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三国打天下-第2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品、贵霜帝国的宝石等物多带一些回来,这样估计除了给灵帝送上一些之外,其它的还可以通过甄家在洛阳的商号销售出去,这样还可以大赚一笔。

前来给老刘送行的,除了朝廷的三公太尉袁槐、司空刘宽和司徒崔烈外,还有大将军何进,右车骑将军朱儁、议郎蔡邕、谏议大夫马日磾等人,还有灵帝派来代表他给老刘送行的中常侍郭胜,如此规模应该说也算是给足了老刘面子,而这些人也一直把老刘送出了洛阳城门,互道珍重之后,众人才目送着使团逐渐的远离了众人的视线。

如今老刘把三百御林军分成了两部分,二百人作为后队,一百人在前边开路,而一百名亲卫队员则在中间护着众人。至于几位将官,也分别去了几支队伍中带队,文丑在前边开道,淳于琼在后队指挥,而张飞、太史慈和赵云则都在中军跟着老刘,如今郭嘉倒是和他们三位混的很熟,只是他不会武功,因此看着几人威风凛凛的倒也很是羡慕。

离开了洛阳之后,老刘等人沿着官道前往雍州的长安,路上如今很是太平,这里有邻近大汉的都城洛阳,今年的年景也不错,因此路旁的庄稼都长势良好,田地里的农民已经开始收获成熟的谷子等作物,看来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三天之后,使团的队伍便来到了长安城,这是老刘第一次来这里,毕竟长安城曾经是西汉的都城,也经历了二百多年的不断修建,因此长安城的城墙也如洛阳城一般高大,而长安城的规模也跟洛阳城的大小差不多,不过此时的长安城归司州(也称司隶校尉部)管辖,而司州的治所在洛阳,至于长安则只是司州下属的京兆尹的治所所在(京兆尹,中国古代的官职称呼,相当于今日首都的市长。京兆尹最早出现于秦朝,当时置内史为京师行政长官。汉武帝时内史分置为左右,太初元年改右内史为京兆尹,以右内史部为辖区,以长安为治所,京兆尹职同郡太守,可参与朝政)。

而前任京兆尹便是刚刚前去新州担任刺史的杨彪,由于杨彪走后,新的京兆尹尚未前来上任,因此府中的尹丞赵温目前暂带京兆尹之职。得知京城来人的消息后,赵温以为是朝廷委任的新任京兆尹到了,因此急忙带着府中的大小官员出府迎接。

老刘看到来的尹丞年纪已经不小,估计和王允年纪相若,而尹丞看到王允向他展示的圣旨之后,才知道原来是代天巡视的平北王刘备到了,急忙带着众人匍匐在地,向老刘叩头行礼。

老刘急忙上前将赵温搀了起来,嘴里说道:“尹丞大人不必客气,我只是因为出使西方,才会在此地路过,有劳尹丞大人给我们安排好住处和晚饭,明天一早我们还要继续赶路。”

赵温看到老刘如此平易近人,心道看来传言都说平北王体恤民情,乃是个处处为百姓着想的好官看来是不假了,于是他急忙请老刘到府中的客厅内休息,如今的京兆尹府后院也还空着,因此他便安排手下官员为老刘把后院收拾好,今晚招待王爷在此休息,同时他也把四百名士兵安排到了府中的其他院内休息,反正府里有的是空房子,就是再来几百人也完全能住得下。同时他也让厨房赶紧为老刘等人准备饭菜,把他们的战马喂好,另外再为众人准备好明天路上的干粮清水,然后他才进了客厅。

客厅中的老刘已经和陈宫等人坐在客厅中喝茶呢,看到赵温忙的满头大汗的进来了,老刘急忙招呼他在自己的身边坐下,然后便问起了他的姓名。

赵温听到老刘发问,于是便恭敬地答道:“回王爷的话,下官姓赵名温,字子柔,乃成都人氏。”

听他自报姓名叫赵温,老刘似乎记得在三国时期有这么个人物,而且在后来还当上了三公中的司徒之职。不过老刘之所以会记得他,是因为后来他因为举荐曹丕当官儿招致了曹操的不满,从而罢免了他的司徒之位,而司徒这个官职也从此被曹操彻底摒弃了,因此赵温还得了个末代司徒的名号,才让老刘记住了他。

