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回明末当皇帝-第1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着就要打到镇南关了,一旦他们打到了这里,将会对这里的粤军造成极大的压力,使得战局进一步不利起来。

第三百七十九章出兵湖南

而这一次,荣左光可算是没有白跑,在花光了尚可喜给他的底线之后,中华军终于肯出兵了。

其实这个时候就算是尚可喜不派人来求援,项玉也坐不住了,自从他听到了吴三桂派出胡国柱的军队绕道避开云开山,从南向北进军,眼看着就要将粤军的内部搅的大乱,要是再不出兵的话吴三桂不用两个月就能击败尚可喜了。

就在荣左光赶来的同时,项玉已经调集了八万大军准备南下了,眼下吴三桂大军云集在广东,项玉并不打算直接出兵救援广东,面对对方的二十万大军,即便是他有八万军队,也很难占到便宜,对方肯定会在他出兵的时候选择撤退,那么这样一来就等于是白白的便宜了他们两个了。

项玉虽然要救尚可喜,但是却还是希望尚可喜的力量被吴三桂消耗一部分的,这样的话将来他相对南方动手的时候,至少不会遭遇那么大的阻力,而救下一个强大的尚可喜未尝不是一个隐患。

中华军这个时候已经集结在永宁和崇义这两个地方了,这两地都是江西靠近湖南的地界,而吴三桂这个时候在湖南还有五万大军,由夏国相统领这,分别驻扎在郴州、桂阳和临武这几个地方,这里靠近江西和广东,可以同时的威胁这两个地方,吴三桂的野心可见一般。

项玉将八万大军分成两个部分,北边由张聪率领三万人,进攻衡州、长沙、永州几地,而南边的五万军队由赵登明率领,要拿下桂阳、郴州两地,北边的任务多。但是作战规模小,南边的任务小,但是作战规模大。

而项玉的意思很明白,尚可喜我也要救,但是我要出兵就必须要收下一定的好处才行,这个好处就是吴三桂手中的湖南。而尚可喜的那三百万两白银虽然也算是一个不错的补偿,但是相对于湖南来说,项玉显然是更加注重地盘的。

八月七号,八万中华军同时出兵进攻湖南,由于吴三桂这个时候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广东的战局上面,尽管在这之前也曾担心过中华军会趁机进攻湖南,所以这才没有调动湖南的夏国相军队,在加上有消息传中华军大军北上,想要一举吞并耿继茂剩余的地盘。这使得吴三桂在这个时候陷入了麻痹大意,因此战争一爆发,滇军便节节败退,在中华军的猛烈进攻下面,训练有素的滇军第一次感受到了深深的无力,对方打仗简直就是不讲道理,先用火炮一阵猛轰,等到自己这边死伤惨重的时候。对方的士兵端着步枪就冲了上来,他们的枪法又打的太准了。还不等自己这边能够近身肉搏,就已经死伤殆尽了,剩下的也只能举手投降了。

赵登明也没有想到,进攻会进展的如此顺利,尽管在开战之前,项玉为了照顾他。特意的将老兵、精兵都调给了他,但是因为滇军在这之前的作战之中表现的实在是太过耀眼,所以给人的感觉是其作战能力一定是很出众的,因此赵登明在心中一向是很重视很小心的,可是这个时候夏国相的军队已经伤亡过半。郴州、桂阳。宜章这个时候已经全都被他拿下,下一步就要进攻桂阳州了。

可是夏国相的军队却依然是节节败退,丝毫就没有一战之力的样子,以至于赵登明怀疑起来了对方是不是在故意的示弱,好诱敌深入?

