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为王-第7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牛奔同行很是满意,现在他成了一个小县主,麾下的奴隶也扩充到了两百户,当然,兵丁自然也相应地增加到了百余人。对于陪同牛奔,余江倒也是非常高兴,这位汉人的大官没有什么架子,好打交道,不用费什么劲就能有功劳可拿,更重要的是,这一趟出行,一应所需都是大将军支付,不需要自己掏银子,此去康居,来回便是快一些也要一月有余,说起来这是大将军掏钱替自己养活了这些人一个来月,可替自己省了不少钱。

行走在道路之上,牛奔自然也要看一看王剪对于这片地域的治理,同行的余江,也是一个极好打听当地情况的好人选,这家伙,根本没有一丁点的保密意识,只要是他知道的,有些时候,牛奔刚刚启一个头,他就能滔滔不绝的一吐为快。

不费力便能获得很多的情报,余江自然不知道,他所说出来的很多东西,对于牛奔来说,都是很珍贵的情报,对于分析王剪在这一片区域的控制力,百姓基础,军事实力,都能做出一个大概的评估来。

堂堂的大汉国安局中将,对付一个不识字的前秦军小兵,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应当说,王剪对这一片区域的统治还是很成功的,虽然他并没有改变这里奴隶制的实际情况,他的麾下,取代了原先的统治者成了新的奴隶主,但他同时又以一条条律令控制了新的奴隶主们对奴隶的权利,奴隶主们再也没有随意杀害奴隶的权力,同时又给予了奴隶们一条出路,那就是立下战功或者其它突出的功勋,将会被赦免,成为自由民,同时将得以土地,官位等一系列的赏赐。

新的奴隶主们比起以前的统治者显然要仁慈许多,光是这一点,便足以让这片土地之上的占绝大多数的奴隶们俯首贴耳,期待着自己能立下功勋,成为下一个幸运儿。

第一千三百零九章:继往开来(199)喜悦

蓟城王宫,高远的书房之内,爽郎的大笑之声透过玻璃传出来,即便是外边的卫士们,也能清楚地感受到大王的喜悦。

由不得高远不高兴,从还在征东军开始,他便开始发展的水师,到现在已经真正可以称之为海军了,虽然还没有走出多远,但在亚州境内,却已是可以横行无忌了。巨大的远洋大船已经可以无视季节的限制,自由地航行于海洋之上,配备了火炮的舰队在海面之上,基本找不到可以与之相抗衡的对手,而与强大的战力相对应的是,一直以来悬而未绝的扶桑岛国在大汉水师的巨舰大炮的威胁之下,终于屈服,向大汉投降了。

扶桑之战,因为出战的是大汉国内并不广为人所知的海军,投入的金钱虽多,但人员却少,整支舰队,加在一起也没有超过五千人,对于国内动辄便是十万人以上的会战,的确是不值一提,但对于高远来说,这一仗的实际意义却远胜于国内的任何一场大会战。

扶桑,也就是以后的日本,盛产金银,亦是硫磺矿藏的大户,以前这个岛国虽然贫穷,国内诸候林立,混乱不堪,但大汉限于投入的人手,一直以来,都只占据了沿海的一些据点,并没有能力深入,随着这一年多来逐步加大力量,才开始渐次深入。

但逐步深入也引起了这个岛国的反弹,许多扶桑地方势力联合起来开始对抗汉军,一度让汉军十分的头疼,直到汉军新装备的火炮上船,以及手雷等火器在水师陆战队之中的大量应用,这种威力巨大的,对手从未见过的武器,终于彻底摧毁了对手的意志,就在昨天。高远得到了远征军的最新战报。

扶桑投降了。

作为高远来讲,扶桑的屈膝,不仅仅是大汉王国在海外的一次重大胜利,更重要的是,他觉得自己终于出了一口恶气,作为一个二世为人的家伙,前世的记忆虽然早已经开始模糊,但每每在地图之上看到这个条国土犹如一只小虫子一般的国家,高远心里就有些不舒服。一些不愉快的回忆便会涌上心头。

