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3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静静,都静静!”蒯通见吕哲一脸沉思没有制止众人吵闹不由出声。他怎么也是吕哲军的军师,虽然只是在长沙郡一役发挥了军师的作用,可经不住吕哲信任,被千里迢迢拐来的故事越穿越广名气也增大,一喊“安静”众将与一些文士多少要卖个面子。等待大家都安静下来,他这才说:“给予汉中郡又册封王爵,有理由拒绝吗?”

坐在武将首位的共尉眼神变得凝固,眉头也是一紧又很快松开。他能听出蒯通是赞成吕哲受封,不然不会在话中设下陷阱,谁要是认为有理由拒绝,那便要承受失去本来能轻易获得一郡之土,拒绝之后寸土不得的责难。

果然。哪怕是反对接受册封,但是在能获得汉中郡的前提下,他们又怎么敢开口说出反对意见?

“再则,那是主上应得的。”蒯通环顾心里反对又无话可说憋得满脸通红的人:“酬谢为族群开扩南疆,那么这里的王爵就是皇帝代天酬谢,不是秦国册封,主上接受酬谢也不意味着是向秦国屈服。”

“……话是那么说,但是哪怕是接受秦皇行代天封赏,那也是承认始皇帝最大,更兼拿人手短。我们能够做出的选择就少很多了,”燕彼以其是在说话不如是在嘀咕,偏偏自言自语的嘀咕声量也大了一些:“要是拿了好处转身就攻打,岂不是要被天下人耻笑说忘恩负义什么的?”

蒯通看一眼埋头的燕彼,又看向依然是沉思模样的吕哲,有些猜不透吕哲是不是改主意了,才让燕彼这个吕哲家臣用这样的方式替反对意见。

“列国相王提了不止一次,哪怕是以代天酬谢,又有为族群开阔疆土的说法。主上也完全没有必要接受秦皇赐封,”郦食其说到一半停下来,他干脆就走出班列站在军帐正中的走道,恭恭敬敬地对目光看过来的吕哲行礼:“主上。当今天下比大争之世还为残酷,大争之世哪怕落败了还能延续为先祖祭祀敬香,但是现在的一切都变得太惨烈了,实在不需要为了一个摘手可得的王号而变得缚手缚脚。”

一阵附合声立刻就频繁响起。更有一些听得心里舒服得意忘形的家伙在吼叫“善”或者“彩”。

蒯通看到吕哲嘴角勾起眼睛又看过来不由露出苦笑。他可是军师啊,算是军方文士第一人,而郦食其不过是客卿。吕哲扫过来的那一眼分明带着幸灾乐祸的意思,是等着看他这个军方第一文士和郦食其这个拥有绝佳口才的客卿怎么明辨来着。

吕哲麾下的文臣一直在增加,可是一些晚来的文士并不像刚起家那会容易得到重用,自然是想要在吕哲面前发挥才能得到看重好平步青云。

郦食其出来并不是想要踩着蒯通上位,是看到有那么多人不愿意吕哲接受始皇帝册封,寻着博得众人好感的心思才站出来。要是蒯通再分辨几句,他会再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等待蒯通重新反驳,哪怕还有更美妙的语言或是辩论都不会再讲,只会向蒯通行礼然后退下。这样一来不但博得了众人好感,也不会去恶了蒯通,算是两全其美。

蒯通当然也知道郦食其不会得罪自己,但是他本来就不想出来说那些话,会出来都是出于吕哲事前的示意。现在他已经讲完了该讲的话,也成功的将不甘心平静的文士引了出来,实在没必要再亲自下场,接下来有的是同样不甘寂寞的文士出来与郦食其唱对台戏。

事实上,哪怕是本来也不赞成的人,他们见郦食其有了表演的舞台,蒯通这个“选手”只是开了一句“开场白”就不再“参演”,怎么也不会放弃表现自己的机会。

续郦食其下场之后,叔孙通和陆贾也都下场展现自己的才华,不过他们并没有站在赞同接受始皇帝册封的这边,在蒯通只是含笑不语的情况下,三人这台“独角戏”哪怕是言辞华丽少了对手也显得索然无味。