赵登明这边想不通,夏国相这边更是想不通呢,他的军队本来一直就是能征善战的,不说百战百胜,但是至少也是滇军里面的一张王牌军队,和后来编练的部队不同,他这支军队成立的时间已经非常早了,士兵们大多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因此在之前对付尚之孝的五万军队的时候,即便是他们没使全力,尚之孝就已经毫无招架之力了,虽说对方只是一支新军,战斗力不强,但是自己这边只用了两万人去打他们,两万打五万,还赢得这么轻松,怎么都能说明自己的军队战斗力不弱啊。

怎么这个时候一遇到中华军之后,好像整个军队都变得不会打仗了似得,不说桂阳之战,单说郴州之战,对方就是调动了几十门炮,对着西城一阵猛轰,还不等其他城墙的军队支援过来,西城就失守了,更糟糕的是敌军已经进城了,虽说他们的武器确实犀利,但是使用火器的军队自己也不是之前没有遇到过,怎么偏偏这支军队就这么难对付呢?

夏国相这个时候手中还有两万军队,他将自己的兵力收缩,放弃了桂阳州,这里距离广东和广西都太远了,对方北边的部队这个时候已经包抄到了永州了,要是继续困守孤城的话,很容易就会被对方聚歼在这里,夏国相将自己的军队撤到了南边的临武,这里靠近广东,一旦战局不利,他可以立刻率军向南撤退,跑到广东去,说不定还能和镇南关外的军队里应外合,打守军一个措手不及,只是这样一来的话,整个湖南就全都丢了,这事到了王爷那边可就不好交代了。

八月十五,张聪率领两万军队拿下了湖南最南边的一个县城——永明,至此,夏国相西撤的所有路线已经被全部堵死了,而东边的赵登明这个时候也已经抵达了临武城下,即将发动对临武的进攻。

临武原本只是一座小县城,这里山多水杂,人口并不是很多,不过因为山贼比较多,所以县城修建的比较高大,和一般的县城不一样,临武的城墙有两丈三高,周长为十里,这样的小城里面驻扎两万的军队已经是比较勉强了,所以滇军将城头上挤得满满当当,城内城外都是大量的人头攒动。

赵登明细细的打量者这座小城,和其他的小县城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守军今天的状态好像是比之前要稍稍的好了一点,至少他能够感到一股淡淡的杀气,看来是自己将他们逼上了绝路,这才让他们杀气爆发出来了吧。

城下,四万五千军队组成了四个巨大的方阵,不过这些方阵只能看看,并没有实际的作用,一旦要进攻的话,这些士兵必须要分散开来,散兵阵型才能够有效的减少伤亡,不过这也是赵登明的心理战术,守军居高临下,看见进攻一方这么庞大而整齐的军容,只怕是要未战先怯了。

不过在攻城战之中,最厉害的显然还是各种类型的火炮了,由于湖南江西一带的山多林密,道路运输十分不便,所以中华军以往高配置的火炮在这次作战之后就显得要少很多,在之前进攻桂阳和郴州的战斗之后,中华军都是只调动了四十门炮,而光是这四十门炮的搬运以及炮弹的运输,就给赵登明出了不小的一个难题。

第三百八十章鏖战镇南关(一)

赵登明将旗帜一挥,两名身材高大的鼓手敲响了战鼓,三鼓过后,大军开始攻城,首先还是火炮的登场,这些火炮这个时候早已经全部换成了后装填的火炮,而且已经改进了火药,其爆炸威力得到了大大增强,这在之前的两场攻城战之中已经有所体现了,原本坚固的城墙在这些火炮的面前变得脆弱不堪,往往只需要半个小时的炮击,这些城墙就会坍塌,要是遇到年久失修或者饱经战乱的城墙,时间就更短了。

面对着中华军的炮击,守军显得一点办法也没有,他们的火炮不是没有,只不过同样是因为山地险要不便运输的关系,所以带进来的不是很多,而且即便是这些为数不多的火炮,也早在之前的桂阳和郴州两战之中被中华军摧毁殆尽了,这个时候临武城内一门火炮也没有,因此守军只能被动挨打,毫无还手之力。

不过夏国相却有点奇怪,对面的军队这个时候已经从东西两面包抄了过来,按理说这个时候对面的军队应该从南城门进攻才对,怎么还是选择了在西城门进攻,难道不怕自己的军队跑了吗?或者说他们做了这么大的动作,就是要将我们逼向广东,让我们去跟尚可喜杀个天昏地暗,他们好在后面渔翁得利?

