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6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帝国现在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亦是文明进程和军事力量最强大的的国家,对外开拓不是缺少资金和部队,对开拓有障碍的不过是交通。

蒸汽机要是能够作为火车头,并且建造足够多的铁路,帝国也不用再担忧因为疆域太大无法顾及边疆。迅速且便利的交通对帝国来说真的是太重要了,远要比什么都来得重要。

吕哲激动的还有另外一项,蒸汽机被运用在航海,战舰的吨位就能够一再增加,有足够的吨位对于海航来说是一个关键,不但是应对海浪的能力,还有可携带量的增加,对于远洋来说还有什么比承载量更重要吗?

“南美洲、北美洲、非洲……”吕哲两眼放光地看着庞大的蒸汽机,心想:“一旦海用的蒸汽机应用成熟,地球将会是帝国的地球。”

当然,地球成为帝国的地球还有一个关键,科技上的发达其实只是辅助,最重要的是帝国有一直开拓的决心,不然科技再怎么发达也没有什么用。

“我们现在修了多少有轨路?”吕哲问的是张良。

张良非常明显地愣了一下,回忆了一下,迟疑地答道:“主要是在关中,最长大概是……二十公里?除了关中之外,总合不会多过十公里。”

关中?那就是始皇帝在位期间修的了,不然帝国后面修路都是集中在长江流域,并且有轨道路只是出于实验性质才修了很短的距离。

事实上不是帝国不修有轨路,一来是暂时没有那个必要,二来是需要修的路太多了。有轨道路和无轨道路是两回事,工程量上面有轨道路的繁琐程度是无轨道路的七倍左右。

“全部才三十公里?”吕哲一直都没怎么关注这个,一听蹙眉了。

三十公里,那也要看看是在什么年代。在公元前二零五年,帝国的三十公里有轨道路是世界的百分之百,等于就是其它国家压根就没有有轨道路。

“父皇,咱们的轨道还没有确定规格……”吕议实在是忍不住了,低声提醒道:“是要先确认车厢的规格,然后是车轨的规格,再来建设与之匹配的轨道。”

吕哲再次愣住,不是忘了这么回事,是他记得自己有布置过相关的研究,让执政府来确认应该是什么样的车轨规格。

“执政府是有在做这项工作,但……”张良深深地忧郁了,迟疑再迟疑,如实答:“马拉轨车可以加快速度,但是对于马匹的损耗太大了。另外,帝国目前并没有太过需要有轨车道,所以……所以只是在进行相关的勘探和规划,并没有做近一步的研究。”

吕哲释然,的确,有轨车道建设起来的难度颇大,执政府根本不知道火车是什么玩意,然后没有实物进行相关数据测试,试验要从什么地方开始试验?难道是一拍脑袋,说车厢要多大,然后车轨就得多大?

现在是有相关力学和测量学的,只不过是不叫这个名字,但真真就是有相关的知识。

没有实物,依靠拍着脑袋,然后设定一连串的数据,不是做不做的事情,是无从做起,当今年代什么都讲求追责,那是大秦时期就留下来的好习惯,也就是谁负责什么一定要留有痕迹,然后查验到不合格的时候能够找到人。帝国也有追责的律法,是用以质量检验,也是一种监督手段,谁敢无中生有?

“是朕太强求了。”吕哲都没好意思发火,他问吕启:“既然已经有了初步的概念,那么关于车轨等等,有相关的思考吗?”

别说,吕启根本就不需要思考,他只需要按照“日后”帝国所用的规格数据就可以了,他答:“一百四十五点五厘米。”

吕哲再一次愣了,然后是愕然,他哪怕是再没有工程学之外的知识,也记得教科书上有教过天~朝铁路的宽度是一点四三五米,而似乎还是和全世界“接轨”来着?

