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5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吕哲建立的帝国并没有主神,仅仅是在一些场合上按照华夏文化中的习俗,于一些祭师中向某些神明表示敬意。其中就有三皇和五帝。

其实吧,历史走到上古先秦时代的末期,后世的很多神明根本就没有出现,像是三清以及众多星宿神,李耳的身份依然还是春秋时期的鲁国国家图书馆馆长,并没有太上老君的神位。

吕哲有想过要挑选一位主神来专门供奉吗?说实话是有想过,可是宗~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特别是由国家来特别认定为主神的神明更是那样,应当慎之又慎,一直以来也就没有将供奉的主神确定下来。

没有选择主神。献俘仪式上斩杀俘虏也就不会有特别的仪式,但是在收拾现场的时候必然是会向后土娘娘敬上一些敬意是必然的。

后土娘娘在华夏神系中是“厚德以载物”的另一种呈现,农夫在进行某些祷告的时候首选就是后土娘娘,向后土娘娘祈祷土地能够更加肥沃。然后再祭拜一些掌管雨水的神明。

仪式已经进入到向某些神明表示敬意的阶段,吕哲在这个时候也率领文武百官下了城楼,文武百官会在吕哲的带领下进行焚香祷告的行为,他们现在敬奉的神明就是后土娘娘。而焚香还真的就是焚香,并不是拿着条物状的香点燃,是向鼎状物投入一些粉末。最后再将写好的祷告文也一并丢进去燃烧。

一旁还在继续斩杀俘虏,另一旁却是在敬奉神明,自古以来这样的事情就不曾断绝,以此可见神明该不是什么仁慈的主。或是人用错误的方式在祭祀神明?

“原来东方帝国还是有神明存在的?”

“看样子好像是的。”

“不知道东方帝国的神明都有谁,看东方帝国那么强大,他们的神明一定非常厉害!”

一些使节似乎对帝国的宗~教很感兴趣?事实上希腊的文明中……或者说乃至于是整个欧罗巴的文化中,他们一致认为国家能不能强大与供奉的神明有直接关联,供奉的神明越是强大国家就能获得更多的庇护,乃至于是国家遭受灭亡危机的时候神明会直接出现并挽救危机。

在相信得到神明庇护可以变得更强的背景下,认识任何一名强大的神明成了必要,不但显得必要且得到难以想象的重视。正是在这种宗~教认知中,负责敬奉神明的祭师权力也大到难以想象,一些国家发动战争的时候并不是为了土地或是资源,仅仅是因为祭师的一句话就发动了战争。

不得不说的是,希腊的制度中,国王很多时候并没有直接发动战争的权力,想要动员军队让军队参战,国王需要得到神明的同意,而神明不会说话,因此祭师直接代表了神明。一场战争是不是得到来自神明的祝福(其实是祭师)事关军队的士气,要是祭师不同意出兵,国王哪怕是强制性的出兵也会导致军心士气非常低迷。

“他们敬奉的是一位叫后土娘娘的神明。”

“后土娘娘?是一位女神吗?像是我们的战争女神?”

“后面可以专门打听打听,现在不是什么好时机。”

希腊神系中的战争女神可是不少,很多奥林匹克神都是兼任战争一职。像是雅典娜就是智慧与战争女神。

一些使节带着期待与好奇,他们大多是希腊裔。他们之中已经有不少打定主意,等待探听好消息,得到后土娘娘这位神明的信息。回去后也会在自己家族敬奉的神明中加上一位后土娘娘。

事实上探明强大的神明来进行供奉这种事情一点都不好笑,或者令人感觉像是儿戏。那些使节在随后也真的将从帝国这边打听到的不少神明引进回国,像是这场献俘仪式中被帝国皇帝和文武众臣祭拜的后土娘娘就是最受欢迎和重视的其中一位华夏神明。日后,后土娘娘的神像会出现在不少国家,由国家或是家族进行专门的供奉。

当在中亚或是欧罗马。有一个国家或是家族的军队高喊着“为后土娘娘而战”在战争中取得胜利,呼喊华夏神明名字为战号的军队越多,得到更多的胜利,信奉华夏神系的外族也就更多。