吕哲一直都在听,从头到尾一声未吭。他也在详细的思考利弊,思来想去无论接不接受其实只是碍于一种情感,他们这些人比谁都渴望……甚至比吕哲自己都渴望能早点称王,只是因为出身六国所以打从心里排斥,并不是担忧会有什么不良影响。

照顾麾下的心里感受很有必要,但是一贯的迁就却是吕哲不想做的。说得难听一点,懂得照顾臣属感受好是好,但是形成常态的迁就就是自设牢笼,在自己构设内乱的因子了。

“说完了?”吕哲音量不大,却是引得所有人目光注视过来。他对着表演完毕的文士虚请就坐,等待各自归位,环视一圈才说道:“一个一个小鸡肚肠,也不看看你们现在处在什么样的地位。”

刚刚坐下去的文士差点身躯一歪扑倒,惊骇地看向主位的吕哲时,发现吕哲并不是在说他们才心安了一些。

吕哲目光正一个一个注视过去,看得全是方才跳得最欢的那些人,眼神里的警告意味很浓。

没错,吕哲是优厚臣属,也愿意给人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但那都是建立在为集体着想的前提之下。若是有谁把吕哲对待臣属宽容当成是放纵,那可是大错特错!

被吕哲眼神警告的那些人虽不至于立刻冒出一身冷汗,可是心里都是一阵心虚。他们刚才已经达到瞎起哄的地步,做得确实有些过了。

“幸好你们之中没有人收到列国的好处,不然……”吕哲拖了一个长音:“就该有甲士进来拖人了。”

吕哲治理疆域讲的是依法办事,治理军队更是讲求军法,起哄的人虽然做得有些过却是达不到违法的地步。他们很清楚自家主上已经做出了最严厉的警告,接下来谁要是在商议中瞎起哄,那可就构成故意喧哗之罪,在军中喧哗之罪有大有小,重可砍头,轻可鞭挞三鞭,怎么定罪就看是在谈什么了。

“方才已经有很多人讲述不接受册封的理由,”吕哲含笑看向刚才下场展现才华的几个人,算是进行安抚。然后用右手的手指在长案上有节奏的敲了敲,良久他才问:“除了蒯军师认为应该接受册封之外,还有哪位认可?”

偌大军帐之内一片静悄悄,不少人在面面相觑,也不是没人狐疑地对视怂恿。虽然还是有点迷糊,但是现在还有谁会看不出自家主上的态度?

娩杓是沉静良久后第一个开口说话的人,他很明确地表示应该接受秦国的册封,然后又讲出自己为什么同意,大体讲的是跟所负责的商事有关,为了增加说服力还罗列出近一年来与秦的商贸往来,谈到若是缺了秦境的马匹等牧畜来源会产生什么影响时,不少人听得脸色剧变。

其实娩杓不用说那么多的,他只需要说起与秦交恶乃至于交战会失去牧畜来源就足够了。

在场的以军方将领为居多,几乎每个人都知晓失去牧畜来源会对即将在建设的骑军造成什么样恶劣乃至于是致命的影响,更别提军方的肉类食物也是依靠与秦通商获得,一旦失去了唯一可以购置牧畜的渠道,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可想而知。

“说你们小鸡肚肠还算轻了,”吕哲冷着脸:“你们为我部将,日后都会是开国功臣,心态却还停留在过去。为了一丝内心爽快,遇事不做深思熟虑,我怎么能对你们委以重任。”

这一下不止是心情忐忑了,原本没有冒出来的冷汗也冒了出来,刚才那些下去表演的文臣更是悔得肠子都青了,只希望吕哲不要记在心里才好。

“你们,”吕哲抬手点了点郦食其等几人:“身为文臣行事不要过度卖弄口舌,有的是给你们展现才华的机会。此前诸事便算没有发生,日后定要引以为戒。”

几个文士赶紧弯腰下拜认错,明明知道吕哲是在借机敲打,直立腰杆的时候还要露出一脸的诚惶诚恐,也不怕累得慌。

第五百六十三章:百万军聚,只为一会(上)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国风?郑风?山有扶苏》

在后世,人们对于扶苏这位公子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充满了好奇,许多史学家认为若是由扶苏继承秦二世大秦一统的局面至少能维持两代,不会像是十八公子胡亥矫诏登基后二世而亡。

《国风?郑风?山有扶苏》是什么意思呢?

