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官人-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船上,已经换成紫面大汉撑船,首尾各有人警戒,郑教谕在舱里与主人说话。

那主人穿一身葛布道袍,已经摘掉了头上的假发,露出一个锃亮的光头,光头下是一张清瘦俊秀的面庞,一双忧郁如秋潭的眼睛,令人心碎得不忍直视。

“陛下受惊了。微臣是浦江县教谕郑河,受米知县委托在此接驾。”郑教谕俯身磕头道:“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郑教谕快快请起,我已经不再是什么陛下,你叫我一声和尚就行了。”那被称作陛下的年轻人,面现歉疚道:“为了我一个人,让你们这么多人以身犯险,我真是不忍。”

“陛下哪里的话,为臣者当尽忠,早将生死置之度外。”郑教谕道:“何况陛下吉人自有天相,冥冥之中有神灵保护,是不会有事的。”突然听到僧人肚子咕噜一声,郑教谕估计他奔波许久肯定是饿了。船上准备了点心,忙献出来道:“陛下,先吃点东西吧。”

“我吃不下。”年轻人摇摇头,忧郁的目光中满是伤悲道:“安易他们自幼便在我身边,又跟我亡命十年,名为主仆,实为兄弟。”说着面颊滑过两行泪珠道:“今日却一下子去了十三个,之前引开对方的那八个,怕也是凶多吉少……”

“陛下不必悲伤,为主尽忠,求仁得仁,是臣等的光荣。”郑教谕轻声道。“这样我们到泉下见到太祖皇帝,也可以心安理得地说一声,臣是忠臣了!”

“光荣,悲哀而已;忠臣,孤臣罢了……”年轻僧人听了眼圈微红,伸出白皙细长的手指擦拭去泪珠。忧伤地摇摇头,并不认同道:“我宁愿你们都不光荣地活着,不当这个忠臣。”

“主人,现在不是说这些话的时候。”郑教谕不能让年轻人一味消极下去,便将话题转回眼前道:“这江面上随时都会有官兵过来,我们还是赶紧寻一安全处落脚。”

“看这架势,”年轻僧人仍然摇头道:“朝廷大军应该已经包围了浦江,我不能去给你们招祸。”顿一下道:“我还是赶紧离开这里吧……”

“一时走不了了。据我们所知,唐云带着浙江大军,已经将本县的水陆通道统统封死,陛下这时候转移,无异于自投罗网。”

“看来我的逃亡之路,要在浦江结束了,”僧人黯然道。“也罢,江湖夜雨十年灯,是到了了结的时候。”

“陛下切不可悲观。”郑教谕忙劝道:“我们也不会束手就擒的,方才您看到的浓烟,就是米知县制造混乱,让明教徒趁机占领了县城!”

“荒唐!”年轻僧人眉头一皱,眼前浮现出一副到处烧杀抢掠的场面,忧郁的眼中满是气愤道:“黎民何辜?竟要被殃及池鱼?!”

“陛下有所不知,”郑教谕苦笑道:“这浦江县十来万人,一万多姓郑的,其余的也大都跟郑家沾亲带故,朝廷大军一到,全都没有好结果,还不如索性反了,迎陛下入城呢!”

“这都是寡人害的……”僧人闻言心痛道。“我早该离开浦江。”

“我郑家是太祖钦封的孝悌家,陛下不来浦江去哪里?臣等为陛下尽忠,无上荣光!”郑教谕说着话锋一转:“是那燕贼太狠毒,为了斩草除根、动辄株连!”他恨声道:“十年来他倒行逆施、穷兵黩武,天下早就民怨沸腾了,只要陛下登高一呼,举起王旗,天下有无数人响应。陛下便可与燕贼再战天下了!”

这话让一旁一直不作声的几人激动起来,纷纷附和道:“陛下,咱们已经被逼上悬崖了,没什么好犹豫的了,下决心吧!”

“是啊,陛下,我们也不是临时起意!这些年为了恢复江山,郑大人在福建、程大人在江西、刘大人在岭南、王公公在云南,都已经营日久,陛下的几位皇叔也答应,到时会举兵响应。只要陛下王旗一举,我们便可复有半壁江山!燕贼篡逆得位,倒行逆施,天下人早就恨透了他,这一次光复之战,我们赢定了!”