被各国使节引进回国的不止是后土娘娘,华夏历朝历代必须要敬奉的三皇和五帝也进入到中亚和欧罗巴的神系中去,由那些国家的少数人或是很多人进行供奉。

现在谁也不知道随后历史上会发生的事情,在随后的数十乃至于上百年间,华夏的神明开始走进中亚和欧罗巴,传播得最远甚至是远到世界岛尽头的罗马。

斩杀战俘的程序还在继续,那些还能活着的首领们。他们一个个眼睁睁地看着自己部落的勇士像是猪样一样被宰杀,有的是挣扎着愤怒乱吼,更多的是感到深深的恐惧。

普通的战俘杀完,那些挣扎乱吼的那些首领被挑选出来,然后再次枭首。直至存活的战俘全部表现得温顺,这一场屠杀的盛宴才算是结束。

屠杀结束,囚车上的战俘被放了出来,包括头曼在内的战俘被甲士押解着向吕哲进行跪拜,刹那间人山人海再次爆发出欢呼,一致喊着“万胜!万胜!万胜!”。随着口号发出的声响是不知道多少人踏地的动静。

城门的仪式到这里算是告一段落,有人驱马牵来王车,吕哲率先上去,他站定后向司马欣发出邀请。

王车并没有打造得多么奢华或是富丽堂皇。全车仅是青铜和木质的结构,由八匹健硕的乌孙马拉动。这些乌孙马要是详细划分,它们是属于乌骓马的品质,。

华夏历史上本来没有多少类似乌骓马的健马,同样血统的马会因为身上毛发的颜色不同有特别的名称,但一定会是一些绝世猛将的爱马。像是秦末时期楚霸王的坐骑乌骓,东汉末年吕布的赤兔、曹操的绝影等等一些名马,基本上都是带着中亚那边的血统。

司马欣在谦虚不敢上王车,推辞了三次,吕哲也邀请了三次,最终他恭敬地对着吕哲拜了拜才上了王车。

并不华丽的王车插着一杆大旗,那是有着凤凰图案的王旗,旗帜为黑底,上面有用红线绣着凤凰的图案,旗面四边绣着金丝线,另有红色和金色的柳絮飘扬在旗帜的末端。

“王上,方才那些使节在言论我们的神明,臣在西北听闻了许多中亚各国和遥远地中海的许多事情,他们那边宗~教气氛浓厚,我们或许可以在这方面做一些文章?”

“噢?朕也得到相关的汇报,正有这样的意思。”

“王上要怎么处置头曼?”

“吉脱那边来了人,他请求朕能够将头曼释放回去,作为代价是与帝国永结盟好,另外送上五万战马和二百万牛羊作为侵犯帝国的赔礼。”

两人表现得略略亲密,关于怎么处置头曼也做了一些沟通,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帝国绝对会拿头曼做一些文章。

王车后面跟着不少战车,每一辆战车之上都至少有一名中郎将军团长,军方够资格的武官几乎全乘坐战车。文官也有坐在战车上的人员,除开执政府的萧何之外,一些治理地方良好的郡守也得到了殊荣,此外就是中枢一些有功的文官。

跟在王车队伍后面的是没有资格乘坐的一批人,吕哲众多岁数或大或小的子嗣,众王子后面是文武官员,参与凯旋仪式的部队是作为最后的梯次。

队伍行走在大道上从中门直接入城,这也是除开吕哲之外的一些人难得有机会从中门入城。他们从城门洞出现在城内,围观在大道两旁早就等得急不可耐的大众立刻发出欢呼声,大道两旁的高楼之上一些在监视状态下的人也洒下了各种各样的花瓣。

监视?帝国的统治者出现在公众场合自然是要有人进行全方位的安全保卫,那无关信任自己统治的子民与否,是因为帝国统治者的安危实在太重要了。另外,今天可是凯旋和献俘的大日子,官方也绝对不允许出现任何的意外。

