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三国打天下-第2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乌云妹妹,将来夫君出使他国乃是公事,肯定无法带我们姐妹前往,我们只能安心的在家中等待夫君平安回来,我知道夫君此行定是吉凶难测,况且路途遥远,我们跟着夫君只会给

夫君增添麻烦,因此我们最好在家中祈求老天保佑夫君,让他能平安的到达那些国家,完成皇上交给夫君的任务,早日回到我们身边。”芷清毕竟明白事理,因此她便出言安抚乌云道。

“芷清姐姐,你我都有一身的武功,跟着夫君怎么会给他添麻烦,要是夫君不答应,我明天便闯进宫去找皇帝求情,让他允许我们姐妹跟着夫君一道出行,这样也好照顾夫君的生活起居,夫君你就答应我们好吗?”乌云拉着老刘的胳膊,边摇边对老刘道。

“两位夫人,能不能带你们前去不是我能做得了主的,这样吧,我过几天向皇上说明此事,请他允许我带你们一道前去如何,只是你们听好了,要是皇上答应了,我就带你们去,要是皇上不答应,你们也不要胡闹,尤其是乌云,你可知道擅闯皇宫是什么罪名吗?那可是要被砍头的。”老刘知道乌云生性顽劣,因此才如此吓唬了她一番,果然在听到老刘答应向皇上要求带她们一起出行后,乌云便不再为难老刘了,三人又聊了一会儿,然后便上了大床,胡天胡帝了一夜。

天亮之后,陈宫在张飞及十名亲卫队员的护送下,跟老刘等人告别之后离开了刘府,快马加鞭赶回幽州的治所蓟县,而老刘也在他们走了之后,在文丑等人的护送下前往皇宫。今天袁槐会在朝中当众宣布朝廷的决定,因此老刘也不能耽搁,赶在灵帝上朝之前进了却非殿,这次他已经知道自己的位置了,因此便当仁不让的站在了袁槐的前边,与武官之首的大将军何进并排而立。

等灵帝上朝之后,袁槐便出班将三公昨天写好的公文向满朝文武宣布了一遍,这几武官员也都在关心着幽州的分割情况究竟如何,今天听了袁槐宣读的经灵帝批准的公文之后,大家也都觉得这个处理结果不错,虽然杨彪所去的新州外族居多,管理上估计要费些周折之外,其他的分割方案也都很合理,毕竟幽州和新州能够平稳的进行权力交接,才会保持幽州乃至大汉的安定。

当天下午,老刘又去了一趟杨府,把与幽州分割后的新州的情况向杨彪介绍了一下,同时也把如今新州各级官员的情况告诉了杨彪,杨彪很感激老刘为他出钱出力,而杨赐也授意儿子将来一定要听平北王刘备的指挥,因为杨彪能得到这个新州刺史之位,完全是拜老刘所赐,杨彪一是遵从父亲的意思,二是通过这几天的几次接触,他也从心里佩服老刘的能力和为人,再加上对于灵帝平白无故的撤掉父亲的太尉之职,杨彪也是心里有气,因此他反而打定了主意,将来唯老刘马首是瞻。

等与杨彪交代完了之后,老刘又开始动员杨赐前往幽州书院,毕竟如今的卢植还有一些当世的大贤之士都在那里任教,杨赐听了老刘的建议,仔细思考了一下,突然发现老刘的这个主意果然不错,这样一来自己也不用每天在家闲着无所事事了,而且还能与儿子在一起,与老朋友卢植等人在一起,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便是还可以跟着小孙子杨修在一起,他的这个孙子可是杨赐的命根子,本来儿子要去新州上任,肯定会带着孙子一道前往,令杨赐这几天心中一直郁闷不已,如今老刘的主意一出,无形中将杨赐心头的不快一扫而空,所以他也很快便答应了老刘的请求,决定这次便离开洛阳,跟着儿子一道去新州赴任,将来在幽州书院中做个先生。

且说陈宫与张飞等一行人晓行夜宿,路上几乎没有停歇,结果他们只用了不到五天的时间,便从洛阳赶到了蓟县,而令陈宫大感欣慰的是,戏志才等人虽然已经整理好了行装,但是还没有出发。