山上有茂盛的扶苏,池里有美艳的荷花。没见到子都美男子啊,偏遇见你这个小狂徒。

山上有挺拔的青松,池里有丛生的水荭。没见到子充好男儿啊,偏遇见你这个小狡童。

从这里可以看出始皇帝对长公子的出世带着多么大的期盼,渴望新出生的男孩能够是一个俊俏的美男子,愿其能像大鹏、扶苏树一样扶摇直上九万里。

吕哲对于这位秦长公子亦是充满了好奇,很想亲眼见一见这位传说中集俊美与仁慈于一身的男子。他很快与扶苏约定好见面的时间与地点,在时间到来后带着蒙毅迫不及待的出发了。

战场之上其实没有太好的见面地点,稍微有什么风吹草动都是在各方的严密监视之下,因此只带几个护卫来个清淡点的见面成了不可能,那是在给列国一举击杀吕哲与扶苏的机会。

想要低调一点不可能,吕哲也就来个反其道而行,大张旗鼓的集结全军向秦军所在的营地方向布阵推进。

当然,所谓的全军并不将魏、韩、楚三**队算进去,吕哲集结的是麾下的二十五万大军,三万魏军、二万韩军、二十八万楚军全部被留在原地,只有魏王、韩王、楚王连带项氏在军中的重要人物都一同带上。

吕哲军经过近一年的整军,整军期间极度注重队列严谨。在布阵推进时有号鼓控制步军的迈步踩踏节奏。自军队推进后,天地间就一直出现整齐划一的踏步声,使得得知动静的列**队与秦军注意力全部被吸引了过来。

人一满万便是密密麻麻,二十五万人列成阵势,一个方阵一个方阵的步军占地便是以十数里来计算,浩荡的军队随着号鼓踏步行走,再有将近六万骑兵一人双马在左右两翼随同推进,整个画面看去自然威武雄壮,声势也非同小可。

吕哲率军向秦营所在方向推进,齐、燕、赵三国没人清楚吕哲为什么会突然间向秦营推进。摸不着头脑之下竟是有些期待。概因他们也发现秦营里面动静不小,号角声阵阵之下有种像是大战将起的意思。

观看吕哲军缓缓推进的所有君王,特别是赵、魏、韩这三个从晋国分裂出来的后裔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晋国,想起晋国又不得不记起那支在赵、魏、韩三个氏族拼尽全力才消灭的智氏武装。

在华夏的军队历史上,能做到整齐划一的军队不多,第一支不靠号鼓便能使士卒迈步节奏一致的军队是晋国智氏上军。晋**队全部都是以贵族武士组成,所谓的上军是“上、中、下”三军中的一支。这些军队不是什么常备军,是晋国各大氏族的家族军队,只是在国君发出号召的时候才出战。晋军向来有好整以暇的偏执追求。其中又以智氏军队尤甚,无论是在作战还是行军都保持严谨性,临阵时的战法犹如波浪一拍又一拍万分有节奏,在对楚作战中履历大功。算是春秋争霸时最为精锐的军队,没有之一。

秦军也追求好整以暇,是在晋国之后对整齐划一要求最为严格的列国。在武士阶层没落的年代,列国皆是征召农民、商人等非贵族参军作战的年代里。秦国为了保证有一支足够精锐的军队设立了蓝田大营,一直是以全国之力蓄养五万到十万的大军。正是因为有蓝田大营的存在,为秦国培养出了无数合格甚至优秀的基层军官。屡次临时扩编之后这些军官分配到新组建的部队很快就带动新的军队形成战斗力,是秦国能一统天下的秘密之一。(令人想到了一战之后的德国十万陆军)