既然是全世界都采用那样的宽度,那么肯定是有经过无数次的研究和试验才得出来最合理的数字,吕哲用着莫名的眼神看一眼吕启,随后很快就移开了。

吕启却是被皇帝老爹那眼神看得浑身不自在。在没有他的“历史”里,帝国的轨道宽度就是吕哲规定下来,然后在帝国执行。他刚才一时间忘记这个,说完内心里其实就已经非常后悔了。

“那么……五年之内可以研究出用于陆地上的蒸汽机,是吧?”吕哲看自己的大儿子一脸精神恍惚地点头,嘴角勾起笑容,转而看向张良,说道:“那么关于道路的规划,执政府总该是有计划了?”

张良忙不迭地点头,答道:“是的,陛下。”

执政府不知道机械动力的有轨车是个什么情况,但是他们在接到皇帝布置的任务后可不敢什么都不做。

根据执政府的一再研究,有轨车道若是建设,最为基础的就是将帝国的各处京城首先连接起来,起点还是设置在南陵这个中京,然后再连接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各处。

“……总长度会超过十一万公里,计划用十年的时间来修成……”张良说到这里,花被皇帝打断了。

“太少,太少,并且不能只是将连接各京作为首要,应该考虑到帝国未来的扩张方向。”吕哲满脸的笑意,说道:“西边和东边优先建设,我们未来需要开拓的地方有两个,第一个是西域,第二个是辽东以北。”

“同时修建吗?”张良得到皇帝的点头回应,苦着脸:“财政上没有问题,但是劳力……”

“会有劳力的。”吕哲满脸的无所谓,用手抚摸着庞大的蒸汽机,开朗声道:“海外的岛屿有的是南洋猴子,西域那边也有一两百万的土著。我们还会对东湖展开战争,哪怕是陇西那边也会有奴隶,不用担忧没有劳力。”

吕议小心翼翼地说:“父皇,您没有把倭列岛算进去。”

已经凑近的吕阳刚好听到后面那一句,嘻嘻哈哈地问:“二哥,你说倭列岛啥玩意?”

第一千零七十四章:掌握大海等于掌握霸权!

五年可以修建多长的铁路呢?要是在机械化的时代,五年可以修很长很长的一段铁路,但是在公元前二零五年的时代里,那可就要取决于能够使用多少劳力,然后又是在什么地方进行修建了。

华夏的地形是多山,只有在华北地区才算是平原比较多,不然还真的哪里都是不缺山地。在多山地形中修炼道路?还有什么比这个更痛苦的事情么!

“看来,是应该停止向外用兵一段时间了……”吕哲看着已经在被加温的蒸汽机,心里想着:“交通没有建设之前,本土的调动都那么不容易,已经快要达到帝国极壁,再继续开拓下去只会消化不良。”

从南陵前往西域,徒步需要七八个月,骑马的话需要将近三个月,可以说这样的距离实际上已经不适合作为领土。

无法快速抵达哪里,哪里的统治就不稳定,因为一旦发生了什么事,信息需要传递才会到中枢,中枢需要根据发生了什么进行应对,应对花掉多少时间视所发生的事情大小来估算,但是总归是需要一段时间。

等待不知道多久过去了,中枢做出反应,又要踏上路途前往发生事情的地方,那该用去多久?

从南陵到西域,往返需要半年,很多时候一天就能够决定许许多多的事情。半年?那什么都晚了。

一个国家的控制力都说是体现在军队的战斗力,其实这样的认知存在错误。

一个国家的强大是体现在多少时间之内能够对多远之外的敌人实施打击,这才是真正强大的体现!

