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4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挛鞮头曼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汉军的胃口实在太大了,不但占领了靠近华夏本土区域的草原,甚至是朝着浚稷山方向进军。

胡人遵循的是肉弱强食的规则,他们服从于挛鞮头曼有一部分是因为其血统,又有一部分是因为挛鞮头曼残暴血腥,占据绝大部分因素的是挛鞮头曼领导下匈奴这个族群确实是一直在变强。

追随强者是人类的天性,但是一旦发现追随的头领不再强大,人类放弃乃至于是背弃也绝对不会有任何的犹豫。

挛鞮头曼不想成为被追随者背弃的首领。那也是为什么他会率军待在黄河源头对于是否突围显得犹豫不决的原因之一。

后面,汉军在草原上肆虐的消息逐渐传来,挛鞮头曼有试图率军突破沃野方向汉军的堵截回到草原。可是无一例外都是遭遇到强力阻击没有成功。

来自于麾下各种压力更是让挛鞮头曼不能那么简简单单将屁股留给汉军向西突围,若是朝西方突围他们还不知道要绕多久的路才能回到草原,绕路也许还没有回到草原浚稷山已经被汉军占领?那么挛鞮头曼只能是留在原地牵扯汉军的兵力,使汉军没有足够的力量去侵袭草原,这样一来草原上的各个部落或许在面对兵力不足的汉军时还能抗得住,保住对于草原人来说相当重要的浚稷山区域。

当然,除开牵扯汉军的兵力使之无法尽全力侵袭草原之外。挛鞮头曼还有着诸多不得不停在原地的原因,马、牛、羊掉膘掉得厉害是其一。其二是突然从西边冒出来的那些族群,其三是麾下大小头目和其他族群的首领仇恨情绪。

突然出现在西边的那些族群是非常陌生的存在,谁能搞得清楚那些人是个什么情况,挛鞮头曼很怀疑自己率军向西突围的时候。那些从西方涌来的族群会不会成为对他们群起而攻之,为避免在汉军的直接威胁下又陷入另一处战场,挛鞮头曼又有了一个不得不待在原地的理由。

后续的发展中,冒顿自告奋勇前去与那些从西方涌来的族群接触,经过沟通是与某些族群成为了朋友,但也不全然都是可以成为朋友的族群,冒顿不也是遭遇到攻击了吗?

一直是到发现东南方向出现汉秦军队踪影之前,由西往东迁移的族群依然还是不少于冒顿存在攻杀。这种攻杀是随着冒顿越向西越是加严重的状况,也让挛鞮头曼认为自己的选择没有错。幸好是没有贸贸然就向西突围,不然就该陷入另一处泥潭般的战争中去了。

挛鞮头曼已经渐渐喜欢上自己的大儿子冒顿,那是建立在发现汉秦联军踪影时。冒顿竟是能说服一些有敌意族群派人前往东方观察的前提。

“让他们看看汉军和秦军的强大,只要看到汉秦联军的强大和咄咄逼人,那些顽固的家伙只要还想继续向东寻找栖息地,只有选择与我们进行联合。”

冒顿还有一些别的没说,他邀请众多族群派人前往观察还有另外一个用意,只要那些族群有人出现在战场。到时候他这方有的是手段让汉秦联军以为匈奴已经与那些族群成为盟友,从而让汉秦联军将那些族群当成敌对。要是汉秦联军将那些族群视为敌人,最后那些族群只能是与匈奴联盟。

挛鞮头曼收到了大儿子冒顿的好消息,一直瞒下来的一个消息他也告知了冒顿。

华夏本土周边的草原遭遇侵袭,大片大片的土地被汉军所侵占,汉军若是胃口仅限于此也就罢了,偏偏汉军的胃口太大了。随着部分汉军出现在戈壁的另外一头,不但是浚稷山方向留在后方的匈奴知道了南方战事不利的消息,匈奴王庭已经在集结新的兵力准备南下救援,连带本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一些族群也受到刺激,像是丁零与坚昆这两个草原大族,又像是一些属于戎族和狄族的部落,草原上的各个种族和部落正在走向联合,准备联盟南下与将敢脚步踏上草原的汉军碎尸万段。

