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为王-第4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蒋议政所言极是,抛开秦赵二强不说,现在对我们威胁最大的就是大燕朝堂。”严圣浩接着道:“监察院已经发来了消息,当我们在河套获胜的消息传来之后,燕**队已经开始有了异动。琅琊郡的胡颜超部,渔阳郡的孙德部,都已经开始动员,我们不得不防。”

高远的目光看向监察院的曹天赐,曹天赐站了起来,道:“燕廷在征东失败之后,重起灶炉,编练新军,这几年之来,他们陆续编练出了五万新军。战斗力不容小觑,在渔阳,我们曾与其中一部战斗力,比起以往的燕国常备军,战斗力的确上了一个台阶,根据我们监察院得到的情报,往援琅琊胡颜超部的是天河郡的军队,总数大约有二万人,这使得琅琊胡彦超部已经有了四万军力。而渔阳孙德部,新接受了新军一万人,这使得孔德统辖之下的燕国新军超过两万人。”

“监察院估计,如果燕国要对我发动进攻。会首先从哪一个方向上进攻?”高远反问道。

曹天赐怔了怔,“这些,还在分析之中,不过据我个人看。应当是从琅琊开始,胡彦超是经验丰富的老将,麾下现在拥有四万军队。而我们在辽西方向之上,叶重将军所编新军只有万余,军力相差颇大,如果他们要进攻,必然会选择在辽西突破,辽西是我们的起家之地,一旦被敌占领,政治上的震动,恐怕比军事上的失利危害更加大。”

“蒋先生怎么看?”高远的目光转向蒋家权。

抚着长须,蒋家权沉吟片刻道:“我的意见倒与曹院长的看法相反,我认为,如果燕国想要进攻的话,他们一定会选择在渔阳。因为安陆铁矿于我们而言,实在是不容有失的,丢掉安陆,对我们而言,是根本不能接受的。”

“这个孔德,是什么人?”

“孔氏是燕国老牌贵族之一,不过近十几年来,开始没落,主要是孔氏与掌控了燕国朝政近二十年的令狐氏不对付,后来叶氏复兴,孔氏开始恢复元气,直到周玉檀锋掌权,才真正开始重用孙氏,孔德是孔氏中生代中的领军者,此人在没有入朝为官之前,便是孔氏封地沧州的军事主官。”曹天赐立即答道。

“马上再去查,将这个人的底细查清楚,他的爱好,他用兵的特点,他的脾气,要查得一清二楚。”高远立即道。

“是!”曹天赐点头道:“下去之后,我马上布置。”

高远转头看向叶真。

叶真欠了欠身子,“都督,如今我中央野战集团军在河间郡一共练兵一万人,编练了两个师,在颜海波率领骑兵进入代郡之后,那霸的三千步卒已经撤回河间,现在正是布置在渔阳安陆,但是步兵留在了河间,统率在代郡的所有骑兵。相对于对手的力量,我们在安陆的力量着实有些薄弱。”

高远沉吟片刻,“步兵暂且留在代郡,让白羽程进入安陆,暂时将他编入你的麾下,再向安陆增兵二千,加强安陆的防守。”

叶真点点头,“是,不过都督,我们征东军的兵力还是太过薄弱,又分散于广大的区域之中,彼此之间,相距甚远,除开四大集团军之外,基本没有机动兵力,这是致命的弱点,末将建议,扩大军队,编练新军,如此我们才能应付可能马上到来的攻击。”

“我也正在考虑这件事情,如今东方集团军集中在盘山一带,北方集团军驻扎河套,这两支主要的力量面对东胡,万万不能削弱,而南方与中央两个集团军刚刚组建,兵力薄弱,而除此之外,我们便只剩下一些地方军队,难堪重任,编练新军,刻不容缓。”高远道。“眼下我军在河套大胜,正是士气高昂的时候,此时招兵,正是好时机,蒋议政,此事议事堂必须立即提上日程。发布公告,筹措资金,务必保证能在上半年完成军队的招募。”