不过说起赵温此人,也确实才学过人,只是一直怀才不遇罢了,因此直到如今四十多岁了,还只能在京兆尹府中放个尹丞之职,老刘记得他还有一个原因,便是赵温曾经在后来看到因董卓李催等人混乱朝纲,为害百姓之时,曾经说过一句:“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然后便弃官回家了,由此也可以看出此人相当的有骨气。

第366章匈奴作恶(一)

老刘知道赵温虽然不像自己身边的这些谋士般出众,但是能够心系百姓,常思为国出力,因此绝对是个不错的好官,即使让他担任一州的刺史他也能够胜任,因此老刘有心栽培于他,当下便对赵温道:“子柔兄,我看你绝不是寄人篱下之辈,以子柔兄的大才,只担任一个小小的尹丞可以说是大材小用,让子柔兄屈才了,备不才,如子柔兄不弃,将来等我出使归来,不知子柔兄可愿意随我返回洛阳,以后一同为大汉的江山社稷和百姓出力呢?”

突然听到平北王愿意收留自己到他的帐下,赵温哪有不愿意之理,心道皇天不负有心人,如今自己总算是遇到贵人了,当下扑倒在地向老刘拜道:“能得平北王赏识,那是下官的造化,今后下官一定跟随主公左右,尽心竭力为主公效力,下官这里先谢过主公的知遇之恩了。”

无意间收得一名不错的清官,老刘心中也很高兴,于是当晚老刘便在长安城的京兆尹府中摆下酒宴,众人已经几天没喝酒了,因此老刘今天也破例让大家开怀畅饮,结果素好贪杯的淳于琼终于见识到了老刘等人的酒量,他自己没喝几杯便被文丑和张飞给灌倒了。而几位文官也都喜好杯中之物,因此当晚众人除了老刘和陈宫之外,大都喝的酩酊大醉。

老刘看到这种情形,于是便让亲卫队员将众人送回房中休息,同时传令明天中午吃过午饭后再出发,这样到时候大家的酒也就醒了,而且此去西方路途遥远,旅途之中耽误一天半天的也根本无关大局。

第二天吃过午饭之后,老刘等人才在赵温的护送下离开了长安城,赵温一直把老刘等人送出了十里之外,才在老刘的多次催促下返回了长安城。

接下来老刘他们前进的方向,是向着凉州的汉阳郡进发,因为如今凉州的治所冀县便在此地,而中间他们会从紧挨着北地郡的右扶风一带经过,今天上午赵温曾经告诉过老刘,由于又到了秋天,因此那些居住在北地郡的匈奴人经常会有不少人结伙南下,到汉人居住的地区抢劫百姓的粮食和财物,虽然他们很少杀入,但是对于汉人的财物和粮草却从不客气,前些日子杨彪还在长安时,也曾多次派兵前去清剿这些骚扰百姓的匈奴骑兵,但是这些匈奴人马术精湛,来去如风,而且他们估计是自知理亏,因此也很少与汉军交战,汉军的骑兵根本追不上他们,所以也奈何不了他们。也正因为如此,这几年匈奴人南下抢劫之风愈演愈烈,尽管司州境内的官员将此事上报朝廷后,朝廷也曾派人去向如今的南匈奴羌渠单于抗议,严令今后不得再有此类事情发生,但是羌渠单于也是阳奉阴违,对于手下士兵的这种行为只是口头上告诫了一下,并没有采取任何实际的处罚行动,所以如今与北地郡接壤的安定、右扶风、上郡等地都不是很太平,也正因为如此,赵温才提醒老刘他们路上多加小心,不要被匈奴人偷袭。

于是在一路之上,老刘嘱咐大家多加小心,几位文官自然感觉有些担心,毕竟使团只有四百名士兵护卫,虽然有几员大将相随,但是如果匈奴**举来袭,恐怕也很难应付得了,只有文丑张飞等人倒是很兴奋,已经一个多月没有打仗的他们早已经有些手痒了,因此几员将官都是兴奋的东张西望,盼着有匈奴人前来送死。

