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4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了吕哲如今的身份地位想看什么样的美女看不着?不过现在也只有传承百年的家族家中才会养着越女和吴女。当然,所谓的越女和吴女指的并不是该名女子的出生地,而是一种血统再加上培养的技艺。

事实上到了吴越都被灭亡之后,越女和吴女就不再单指出生区域,若是有人介绍越女或是吴女,其实他们是在炫耀自己的底蕴,也只有传承悠久的家族和富贵的家族才能养着什么生产都不做,专门学习怎么跳舞和取悦人的艺伎。

赵氏王族灭亡又重新复立,他们的传承其实是已经断了,毕竟秦国在灭亡赵国之后肯定是不会留下赵王室重要的族人不受控制,因此包括赵歇在内的赵王室族人在赵国灭亡之前就是一些边缘人物。

越女和吴女所指就是拥有吴越舞蹈文化的艺伎!不是一些边缘人物所能蓄养,那么现在的赵氏宗亲是怎么得到越女和吴女就值得深思。

另外不得不提到那批乐师,与之艺伎相比乐师更加难以培养,毕竟音乐可不像舞蹈易于培养,比之舞者更加的讲究天分。

而在上古先秦有一条很奇怪的规矩……或者说是常识,乐师基本为眼盲者,也就是所谓的瞎子。乐师是不是天生就是瞎子?有些可能天生就是瞎子,但是更多是在成为乐师之后自己弄瞎。原因?听闻是眼盲者耳朵更为灵敏,无法视物的人也才能更好的掌握音律。

艺伎和乐师都不是短时间内所能培养,那么吕哲眼前这一批艺伎和乐师只会是有人送给了重新复立后的赵王室宗亲。而那批宗亲不是被赵歇给软禁起来了么,怎么还会自愿奉上十分珍贵的艺伎和乐师?

吕哲是问了一下才知道赵王室宗亲是自愿。不是赵歇在软禁的过程中没收。

赵歇被吕哲很慎重地问后,这才意识到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他目光不断在那群艺伎和乐师上来回扫视,原本应该做出“请”的姿态也停顿了下来,迟疑着不知道该不该邀请吕哲上前。

吕哲的目光却是在赵国一众文武中来回扫视,他很清楚若是真的有人安排刺杀。这一帮赵国文武之中绝对有人参与。

整个山头都是汉军围着,到处也都有汉军士卒在来回巡视,山顶上吕哲身边更是有数百精锐甲士和擅长灵活搏杀的武士保护着。除非是他自己找死,不然让刺客近身也只有表演舞蹈的艺伎才可能办到。

赵歇在迟疑中看向了陈余和张耳这两位最为信任的臣工,他当着吕哲的面呼唤两人过来,开口问道:“宴席不会出什么差错吧?”

陈余和张耳显然都是被问愣了。两人对视一眼之后,张耳率先答曰:“王上,那帮女姬与乐师已经经过最全面的检查,绝对没有携带凶器。”

陈余随后也说出类似的话,并一直用着奇异的眼神偷偷打量汉王哲。估计是在心里不断鄙视吕哲怕死也怕得太严重了。

得到两名信任臣子的保证,赵歇这才请吕哲就席。

这种宴会不会分立什么主位次席,就是采取两边安置案几和坐蒲,席位相对的正中间空出一大片的空地。

每一个席位旁必定是会燃烧着一个小炉和一个大炉,小炉子是用来温酒,大炉子则是用来烧釜。釜其实就是一种圆形自带三角支架的物体,是现代锅的前身,它在贵族宴席上绝对会看见。是用来煮肉块的必要工具。伺候它们的是三个人,一人温酒和一人掌釜,最后一个人是照顾柴火。

目前案几上已经摆放这一些冷盘。几个碟子中是一些风干了的果脯,较大的盘子则是一些腊肉。有冷盘自然也会有其它,像是一种叫作甑的工具里面所放的就是一些热的熟食。另外像是鬲和罐也能看见,它们和甑都是有各自用途的用餐工具。