“发布公告,全民动员,这都容易,只是这资金问题,恐怕会扯后腿。”蒋家权的眼睛看向户部尚书王武嫡。

王武嫡的脸拉得老长,见众人的眼光都集中在自己的脸上,不由连连摇头,“都督,河套这一仗,耗费巨大,如今士兵的赏银,抚恤发放,便是一大笔银子,去年发行的债卷,在年前也按照都督的吩咐连本银和利息一起还了回去,再加上春耕所耗,如今户部已经穷得揭不开锅了。”

“不管如何困难,这个钱也要挤出来。”高远摇头道:“河套一战,我们没有赚到银子,反而亏了银子,但从长远来看,却是大赚特赚,但是要保住这一战果,我们必须要有更强大的军队,军队是保证我们胜利的根本,燕国输得起,可我们输不起,输一次,便有可能将我们先前辛苦得来的一切全都化为镜中月,水中花的危险,所以,扩军一事,不能等,必须马上进行。”

“可是银子从哪里来呢?”王武嫡连声叹气。

“重新发布债卷。”高远敲了敲桌子,“有了去年的经验,今年应当更容易一些,我的意思,今年向辽西,河间以及积石郡,大雁郡,河套郡一共发行五百万两银子的债卷。”

“五百万两!”堂内响起一片惊呼声。

“五百万两!”高远霍地起立,“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接下来,便是收获期了,这五百万两可以分为一年期,两年期,三年期等不等年限的债卷,年限越长,利息愈高,由民众自由选择,同时,征东府官员们要率先认筹,而且要认购年限最长的债卷。”

“发行债卷只是其一,第二,我准备改组四海商贸。四海商贸以前只是向商人认购股份;接下来;要向普通民众发行公开股;这个公开股的每一股定为十两银子;但凡我征东府辖下;不论官民;皆可以购买。至于发行的股本数量;下来之后;天成与四海商贸要好好地核算一下。”

“向民众公开募股?”曹天成一惊;”都督;这事儿以前从来没有过;风险只怕过大。”

“以前没有过;那就从四海商社开始。”高远不容置疑地道:”这两年来;不论是辽西;还是河间;老百姓手中都有了余钱;而这其中;更重要是我们的士兵;我军士兵军饷较高;不少的士兵手中有很多银钱;但他们身在军中;用钱的地方并不多;这些银钱留在他们手中;不能下崽儿;但到了四海商社手中;却是可以生出钱来的;军队之中要大力宣传此事;告诉他们;认购了四海商贸的股金;他们的银钱便会下崽子了;每年的利息不菲;天成的四海商贸要好好核算;大致会有多少的年息?”

“是;属下尽力去做。只是怕四海商贸的很多股东不会同意啊!”

“谁不同意;就将谁清除出四海商贸!”高远冷冷地道:”这是我征东府的决策;容不得他们置疑;有了充足的银钱;四海商贸可以更快地扩张;而多余的银钱;则能回流到户部。以保证改决我军在近二到三年的财政危机。告诉那些商人;我征东府保证他们在任何地方的商业利益;谁敢侵犯他们;我征东军就用刀子跟人说话。”

“明白了!”曹天成看到决心已定的高远;咬牙答应下来。

第七百一十二章:雏凤清鸣震天下(15)

发行五百万两债卷以及四海商贸向民间扩股的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高远不厌其烦地向两人反复叮嘱了其中一些要点,将本来愁容满面的两人,须臾之间便说得喜笑颜开,两个钱袋子迫不及待地立即便拱手告辞,急于马上着手去做这件事情,接下来的重头戏便是扩军事宜,两人倒也不在乎扩多少了,有了这笔银子到手,直要没有什么大规模的战争,支撑个两三年肯定是没有问题的,更何况,随着时间的推移,征东府辖下的区域,也要开始有亏转盈了,总之,一切的一切,都会慢慢地好起来。