“将军,西城门已经被敌军攻破了!”一名游击将军满头大汗的跑过来说道。

夏国相脸一黑,果然,最先被攻破的还是这个城门,之前不是看过吗,这城门可是三座城里面最坚固的,上面可是还镀着一层铁皮的。怎么这么容易又被攻破了?

“敌军进城了?”夏国相问道。

“还没有,不过弟兄们已经快要顶不住了王将军让我来问一下,我们什么时候撤退?”游击擦了擦汗小心翼翼的说道。

夏国相的脸色很不好看,哼!还敢派人前来问我,打仗给你们搞的就像是旅游观光似得,每到一个地方总是惦记着下一个地方。还不停的催促什么时候走,眼下敌军大军就在城外,要是我们弃城突围的话,敌军势必将会追击,这样一来大军的伤亡就难以估计了,不过若是继续困守孤城的话,那显然也是极为不利的。

想了半天,夏国相最后终于决定从临武撤军,这个时候除了撤到广东去之外。再没有别的地方可去了。

而尚可喜这个时候早就已经知道了中华军出兵的消息了,在他松下一口气的同时,也在盼望着中华军什么时候能够进入广东,帮他解燃眉之急,可是却发现中华军竟然去了湖南,虽说古有围魏救赵一说,可是眼下的湖南显然不是滇军的要害之地,吴三桂绝对不会为了救援湖南就放弃进攻广东的。这样一来尚可喜身上的压力并没有减轻,反而是加重了不少。因为原本一直按兵不动,准备在进入秋季之后再进攻的吴三桂,这个时候终于坐不住了,一旦中华军将湖南的军队击溃,那么势必很快就会进入广东,到那个时候尚可喜得到了强力外援。再想一鼓作气的将其击溃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吴三桂立刻下令吴应麟率领十万大军前去扣关,务必要在中华军进入广东之前打通这条通道。

对于吴三桂来说,要绕过镇南关并不是不可以,只不过这样一来他们就很难取得西江的控制权,大队人马的后勤补给想要从陆地上运输是极为困难的。而南边的云开山脉更是阻绝了他们走海路的可能,因此只能强攻镇南关。

这里的镇南关并不是中越边境地区的那个镇南关,而是广西和广东交界处,就在云开山的脚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可谓是扼守两省的进出要害。

镇南关是一座易守难攻的险关,西边的地势稍低,加上背靠大山和西江,使得进攻一方只能从正面展开进攻,而正面的战场面积又十分狭窄,难以摆开架势,因此这才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称呼。

吴应麟早就实地考察过镇南关的地形了,尽管关内守军只有不到两万人,但是这个时候在东面的江口镇,已经有五万粤军驻扎下来了,两地之间的距离不过十余里,一战战局开启,对方的援军将很快赶来,再凭借着镇南关的险恶地势,即便是自己再来二十万大军,也不可能打破关城。

吴应麟很伤脑筋,他知道这个时候战局危急,要是不能迅速的拿下这座关隘的话,他们将在没有机会进入广东了。

“走,我北边看看。”吴应麟打马调头,朝着北边走去,一干副将也纷纷紧随其后。

由于北边的山势较少,但是水系庞杂,不适合大军突进,所以粤军在这边的守卫并不是十分严密,在安河周围只有一万军队驻守。

这让吴应麟似乎是找到了机会。

“对面冒炊烟的地方叫什么名字?”吴应麟马鞭一挥,问道。

一名亲兵连忙送上地图,找了半天,然后说道:“将军,对面是一个集镇,叫做平安镇!”

“哦?我看看。”亲兵将地图递到他的手中,吴应麟皱着眉头细细的看了起来。

平安堡在安河的东面,背靠着一座大山,这座山的名字叫**冠山,因为形状像是一个鸡冠而出名。

“将军,你看,有船!”一名参将突然指着河心说道。

众人皆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了过去,果然见到一叶扁舟在河上缓缓划行,他们刚刚从一片树林里面转了出来,船夫没有察觉,直到这个时候才发现他们,船夫见到他们这些人之后吓了一跳,连忙想要调头逃跑。

“不能让他走,走了我们就曝光了!”参将大喊!

