吧?”

“什么叫好像,根本就是!”

“真的?”

“太孙殿下在京城这么多年,不知道出入城门多少回,怎么可能认错!”

士卒们正议论纷纷,下一刻却突然全都噤声,因为负责阜成门防御的千户高正,闻声登上了城头。

“都滚回去!挤成一团像什么样子!”高正板着脸,先把部下呵斥一通,这才缓缓走到城墙边,看着已经到了护城河前的太孙等人。

“城下何人?”高正明知故问。

“你眼瞎了吗?看不到是太孙殿下吗?”太孙身旁的秦押厉声道:“赶紧开城门!”

“距离太远,看不清楚。”高正却根本不买他的账,冷冷道:“京城戒严,城门紧闭,不得擅开!”

“大胆!太孙殿下奉旨回京,尔敢阻拦,不要命了吗?!”秦押亮出手中黄绫,愤怒的声浪传遍城上城下。

“奉旨?哪来的旨意……”高正愣了,他没想到太孙手中竟然有旨意。

“当然是皇上的旨意!”秦押沉声道:“你敢抗旨不遵吗?!”

“这个……”高正虽然投靠了赵王,但借他八个胆儿,也不敢在众目睽睽之下,说自己就敢抗旨不遵。只好丢下一句:“等着,我请示一下。”便匆匆下了城头,赶去禀报赵王。

西苑中,赵王一直犹犹豫豫拿不定主意,这几日自然很不好过。他足智多谋,却缺少决断的魄力,在不需要下最后决心之前,能做到举重若轻、从容布局,但真到了揭盖子的时候,却满心都是患得患失,唯恐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素来极爱洁净的赵王殿下,居然脸上多了一层青色的胡渣,两眼更是布满血丝,不复往日的风采多矣。

当他得到禀报,更是吓了一大跳,一下子打碎了手中的茶盏,瞪着通红的双眼,死死盯着报信的杨太监道:“你说什么?!”

“启禀王爷,太孙殿下已经到了阜成门外,手持圣旨要进京面圣……”杨太监硬着头皮重复一遍。

“怎么可能?!”赵王咆哮起来:“他哪里来的圣旨?!”歇斯底里的背后,是深深的恐惧。太孙者,乃是皇帝册立,天下共认的大明储君!是他这个亲王永远都比不上的……

“自然是杨士奇他们给他的。”赵赢阴恻恻的声音,在赵王殿下耳畔响起,老太监出现在门口,冷冷道:“殿下,当断不断,恶果立现了吧。”

“这才两天时间……”赵王想辩驳一句,却又黯然低头住口。老太监说得没错,要是自己当机立断,两天时间,不论成败,都已经有结果了。

“殿下。”赵赢看看赵王,眼下大家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只能压下怒火,沉声说道:“如果您能下定决心,老奴豁出这条命去,也把你送上大宝!”顿一顿,他拉下脸道:“若您还不能下定决心,老奴只有让人打开城门,放太孙殿下入城了。”

赵赢说完,转身作势欲走。

赵王面色数变,终究下定了决心,放声大笑起来:“公公留步,其实本王早就下定决心,只是想看看公公,是不是铁了心跟本王走到底罢了。”

“……”赵赢站住脚,回头看向赵王,虽然明知道不是这么回事儿,但也没法细究,只能淡淡道:“王爷早有主意就好。”

“只是不知公公,是否已经拿下一处宫门?”赵王看着赵赢。

赵赢点了点头,轻声道:“永安门。”

“太好了!”赵王闻言大喜,沉声道:“本王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