哼哼,日本!他在心里冷笑道。从现在起,我要让你们穿汉服,说汉语,读汉书,永远成为大汉王国的臣属,至于那面让人恶心的旗子,将再也没有机会出现在阳光之下。

“杨清一这一次可真是立了一大功,他知道自己的兵力不足,遂引诱对手聚集主力与他决战。可怜的扶桑人看到杨清一孤师远征,又远离海岸,失去了水师的支援,居然集结了几乎所有的力量想要打垮他。可惜啊,他们万万算不到,这一次杨清一带去的是他们无法想象的武器,在大炮的轰鸣声中。那些乌泱泱冲上来的武士还以为是天降雷霆呢!数万人伏尸战场,这一仗彻底打寒了对手的胆子,他们再也没有力量与我们对抗。只能屈膝投降了。”寇曙光笑得眼睛都快看不见了,杨清一是接任他成为海军司令官的,虽然功劳是杨清一得到,但这里头自然也少不了他,而且他将得到最大的一份,因为海军的底子是他打下来的,而他来到政事堂之后,负责的也是海军这一块。

这一仗之后,他在政事堂中说话的份量将大增,而且,从此以后,海军可以从陆军那里分得更多的资源。

“大王,海军的力量还需要加强啊,拿下了扶桑,我们便在海外拥有了优良的港口,有了向外海前进的更好的跳板,您说过,外面的世界很大,要让太阳照到的地方,都有我们大汉的黄龙旗飘扬,那么就必须要增强海军的建设,建更多的船只,训练更多的水手,建立更多的海军陆战队。”寇曙光趁热打铁,当着书房内政事堂的所有成员,以及几大部的部长们大声道。

“海军现在不是重点。”第一个跳出来的,自然是国防部的部长叶重,现在国防部主管的是陆军,而海军基本上是大王直接管辖的,具体的事务又是寇曙光在办,现在每年的大议会审定的军费就只有那么多,海军拿多了,陆军自然就少,而作为叶重,也要为这些军费的分配伤透脑筋,数量一少,这一碗水就更难端平了,自然不干。“国内秦楚尚立,特别是楚国,实力犹存,而且这几年以来,楚人在我们的威胁之下,励精图治,虽然经济上每况俞下,但军事实力却在稳步增长,其国土面积,人丁之多,仍然犹胜我国,便是秦人,亦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并不是没有一搏之力,当务之急,还是要加强陆军力量的建设,在荡平陆上的敌人之后,才谈得上向海外进军。”

“建设海军也不是不能打击秦楚,至少我们能在打击楚国之上出大力,楚国国内,河流众多,亦正是我们水师发挥作用的时候。”寇曙光反驳道。

叶重哼哼几声:“寇议政,你们的海军舰船能看到楚国的内河之中去,只怕走不了多远便会搁在那里吧!”

寇曙光嘿嘿笑了起来,“叶部长有所不知啊,我们水师在发展远洋舰队的时候,内河水师也一直都在建设之中,李荃现在的内河水师便已经颇具规模了。”

“不管水师如何,最后还是要靠陆军来解决问题,大王,我建议将火炮马上装备陆军,至少现在要装备到第一军区去,依我看来,根本不需要与秦人磨噌了,直接架上大炮轰过去,任他城池固若金汤,也给他炸成齑粉。”

“叶部长,你当火炮这么容易便造出来吗?去年今年两年的产量,也仅仅只装备了我海军一部呢!”寇曙光道。

“这还不简单!”叶重冷着脸,“将火炮从舰船之上卸下来不就可以了?打完了秦人,再还给你们。”

