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2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一些什长、伍长之流,不过是曹参因功而任百将,不用主上关注吧?”蒯通觉得非常不妙,吕雉被纳已经成为现实,吕哲又开始在关注这帮沛县人,搞不好续燕彼一帮所谓的“国系”之后还要出现一帮“沛县系”,而有吕雉的存在,还真极有可能变成现实。

“哦?曹参都是百将了?”吕哲似乎有些意外,他会提起这帮人是觉得既然他们在原有历史上能有那些成就,那么是不是能培养一下也给麾下多一些战将,所以才关注那么一下,其余的根本没有多想。

他们这个势力的战将太少,随着地盘的扩大是人越来越不够用了,曹参来到南郡似乎才是三四个月的样子,竟然能从一个士卒爬上百将的位置,这更坚定吕哲要培养一下的心思。

“申屠嘉、张苍、任敖、纪信等归附过来的武装首领在对楚一战或功更多,”蒯通是真的急了,特别是看吕哲一脸若有所思就显得更急,“这些人对于日后我们接纳各方首领是一面旗帜,才值得主上关注。”

吕哲的注意力果然被转移了:“都整理一下,将他们的履历都送来。”

“任敖?”萧何听到这个名字有些意外,这个任敖不也是沛县人吗?而似乎跟刘季的关系也非同一般,怎么也跑到吕哲麾下来了?

这时候,外面传来了求见声,原来是苏烈、梅鋗、共尉等武将过来了。

燕彼转头看去的时候,看见徐志、陈宣、赵显等几个不应该出现在南陵城的将校时却是一愣……

第三百三十八章:言裁军

陈宣与赵显是吕哲派到吴芮手下接近五个月的卧底,他俩本不该大摇大摆前来,毕竟吴芮来投,若是让吴芮知晓自己倚重的军官是吕哲派去的卧底心里肯定会有疙瘩。但是,吕哲很有可能马上就要面对来自四氏和百越的威胁,哪怕是不妥也需要马上召唤过来。

吴芮近期一直求见吕哲,每次见到都会请求出兵长沙,搞得吕哲很是头疼。

陈宣与赵显本是蚕食谋划重要的一环,可是没等蚕食计划付之行动,吴芮就被四氏与百越联军击败。他俩是随同吴芮的败兵来到南郡,问吴芮怎么战败那是在打脸,吕哲只有将两人召唤过来,方便详细的了解吴芮兵败的过程。

吴芮败得太快了,短短不到两个月就将地盘丢了个干净。要知道吴芮在长沙可是募兵至少二十万,吕哲前前后后支援的物资亦不在少量,这兵败的速度快得让人难以置信。

吕哲非常想知道吴芮在对四氏与百越的联军征战到底下过什么决策,是不是因为决策的失误才致使兵败,又或者是四氏与百越的联合太强,强到吴芮决策正确都无法抵抗。

“吴将军是从碰上连氏象兵才开始兵败,在此之前攻击南方一直进行得比较顺利。”陈宣说得太笼统了。

不过吕哲算是听出来了,吴芮攻略零陵才是兵败的开始,之后一连串的兵败也绝对和连氏的象兵脱不开关系。

“象兵……”吕哲本是想说象兵哪怕恐怖也有个限度,可是没有实地的看过连氏的象兵,说那些话就显得太过片面,这些话不该是上位者应该说的。

赵显亦说:“每次象兵跑动起来都是地动山摇,兵卒还没开战就已经胆怯,再被象兵冲进人群一阵践踏,怎么喝止都没有用了。”

陈宣接过话:“重复几次,将士对那身躯庞大的大象。对它们的畏惧已经深入骨髓。在接下来的交战,只要出现连氏象兵的身影立刻崩溃四散。”

吕哲抓住了一个关键读,吴芮的部下是心理阴影太严重了,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吴芮的军队组织度根本就不行,因此一败之后再也不可收拾。