陈宫进城后直接到了戏志才与荀攸田丰三人坐镇的幽州牧府,正在准备话别的荀攸与戏志才和田丰几人看到陈宫风尘仆仆的赶回来了,知道肯定是事情有变,于是急忙让陈宫坐下,喝了杯水休息一下,然后才向他打听洛阳朝廷之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变故,陈宫才会急着赶回蓟县。

陈宫现在也缓过劲来了,于是忙对三人道:“当然是大喜之事了,要不然我怎么会起早贪晚的赶了四天多就从洛阳跑回来了,我是怕文皓已经离开蓟县了,那样恐怕我还要派人去追你,所以才急着往回赶的。”

听陈宫说是大喜之事,三人知道肯定是幽州之事与原来预期的发生了变化,只是三人一时之间也想不通到底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于是便急忙让陈宫不要卖关子了,马上告诉三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喜事。

陈宫这才对三人道:“虽然主公是不能继续担当幽州牧之职了,但是由于主公的努力,如今幽州被分成了幽州与新州两州,以右北平为界分开,右北平以东的几郡,包括右北平和这次平定的东部鲜卑、高句丽、扶余、三韩、挹娄等地从幽州划了出来,成为大汉的第十四州,根据主公的提议,这个州被命名为新州。而右北平以西的几郡和新打下来的中西部鲜卑、丁零、坚昆等地仍然以幽州命名,而且皇上一下子派了两个刺史来,你们可知道来的都是何人吗?”

“我们当然不知道,公台你就不要让我们着急了,快把整个情况告诉我们如何?还有主公下一步有何打算?皇上是怎么安排主公的?”三人听说情况发生了如此变化,当然也急于知道到底是什么人来两州担任刺史,另外便是老刘将来会在朝中担任什么职务。

“主公这次被免了幽州牧之位后,被皇上给安了个代天巡视的高帽,让主公在年内出使西方的贵霜、安息和大秦三大帝国,去那里展示我大汉天威。至于幽州的刺史,便是太尉袁槐的侄子,朝中的廷尉袁绍,你们也应该听说过他的;而前来新州担任刺史的,乃是前太尉杨赐杨大人的儿子,现如今的京兆尹杨彪,袁绍能当上刺史,当然离不开袁家的支持,而杨彪能当上新州刺史,则是主公鼎力相助的结果,因为他们二人为了这刺史之职,每人给皇上送了五千万大钱的保金。”陈宫道。

“什么?一个刺史之位竟然卖出了五千万大钱的天价,我听说前些日子崔烈家中为了给他买司徒之职,也不过花了六百万大钱,那可是三公之位,怎么这次一个地方州的刺史的价格居然比三公之位都高出了近十倍?”荀攸开口问道。

“公达有所不知,本来这次袁槐老贼诬陷主公,让皇上撤了主公的州牧之位,就是一心想把幽州刺史之位抢到他侄子袁绍的手中,可是没想到朝廷上有人保举杨彪担任幽州刺史,可是杨家世代清廉,财力哪里比得过财大气粗的袁家,如此一来,主公便趁机找到了杨赐杨大人,让他支持杨彪全力竞争幽州刺史之位,不管花多少钱,都由主公来承担。”

第361章百姓东迁

“结果双方互不相让,在朝堂上将这幽州刺史的保金一直加到了五千万大钱。后来还是司徒崔烈从中调和,想出了将幽州一分为二的主意,如此一来,皇上一下子便收了两家的一亿大钱,当然成了最大的赢家,而主公觉得能保住半个幽州,也总比一点儿没有要强的多,袁家估计跟主公想的也是一样,因此主公接下来,便是利用自己熟知幽州的情况,想方设法将袁绍支到了西边的幽州,而让杨彪得到了新州刺史之位。我想你们几位一定明白主公这样安排的目的吧。”

“这个我们当然明白,新州虽然人口中汉人只占少数,但是如今幽州的那些大型矿山和工厂几乎都在新州境内,而且两边的地盘和人口总数也相差不多,更重要的,我想是主公看中了新州境内的几个港口码头,有了这些港口,新州与南方各州的交通并不受幽州的阻隔,而且主公一直念念不忘征服东方的倭国,因此主公一定会让杨彪把新州抢到手中,只是公台,主公这次派你赶回幽州,可是还有其他的安排吗?”戏志才问道。