此语不出,不仅寇曙光的脸绿了,连高远也忍不住大声咳漱起来。

“叶部长,这是行不通的。”高远连连摆头:“现在造出来的火炮太重,你知道水师舰船之上的火炮一台有多重么?重达数千斤。除了装在舰船之上或者安装在城池之上还行,想要装备陆军随军移动,那几乎是不太可能。在我们国内还好说一些,毕竟四通八达的交通网都已经开始用水泥硬化,马车拖着大炮还能移动迅速,当真与秦人打起来,他们国内那糟糕的道路条件,这些火炮能动起来,只怕走不了多远,便得趴窝,带着这样移动缓慢的家伙与秦人打仗,那你只有挨打的份儿。再说了,你不要以为装上了火炮的陆军便天下无敌,我们研制出来的火炮,现在缺点多多,不一定就能克敌制胜,在扶桑的胜利,也是因为敌人太孱弱了,可秦人却不是这样。”

说到这里,高远不由想起了上一世的那个历史之上,那时的明王朝的火器已经非常发达,至少比自己现在要强得多,但最终,他们却输给了关外那些满清铁骑。就此开始了中华文明数百年的沉沦,直接导致了中华民族在随后的数百年之中受尽了欺负。

“大王,这些火炮难道就不能造轻一些,易于携带一些吗?”叶重有些不死心地问道。

“当然能,现在正在研发,但这是以牺牲火炮的威力为代价的,现在造出来的小炮,威力比起手雷来也强不了多少,只不过打得更远一些罢了,远远谈不上能用他来便克敌制胜,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我们还是需要用弓弩,长枪大刀来解决战斗。”高远微笑道:“而且,与秦人之战也好,还是与楚人之战也好,我并不想大开杀戒,杀来杀去,这都是我们中华一族,以后也将是我大汉子民,能以最小的代价平定他们是我最大的心愿,为此哪怕付出更长的时间,我也愿意等待,现在,秦人不是已经被我们快要拖垮了吗?”

“王上真是宅心仁厚。”严圣浩不动声色的大拍马屁,“不战而屈人之兵,当然是兵家之最上策。”

“秦人内乱,只怕已经快到暴发的边缘了。”中央银行行长梅一坡也微笑道:“今年各地分行上报,秦国国内不少豪族,偷偷地利用各种渠道将自己的金银偷运到了我们大汉存了起来,更有不少人将族中的嫡系子孙也偷偷地弄到了我们汉国,这些人以秦国流民的身份,获得了我们大汉的户口登记,说起来,已经算是我们大汉的国民了。”

“这是好事啊!”高远哈哈笑道:“对于这些人,有关部门不要查得太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他们带着大量的金银来吧,你们管得严,他们还是会利用地下渠道偷偷进来的。”

高远的这些话是对身边的曹天赐说的,曹天赐微微点头:“对这些人查得严了一些,是担心其中混进来秦人的探子,只要审查无事,我们都不曾留难。”

“很好,看来秦国国内已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了。”

第一千三百一十章:继往开来(200)海外安排

对于与秦国现在的对峙以及灭秦事宜,在大汉内部高级官员之中,早已经达成了共识,灭秦现在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大汉准备付出多少的代价而已。而汉王高远的意思很明显,要用最小的代价来灭掉秦国。

这并不是汉国官员们脑袋发热,目空一切,而是基于双方在经济,军事,管理之上的全面对比,汉国在所有方面之上,都占据着全面上风,更重要的是,秦国可能面临着他们建国以来最大的一场内乱,而大汉现在却是政通人和,上下一心。

高远在等一个合适的切入点,而为了这一点,高远不介意再多等上一段时间,他不缺时间,与时间相比,他现在可看重汉国士兵的性命。

火炮虽然研制出来了,但他们仍然不适合大规模地投入陆战,决定性的力量仍然是冷兵器,而且在高远的眼中,秦人现在几乎也快要成为他的子民了,在将来的灭秦战役之中,能多活下来一个,将来都会为大汉多一份助力。