两人离去,高远也不阻拦,将目光投向了辽西郡的郡守郑均和河间郡的郡守吴慈安。两人先是对视一眼,吴慈安做了一个手势,郑均一笑,知道这是吴慈安谦让,说起来,辽西是高远起家之本,而自己的资历也比吴慈安要深许多。

他站了起来,先向众人一拱手,转过头来,对着高远,道:“都督,辽西这两年来,秉承都督以及征东府制定的政策,上下一心,总算是略有成效,现今辽西有民八十五万余人,比起两年前,增加了二十万人丁,今年预计的财政收入,在秋后应当能超过一百万两。”

“太好了!”高无击掌而叹,“过去辽西在张郡守手里时,年年是寅吃卯粮,岁入不过三四十万两而已,你接手到现在,不过三载,便已经做出了这番成绩。”

“不敢,如果没有都督,没有征东府,没有征东军,我郑均即便是三头六臂,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虽然谦逊。但郑均仍然是掩饰不住的有些得意,看了一眼吴慈安。

吴慈安微笑着站了起来,欠了欠身子,“河间与辽西有些不同,过往的历史之上,河间比辽西无论是在人口,还在是财赋之上,都要强上一些,而严议政交给我的是一个完整的河间,所以河间这两年的变动并不大。今年我们的赋税收入预估应当在二百万两银子以上。”

此语一出,不但郑均大吃一惊,便连严圣浩也是大为惊讶,需知他在河间当政的时候,年入也不过百万两而已。

“吴郡守,你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吴慈安是方正君子,在场的人都不会怀疑他为了与郑均置气而谎报数字,要知道,他了秋后。到了年末,这可是要兑现的,如果到时候拿不出来或者差距过大,是要承担政治责任的。

“首先便是土地问题。”吴慈安笑道:“在河间。其实土地兼并情况是极其严重的,绝大多数的民众并没有田地,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说到这里,他看了一眼严圣浩。严圣浩不由干咳了一声。

见此情景,高远笑道:“严议政入我征东府时,已将严氏名下所有田地都送给了征东府。我们的严议政可算是净身出户呢,老吴,你两年你便弄出这么钱来,不会搞了什么歪门邪道吧?”

“都督法眼在上,我哪里敢搞歪门邪道?”吴慈安笑道,“保康,营口等地,分田到户之后,当地百姓热情高涨,当年所获,比起往年何止一倍,而那些失去土地的乡绅,自然不能坐吃山空,补偿给他们的银子也总得找个出路,所以他们大都拿这些银子入了四海商贸的股,也有自己靠着原先的人脉做生意的,这银子便不再埋在家里地窖里,流动了起来,银钱只要一动,我们便可以收税了。”

高远笑道:“保康,营口等地因为当年的战火波及,所以推行分田到户较为容易,但河间郡其它地方可不容易吧,你用了什么法子?”

吴慈安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是造谣。”

“造谣?”在场的人都是大为惊讶,看着吴慈安,不明所以。

“我安排了人手,下到佃户之中,鼓吹在积石郡,大雁郡等地,征东府免费分田到户,只要愿意去落户,一个人丁只要去,便给田一百亩,虽然是生地,但只要好好经营几年,便是自家的财产了。”

高远大笑,“你也不怕河间郡的人跑光了?”

“怕自然是怕的,但比我更怕的,便是那些拥有大量田地的豪绅了。这个谣言,哦,其实也不算是谣言,这事儿是真的,大量的佃户便准备全家启程了,这些人一走,大量的田地便将抛荒,河间郡的田地价格,数日一跌啊,郡守府便又上门去,软硬兼施,再压压价,便从他们手里收购过来,然后转手加点价,卖给原来的佃户。”

“你这是两头赚钱啊!”高远摇头笑道。“不过原来的佃户大多一贫如洗,他们买得起吗?”