欢呼声连绵不绝,每一个围观的人都是一脸的兴奋或是狂热地看着王车,吕哲从崛起到建立帝国基本上是长时间待在南郡,建立南陵这座雄城之外也是除开率军征战没有离开。若说南郡是帝国的近畿之地,南陵就是帝国的心脏,身在南陵的民众也是最先一批受到吕哲颁布各种政策福利的人群,要是说帝国之内的大众都爱戴吕哲,那么南陵人绝对是最爱戴吕哲的那一批。

“装备精良的军队,他们有二十支国防军的军团,有大概一百八十万的二线部队,另外还有二十万禁军。”

“听闻禁军是从数百万军队挑选出来的勇士,禁军是精锐中的精锐?”

“他们的国防军已经足够精锐,我们路上见到所谓的二线部队也不比一些小国精锐弱上多少。”

“是啊,谁还能想得到遥远的东方会有这么一个强大到令人恐惧的帝国?”

要是中亚的各国还能带着笑容进行谈论,那么与帝国比邻的几个国家或者势力的代表可就很难笑得出来了。

第八百九十七章:必然趋势

中亚各国与帝国的距离十分遥远,哪怕是离帝国最近的巴克特里亚也有着平面地图上六七千里的路程,而这六七千里充满了沙漠、戈壁和山脉,小规模队伍往来一趟至少是需要一年,要是大规模的军队行军就更慢了,因此帝国的强大对他们的威胁并不是那么严重。

帝国周边现如今还剩下的势力并不算少,但是能够稍微与帝**队在正面战场交战的势力并不多,东胡与匈奴是北边草原上与帝国疆土相连的两个大势力,乌孙也能算一个,要是敌对状态下,现在的东胡或许能够与帝国交锋一下,经过一场挫折的匈奴只能打打游击,乌孙则是还有抵抗的能力。

与帝国疆域比邻的另外一些小势力,是草原上弱小的胡人部落,南亚次大陆生活在原始森林的野人部落。这些小势力基本连抵抗帝**队的侵袭都无法办到,帝**队到处,他们除了臣服就是迁移,除此没有其它的办法来保证生存。

中亚各国的使节在关注华夏的神系,东胡人和乌孙人重视的是帝国这边的军队。

“果然祖辈的奉劝不能与华族人轻易开战是有必要的。”

“是的,我们的祖先在很早以前就于华族人爆发过战争,屡次吃亏得出来的结论是华族不但人多,在一切技术上也要全面领先我们,不能轻易招惹这样的敌人。”

“嗯,华族从来是一个记仇的族群,并且他们占据的栖息地也太得天独厚了,要是没有办法开战之后一次性灭掉,日后必然是要遭受无休止的报复。”

那还真是东胡的祖先用血的教训得来的组训,夏与商时期辽东那边盘踞的是夷人。夷人与中原人时常会爆发战争,前期的时候是夷人在战争中获得优势,但是越到后面夷人想要战胜中原王朝就更困难,一直到周取代商,周王朝进行了多次征讨夷人的战役,将夷人驱赶到辽东更加北方。双方才算是安定下来。

时间不断流逝,此后夷人在辽东以北的草原和森林安家落户,分成了许许多多的部落和部族,他们也不是没有再次南下找中原王朝的麻烦,可是若说以前还能逼得中原王朝倾尽全力招架,他们后面在面对周王朝旗下诸侯的交战中就已经很难再取得胜利。他们不但难以取得胜利,反而是被周王室麾下的诸侯国……也就是燕国的军队不断反攻,偷鸡不着蚀把米之下被燕国侵占了不少土地。

进入到战国时代,辽东的众多部落组建部落联盟。他们有自己的联盟名字,但是中原这边是给取名叫东胡。东胡自华夏文明进入到战国时代就已经很少南下,他们将主要的扩张方向定在草原那边,因此主要的攻击对象也就换成了浑庾人和匈奴人,偶尔还会穿越浑庾或是匈奴的地盘侵袭屈射人。

“历史已经证明南下不是明智的选择。我们在草原上扩张频频告捷,现在匈奴人愚蠢地域华族人开战,匈奴南侵失败不但自己损失了大概十一万的勇士,连带浑庾、屈射、呼揭等一些部族也损失了不少。正是我们新一轮向东面扩张的大好时机。”

“大王已经向匈奴那边派去了使节,要求吉脱献上宝马和牛羊。另外也讨要至少五万的女人,甚至是开口讨要吉脱的阏氏。”

“呵呵,弱肉强食,他们弱小,合该被敲诈。若是吉脱不面对现实,那么我们就自己去抢。那时候就不止是那么点代价!”