草原联军的第一批部队已经朝燕然山方向集结,绝大多数是匈奴留守人员,统军的是挛鞮头曼的小儿子,也就是那个挛鞮头曼无比喜爱的挛鞮吉脱,由挛鞮吉脱作为名义上的主帅,配合匈奴族内的一些部落首领,集结了八万左右的匈奴本族人,加上部分靠拢过去的戎族人和狄族人大约四万的兵力,合兵十二万。

丁零与坚昆这两个栖息在现在成为北海后世成为贝加尔湖周边区域的大种族,两族也集结了族内的大部分牧民,收拢周边另外种族的一些部落兵力,成为第二梯队约十五万的兵力沿着狼居胥山南下。

草原上的第三梯队是来自于草原西北方向的呼揭族和涿邪山周边的一些戎族人和狄族人。这一梯队的草原联军数量最少,大概只有三万余人,他们在涿邪山区域进行集结。然后开向浚稷山地区,按照脚程的远近该是会成为续挛鞮吉脱先行南下的第二进攻梯次,反而是丁零人和坚昆会因为距离太过遥远落在最后面。

挛鞮头曼收到这些消息也就是在这几天,还是一些匈奴本族人冒死穿越汉军没有严密监控的沙漠地带,可以说是九死一生才带来的消息。

草原上的各族在集结大军准备与将扩张脚步踏入草原的汉军死磕,对于挛鞮头曼来说是一个值得振奋的消息,也是一个让挛鞮头曼觉得留在黄河源头是正确选择的消息。但是对于冒顿来说却是一个喜忧参半的消息。

现如今草原的总人口有多少?说实话谁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毕竟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难以进行人口普查。除开种族太多难以进行人口计算之外,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也是一直在移动状态,谁能清算得过来?不过大略地计算,整个华夏本土之外的草原上。不将东胡那边计算进去,各族的总人口该是有将近二百五十万左右?

按二百五十万人口来计算,诸多种族包含先期南下被困在黄河源头的这一批,后面又集结起的那些,前前后后集结起来的战士已经达到五十万左右,不得不说残酷的生活环境确实是更加能够孕育彪悍的种群。

必须说明的是,胡人的武装一直以来就没有个严格的兵源限定,老人、孩子、妇女、男青壮……只要是能骑得起马拿得动兵器就算是武装的一员。另外,目前的草原也没有经过匈奴进行统一草原之战让大量人口死亡。拥有二百五十万左右的人口已经算少。一直是到匈奴统一草原之后,哪怕是吞并了部分的东胡人,冒顿统一草原之后的总人口初期也不过是接近二百万人。随后的自然生育增长和占领西域才让匈奴统治下的人口接近五百万人。

草原上正在集结援军准备南下,意味着被困在南方的这一批胡人不再是孤军奋战,对于被困的所有胡人来说都是一个值得欣喜的消息,但其中也有显得不是那么愉快的人,那个人自然是听到大军统帅是挛鞮吉脱的冒顿。

按照长幼有序的继承规则,冒顿会是在头曼死了之后的匈奴统治者。也将成为匈奴与其余族群联合的单于。当然,匈奴并没有什么长子继承法之类的东西。胡人选择首领血统是重要,但是更为重要的还是强大与否。不过吧,总得来说冒顿还是第一顺位继承人。问题是头曼并不那么认为,头曼因为喜爱小儿子想让吉脱继承王位是匈奴族内乃至于盟友们都知道的事情。

现在,挛鞮吉脱率军正在赶来救援的路上,哪怕是还没有见到一个援军的影子,但因为挛鞮吉脱是援军主帅的身份,无形中挛鞮吉脱的威望正在暴涨,使得冒顿因为一系列努力渐渐获得人心影响力正在变淡,对于一心想要成为单于的冒顿来说简直就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草原上的援军正在赶来,可并不是说下一刻就会出现,不谈花费在路程上的时间,这个时节是牧畜交配的季节,牧畜对于草原人来说不但是财产也是生存下去的关键,哪怕是挛鞮吉脱想要南下,各个部落的首领和族民也要等到牧畜交配结束,那么在春季结束之前肯定是无法成行。