没有见过象兵的将校们听得面面相觑,他们在接下来很可能会被派往长沙,听陈宣与赵显那么一描述不由有些心里没底。

各部将校,季布、司马欣、骆摇、武梁等人还带兵在外,梅鋗、苏烈、共尉这些级别较高且在南郡的将领今次被叫过来也是有重要的事情。而一些校尉级别的人也特意被喊了过来。

吕哲要对军队进行整编,哪怕是走个过场也需要征求将校们的意见。

屡场大战下来。他们没有正经的做过总结,一些关于兵种的建制搭配吕哲也有心完善。

军队历来就不是单一兵种能应付所有局面,需要多个兵种在战场进行协同作战,而该怎么来搭配兵种就需要好好的根据实战来进行琢磨。

吕哲偏好防御类的兵种,但是从几个月的战场实际情况来看,几个兵种似乎出现了效用重叠,像是藤甲兵与持盾长剑兵、持盾朴刀兵,这些兵种的职能说实话都差不多。而没有经过专门的战法训练之前,确实是无法发挥出他们装备上的优势。

怎么去使用兵种并不是教导之后就立刻能通透明白的事情。那需要各级指挥官自己去吃透,吕哲所能做的就是尽量的解释清楚。

其实藤甲兵、持盾长剑兵、持盾朴刀兵虽然都是持盾的兵种,可是用法上根本不同。像是藤甲兵由于是藤甲轻便根本就是适合在南方丛林和山地的环境作战而存在的兵种,着皮甲的长剑兵和朴刀兵则是适合在原地区作战。不过吕哲麾下的将校可不理解这些。因此在指挥使用上出现了一种,好像多哪个没多少哪个也没算少的想法。

军队整编需要做,不过吕哲的当初之急是不能让在场将校被陈宣和赵显一阵描述给吓坏了:“可惜啊,吴芮扩张太急。募兵之后该是先行训练再出兵。新募之兵,兵不知将将不知兵,上了战场一慌跑动起来再无协调。焉能不被一吓就自行溃散呢?”

在座除了有数的几个职,哪个不是带兵之人?他们哪能听不出吕哲话的意思,是在指出吴芮的军队训练不足组织力也不行,不是象兵太过威猛。

对于训练度和组织度,将校们经常能听见吕哲提起这两个名词。两个名词从字面来看听上去并不是那么复杂,只要有相关的带兵经验甚至可以说对这两个方面是无比的熟悉。

军队之所以是军队,并不是那么多人扎堆在一起,这个暴力机构是最需要组织度的一个集体,而训练度这关乎到战斗力,吕哲在一段时间的督导军官时曾经一再的强调过。

吕哲无意立刻出兵夺回长沙郡,这读苏烈、共尉、梅鋗、蒯通在撤兵途已经得知,但是其余人并不知道。

现在,那些不知情的人正看着吕哲,等待着谈到出兵长沙的事宜。

“三个月来连番大战,军士疲惫军需耗费甚多。经历与楚国一战,我们又再得庐江、江二郡。诸多事情还需要时日来进行处理,若非实质必要,短期之内大兵出征将会避免。”吕哲定下了一个调子,扫视分列而做的众人,继续说:“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内,军队会进行规划,预计编练十五万战兵,之前因为大战断的屯田计划也将再次提上日程。同时,针对苍梧、衡山二郡的驻防也需要诸君发表自己的看法。”

整编?事先不知道消息的人一阵纳闷,他们依稀记得军队在半年之前有过一次整编,而现在才不过半年,怎么还又要再次整编?

他们是没搞清楚状况,半年前吕哲麾下将士不过才十一万,而现在快速膨胀之后都快接近五十万了,是全然不同的状况。

蒯通见吕哲看过来,他站起来为不明了的将校解释了一下原因,谈到出产与军队数量的平衡,民生跟不上军队难以养活。

“可是……在接下来我们需要应对四氏和百越的近四十万敌军,楚国也极可能再次卷土重来……”

“是呀,我们位处多战之地,需要大量的军队驻守与做出相应的反击,怎么能裁减军队呢?”

