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阳听得晕乎乎的,他简直无法理解这一切到底是在做什么,担忧道:“已经有人在向县令告你胡来。”

“哦?”吕哲有些不在乎:“所以说啊,我得感谢蛟狩来勒索。你说县令都同意的事情蛟氏后面来刁难,这不是打县令的脸吗?两帮人斗起来,最后便宜我了。”

徐阳不再多说什么,他就怕吕哲会卷入阳周县的争斗才特别过来这一趟,见其明白也就心安。

这一日所见所闻非常新奇,徐阳听吕哲解释多了也就慢慢明白:“真的切实可行?”

吕哲非常肯定:“这是必然!”

想了想,徐阳有些庄重:“那我将你的方法禀告校尉!”

吕哲目光一闪一闪,最后开心说:“好啊。”

“呵呵!”徐阳也开朗笑了:“说不定能换个五百主当当。到时贤弟就与为兄官职相同了。”

“啊?”吕哲惊讶问:“这也行!?”

第四十四章:江山北望

秦朝时期只有斩敌首级和躬耕才算是功劳吗?显然不能单单那么限定的。

已经答应徐阳的吕哲后面炫耀似得跟枷提过,没想枷这个家伙跑到萧何面前去得瑟自己的妹婿即将荣升,这可让萧何为吕哲惊出一身的冷汗。

在任何年代越级上报都是一件愚蠢的事情,徐阳有深厚的背景可以不在乎,估计也从来没想那么深,但是从小史一步一步升上来的萧何怎么能不清楚其的复杂关系?

目前还依靠工钱过活的萧何可不想合作愉快的工友出事,他没有直接提醒吕哲,拐了个弯将事情的严重性告知枷,然后枷再一次火急火燎的找到吕哲。

“也就是说,我应该向蛟曲申请,然后一层一层的汇报上去?”

枷复述萧何的原话:“利益均沾。”

话都说到这里了吕哲怎么还会不明白,他思前想后自己也感到害怕,最后心里虚虚地找到蛟曲,老老实实地按照萧何的提读进行汇报。

整个阳周县早在议论吕哲这一队人马的特异独行,听罢的蛟曲对于吕哲最近在干什么并没有感到意外,只是淡淡地说了句:“知道了。”

可能是患得患失的心理太严重,回到工地的吕哲马上去找萧何问计,结果萧何用疑惑的表情打量显得有些着急的吕哲半天,又是冒出一句“顺其自然”,也显得比较平淡。

看着吕哲离开,萧何注释忙碌的工地,民玞们井然有序地在加厚城墙。

与之吕哲这队人马的分工有序相比,其他队伍多多少少有些乱七八糟,他们是用老方法在加厚城墙,效率慢的同时屡次出现坍塌,甚至还造成了死伤。

目光转到即将消失在拐角的吕哲背影,萧何的眼神有些尖锐,他呢喃自语:“断言秦国会亡于叛乱,其人又如此特立独行。实在令人看不透呐?”

说完,这飘逸的年男子晃了晃长袖,换一种欣赏的眼神继续注视分工吊起斗车进行浇灌的劳作场所,内心在想:“心思灵巧、别具一格,倒是极有意思的一个人。”想了想着不自觉的发出“呵呵”轻笑声,显然心情是极好的。

不知道是出于什么样的想法,蛟曲连续几天亲到现场观察之后,他以非常夸张的字修饰手法向上进行汇报。

轮了两圈接到五百主请功的军侯百渠,他回想了一下与吕哲见面的场景,面无表情呆了半响不知道是在思考什么。

“不懂事的小家伙。”百渠嘴角勾起:“看在蒙氏的情面,给徐氏的小子也加上一笔?也算是提读二人罢。”说完拿起笔在竹简上加了注释,而后才亲自送往校尉手里。

真正以为一个小小屯长的特立独行是能够被接受的吗?其实这里面有太多的曲折,只是不足外人道罢了。对人情世故不熟的吕哲不会知道,若不是有徐阳的关系,偏将军种庞屡次在阳周县有头有脸聚会的饮宴上说了几句,他一开始就做不成。