也因为是牧畜交配,受孕成功的一些母的牧畜肯定是无法成为军粮,只能是挑选自公的牧畜作为军粮,草原大军的粮秣绝对是一种不足的状态,冒顿并不认为吉脱那个小屁孩有足够的能力来解决这一难题。

冒顿理解自己的父亲头曼为什么会待在黄河源头区域,也正是出于理解才那么努力地寻找助力,想要在这一次危机中展现自己的能力。

汉军向草原进军之心昭然。汉军的那种进军不是像曾经大部分战国的军队那样清剿一番就退军,是带有很强烈的占领目标,是像战国中的赵国打下一片地盘之后设立郡,如雁门郡、代郡那般。

曾经的赵国是消灭了部分的犬戎,全歼了鬼方残余,之后又将强极一时的中山狼国融合掉,因此华夏族群也才将疆域扩展到草原。现在汉军的动作远要比曾经的赵国要大,虽然消息并不是那么畅通,但是一些消息已经显示汉军快要占领阴山以南,河曲的东边草原也被汉军攻占沙漠以南地带。

汉军的攻势是建立在对草原族群的杀戮和奴役之下,若是有谁能够击败汉军使之向草原进军的脚步被阻止,谁就会成为草原上的大英雄,大英雄往往会有巨大的威望,威望会让各个豪杰前来投靠,诸多的部落也会以之马首是瞻,冒顿无比渴望那个大英雄就是自己。

带着复杂的心情,冒顿邀请一些从西边迁移而来的族群代表赶到了黄河源头区域。

跟随冒顿前来的族群代表不少,连同必要的护卫力量该是在三千人之间。冒顿将人带到后也没有前去谒见头曼,似乎是不想那些族群的代表与头曼过早接触,而是带着人冒险接近汉秦联军,寻找有利地形进行观察。

目前汉秦联军距离头曼所在地是有五十余里,因为需要尽量不引起注意冒顿只是带着少数人准备多匹可供替换的战马,爬上了距离汉秦联军营地约二十里外的一处山坡,远远地进行观察。

距离二十里看去并不会清晰,所能看见的也就是汉秦联军营盘模糊的轮廓,借着地势他们看到的是驻营范围至少占据二三十里的巨大营地,整个营盘分布是一种“品”字形,重重叠叠的“品”字形又汇集成一个巨大的“品”字形状,远远看去人只是一个小黑点,不过密密麻麻的帐篷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

尽管是还没有看到汉秦联军长什么模样,又或者是看到汉秦联军的武器装备有多么精良,可是汉秦联军的驻营布局所展现出来的已经让前来观看的各个族群代表感到恐惧。

汉秦联军那庞大的营盘和众多的军队是蛮吓唬人,可是汉秦联军设立营盘上面展现出特有的文明底蕴更能说明一些问题……

第七百八十三章:有那么穷凶恶极吗?

一个文明的强大一直是体现在其军队上面,军队的底蕴是否足够则是看设立营盘的布局。

汉秦联军的营盘给人一看就是经过精心策划的布局,不但显得规整且拥有极强的伸缩性和防御性,要是懂行的人还能看得出是根据地理、风势、水源等几个方面的考虑,最终才形成现在所看见的营盘整体结构。

越是强盛的文明,军队就越加显得有纪律,冒顿与一帮族群代表在山坡上看了许久,汉秦联军的营盘压根就不存在士卒乱跑的现象,若不是每隔梯段时间有一些黑点从帐篷出来,列着队前去营盘中空出来的校场,然后再整齐排列不知道在干什么,真的会令人怀疑那是不是故布疑阵的一个空营。

游牧民族的营盘从来都是乱七八糟,布局上面从不会考虑什么东西,看不到排列整齐的帐篷,也看不到营内层层的预防性防御工事,想要有一条笔直连通整个营盘的道路更是妄想,唯独能看到随意到处乱跑的人。