虽然文丑等人盼着有匈奴人来犯,但是今天倒是没有让他们如愿,众人经过半天的跋涉,于当天晚上赶到了右扶风的治所槐里。

向守城的士兵说明了身份之后,城门官急忙放老刘等人进了城,并且带着他们直奔城中的右扶风府。而到了右扶风府衙之后,老刘仍然派王允带着文丑前去宣旨,时任右扶风的曹全听说朝中有人到了,急忙出来迎接,而看了王允的圣旨之后,曹全急忙率领手下官员在府门前跪倒一片,迎接代天巡视的平北王刘备。

老刘和颜悦色的情大家免礼,然后让曹全把自己和随行的几百士兵安顿好,这才随着曹全进了右扶风府衙之中。

曹全急忙吩咐手下的尉丞将王爷交待的事情马上办好,他自己也陪着老刘进了客厅,然后吩咐手下马上为王爷倒茶,自己也在下首坐陪。

老刘问了问曹全的情况,然后又问了问曹全最近是否有匈奴人犯边的事件,曹全一一作答,而情况也正如赵温向老刘所说的一样,最近也开始有不少匈奴人前来右扶风抢夺百姓家中的粮食和财物了,曹全几次派自己手下的军队出去追击,赶走了不少小股匈奴人,但是有时候碰上大队的匈奴骑兵,他们也只能看着匈奴人在百姓家中抢劫之后,从容遁去,而且还得忍受匈奴人的嘲笑和百姓的责怪。

看来如今的南匈奴人也不老实,老刘想起自己上次曾经跟吕布说起过,等有了时间之后,一定要把南匈奴灭掉,否则放任他们在长城以内生存,他们早晚还是长在大汉身上的一颗毒瘤,一旦时机成熟,仍然会危害大汉江山社稷的安全,他们还会祸害大汉的百姓,所以老刘想了一下,打定主意就在槐里多呆上两天,明天自己就带着文丑等人出城寻找匈奴人,只要让自己找到他们,就一定不能手下留情,只有打得他们害怕了,他们才会老老实实的呆在自己的领地内,不敢再来这里为非作歹。

打定主意之后,老刘便把自己的决定告诉了在场的众人,王允等人只是老刘的随从,当然对老刘都是言听计从,而曹全则是大喜过望,他早就听说过老刘这几年所立的赫赫战功,当下急忙向老刘跪倒在地,代表右扶风的百姓感谢王爷的大恩大德。

几员武将听了之后更是高兴的不得了,淳于琼虽然嘴上说自己对亲卫队员服气,但是心里还是认为打起仗来,自己的精锐御林军绝不会比不上亲卫队员,如今有机会证明这点,他更是全力支持。

看到众人都对自己的决定表示赞同,老刘便让曹全把匈奴人经常出没的几个地方告诉了他们,然后他让陈宫等人看看,与匈奴人的这一仗该怎么打,才能起到更大的震慑作用,让匈奴人不敢再轻易前来汉人的领地骚扰。

曹全叫来府中的都尉,让他把匈奴人最近的活动情况向老刘等人做了介绍。

原来近年来由于汉室国库空虚,因此给南匈奴人的粮食和各种物资都比往年大幅度缩减,令匈奴人心中不满,因此才会在冬季没到的时候,便开始到汉地作乱,尤其是今年更甚,并且与往年不同的是以前他们只是小股队伍前来抢劫钱粮,最大的队伍人数也不过百人,因此右扶风的军队还可以利用人数上的优势前去消灭他们,可是今年他们竟然大批人马成群结队的闯入汉地进行抢劫,据美阳、武功和更远的漆县那边传来的消息,他们几地都曾经遭到数百甚至上千匈奴人的袭击,除了县城因为有高大的城墙,匈奴人无法入内以外,周围的村庄大都被他们洗劫一空,而汉人百姓与他们奋起抗争的,也被匈奴人杀死了不少。

听到这里,老刘不禁大怒,看来养虎为患这句话的确是真理,虽然自己手中目前只有四百人的军队,但是他知道与从未与自己交过手的南匈奴人作战,他们便是来三千人自己也照样可以打败甚至消灭他们,因此老刘让都尉多派些探子出去,这些匈奴人抢劫了大量的财物之后,肯定不会连夜退回他们的驻地,所以一定要找到他们在右扶风境内的驻地,然后自己便可以带兵前去征讨他们。