这份认识,当然来自于高远那与这个时代完全不同的观念。

“关于扩建海军的事情,先要暂时放一放。”高远的目光落在了寇曙光的身上,看着寇曙光失望的神色,接着道:“我们的远洋水师现在也该缓一缓了,接下来你们的重点是要稳固我们在扶桑,琉球,马来半岛等一系列新占地的统治,将他们彻底变成我们的原料产地,以你们现在的兵力,足以做到这一切。至于向更远的海洋航行,那是需要更大的财力和物力来支持的,很显然,现在的大汉还无暇顾及,也不可能投入这么多的资源进去。寇议政想要的走向深蓝,必须要等到我们大汉一统中原之后。”

“是!”寇曙光无奈地点了点头,大王既然已经发话,便已经是最后的结论了。

“不过这也并不代表着你们没事可做。”高远笑道:“接下来的两年里,海军要尽快复员一批老兵,再大量招募新兵进去,好好的利用这段时间,将新兵都练出来。”

“王上,现在的海军官兵正是当打之年,个个龙精虎猛的。怎么就要让他们复员呢,你知道我们练出这一批人有多么不容易吗?”

“我当然知道。”高远呵呵的笑了起来:“寇议政,将眼光放远一点,你不是想走向深蓝吗?将来你难道不需要更多的水兵?不趁现在练兵,难道到时候来临阵磨枪么?”

寇曙光叹了一口气:“其实只要多造几艘大舰便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屋子里的大臣们都大笑起来,看起来寇曙光还是不死心啊。

“你个寇曙光,造一艘远洋大舰要多少钱你不知道吗?养活他要多少钱你也清楚吧?别扯这些没用的了。”高远笑着道:“不要替这些士兵感到惋惜,他们退役之后,不会没有用武之地的。他们会挣到比他们服役之时数倍的饷银。”

严圣浩看着寇曙光有些不解的神色,笑着解释道:“曙光,这些海军官兵退役之后,你还怕他们没有出路吗?现在那么多的海商。只怕会争着抢着要他们,他们经验丰富,对于这条航道之上的一切都很熟悉,而且又一个个见过血。不惧战事,对于海商来说,他们就是香饽饽啊。我敢向你保证,一旦有大量海军官兵退役的消息传出去,沧州的海军大本营外立马就会挤满前去招募的海商,我估摸着到时候杨清一会烦不胜烦,因为一定有海商通过各种门路找到他哪里去。”

“这些士兵到了海商的船上,会将他们在海军哪里学到的东西很快便传授给海商船上的水手,包括好斗与热血。”高远微笑着道:“我们自己培养一批,这些退役的士兵再给我们带出来一批,到时候,我们海军便不缺人手了。而且,现在我们大汉暂时没有财力往更远的地方航行,但并不代表海商不敢去,只要有足够的利益,就不乏冒险的人。”

“王上已经决定最新一批铸造的大炮,高价卖给海商。”严圣浩笑咪咪地接着道。

“这不行。”

“大王,便不得。”

严圣浩此语一出,书房里立刻响起了一片反对之声。

“怎么啦?怕这些海商造我的反吗?”高远笑了起来,“你们觉得有这个可能?”

吴起犹豫了一下,“大王,造反倒是没有这个可能,这些海商也应当清楚,没有大汉,他们什么也不是,但火炮是军国利器,贸然卖给民间,只怕不妥,先不说别的,单是保密就成问题,我们还没有大规模装模部队呢,要是给秦楚之上窃取了去?”

“这个事情吴议政倒是过虑了。”吴凯现在代掌着工部,出了去年那档子事儿之后,吴凯对工部的事是上心多了,对工部管理的一些军工产业多少也有了一些了解。“火炮不是说看一眼便能仿造出来的,以现在秦楚的工业水平,即便是我们把全套的图纸送给他们,他们也造不出来。光是冶铁炼钢这一关他们就过不了。”

“每条商船之上配备一门火炮就够了。而且操作这些火炮,也只有我们那些退役的水兵能操作,保密性没有多大的问题,这些海商自己拿钱去替我们探探路,等我们到时候有能力大规模出去的时候,不是两眼一抹黑。”高远得意地道:“再说了,将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