甑和鬲是连体,甑是一种与鬲通过镂空的箅相连,用来放置食物。利用鬲中的蒸汽将甑中的食物煮熟,算是一种蒸食的用具。

诸侯一级的用餐必然是会有鼎。像是吕哲和赵歇所坐的席位都有摆放大大小小的鼎,吕哲不多不少为九个鼎。赵歇则是至于七个鼎,一些臣工为五个鼎,更多则是只有罐而没有鼎。

用鼎就餐有讲究,天子为九鼎,诸侯为七鼎,大夫为五鼎,显然赵歇做出的姿态就是将吕哲视为天子。

从某些方面来说吧,赵歇其实也是在暗示吕哲,期望吕哲能够像是周王室那般信守诺言,在进行分封之后能与诸侯王共天下,严格执行分封政治,遵守封地应有的自主权和自治权。

赵歇所希望的也是吕哲在坚持和摸索的,事实上不止是赵国这方面关注这个,汉国内部又何尝不是关注?

华夏文明讲究的是有些话只能隐晦地用某些场景来暗示,吕哲得到暗示比较肯定地对赵歇点头认同,看到吕哲做出这一副姿态的人都露出了笑容。

除开那些用来盛放食物的工具之外,必不可少的当然有割肉的匕首、喝汤的汤匙、插肉的双头插、夹肉或夹菜的箸。

吕哲率先屈膝跪坐而下,随后是赵歇,最后才是汉赵两边的臣工与臣子。

在吕哲的长案上摆放着一个已经温好酒的斝,除了他之外则是全部使用觚。

斝的样式与“爵”的款式差不多,不过它要比酒爵大上至少两倍。斝是用于温酒的酒器,也被用作礼器,通常有青铜铸造,三足,一鋬(耳),两柱,圆口呈喇叭形。由商汤王打败夏桀之后,定为御用的酒杯,诸侯则用角。而这里赵歇的安排是吕哲使用斝,包括赵歇在内的所有人则是用觚。

觚是什么?其实它也是一种酒器,不过是圈足,敞口,长身,口部和底部都呈现为喇叭状。觚初现于二里岗文化,到西周中期已十分罕见。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

华夏文明讲究礼仪尊卑,认为一切东西都包含了礼仪,在一系列的礼仪之中定下尊卑,有尊卑才会让社会和谐,懂的礼仪既是知道规矩,那么也就不会做超过自己权限之外的事情,减少破坏规矩而产生的动乱。

礼仪尊卑重要吗?对于统治阶层来说自然是无比的重要,他们用这一套规矩、认同这一套规矩、推广这一套规矩,社会精英一概的执行下,上古先秦从未发生过农民起义的例子,而奴隶的起义虽然有却是极为少见,且每次都被统治阶层连同非奴隶阶层迅速地扑灭。若是按照现代的解释,所谓的规矩是介于律法和普世道德观的产物。当然了,建立一套规矩的出发点都是被用来巩固统治地位,因此规矩对于“当局”自然是最有利的,解释权也在“当局”。

所有人就坐完毕,不知道是谁鼓了三下掌,掌声过后位于遮阳棚之外的乐师开始演奏乐曲。

音乐之中有很明显的赵风风格,不完全相同于雅乐却又是脱胎换骨自雅乐,曲调比之平板的雅乐相对要丰富一些,里面充满了一种欢快与隆重。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款款的女声歌喉缓缓而来,一听便是很多女姬在一同合唱,她们唱的是《诗经。小雅。鹿鸣》。

《诗经。小雅。鹿鸣》本是周王室大宴群臣宾客的宫廷乐歌,一直到晋国没有分裂成为三晋之前都是属于周王室独有。在晋国三分之后,周王室失去了一直庇护正朔的封国,各诸侯国从晋国没有就谁也没有再把周王室当一回事,不应该为诸侯所用的《诗经。小雅。鹿鸣》也就成了诸侯们宴客的开唱曲目。

在“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的这一段中,一些身穿绿色麻布衣裙的侍女换换步入宴会正中的空地,她们随着歌声跪下伏拜,然后用膝盖挪着移动到相应位置前方的案几。