交通的重要性有多重要?是********机器能够使用什么样的速度被应用的关键。要是一个国家能够在一个小时之内打击任何想要打击的敌人,这样的国家绝对属于当世之强国。要是一个国家手上有毁灭敌人的武器,但是根本就打不到敌人头上去,那与没那么样武器几乎没有区别。用上“几乎”两个字,还是将可以自残拉全球的人陪葬这一项代进去才有。

“五年能够修多长的有轨道路?”张良很想落荒而逃,他就知道跟着皇帝过来是一个错误。他苦着脸说:“陛下,臣……不是主管这一方面,管道路的是隗尚书……”

执政府可是有不少尚书的,每一名尚书都是主管某个部门,张良现在主管的是移民,对于道路只是略有了解。

移民一直是帝国的重心,毕竟还是那一句话,占下土地总是要有人去经营,不然占下了难道是当荒地?

张良除了主管移民之外,他还负责鼓励生育这一项。而这两项都是未来帝国的重点,只要这两项能够按照计划发展,帝国将会无敌……至少是在这颗星球上无敌!

那一边的蒸汽机已经预热完毕,一声汽笛之后,曲轴已经在转动,飞轮也是跟着动了起来。

听动静,蒸汽机的震动频率似乎有点高?那不是装置的不稳定,是因为活塞气压一直在变动,致使曲轴能够旋转,然后才能够带动一些什么。

“这一台已经是经过反复地实验,它大概有四百四十六马力。”吕启停下来看向自己的皇帝老爹,发现皇帝老爹没有像其他人露出迷惑的表情,才继续说:“这算是初代机,要是继续完善并且改进,还会有更好的发现。我预计……要是使用于海航,按照每小时消耗四斤左右的煤,看是使用多少台蒸汽机再配以多少台的涡轮,初步预计常压状态能够接近一千马力,强压状态能够接近两千马力,只是目前受于材料限制,不然还会更多。”

吕哲当然是有听懂的。他在感慨历史被自己改变之后,又来面临新的一次改变。

蒸汽机出现于十八世纪,但是现在帝国已经有了这一项技术!

蒸汽机的出现被认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有了它之后世界将会变得不同,至少是在对交通工具的应用上会变得不同!

“五年吗?五年!”吕哲拳头情不自禁地握住了,他抬头看了一下天色,难掩激动地对吕启说:“我建立了帝国,而你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

吕启矜持地低下了头,他在想什么?

要是吕启没有出现,帝国也会有人发明并创造出蒸汽机,那是在帝国历四十四年,经过长达一十八年的攻关,帝国皇家科学院制造了第一台可以被使用于航海的蒸汽机,然后在帝国历四十八年,帝国拥有了第一台可以作为火车头的蒸汽机。

现在是帝国历十一年,蒸汽机早了三十三年。对于很多人来说,三十三年已经是其一生,对于整个历史来说却是眨眼的一瞬间,然而历史的这一次眨眼注定要让世界变得不同!

“需要什么资源或是人,你可以直接向我汇报。”吕哲无比严肃地看着自己的大儿子,说:“你需要做的,就是尽快完善它,使它能够被实际的应用!”

吕启在点头,点得和小鸡啄米似得。他当然希望能够取得新的进展,可是很多东西是无法说出来的。

在科学领域上从来就没有单独的进步,任何的科技进步都是取决于一个前提,那就是材料科学的基础。

很多时候,不是什么样的东西造不出来,是材料无法达到标准,使得某个机器哪怕是造出来也只是一个外观,真正要使用的时候因为材料的不合适而使得机械崩溃。

在动力领域上,能够创造出多少马力的机械更是取决于材料科学,因为明明是按照同一张图纸制造出来,且绝对是构造一模一样的机械,它会因为材料的等级而出现不一样的性能。

材料科学是一个范围非常广的知识,牵扯到的知识多到难以想象,并且与之关联的学科更是多,像是比较急促的金属科学和非金属科学就是两个大的基础,衍伸下去的东西更多。要是用记录文字和图案的纸张来堆,估计是能堆满整个帝国的每一寸土地。

吕哲显然也是懂得科学并不是一蹶而就,但他理所当然地认为既然吕启能够搞出蒸汽机,那么也是能够不断取得革新。所以,他依然还是一个外行人。

帝国现在的材料科学在已知的国家中其实并不是最强的,将材料科学走在已知国家中最前端的是孔雀王朝(印度)。

孔雀王朝(印度)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钢的国家,并且他们已经熟稔地掌握了炼钢的技术。然后,他们还发现了橡胶,并且在一些东西上已经开始在针对橡胶进行运用,不过很显然他们是走错了路线,用橡胶来应用在建筑和一些古怪的巫术上。谁让他们没有穿越者,是不是?