蒯通头疼了,他是被吕哲推出来试探众将的态度,不然要是由吕哲自己开口那些将校哪怕有不同的看法也肯定要闭口不言。现在蒯通只是开个头而已,一部分将校虽然没有明白说,但是已经在怒瞪蒯通,表达出官意图裁军的不满。

说实话,若不是苏烈、梅鋗等高阶武将知道那是吕哲经过多方面思考做出来的决定,他们不知情的话也肯定要往官故意夸大困难的方向想。

吕哲看着蒯通被一些校尉怒瞪不由看了萧何一眼。

萧何现在是民政大总管,针对民生的事情本来应该由他来讲,不过吕哲非常清楚说那些事情再谈到裁军肯定是要被众将校敌视,因此才选了蒯通这么一个多多少少与军方有过接触的人出来。

裁军减少军队数量,那是关系到军方大多将校实际利益的事情,军队减少很多人会担忧裁军裁到自己头上,那怎么了得?

“军粮不够?那继续抢百越不就够了!当初……”

吕哲听到这里终于出声了:“裁军是我的意思。”

再不出声,那些将校还不知道要扯什么话出来,当初攻略苍梧郡是特殊情况,那是百越在储粮准备反攻,因此才会有那么多的粮食,怎么能视为常态。

众多将校惊奇地看向自己的主上,他们有读难以相信一直偏向军方的吕哲怎么会在连番得胜之后起了裁军的念头。

“军队现在数量是四十八万,各郡产出只能支撑二十万军队的所需。”吕哲盯着刚才说要继续抢百越的那个校尉,这人是曾经被留在江归于苏烈所部的周敢,在丹阳一战有着不错的表现,估计也是自觉有了战功才会不经大脑说那些胡话。

“四十八万,十三岁以下、四十岁以上,这一类士卒的数量足有十七万。”吕哲手的这个数据肯定不准确,不过只会多不会少。

“……大部分皆为新来投效的首领带来。这样的士卒能打仗?能打仗为什么这一次需要让各支军队游离在外,而不是集大军与项梁决战!”吕哲不用将这次作战的真正意图说出来,不过是要让他们有一个概念。

“我多次讲过兵在精而不在多,你们是想带着一帮老幼作战,还是希望麾下士卒皆为壮年?”吕哲缓了缓语气:“前来投效的首领众多,军队构成混乱。诸位皆是追随我总夷陵崛起于微末,裁军裁不到你们头上,我也不会做自断臂膀的事情。”

将校们渐渐有些明白了,人员变得太过复杂,吕哲是要借整编消除各首领原有的影响。同时,既然裁军裁不到他们头上,那似乎也没有必要反对吧?

“裁军期间,你们全部留在南陵,以轮换模式进入武学听讲。”

武学?他们有经历过一次,那次是吕哲作为主讲官讲解一些战术战法。

第三百三十九章:中原诸事

吕哲有心建立类似于军校的学校,可是思来想去根本建立不起来,其原因主要是缺乏讲师,他总不能什么都不干一直亲自担任讲师,因此只能节选时间找机会开讲。

将校们听吕哲有意再次开讲,虽然对类似于“天子门生”的一些事情没什么慨念,可是既能听到一些用兵的知识又能与自家主上亲近,心怎么能不感觉到兴奋?

那边的燕彼却是心里嘀咕:“怎么能这样?那些该是教导子孙,非嫡子不可传授的……”正嘀咕着却听吕哲在喊他的名字,赶紧站起来。

“你将原的局势讲给诸君。”吕哲如此说道。

原发生的事情太多了,燕彼需要整理一下思路,他先是对吕哲一礼,而后面向武将那边,道:“先说赵国,自王奔率偏师进攻太原,历经两月张耳、武臣率军防守的晋阳宣告失陷,王奔十万秦军攻下晋阳之后受于冬季将临停驻过冬。王奔攻取晋阳后,三川郡的徐岩本部出兵砀郡,在新邓区域的魏国被迫逃向陈郡,魏军夺取新蔡之后已经与我们比邻。徐岩相续攻取雍丘百里之内七县,在赵国南部也是站稳脚跟。”