右扶风的都尉姓王名显,也是名颇有武力的精壮汉子,看到王爷要为右扶风的百姓讨回公道,也从心里佩服王爷的爱民之心,只是他自己每次带一两千人出去,也不敢和匈奴人正面交手,而他今天也看到了,王爷手下只有四百名士兵,虽然看上去各个如狼似虎,英武不凡,但是俗话说的好“双拳难敌四手,好虎架不住群狼”,恐怕王爷就是有心驱敌,但是仅凭借这四百人也难以取得太大的成绩。

不过他还是答应了一声,然后转身出了客厅,派自己的副将赶紧去安排探子出城,四处打探匈奴人的消息,一旦有了匈奴人的下落,马上回城向他禀报,然后王显又返回了客厅。

此时在客厅之中,老刘也与陈宫几人商议自己的队伍应当如何行动,才能彻底的消灭这些胆敢入侵汉地的匈奴强盗。

郭嘉此时也在客厅之中,看到大家一直都没有说话,他便对老刘道:“王爷,在下有个主意,不知当讲不当讲?”

老刘看到郭嘉发话,当然也想看看他有什么主意,于是便道:“奉孝有何良策快快说来让我们听听,不过你们也知道,这次我们既要取得威吓匈奴人的效果,又不能耽搁太长的时间,所以这便是我们作战的重点所在。”

第367章匈奴作恶(二)

郭嘉道:“王爷,我想问问都尉大人,这些匈奴人都是从哪里进入右扶风地界的,是不是他们回去时与来的时候必须走同一条路?”

王显看到郭嘉是个小孩,本来不想理他,可是看到王爷似乎对这个孩子很看重,所以他便看着老刘道:“请问王爷,这小孩儿是何人?怎么也会参与我们讨论作战之事?”

老刘这才醒悟过来,毕竟如今客厅之中的几人,除了朝廷的大臣之外,还有几位将军在座,唯有郭嘉自己也没有向大家介绍过,于是老刘急忙拉着郭嘉对众人道:“诸位大人,你们可不要小看了这个孩子,他的名字叫郭嘉,字奉孝,乃是我幽州书院年轻一代之中最杰出的人才,虽然年纪不大,可是书院中的诸位先生都认为他将来必成大器,因此我这次才会带上他和我一道出行,也算是给他增加个历练的机会吧。”

听老刘说完,大家才知道郭嘉的来历,于是王显便对郭嘉道:“郭老弟,我也不知道怎么称呼你,只好这样叫了,据我们的探子报告,匈奴骑兵大部分都是从左冯翎的池阳一带渡过泾水,进入京兆尹和右扶风等地进行抢劫的,他们回去的时候基本走的都是原路,因为他们只能从池阳的渡口才能渡过泾水,而过了池阳,北边便是匈奴人居住的北地郡所在。”

这时曹全已经令自己的主薄去取了一张司州地图过来,摆在了老刘面前的桌子上。

郭嘉此时拿起了一支毛笔,按照王显的叙述,在池阳渡口处画了一个圆圈,然后回身向王显问道:“王都尉,从槐里到池阳的距离有多远?”

“从槐里到池阳与到长安的距离差不多,大概有一百五十里左右,只不过方向不同,而且从这里前往池阳很多地方都是山路,比起到长安城来要难走的多。”王显答道。

“既然是这样,王爷我想我们的队伍是不是可以去池阳渡口,在到达渡口之前找个地势险要的地方埋伏起来,而这边我们也需要地方官府的配合,让他们出动大批的郡国兵前去驱逐那些匈奴骑兵,只要把他们赶走即可,不知道王都尉在槐里城中有多少的郡国兵?”郭嘉问道。

“由于司州的京兆尹、右扶风和左冯翎三地几乎都与北地郡接壤,因此这里也算是处在边境之地,像我们右扶风境内的各个县城之中都有一千名左右的郡国兵,而槐里城中则有三千名郡国兵,只是平时我们一般很少派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