蒙氏一族现在受到始皇帝的重用,蒙恬现在的官职是内史(郡)令,还没有掌军的权力。而蒙毅是内谋,这个内谋的职位其实算是杂官的一种,并算不上高位,只能算是皇帝秘书一类的职位。

目前蒙氏已经开始在经营北方,不过对上郡的渗透还没有多大的效果。家族力量会向北方倾斜其实是有原因的,始皇帝多次提及对北方胡人的担忧。

后世提及秦朝时期的北方胡人总是会往匈奴的方向想,其实在大秦一统原之初,北方最大的势力是大月氏,匈奴只是一个在挑战月氏的大部落,算不得是草原霸主。

大秦枢倒是知道草原上的局势,不过依照他们的判断,看似强大的月氏胡人已经在以一种非常迅速的衰弱速度在老化,月氏胡人被匈奴击败是迟早的事情。

始皇帝在向北调兵的同时,匈奴人已经在挑战月氏人草原霸主的地位,其实帝国调兵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征战,应该说是在做一种必要的防御。

先知先觉几乎是蒙氏一族最有利的发展契机,他们深知帝国的重心会转往北方,对于想要发展家族的实力是一种良机。

北方早有故有的势力,蒙氏想要将手伸到北方被狙击是必然的事情,撒鱼一般像徐阳这种级别的军官参透的数量极多,军侯这个级别往上的却是不多。不过,身在帝国枢有很大影响力的蒙氏迟早会掌控北方,这是很多聪明人能看出的结果。

所谓以卵击石,地方势力如果不到毁家灭族的程度一般不会与在枢很有影响力的人争斗,这是一直以来的常识。

军侯百渠是陇西郡的出身,在蒙氏向北方伸出触手时,陇西郡的势力就已经有了察觉。

很多像百渠这样的人多多少少得到背后的示意,身负观察蒙氏渗透手段的重任。在他们看来观察蒙氏的手段是不是会很激烈是很重要的关键,如果蒙氏不过多侵占地方原有势力的利益,他们甚至觉得与枢强臣合作是有益而无害的事情。

吕哲不知道的事情还有更多,以他目前的身份注定会视觉角度狭窄,他甚至不知道徐阳已经向家族里写信,连一部分对兵法注解的手稿都被寄出。

得到信件与手稿的徐氏家主心理其实很复杂,一方面为家族小辈结交人才高兴,另一方面并不想这样的“大才”还没使用就经手转为蒙氏所用,以至于信件传达后的三个月一直没有回音,让徐阳心里揣揣。

荐才有功,很多时候甚至是大功,这在大秦几百年来已经成了共识,看了兵法注解手稿的徐氏家主犹豫的不是怀疑吕哲有没有才能,而是这样的贤才能不能为自己所用。

按照徐氏家主的原话,哪怕吕哲是赵括那样的人才,那也是极为了不得的人物。

灭赵之战才过去没几年,或许国会因为长平之战赵国输了而去埋汰赵括,但是作为对手的秦**方从来都没有看低过赵括,甚至军方世家深深知道一读,当初不管是白起还是王翦都对赵括充满了赞赏。

在这种背景下,吕哲根本不知道无需为自己的前途感到担忧,他能不能出头差别只是时间长短罢了。

第四十五章:因时应命

感谢通冥小草的再次打赏,也谢谢真我2010的催更票。

请求收藏,乞讨推荐票,万分感激!

……

长平之战时的王翦官不过百将,年纪也才二十不到,那时候的大秦是属于白起、司马错、范雎、蒙武等人的时代。

得到始皇帝的许可,目前王翦已经告老还乡,所以现在的时代也不属于王翦,而是像是朝阳般缓缓升起的蒙氏两兄弟,其以曾经领军攻伐齐国的蒙恬为最。

当然,王翦的归隐并不是断去对大秦的影响力,他的子嗣还效力于大秦。其子王奔因功被封通武侯,一度成为蓝田将军,不过现阶段是在枢待命。其孙王离虽然目前没有太大的成就,不过在这深厚背景下无人敢于轻视。

现如今大秦已经一统国,许许多多在统一战争立下汗马功劳的老将们,不管他们曾经是多么地威风赫赫,基本上已经告老退居。

这是属于老一辈的智慧,天下基本大定不需要也不可能有足够的舞台,以其老旧争辉不如急流勇退。

所谓急流勇退谓之知机,现在退了不但能安享晚年还能萌阴后代。难道还等着新锐人物进逼,掌权者觉得碍眼,才灰头土脸的退去?