吕哲身边自然也有侍女,他在侍女双手抚着小腹、直挺着腰、低着头靠近的时候其实是神经紧绷,右手也是保持随时能抽出战剑劈出的姿态。

所有侍女都缓缓用膝盖挪动着到了宾客旁的大小炉灶边,她们又是整齐的一拜这才开始忙碌,自然是在温酒、照看柴火、查看水煮肉块。

所有人的眼睛都是在注视汉王哲,按照礼仪这个时候该是吕哲举起酒爵说一些祝词。

吕哲已经不是那个什么都不懂的穿越客了,他双膝撑着直立腰杆,右手握住剑柄,左手拿起酒盏:“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说完《诗经。小雅。鹿鸣》该有身份最尊贵的人该说的话,他喝下早就被检查无毒的浊酒,空着酒爵比了一个虚晃圆圈的动作。

音乐还在继续演奏,所有人都举起案上的酒一饮而尽,与刚才停顿下来现在又开始吟唱的女姬和声“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喝完双手持觚向着吕哲行礼致意。

吕哲还需要再回一句“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这顿宴会的开场才算是完整。

……………………

奶奶的病情很重,需要守夜,等她睡着了能码一些字。

荣誉不确定最近的更新规律,如果造成断更现象,拜托大家担待一些。

第七百四十一章第一次(下)

华夏礼仪多而复杂,没有从自小开始学习基本是不可能有什么贵族的味道,而有没有像贵族一般拥有高贵的气质是被用来评价家世。

事实上想要培养一个拥有贵族气质的人真心相当不容易,那是任何生活细节对礼仪都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并不是装装样子就是贵族范儿。

吕哲没有从小学习贵族礼仪,甚至说在场就没有一个人是从小有那样的环境,所以谁看上去都不具备古典的雅风。他们能够按照上古先秦的礼仪来举办宴会,首先是因为很多属于“那个时代”的人还活着,其二是放火狂人没有进入秦地一路放火过去。

文化的断层是因为什么?华夏文明的文化传承都是因为战火而被毁掉,导致越来越多的礼仪消失掉,更因为不断有胡人入主中原对华夏本来文明的封锁和摧残,结果很多人以为那本来就是华夏文明的东西根本就不是,比如对龙的崇拜就是其一。

对龙的崇拜很多人以为是自有华夏文明起始就存在,可是上古先秦一直到汉、东西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亡国(元)、明,然后大明再次亡国,龙的图腾和崇拜是有没有错,比如春秋时期的被楚国所灭吴国,可是龙真心就不是代表华夏文明的图腾,上古先秦到春秋战国鸟类的图腾才是主流,此后在汉以及之后的朝代基本已经对图腾进行弱化,是到了“我大清”龙才真正成为代表国体和皇帝,至于龙的传人这一说法……那是到了近现代才有的事了。

所以吧,无知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有人告知了错误的东西,并一而再再而三地进行洗脑,那将是摧毁一个文明的开端,从根本上让一个文明失去了本来,换上虚构出来的东西。

纯粹的越女和吴女表演舞蹈吕哲没有看过。那是因为他不注重享受。其实一个从现代回到古代的人,一回就是两千二百多年前的上古先秦末尾,对待任何的娱乐都会失去兴趣,毕竟在现代什么没见过,是吧?

吕哲看到越女和吴女果然又是跳一种像是在播放幻灯片照片的舞蹈,还是将目光一直在众女身上扫视。当然。他可不是在看若隐若现的女子身形,是在检查那些女子到底是哪里能够藏匿兵器。他看了半天实在看不出那些女子有什么地方可以藏匿兵器,心里也不得不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太疑神疑鬼了。

收回看艺伎的目光,吕哲转为观察身旁的三个侍女,侍女虽然是身穿麻布衣裙。可是这种长裙十分的贴身,也不存在有藏匿兵器的可能性。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他很清楚不但侍女旁边有武士严密监视,远处肯定也是有弩手眼睛死死盯着,一旦三个侍女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弩箭会在第一时间射来,武士们也会立刻将她们乱剑分尸。