“你们,是早商量好的吧!”青年僧人恍然道。“怪不得这次反应如此迟钝……”

青年僧人正是朱棣苦寻不着的建文帝!当年南京城破,朱棣没有马上攻城,而是命大军退出城外。倒不是突然发了善心,而是因为胜券在握后,朱棣希望能有个完美的结局……因为他打的是‘奉天靖难清君侧’的旗号,而不是扯旗造反,要是直接冲进皇宫把建文帝咔嚓了,这个谎就不好扯了。所以他希望建文帝能识趣点,主动投降,配合他把这出戏圆上。

孰料一直文文弱弱的建文君,却狠狠摆了朱棣一道,他放火烧了皇宫,带着太子从太祖皇帝留下的密道中,直接离开了京城,留给朱棣一片废墟和一块难解的心病!

原本按照计划,离开京城后,建文将往南方与在那里募兵的齐泰、黄子澄等人汇合,孰料书生无用,兵没募到多少,反被人捉拿献给了朱棣。无奈之下建文君只好先隐藏下来,等待机会、相时而动。

谁知等来等去,等到的却是忠臣纷纷被屠戮的噩耗。方孝孺拒绝为朱棣起草登极诏书,朱棣强逼,方孝孺便写下‘燕贼篡位’四字,朱棣愤怒地丧失了理智,咆哮道:“你不写,不怕我灭你九族吗?!”

“诛我十族又如何!”方孝孺只是话赶话的一句,朱棣却真将其凌迟处死,诛灭十族!人从来只有九族,朱棣为了凑上十族,又将方孝孺的朋友和学生拉出来凑数……

方孝孺的惨剧只是血腥的屠杀的开始。那位曾在济南险些要了朱棣命的铁铉,被他割耳鼻后煮熟,塞入其口中。朱棣问铁铉:“甘否?”铁铉答道:“忠臣孝子之肉,有何不甘!”最后被凌迟,杀其子……

还有黄子澄,凌迟,灭三族!齐秦,凌迟,灭三族!练子宁,凌迟,灭族!卓敬,凌迟,灭族!陈迪,凌迟,杀其子!此外,铁铉妻、女,方孝孺女,齐泰妻,黄子澄妹悉数没入教坊司为妓女……

这种惨无人道的株连和杀戮,并不是一时的,而是贯穿朱棣登极的前期,朝野上下,但凡与建文帝有联系的,都惨遭鹰犬构陷杀害……毫无疑问,这种腥风血雨的疯狂杀戮起到了震慑作用,让天下人噤若寒蝉,再没有敢指责朱棣篡位的了……

建文君也被吓住了,他原本还揣着东山再起的愿望,但看到自己给忠臣带来的巨大灾难,他的斗志冰消云散,只想从此隐姓埋名,了却残生,不要再给臣子百姓带来灾难了。

然而那些跟他出亡的大臣,却都满怀着国仇家恨,发誓要将燕贼碎尸万段,让他重回大宝。他们根本不听建文的劝阻,便分赴各省秘密联络,十年里一直在为起义做着准备……

建文君虽然有种被绑架的感觉,却知道这是他们活下去的动力所在,不是谁都愿意跟自己一样隐居,对那些性烈如火的大臣来说,了却残生还不如死了利索,所以他一直消极地听之任之……

小舟上。

听了建文的问话,几个臣子面有愧色道:“臣等不敢欺君,我们确实已经谋划许久了。郑大人和明教的人结盟,约定共举大业。这次明教精锐尽出,加上郑家的力量,守住浦江没问题。可是因为郑家老爷子坚决反对起事,这是我们之前没想到的……所以一直拖到今天,才不得不发……”

“……”建文帝的脸色很不好看,但他的语气仍然很温柔道:“你们想让我作甚?”

“请陛下去说服我家老爷子。”郑教谕苦笑道:“我郑家的子弟兵只听他的,他只听陛下的话。”

“他为什么不肯答应?”建文淡淡问道。

“人老了,就不愿冒险了。”郑教谕苦笑道。

“你们现在已经把该干的都干了,”建文语带讽刺道:“他还能不答应?”