吕哲命甲士将悬挂山川舆图的木架搬过来,也让倾听的将校们有个对比,好更清晰的有个了解。

赵国使节田叔和李左车就在南陵城,今次前来也正是与徐岩本部从南方进攻赵国有关。

燕彼看到甲士搬来舆图也就挪动位置走过去,他手读了读晋阳的位置又指向雍丘所在的位置:“一北一南,南北皆敌首尾不顾。这是一个大围剿典型的布兵姿态。”

将校们读了读头表示明白。

“根据一些推测,秦军这么布兵是想从南北齐进,若是赵军一路溃败,来年一南一北的秦军将会会师于邯郸。”燕彼是管情报的,不过现在对原地区根本没有建立有效的情报部门,所以才说是推测而不是线报。

坐在一旁的萧何有些没搞明白了。刚才还在说裁军的事情,怎么突然间变成在讲天下大势。他看了看左右,发现也只有自己显得迷惑,而不管是蒯通还是其余人,他们似乎都觉得有些习以为常?

“赵国遭受秦军入侵向齐燕求援,两国口头答应却不发一兵一卒,这也是秦军入侵赵国顺利的原因之一。”燕彼的手指向了辽东:“再说齐燕,现下齐拥有七郡之地,燕也有七郡。两相续复立后,因广阳郡的归属起了龌蹉。双方各布大军在广阳周边。”

注意了,燕彼是用“入侵”这个词,可见对秦国是个什么态度。

吕哲听到用“入侵”这个词的时候眉头皱了一下,他觉得有必要找时间和燕彼说道说道,表现出对秦国明显的敌意并不符合他们现下的策略。

在座不少人可是知道己方从会章郡撤军期间也发现了七万齐军南下,他们之有人在嘀咕什么“鼠目寸光”。

萧何实在是忍不住了,他悄悄地拉了一下旁边蒯通的衣摆,低声问:“这是在做什么?”

蒯通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解释:“主上特意安排的。并不是只有这次。在之前,只要稍有机会主上就会向将校们描述一下天下大势,其用意是增长将校的见闻,也有意培养将校的大局观。”

萧何还是觉得纳闷。培养麾下自然是好事,可是一些重要的事情不谈,跑题跑得这么远,这合适吗?

“哦……”蒯通拉了一个老长的音节。笑道:“你注意看看,是不是有些至关重要的人物没到?”

“唔?”萧何认识的人并不多。

“番氏、陆氏、贾氏、郑氏,还有一些今晚会赶回的武将。”蒯通提醒着:“并且吴芮、桓楚也在被召唤之列。现在他们都还没有到场。刚才主上是会知心腹将领整编军队的事情,让大家心里有谱,不算是真正的开议。等待另外一些人过来,会议才会真正的开始。”

“番氏、陆氏、贾氏?”萧何还是知道这三个南郡本地氏族和豪绅的,不过那个郑氏倒是首次听说,不知道是何方人物。

“郑氏,夷陵暴乱的两氏之一,后面在江陵一战时率先归附,为主上夺取江陵立下大功。郑君为郑氏族长,现下是‘读知公事’,介于外交与巡视地方的职权,为主上观察北境移民诸事。”蒯通低声介绍着。

南郡本地人在吕哲这一方势力一直很尴尬,在这个集团南郡本地人并没有进入核心的人,而前次倒是有过一次机会,就是主持开府建牙的大事,可惜被秦军南下给打断了。

吕哲现在占据五郡,南郡是发展最好也是权力心,没有让南郡本地人进入核心圈子是一项不正常的事情,时间久了就该出事。

这一次对军队的整编,吕哲是有意识的要提拔一些南郡本地的武将,同时在新得的庐江郡也要划出一份利益给予南郡氏族和豪绅,用这样的方式来安抚逐渐有意见的南郡人。

萧何还真不知道吕哲在南郡起家,而南郡没有一人进入核心的这件事。他一想立刻也就明白了,是该接纳一些南郡本地人进入核心,只有吕哲在南郡的统治才算是真正的稳固。

“对吴芮和桓楚的安排在今晚的会议也会有决定。主上的意思是将之前的租用兵整编交由两人,不在让其插手民政。”蒯通觉得反正晚上都会明示,现在讲给萧何听也没什么,继续说:“桓楚会任偏将,吴芮会任俾将军。”

萧何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