东胡王敲诈匈奴本该是发生在冒顿身上,那个时候冒顿刚刚干掉头曼夺取匈奴单于之位不久,现在却是发生在了吉脱身上。

时间节点发生变动,东胡王敲诈的对象也变成了吉脱,就是不知道吉脱会怎么应对?

“是啊。弱肉强食,所以我们面对中原新出现的这个王朝,应该谨慎再谨慎。”

“嗯,是应该谨慎。”

东胡使节团从辽东以北进入帝国,一路上拖拖拉拉走了将近半年,他们走得慢是想要观察新兴的帝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按照正常情况,一片土地上经过战乱应该是呈现破败不堪的一面,然而东胡使节团进入到帝国地界,看到的不但是战争造成的废墟已经基本被铲平。他们所过之处也是处处在进行大规模的建设,虽然还能看到战乱留下的部分痕迹,可是更多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热情,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他们似乎也已经从战乱中走出来,展现的是一种对生活的盼头,有着高昂的建设热情。

平民很快抚平战争带来的创伤,那是因为华夏这边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特殊时期,自周王室势微以来,春秋战国那一段岁月里,华夏这边的平民对战争压根就不陌生,应该说早就习惯了战火连天的环境,他们不过是与祖祖辈辈一样,战争的时候该干么,战争之后又该干么,一种惯性的延续。

东胡那些人看到华夏大地建设热情却是有特殊的背景,要是没有吕哲制定的相关政策,战乱之后应该干么还干么的民众依然还是会用自己的方式抚平创伤,可是因为吕哲制定的政策,这片大地上民众至少是不用再苦苦求生,只要参与建设至少是能吃饱肚子又有工钱可拿,建设的又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哪会没有热情?而这是东胡人所不知道的,所以他们惊奇看到的建设热情。

一路上东胡使节团也在观察帝国的军队,他们在边界处的时候有遭遇过帝国的边境军团,那些野战军团无一不是呈现精锐气质,至少是在武器装备上被武装到了牙齿。他们进入帝国腹地经常也会路过一些驻军的驻地,得到的观察是帝国腹地驻军或许没有边境军团的锐气,内地驻军的武器装备也没有边境军团那么奢侈,但是至少该配备兵器并不缺少。

“这是一片富庶的土地,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也非常勤劳,治理国家的统治阶层懂得利用富庶土地和勤劳的平民。”

“嗯。所以我们不但不能与之交恶,还应当尽量保持友善关系。”

“是的,这一次与他们一同针对匈奴,是建立友情至关重要的一步。”

“或许我们也应该学习那些从遥远西方到来的各国,与帝国在贸易商进行加强?”

“应当的,我们需要帝国这边的布匹、兵器、粮食。帝国需要我们的马匹、牛、羊和皮毛、药材等等,是应该加强贸易!”

吕哲对扩张有着超乎想象的热情,然而扩张依赖的就是有强大的军队,那样一来帝国在武装自己的士兵上面从来都不吝啬,特别是在一些野战军团的士兵耗费上更是能够算得上奢侈。

野战兵团的战兵,他们除开主武器的剑、刀、枪之外也会配上一柄匕首,所有兵器都是铁兵,匕首一般是用来切割肉食,必要的时候就是防身的超短贴身兵器。像是弓弩兵。他们除开武装的弓或是弩,必要的箭矢,一定还会有至少一柄短兵。防御装备上要看兵种区别,最次也会配置一件皮质的甲胄。额外还有一些零碎的东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