“弓来!”吴应麟大喊一声,亲兵忙不迭的将他的宝弓摘下递给他,吴应麟接过亲兵递来的宝弓,弯弓搭箭,嗖的一声,羽箭精准的射中了船夫的后心,船夫惨叫一声跌倒在河水里。

“将军好箭法!”几名部下连声叫好,吴应麟大笑起来,左手提弓,右手指着对面的平安镇说道:“破军之策就在此镇!”

第三百八十一章鏖战镇南关(二)

八月二十号,吴应麟率领着十万大军开始扣关,滇军的火炮将镇南关笼罩在一片硝烟与白雾之中,大量的浓烟呛得守军几乎睁不开眼,无数的滇军士兵抬着云梯举着盾牌高呼着向前冲去,两万名弓弩手不断的向城头上放箭,企图压制住城墙上的反击。

守军的抵抗也非常激烈,一块块滚木礌石不断的从城中抛下,直砸的城下的士兵骨断筋折哭爹喊娘,而被流失和炮火击中的守军士兵也不断的从高高的城墙上跌下坠落,摔在山石林立的地面上面目全非。

双方都杀红了眼,吴应麟因为地形的限制,无法将军队一次性投入进去,于是将十万军队分成了是个万人队,轮流进行进攻,每支部队都要上场打一轮,而守军这边的情况也差不多,关城内的两万守军一开始就已经伤亡惨重,在抵御了几波攻势后险象环生,不得不进行人员的轮换,好在他们的援军早已在战争爆发的时候赶来增援了。

双方从早上一直打到中午,尽管镇南关此时还牢牢的掌握在粤军的手中,但是他们已经是越来越力不从心了,大量的伤亡和惨烈的战斗使得很多士兵的士气和斗志大受影响,而且关上最先驻守的都是老兵,而赶来增援的部队之中大多数都是新兵,在这种惨烈的战斗之中,这些新兵极容易发生崩溃。

“都给我顶住,不要慌,不要乱!滚油不要停,继续给我浇,伤员都给我抬下去!”守关大将班志富这个时候嗓子都喊哑了,仍在不停的指挥和鼓舞着手底下的士兵们。

班志富最先是尚可喜的右翼总兵。和许尔显一样是一员老将,他的作战经验丰富,知道这个时候对方还没有拿出全力来攻城,正真凶险的可能还在后面,可是看看他手底下的这些兵,一个个哪里有一点兵样。这让他十分担忧,害怕镇南关在他的手中失守。

守军这个时候的伤亡已经超过了一万人了,其中大部分都是被流矢和炮火所伤,敌军还没有成功的攻上城墙,但是在刚刚最后几次的防守之中,这个趋势已经十分不妙了,照着这个架势,对方的士兵很快就能攻上来。

滇军这边的伤亡一点都不必守军低,在刚才的十波进攻之中。滇军一共付出了将近两万人的伤亡代价,但是和守军不同的是,因为吴应麟让他们轮换着进攻,所以这个时候第一波的万人队已经休整了三个多时辰了,足以投入到第二波的攻势之中了。

“传我将领,让第一队和第二队二队合二为一,一起进攻,其他人做好进攻的准备。”吴应麟的脸上带着一抹诡异的笑容。似乎对眼前的这个局面十分满意,根本就不管不断从他身边被抬走的伤兵的哀嚎声。在他看来一员战将的功勋就是应该用鲜血和杀戮来历练。

如此同时,一直五千人的军队悄悄的从安河中间的一处浅滩搭浮桥度过了安河,因为对面是鸡冠山的缘故,所以他们的行动完全被山体所阻挡住了,对面的士兵这个时候视线都被南边杀声震天的战斗所吸引住了,根本就没有发现这一支悄悄渡河的军队。

这支滇军很快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