除开钢和橡胶之外,孔雀王朝(印度)还领先于世界创造出了一种符文。这种符文让数学变得更加简单,既是0、1、2、3、4、5、6、7、8、9这些数字。后世的全世界都知道这些数字叫印度数字,似乎只有天~朝还是死硬地、理所当然地认为叫阿拉伯数字。

毫无疑问,吕哲本来以为符文数字是帝国最先出现,已经将这些符文数字叫“帝国数字”,全然不知道人家印度已经弄了出来。

不过,无所谓啊,哪怕不叫“帝国数字”,总有一天帝国的军队会将军靴踏上印度支那的土地,然后将那里的文明摧毁,那个时候不叫“帝国数字”也叫“帝国数字”了!

而似乎还不用去摧毁印度支那的文明就能办到?因为印度钢到后面成了龟兹钢或是大马士革钢,印度数字也变成阿拉伯数字。那是因为自孔雀王朝瓦解之后,印度支那的土地就再也没有统一,是分裂成了十多个邦(王国),还需要等待英国佬去殖民他们,然后又奴役他们,等待“殖民解放”阶段才又形成大范围的统一,不过仍然是被英国佬肢解成了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哦……还留下一个克什米尔当做争议区,因此英国佬也是挺毒的。

“一旦蒸汽机被应用于海航,战舰吨位的增加是必然……”吕哲开始觉得庆幸了,他转头对吕议说:“我们一直在致力于研究更大更好的战舰,但是只生产出两艘炮舰,没有生产更多。”

别看现在的船都是使用木头,但是工序的复杂程度一点都不少,要是某一个时间阶段生产出注定是没多久就该被废弃的战舰,并且生产数量极多,造成的浪费哪怕是帝国都会感到心疼。

“将蒸汽机使用于海航,我们的海航运载量将会变得非常可观。”吕哲越说越兴奋:“不止是运载量,事实上也不再看老天的风向,那么速速上必然也将迎来一个飞跃!”

两千马力等于多少航速?差不多会是十节以上,该是十几看得还是船只的构造。帝国有专门研究船体外形的科研院,是帝国历三年就开始设立,到今年已经有八个年头。帝国目前几乎所有的船只都是由位于闽南郡厦门的科研院来进行图纸确定,然后才交给位于南海郡的堪江船只制造局进行制造。

“如果是采用蒸汽机,船只结构设计上等于是要进行大幅度的革新。我们之前是有在进行相关的研究,但是取得的成果相当有限。”吕议肯定是专门关注过,他说:“我们现在最需要知道的是关于蒸汽机和相关涡轮的体积,然后再来进行船只结构的布局。”

吕启听得不断点头,回应道:“是这样的,父皇。我们会在最短的时间内确定体积,便于相关部门能够有数据来进行研究。”

吕哲对这些就不太懂了,他也不会不懂装懂,默默点头之余,心里已经在思考是不是一熬加强对美洲大陆的探索。可是想了一下立刻就觉得短时间之内没有必要,帝国需要的是先征服“世界岛”,然后才是将注意力转到非世界岛,极可能下一个征服的目标会是非洲,而不是美洲大陆。

会有这样的考虑是有理由的。首先,一个民族或者国家发展需要多少资源,一般情况下并不是越多越好,是越方便越好。另外,资源获取的距离之上也是要有相关的考虑,不能是舍近求远。

没错,蒸汽机被应用于航海,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