“自然是买不起的,所以郡府还是赊给他们的,约定三年之内,还清所有欠款,如果还不清,郡府则有权利收回这些土地再行发卖。都督,为了让三年之后这些土地变成自家的,这些原来的佃户可也是蛮拼的,除了起早贪黑的在田地找拼之外,便是在这个冬季里,他们也放弃了一贯的猫冬习惯,一个个都出来找活儿干,而郡府也适时在农闲时节推出一些修建道路,兴修水利的工程,百姓出来干活,郡府只提供吃食,而他们的工钱,则算作他们的收放顶买田的钱,如此一来,实则上我们并没有花多少钱,便办了不少事。”

“这法子法,吴郡守不愧是将书读透了的人,居然能想出这样的法子来。”蒋家权抚掌而叹,“说到这些具体的牧民之方,我实不如阁下也。”

吴慈安赶紧站了起来,“蒋议政过谦了,议政高屋建瓴,胸有沟壑,岂是下官能比的。我们兴修水利,修建道路,亦是为民谋利,水利可利于百姓耕种,道路则有利于出行以及商业的发展,而那些豪绅卖出土地得来的钱,郡府稍加引导,便都流入到了商业之中,其中很大一部分,都加入了四海商贸。”

“那些准备来积石郡,大雁郡去分田的佃户,肯放弃那不要钱的百亩田地而拿钱去买你的田么?”严圣浩问道。

“最是难离故乡土啊!”吴慈安微笑道:“如果还能活得下去,谁愿意背井离乡去陌生的地方,所以真正流失的人并不多,而且我们卖给他们的价格实在是很公道的。”

“吴郡守高明!”郑均感叹地道:“吾不如君多矣。”

“郑郡守千万不要这么说,河间与辽西本来就不同,所谓三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音,更何况辽西与河间?”吴慈安道。

高远拍拍手,笑道:“好了,二位郡守,杀猪杀尾巴,各有各的杀法,二位都是我征东府的能吏,高远有幸,得二位襄助,这里多谢了。”站起来,向二人郑而重之地鞠了一躬。二人慌忙还礼,连道不敢。

看着高远向二人行礼,一边的吴凯不由有些酸溜溜地道:“比起二位,我这积石郡可就差远了,今年恐怕还是不能做到收支平衡,还得要府里补贴一部分,我可是惭愧万分啊!”

听了吴凯的话,议事堂里的人不由都是大笑起来,积石郡恜辽西和河间都不同,这个新建郡接受的都是外地流民,退役的伤残军户以及来投的匈奴人,税赋不仅很低,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没有税的,依据当初的承诺,三年之后,才能向这些分到田地的人收税,而今年,才刚刚到第三年,虽然可以开始收税,但税额极低,不过因为积石城现在已经成了征东府的政治中心,商业倒是极为发达,收取的商税倒是十分可观。但比起上述两个郡,自然是有些不如了。

“吴郡守不用砸了醋坛子,我敢保证,用不了三年,你这积石郡的收入,必然会超过河间辽西二地。”蒋家权笑道:“好了,发行债卷可以得到五百万两,四海商贸护大股本,虽然还不知道到底能收入多少,但几十万两总是可期的,这笔钱,足以支持我们两年的财政开支,到了年末,河间,辽西,积石三地,又有三百余万两的收入,我们的日子就好过多了。都督,钱的问题解决了,那我们就来议议今天最重要的问题,扩军。军队是征东府存在的基础,没有强大的军队,我们便什么也不可能留下来,都督,扩军,是在现有的四个野战集团军的基础上扩编还是另编新军?”

一听蒋家权说这话,贺兰雄,叶重,叶真,都竖起了耳朵,有些紧张地看着高远,这事儿,可就与他们关系大了,特别是叶重叶真,两个现在可都是头重脚轻,手下实力严重不足。

高远微笑摇头,“四个野战集团军,足额编制的话,每个集团军都会超过六万人,如果再加上辅兵,到时候会有七到八万人,这已经足够了。所以,我准备编练新军。”

听到高远这么说,贺兰雄,叶重,叶真三人不由有些失望,但好在这好处也没有落到另外三家去,倒也心平气和。

“我准备取消我的亲卫营,重新整编青年近卫军。”高远看着众人,“这支军队由我亲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