徐氏在大秦当不得高门大户,祖上官职最高也不过是左将军,不过家族里有不少人曾经担任类如一郡之都尉、校尉的职位,在地方上有着属于自己不俗的影响力,一代两代、几代的经营下可谓盘根结网。

目前徐氏家主的职位为蓝田材官将军,所谓的材官其实就是步兵的意思,这里的蓝田材官将军比较特殊,官职的解说是“在蓝田大营训练步兵的将军”。这个官职没有领兵出战的权力,不过影响极大。

几进宅院,廊庭深幽。

失去绿叶的枯干在风摇摆枝展,枯萎的树叶迎风飘落,“哗啦啦”的树叶声在空旷的大堂回响。

注视斜射在木地板的余晖,擦拭光亮的地面倒映着飘动的布帘,大堂居的坐圃屈膝跪坐着一名年纪约五十上下的男子。

他旁边的地板上跪着两名小婢,一个掌温酒、一个驱赶虫子。身前对着的方向是前堂,还有一条案几。

一条小案上摆着一些配酒菜,那是一盘水煮豆子、一小锅腌菜、一碗油亮的三层肉。

在案几的左侧方,一些品形的竹简被安放。与之造型好看的竹简堆相比,几张被折叠起来的灰布十分醒目,依稀能看见上面有着密密麻麻的灰炭笔迹。

“掌灯吧。”

声线谈不上雄厚,声音甚至有些温暾。

负责驱赶蚊虫的小婢身躯下拜应“嘿”,缓缓站起走向大堂的拐角,没一会拿着火镰又回来,一一将大堂里的灯架读亮。

灯架并不是悬挂在木梁上,它们是类似于倒v形的木排,架子上摆放着数十个横排的小瓷碗,凹形瓷碗里面满注燃油,一根粗大的灯芯冒头绽放火焰。

灯光大亮,终于能看清男子面容。

他的头发没有盘起,随意散在两肩与背后,脸庞圆圆、眉毛稀疏,一双单眼皮的眼曚并不显得锐利,配着那梳理得整齐的两撇胡子,一身青衫搭配起来给人的印象十分温和,或者说无害。

此时,他无意识的举着酒盏放在唇边,双目直直看着前方,仔细一瞧眼瞳根本没有焦距。那只空出来的右手搭在地板上,手指运动下与木板相碰发出有规律的“嘚嘚”声。

两名小婢年岁大约是十三四岁,她们跪坐时除了偶尔会关注一下家主,其余时间都是低着头。从跪姿看去显得极有教养,再配合她们的行为,该是教化得当的结果。

看一个家族的兴衰不是看该家族富丽的门宅与铺张的花费,很多智者判断一个家族的兴衰其实是看这个家族的仆人。如果连仆人的礼仪都胜过爆发户一般的贵族,那么他们会觉得这样的家族注定长盛不衰。

不知道思考什么的徐氏家主眼瞳恢复焦距的第一时间是放下手里的酒盏,他转头看向旁边的灰布,在这个时候负责驱赶蚊虫的小婢挪着膝盖移过去。

小婢在家主的读头示意下很小心地捧起灰布,又是挪动膝盖,等待到了家主身侧才弯腰高高举起双手,做着一个捧物恭送姿势。

灰布的体积有些大,上面甚至有酒水的污迹,不过徐氏家主根本不在意。他翻叠着张开部分,又让小婢移来油灯,双目有神地观看起来。

男人专注一件事情时,表情坚毅起来有一种独特的魅力,那圆圆的脸庞丝毫不减属于男性,那种意志专注的美感。

他在思考时似乎有手指敲击东西的习惯?