吕哲军在向秦营方向逼近,秦军那边也在大肆调动军队,不一会儿秦军辕门被打开,一队队身穿灰色或白色、黑色的秦卒踩着“轰隆”的脚步声鱼贯而出。

先是戈矛兵,随后是长矛兵和弓弩手,等待战车兵走完,更大的“轰隆”马蹄声中背上背着劲弩、腰间悬着长剑的骑兵像是永远没有休止那般涌出。

单骑走马是赵武灵王首创,亦是所谓的“胡服骑射”,但是将单骑走马发挥出最大作用的人却是秦国的武安君白起。长平之战中,秦军用单骑走马切断了赵军的后勤补给线,使得四十万赵军缺粮之下投降。不得不说,武安君是用学自赵国的知识用在了赵军身上,并在单骑走马的较量中“山寨货”战胜了“正版货”,在四十万赵军被坑杀后,这件事情里充满了双方都不光彩的讽刺。

“秦军有至少十万单骑走马……不,不确定是不是单骑走马,秦军骑卒背后有劲弩,除却没有吕哲军骑兵的骑枪,看去十分相像!”

“秦军走马冠绝天下,天下马匹又被秦国掠夺,举国两百万马匹,有十万骑兵不足为奇,只是不知道与吕哲军的骑兵孰优孰劣?”

“看!秦军也在列阵,他们还是以五百人为一个小方阵,以五千人一校为一个大方阵,每个大方阵又在号角声和旌旗摇动中变位,且看看摆出的是防守还是攻击阵形。”

“是行军阵!”

所谓的行军阵有很多说法,一般是采取一直长蛇队形,但是秦军的空间很难形成足够的长度,因此只能中规中矩的摆出一个四边形的长角阵列,又按照兵种的分别安排什么兵种在什么位置,这样的行军方式可以用短暂的时间完成防御阵型或是攻击阵型。

其实吕哲军在推进时也是四边形的长角阵列,这是一种临战前最经常出现的行军阵形,有利于根据敌军的变动采取针对性的变阵。

秦军和吕哲军都行动起来,齐、燕、赵三国的军队自然不是干瞪眼看戏,他们的军营中敲打着战鼓,人吼马嘶声显得非常吵杂,在吕哲军与秦军相距大约三里都停顿下来后,齐、燕、赵三国的营盘辕门才被打开,随后士卒慢跑着出营。

从出营就能看出一支军队的质量,吕哲军和秦军出营时不管是疾是缓都保持比较严谨的队列整齐,齐、燕、赵三国的军队出营却是人混在一起像下饺子一样的涌出,别说什么队列严谨,百人队与百人队不走散就算不错了。

“差距太大了。”项梁离吕哲所在位置不算远也不近,间距是二十个马位。他的旁边皆是项氏一族的族亲,项籍(字羽)一直紧紧跟在他的右侧:“羽儿,楚军中除却子弟兵,只有五万精锐能像吕侯和秦军那般,你还认为伯父的策略有错吗?”

项羽现今虚岁不过十四,人长得却是人高马大,身材也是极为魁梧。他听到伯父项梁的话很不服气地昂起头:“秦吕的军队是精锐没错,但是我大楚亦是不差。若是让孩儿统帅子弟兵与他们交战,一万对五万不在话下!”

“呵呵,一万能打赢五万,但是不管是秦军还是吕侯麾下的军队都不止五万,”项伯含有深意地说:“勾践卧薪尝胆,方有三千越甲吞吴。”

“给孩子十年……不!五年,只要五年还能也能练出十万、二十万、三十万精锐。我们大楚男儿不会输给任何一方!”项羽那双重眸闪烁着凶残,握着缰绳的手也是爆满了青筋。

周边项氏一族的大人们听到项羽的话都是露出欣慰的表情,一些与项羽同辈的少年郎则是既羡慕又钦佩。

“兄长,”项权压低了声音:“真要把羽儿送到吕侯那边为质吗?”

项梁倒是丝毫没有压低声音:“吕侯他人不选,独独选羽儿,那是吕侯也知道我项氏麒麟儿非同凡响。”说着看向一脸愤慨表情的项羽,“能忍人所不能忍方为大丈夫,也借这件事情雕琢羽儿吧?”语重心长地专注看着项羽,“能吃得苦中苦,才能成为人上人。暂时的屈辱算不得什么,你前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