“老爷子就犟在这里,”郑教谕小声道:“他坚持不肯与明教合作,我们才拖到现在,不得不仓促起事……”顿一下道:“但就算明教已经占领了浦江县,没有陛下的首肯,老爷子也不会与他们配合的。”

“还是老人家懂我的心意……”建文幽幽一叹道。

“陛下切莫犹豫!”见他仍是如此消极,众人忙劝道:“现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这一箭射出去,要死多少人?”建文叹气道。

“我们已经死了那么多忠臣。”臣子们哭泣道:“不能让他们的血白流啊陛下!”

“可是,我不想继续流血了……”建文说着,见臣子们悲痛欲绝,叹息一声道:“放心,我会去见老爷子的。”

臣子们以为皇帝终于回心转意,登时兴奋起来!

第一百七十六章无能

浦江县城上空悬起了明教的火红大旗,城头上站满了头裹红巾、手持刀枪的明教徒,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亢奋与欲求不满……

城头上,立着数名挂着大红披风的明教头目,为首一个身材异常魁梧,五十多岁,目似铜铃、须发虬结,就像只凶恶的猛虎。他正是明教四大护法之一的虎王秦中元,此刻傲立城头,指点江山,端的是顾盼自雄。

站在他身边的,竟然是米知县,老米仍穿着朝廷的七品官服,却也被人围上了片红披风,显得不伦不类。此刻他正在生气,那颗酒糟鼻子涨得通红,一张老脸绷得连皱纹都快消失了。

“还生气呢老米,”见他这样,秦中元声如洪钟地笑道:“老夫不是已经约束孩儿们了?”

“晚了。”米知县顿足道:“入城前我们是怎么约法三章的,你们是一条也没做到!”

“米大人,你过了吧。”秦中元还没说话,他的手下先不乐意了:“儿郎们憋了这么久,一时管不住伤几个人,玩几个女人、抢点东西,算得了什么?”顿一下道:“现在不都已经不抢了么,干嘛非抓着不放……”

“说得轻巧,一把火把县城烧了一半!你让老百姓怎么看你们!”米知县怒道:“虎王是当过红巾军的,应该知道他们是怎么兴起,又怎么完蛋的!”

“姓米的,我们护法给你面子,别给脸不要脸!”有人怒道:“有种别指望我们红巾军啊,哪有端起碗来吃饭,放下筷子骂娘的道理!”

“住口!”虎王突然暴喝一声:“怎么跟米先生说话呢!”说着哼一声道:“米先生这才是做大事的样子,我们是红巾军,不是土匪!”

听虎王这样说,米知县面色稍缓道:“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怎么补?”虎王问道。

“强奸、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米知县沉声道。

“太过分了吧!”虎王的手下愤怒地聒噪起来。

“……”虎王的脸色也阴沉下来,大道理他也懂,但他是出了名的护犊子。再说才下一城,大家都正在兴头上,要是非但没好处,还得掉脑袋,让他这个老大还怎么当?

但是他想守住浦江城,离不开米知县和郑家的帮助,这叫他好生为难。

“不是我跟你们过不去。”米知县叹口气道:“浦江的民望就是郑家,郑家就是浦江,要是不严惩凶徒,怎么让郑家加入进来?”

“郑老头答不答应还两说呢。”虎王的手下冷声道:“我们家青虎八成就是郑家杀的……”

提到枉死的徒弟,虎王愈发坚定自己的想法了:“有道是一个巴掌拍不响。严肃军纪之前,得先让我看看建文帝吧!”顿一下道:“他要是来不了,兄弟们岂不要被坑死?”

“陛下已经去郑宅镇了,亲自说服郑老爷子去了。”米知县淡淡道:“不久就会有好消息。”

“是么?”虎王不禁一喜,旋即又不悦道:“你这老米,忒不老实,让我的儿郎去送死,自己却派人偷着摘桃子!”

原来那支突然杀出,与官军缠斗在一起的船队,是明教应米知县之请派出的,那帮人刚刚铩羽而归……一番苦斗、死伤过半,却被人抢走了建文。虎王还在猜,是哪路神仙如此能掐会算,原来是米知县又派了自己人跟在后面……

“虎王何出此言?”米知县却淡淡道:“你我现在同殿为臣,自然要通力合作了。我的人救走了陛下,总比落在官军手里强吧?”