“文皓猜对了,主公让我快马加鞭赶回来,一是免得文皓已经走了,有些事情不好交代,二是主公与我和宪和商议了一番之后,决定这次将幽州的文武官员重新进行调整,反正等朝廷的正式任命下来,到两位刺史前来上任,中间肯定会有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因此主公才派我回来与三位再商议一下,看看应该怎样分配幽州的官员为好。另外还有一个任务,便是主公让我们尽快确定新州的治所,主公的意思是最好定在新州的中间位置,像辽东或乐浪都可以,你们几位想想,这新州的治所到底选在哪里为好。”陈宫道。

听了陈宫的话,田丰急忙去取了一张幽州地图过来,然后铺在了桌子上。四人围在了地图周围,开始按照老刘的意思,选择新州的治所。

按照老刘的意思,新州治所当在新州的中心位置,因此几人反复看了几遍之后,不约而同的把手指指向了辽东郡的治所襄平。

戏志才道:“你们看,襄平应该说最符合主公的要求,而且襄平距离旅顺港的距离也不是很远,这样不管是陆地还是海上,一旦周围有情况发生,都可以从襄平尽快赶赴那里,主公让我们自己做主来决定这件事,我看我们就把新州的治所定在襄平,等过几天我们便马上前往襄平,同时公达向各地官府发下公文,让各地官府在各地张贴告示,将朝廷的决定通知给幽州各地的官员和百姓,而我们也要在襄平为刺史杨彪杨大人选好刺史府,安排好将来所需的一切,你们觉得如何?”

其他三人也都纷纷赞同戏志才的说法,不过接下来他们要做的可就麻烦了,那便是如何对幽州的现有官员进行重新分配,这样才能让袁绍得到的一是能力不高的文官武将,二是即使给他留下一些能力出众的人才,那么这些人也都是对主公忠心耿耿的属下,他们留在袁绍手下,也可以说是留下了一些眼线,最重要的是这些人忠于主公,他日一旦有什么情况,只要有主公的一声令下,这些人便会重新回到主公的身边。

荀攸本来的任务便是继续留在幽州,因此他可以说是老刘安插在袁绍身边最大的一颗棋子,接下来四人便开始对各郡的太守和都尉进行筛选,看看把谁留在幽州最为合适。

荀攸已经把各郡文武官员的名册摆到了桌上,如今的幽州十四郡之中,从东往西,各郡太守和刺史分别是以下诸人:韩郡:目前由钟繇暂带太守之职,高顺任都尉;乐浪郡:太守关靖,都尉是吕旷;扶余郡:尚未任命太守,颜良暂行太守及都尉之职;鲜卑郡:也苏盖任太守,都尉乃是王越的弟子高平;辽东郡:太守乃是严纲,都尉是黄巾降将龚都;昌黎郡的太守乃是年轻一代中的佼佼者徐庶,都尉也是黄巾降将刘辟;辽西郡的太守仍然是丘力居的军师宇文康,而都尉则是阎柔;至于右北平,也是乌延的军师时风担任太守,都尉则是刘焉留下的老人邹靖;渔阳郡的太守是魏攸,都尉乃是黄巾降将刘石;范阳郡的太守还是卢植的小儿子卢緐,都尉仍然是最早跟随老刘的吕翔;上谷郡的太守是单经,都尉是乌桓人兀赤;代郡的太守是卢植的大儿子卢敏,都尉是老刘招贤时来投的鲜于辅;至于这次平定后得到的最后两个郡丁零郡和坚昆郡,目前老刘只是派了不少士兵在那里把守,因此还没有来得及委派官员前去上任,正好这两个地方将来都是幽州的地盘,就由袁绍自己想办法派人前去管理,反正幽州现在的官员也几乎都被派到了各地,已经处于无人可派的境地了。