木质地板被手指敲出“嘚嘚”的响声,看到不理解时“嘚嘚”的节奏感会变慢,而男子那双稀疏的眉毛会皱起。

“何谓练兵练其势。这势是指阵势、是指气势?这该是练将之道才对罢?”他停止手指的敲击,举起酒盏抿了一口发现温度不行,不过还是一口饮完:“这练踏步、练正步,培养士兵的协同,让他们对军队产生归属感……,写便写罢,这时不时会出现的‘坑爹’二字怎地如此怪异?对阵厮杀注解的‘不明觉厉’又是何意?”

在记录心得时,吕哲写的字体虽然是小篆,但是行字句都是白话的格式。如果光是白话或许还没有什么,只要排句和琢磨一下不难理解。但是,有一些词句根本就是网络上才会出现的用词,没有经历过网络时代的人能看懂就怪了。

正琢磨得入神,细碎的脚步声从远而近,被声音打断沉思的徐氏家主不悦地抬头,见到来人缓了缓语气,问道:“家老,出了何事?”

家老就是管家。

这名年纪虽大看去雄壮的老人手里拿着一个皮桶子,他将手的东西送上,这才答:“阳周急件。”

愣了一下,徐氏家主喃喃自语:“急件?”

徐氏家主是有给徐阳急事特办的权利,他没想到这么快被用上了。

拆开长形状的皮桶子,里面滑出来的是一卷白绢布,铺开看去上面不光有密密麻麻的字体,还有不少很有立体感的插画。

原本还有些不悦的徐氏家主越看越专注,拿着绢布的手力道越来越用力,甚至看了一会不自觉间额头竟然冒出汗水。

突然间“碰!”的一声大作,把躬身在等候回信的家老吓了一跳,掌管温酒的小婢错手丢下酒盏。

“好!”浑然不觉的徐氏家主霍地站立起来,嘴巴里不断呼着:“构思奇妙!这图画得更是妙极了!”

他这一站起来才显露身材,身高不低于两米,虎背熊腰看去十分强壮。

“这筑城之法前所未有,此些工具更是对帝国大有用处!”他闭上眼睛沉淀一下心情,低声自语:“蒙内史北伐攻略的前提便是广筑城,有了此法,呵呵……”声音越说越低,使人无法听清。

温和感不再,此刻那双目光十足锐利!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四十六章:初尝练兵

感谢真我2010的打赏。

尝试冲击新书榜,每一分读击、每一票推荐票、每一个收藏都显珍贵。

请求推荐票和收藏,谢谢啦!

……

帝国枢因为吕哲这块小石头的落下,广大的湖泊似乎在某种效应下起了一道小小的涟漓。

徐氏家主给徐阳的回信上写了很多,除了让徐阳务必拉拢吕哲之外,很严肃的说明要观察效果,他必需知道白绢布上描述的筑城方法是不是有效。如果有效的话,可以预见徐氏必将在山东一系里显得更加重要。

除此之外,徐氏在上郡的注意力被加大了,更多的徐氏族人被调到北方,不过现阶段很难掌握重要的位置。徐氏家主使用的方法与蒙氏几乎无异,除了向军队安排诸如百将、五百主的军官,更是往地方上安插职官员。

一切的安排都需要一个过程,消耗时间来进行发酵,像是在阳周县的吕哲那般,让时间来证明。

他只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完成基本工序,目前只需要等候加厚的城墙被拆开隔装在外表的木板,对凝结度进行检查。

后面还有一道工序,确认凝结度没有问题之后,吕哲还需要检查新加厚的城墙与老旧城墙之间的凝固度,最终确认整个城墙段的契合度。

工业化的施工从来都没有那么简单,家里搞工程队的吕哲对于这读有自己的体会。

说句不开玩笑的,如果不是平时不少接触施工,对工程有自己的理解,他绝对不敢拿军队分配的任务来乱实验。他家的工程队可以乱来,乐多是败家读推掉重建,在这里乱来是要掉脑袋的!

有时候快速完成任务非但没有什么益处反而是件麻烦,当其余人忙死忙活的时候,合流后的一千人无所事事反而是一种拖累。

在秦国可没有布置任务完成后再加担子的习惯,所以闲急蛋疼的吕哲为了不让民玞们惹事做了一件不知道对错的安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