“估计是真的疑神疑鬼了?”放松下来的吕哲视线抬起来,正好看见对面的赵歇正在举觚邀饮,也就举起酒爵共饮之。放下酒盏之后。他举起摆在长案上的匕首和叉子,将整个宴会独有的一块祚肉分割,取一些放在旁边的一个空盘子里。口中也说道:“赵王,请用。”

分祚肉也是华夏古典礼仪之一,历来是天子赐予诸侯,所包含的含义是“共天下”的意思,该套礼仪吕哲已经练习了很多遍,毕竟不管是在对功臣封侯。或者是在与秦、赵两国合并期间这套礼仪都会被用到。

分祚肉是一个十分严肃的场合,有着赵国风味的音乐已经停止。换上的是很正统的雅乐,吕哲就是在那种没有任何起伏的雅乐中慢慢切割祚肉。给予赵歇的是相对大的一块,另外那些属于汉国这边的臣工也有幸能获得一小块,至于赵国那边吕哲只给予陈余、张耳、武臣,其余赵国那边的臣子则没有份。

吕哲一一将祚肉分发下去的时候,他能看出赵歇很激动,获得祚肉的每一个人都相当激动,有个别的人甚至还激动得流下泪水。

祚肉啊!那是天子给予封王者才会有的东西,吕哲给赵歇分去祚肉是再一次确定赵歇会为一名诸侯王,给另外那些人分去祚肉则是在认可他们的功劳,也是在鼓励他们多多立功,希望他们建立的功劳都能达到封王的功勋。

其实吧,也就是吕哲才能干出这样的事情,毕竟在他生活并成长的年代祚肉只是拜神和祭拜祖先的祭品,虽然也是神圣,可是所包含的含义与目前所处的年代是绝对不同的。但是看赵歇激动成那样子,一些臣工也激动到流泪露出感动的表情,他也算是收买人心做对了吧?

没有被赐予祚肉的一些人,他们之中有些人是做出低下头做出低眉顺眼的姿态,有一些人则是羡慕或者嫉妒地看着别人案上摆放的祚肉。他们这一副模样基本是被吕哲看在眼里,而吕哲看到没人露出仇恨或是狰狞的表情,心里的警惕虽然还是有,可是已经非常放松。

吕哲脸上多了笑容,宴会自然是变得轻松起来,随即音乐像是在展览一般开始不断变换曲风,几乎是将战国七大国的曲风都演奏了个遍。艺伎也是流水一般不断变换女姬,从越女到赵女一队一队地更换着舞蹈。

女姬前面所带的前缀是在述说来源于哪里,这个“来源”指的不是出身或者祖籍,是她们跳的舞蹈是哪一国的文化。

这个时候的舞蹈是来自耕作、动物、祈祷,模仿耕作和动物的动作来编舞要迟于祈祷类型的舞蹈,毕竟所谓的舞蹈最先是称呼为“巫道”,也就是说是从傩舞中演变而来。傩舞是做什么的呢?其实就是巫师向神或是祖先祈祷用的一种“请神法”,现代称呼为跳乩。当然,现代的跳乩和古时候的傩舞是两回事,只是用意相同。傩舞不带杀伐之气。而跳乩注意这个“乩”字,“乩”与“战”的字体十分相视,象形文字的每一个字怎么写都有它的意味,所以现代跳乩其实是从一种战争祈祷演变而来。

有人怀疑跳乩并不是华夏本来的文化,而是来自于胡人的一种习惯。事实上胡人也有战前祈祷的习惯。不过并不是士兵亲自参与祈祷,是一种不管是叫巫师还是称呼为萨满的人在大军或是贵族前面进行祈祷。胡人没有成系统的文明体系,所以哪怕是向神祈祷都不会有固定的套路,只能是乱蹦乱跳,并且还特别崇拜杀戮和血腥,这从一些文献记载胡人进行祈祷或是占卜都到鲜血就能看得出来。

说到祈祷。上古先秦在开战之前真的是需要向崇拜的图腾或是祖先进行祈祷,其中最有明的就是春秋时期的晋国,晋兵每每开战之前肯定是要进行祈祷,祈祷的姿势是单膝跪地,然后摘掉头盔让在地上。双手或是一种握着兵器或是双手捧着兵器保持礼敬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