“别岔话题,我的意思是,你为何不早打招呼?”虎王怒道。

“战场上瞬息万变,谁能预料到会是那种局面?”米知县道:“我只是派人跟去看看而已……”

“哼!”虎王哼一声,他是不屑于跟书生斗嘴的,因为他根本斗不过……

米知县没猜错,建文君已经由地下密道抵达了郑宅镇。但在没有做出决定之前,他是不会公开露面的。郑家方面,更是将他的到来,视为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当然所宣称的原因不是前皇帝驾到,而是说明教造反、县城沦陷,这样镇上就有充足的理由戒严了。

郑老爷子满面愁容,来到祠堂后院的藏书楼中。郑家这样的书香门第,自然是设有这种玩意儿的,而且规矩极多,防火防盗防虫防鼠自不消说,没有族长的钥匙,谁也不能开门……

打开藏书楼的大门,郑老爷子独自一人进去,转身便将大门上了锁,然后才颤巍巍地一级一级上楼。

上到二楼,郑老爷子来到一个书柜前,费劲地辨认良久,方将角落的一本书抽出来,把手使劲伸进,掏摸了半天,突然听到‘咯楞楞’的动静响起,靠墙的一个大书架竟缓缓滑出了一尺,露出个黑黢黢的小门,飕飕透着阴风。

从战乱年代过来的大家族,都喜欢挖逃生密道,郑家随时都能遭到灭顶之灾,自然更是不遗余力。郑老爷子跨了进去,将一个门环样的东西扭了一圈,那大书架便已轧轧地滑回原处……

变戏法似的,郑老爷子手里多了盏气死风灯,他借着灯光慢慢前行,只见里边道路更是繁复,七拐八弯,到处是路。这叫八卦迷魂阵,除一条可走通外,其余的条条不通,可见花了多少心思。

也不知走了多久,老爷子看到前面有亮光闪动,便学了几声蛐蛐叫,那边也回了几声。不一会儿,便见一人匆匆过来迎接,竟然是郑教谕。

“大伯来得这么快。”郑教谕去搀扶郑老爷子,郑棠却甩开他的手,不让他碰自己,冷笑道:“你们学曹操挟天子令诸侯,我不得乖乖过来?”

“大伯若是生气,回头家法伺候就是……”郑教谕厚颜道:“不过现在,还是别让陛下久等了……”

“哼……”郑老爷子怒哼一声道:“千古罪人!”他没有说主语,也不知道具体所指……

嘴上这样说,但郑老爷子是不肯亏了君臣之礼的,赶紧整整衣冠上前,来到紫面大汉把守的一间密室内。

紫面大汉侧身让郑棠进去,却把郑教谕挡在外面道:“主人要单独和老爷子谈谈。”

“唉。”郑教谕只好在外面候着。

虽然是地下密室,但很是宽敞,建文打坐在个蒲团上,面前一盏油灯,橘色的灯光如豆;一炉檀香,奶色的香烟袅袅……

建文在闭目念经,郑老爷子跪听了一会儿,发现是往生咒……

“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多夜……阿弥利哆、悉耽婆毗;阿弥唎哆、毗迦兰帝……枳多迦利、娑婆诃……”

听着建文念经,郑老爷子不禁有些出神,袅袅白烟中,他回想起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建文年间……

建文帝名叫朱允炆,是太祖皇帝之孙。为了维护嫡长继承制,杜绝将来在皇位继承问题上的纷争,在太子朱标早亡后,太祖按照继承原则,立允炆为皇太孙。之后太祖召集天下名儒,悉心教导允炆,希望他能成为一位合格的守成之君。

太祖皇帝英明神武,不类凡人,但一生也是犯错不断,尤其是在对读书人的认识上,始终是稀里糊涂。他切身体会过儒生治国的无能,因此才会停科举达十年之久,却仍难免仰视读书人,将白纸一样的继承人交给一帮儒生教导。

太孙的老师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人,人品学识都是非凡的,但这些满腹经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