四人商议了半天,目前关羽和蹋顿还没有离开,而蹋顿可是主公的结拜兄弟,因此四人一致同意把蹋顿留下,继续在第一军分区任职,他属下的突骑兵军和鲜卑军都留下,因为这些外族大将和士兵佩服的都是主公,他们将来肯定不会心甘情愿的在袁绍手下卖力。褚燕是最早跟随主公的,所以他也被留在了蓟县。关羽带着徐晃的轻骑兵军前往耽罗岛,他们手下的两个师长是周仓和裴元绍,虽然都不是什么大将之才,但是毕竟担任师长还是比较称职的。

第二军分区也继续留在渔阳,不过这次他们按照主公的指示,将张颌调往第三军分区,接替太史慈担任轻骑兵的军长,而公孙瓒则继续担任第二军分区的司令员,同时还把管亥和赤延以及这次投降的弥加等人都留下,目的当然和第一军分区的处理一样,那便是这些外族将士很难管理,一旦袁绍不能善待他们,这些人肯定会离开袁绍,前去新州投奔主公的。

第三军分区正好可以不用调整,高顺现在也不用去耽罗岛了,就在韩郡带着他的步兵军留守,而器械师也不用渡海前往耽罗岛,他们也是赶到新州的治所襄平即可,反正虽然将来是杨彪担任刺史,估计他也只是代主公行事而已。

至于幽州的各级官员,四人商议了一下,决定除了荀攸继续留下担任幽州的别驾从事外,田丰继续担当治中从事,这样有什么事两人也好商量决定。其他郡县的官员暂且不动,目前石韬是第一军分区的军师,因此四人决定让他去扶余郡担任太守之职,而颜良则继续兼任扶余的都尉,这样有了他们二人的配合,扶余郡也可以尽快得到发展。

水军按照主公的部署,这是必须握在手中的力量,因此四人决定水军除了留下两艘大型战船在旅顺港外,其余战船都开往耽罗岛,同时运送一些愿意前去那里生活的百姓过去,这样有了百姓在耽罗岛上种植庄稼,将来岛上的军队也就有了后勤保障,而幽州造船厂继续留在旅顺港不动,这样也可以生产出更多的船只来。

等这一切都安排妥当之后,荀攸便派人向幽州境内的各个郡县发出公文,将目前朝廷的决定通知了各地的官员,同时也把需要调动的官员调整到位,不过荀攸也让前去送公文的信使把将来新州仍旧在老刘手中的消息有意无意的透漏了出去,结果这一下可不得了了,处在幽州几郡的很多百姓竟然离开了他们的居所,举家向新州境内搬迁,于是整个幽州境内便出现了一股移民大潮,本来荀攸等人还在商量从哪里动员百姓迁往耽罗岛居住,结果只用了不到十天时间,就有三万多名自愿前往的百姓被水军的大船送到了耽罗岛上,而耽罗岛也开始大兴土木,按照几人的规划开始建造一座规模不小于旅顺的城池,同时选好了一处天然港湾,开始建造一座适合幽州的大型战船停靠的港口码头。

经过了这次百姓的移民之后,不知不觉之间新州已经增加了近二十万的百姓,而幽州的总人口则从二百一十多万减少到了一百九十万。

半个月过后,袁绍与杨彪二人一同来到了原幽州治所蓟县,此时早已安排好一切的荀攸带着留在蓟县的文武官员迎接两位刺史,然后把已经分割后的情况向两位刺史做了汇报。

此时的戏志才早已经到了新州治所襄平城,同时在城中选好了一处大宅院作为将来的新州刺史府。幽州书院也全部迁到了襄平,书院中的先生和学生也都一起到了襄平城。至于老刘的家眷,已经在陈宫和张飞的护送下,前往洛阳去了,当然老刘点名的郭嘉也跟着去了,而老刘的岳父甄逸得到老刘离开幽州的消息后,决定举家迁往新州的襄平城,反正甄家在襄平也有商号和宅院,因此这次搬迁倒也没费太大的周折,至于老刘的大舅子甄俨,因为担心将来袁绍不会继续让他为官,便主动辞去了幽州的商业从事之职,跟着父亲前往襄平,专心打理甄家在各地的生意去了。

第362章组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