华夏文明在周王室时期可是内战了数百年,长期的作战虽然造成生灵涂炭……不对,在春秋早期战争是军队与军队之间的事情,不会祸及平民,另外因为要获得征服税的关系也极少进行攻城战,还是需要到春秋后期和战国时代战争才波及平民。第一个不遵守春秋交战法则的是击败了宋襄公的楚国。第一个打破战争不祸及平民的军队是秦军。长久的战争早让华夏文明的行军作战有着一套套经验,特别是对于宿营方面的格局更是深入了率军将领们的骨髓。

二十里的距离有些远,冒顿等人依然还是能区分出一些东西。尽管汉秦联军的营盘构造不是全然看懂了,但是大概为什么那么布局还是能有所理解,一瞬间汉秦联军给予那些从西东迁而来的族群代表很大的精神压力,那种压力来自于纪律所带来的规矩(既是体系)。

纪律代表着规矩,规矩是一切社会体系的根本,无规矩不成方圆……,族群想要进入文明阶段都是从群体之间的个体协调和分工先行入手。那个规矩可以是上下尊卑。亦可以是一套合适的行政体系,唯一可以确认的就是没有规矩必定会是一个混乱的族群。别说想要变得强大,不在内乱中自行灭亡就算不错了。

能够形成一个集体的任何族群都有自己的一套规矩的格局,例如有一个站在最顶端的统治者,那个统治者有着许多的名称。不管是叫首领、大王、单于、皇帝什么都可以。除了最顶端的统治者,还需要有一帮处在顺位阶段的统治层,这个层次也有着许许多多的名称,部落形式的叫各种大小头目,国家体制的是文武百官。

如果用人体来形容一个族群,统治者是大脑,统治层是中枢神经与筋骨,其余各行各业的人则是肌肉,没有大脑、神经、筋骨。光有肌肉完全动弹不得。

越是散漫的人对于有着严格纪律性的人就越感到发怵,上升到族群的话,散漫的族群在面对有协调性族群时首先就会心里产生底气严重不足的现象。还没有真正较量就先自己心虚。

有很多表面看上去强大无比的国家在那层纸没有被捅破之前没人敢于冒犯,而一旦心里底气严重不足的族群发现某个谁并没有表面上看去那么强大,那将会演变成为一种扭曲的报复心态,甚至远要比对付起看去弱小的对手时要残暴千倍万倍。

冒顿很希望汉秦联军所展现出来的一面不过是伪装的强大,就像还没有发生的那么一段历史……

先是女真人发现契丹辽国不过是外强中干,然后是蒙古人发现女真金国也不过如此。最后文明体系相当辉煌的大宋也被曾经因为仰慕其文明层度的那批人先是惧怕,那批人在发现文化辉煌是一回事。具有的防卫武力又是另外一回事之后,曾经的仰慕变成了最为彻底的鄙夷,对于还能自我防卫一下的契丹和女真尚有一丝尊重,对于宋人……举起了屠刀将一切辉煌埋葬,曾经的文明毁于野蛮,杀戮和毁灭之下差点就让文明消失,直接回到刀耕火种的年代。

自上古先秦时期一直是到现在,华夏族群在面临任何对手时都没有陷入完全的被动情势,可以说在长久的历史长河里华夏族群总体上是压着包括北方胡人和南方蛮人打的状态,那种胡人压着华夏族群可劲地欺凌的现象根本就没有发生过,因此胡人在面对华夏文明的军队时也是处于一种底气不足的状态。

也只有当华夏族群内乱自我消耗到绝对虚弱的时候……例如三国的各个英雄豪杰(侩子手)自相残杀到华夏族群总人口数低于三百万,在那种状态下匈奴、鲜卑、羯、氐、羌才蹦跶起来,胡族首次入主中原,对华夏族群进行了多种惨无人道的屠戮,才算是将基因里面对华夏族群的仰视和恐惧去除掉,此后不管是哪个非华夏族群都对华夏族群没有了敬畏之心。

原版历史上匈奴的崛起是一种必然的事情,那是建立在华夏大地上英雄豪杰(野心家们)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