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三国打天下-第3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路大军南北夹攻,必可大破倭兵。你们二位以为如何?”

“陈大人高见,既然陈大人已经有了主意,那我们还是尽快出发吧。毕竟主公他们要对抗十五万倭兵。我们早点儿过去,也好给主公他们解围。”周泰与蒋钦急忙对陈宫道。

三人又在山坡上观察了一会儿。结果与陈宫预料的不差,城内的倭兵足有六七万人。周泰与蒋钦更是非常惋惜错过了这个立大功的机会,不住的在那里跺脚骂娘。

看看时候也不早了,三人才下山返回了军营。为了尽早找到老刘带领的队伍,他们也没有耽搁。水军士兵立刻拔营启程,他们在向导的带领下,远远的绕过宇都宫城,向着南方的古屋城方向而去。

离开了山形城之后,由于如今倭面土国境内已经没有什么军队了,因此水军南下的进程非常顺利。三天之后,水军便攻占了倭面土国边境的一座城池。留下五百人镇守这里之后,汉军便离开了倭面土国的地盘,进入了邪马台境内。

因为同样的原因,邪马台国的军队也已经大都撤走了,水军士兵也是没费什么周折,便将邪马台边境的城市占领了。也是留下了五百人在这里守城,然后水军士兵继续南下。

由于一路上根本没有遇到倭兵,因此他们在邪马台国的土地上依旧是长驱直入。到了第四天的傍晚时分,他们便来到了邪马台国的王城宇都宫城北几十里远的地方。

向导告诉陈宫与周泰等人,这里再往南几十里便是邪马台国的王城宇都宫后,几人商议了一下,决定大军先在这里扎营休息。等明天一早,便由向导带着他们先去城外找个隐蔽的地方观察一下,如果有可能,那么他们便尽全力攻下宇都宫。一旦宇都宫也被攻下,再把邪马台国的国王抓住或杀掉,那么正在与轻骑兵和步兵交战的倭兵一旦知道这个消息,肯定会令他们军心大乱。如此一来,有水军和老刘他们带领的汉军南北夹攻,便是有再多的倭兵,恐怕也不会是汉军的对手。

于是在第二天一早,陈宫与周泰、蒋钦三人在向导的带领下,领着几十名亲兵离开了他们设在一座密林之后的军营,骑马赶往几十里外的宇都宫。

现在老刘手下的几支队伍之中,除了轻骑兵有马可骑之外,步兵与水军士兵的队伍中同样有不少战马。这些战马除了供军官和传令兵骑乘之外,还有一些是用来运送军粮弩箭等物资的。

众人向前行进了十几里之后,由于邪马台国的境内大部分都是平原,因此他们远远地便看到了远处出现的那座非常雄伟的城池。

距离宇都宫不到十里的地方,有一座不是很高的小山。陈宫等人将战马放在山脚下,然后慢慢爬上了山坡,这里居高临下,可以更清楚的观察整个城市的情况。

看着近在眼前的宇都宫城,陈宫等人更是感觉非常的吃惊。因为这座城市的规模非常大,与老刘在幽州担任州牧时所在的治所蓟县的规模相差无几。而城墙则是用石块建造而成,看上去非常的坚固。

宇都宫是一座正方形的城池,东西和南北方向的城墙长度都在十里上下。城墙外有一条又宽又深的护城河。四座城门外皆有吊桥,而四座城门也几乎与大汉的城池没什么区别。因此宇都宫城从外表上看,除了建筑材料不同,其它几乎与大汉的城池完全相同。

从这里看过去,还可以看到城内的情况。宇都宫城内的建筑非常规范,与陈宫他们刚刚攻打下来的山形城完全不同。城内有四条纵向的道路和四条横向的道路,将整个城市划分成二十五个面积大致相当的区域。而在城市的中央,伫立着一座非常高大的建筑。虽然是木制结构,但是高度也有五六丈高。而这座建筑周围还有一些稍低一些的木屋。再往外则是一个非常大的院子,仍然使用石头搭建的院墙把整座建筑围在中间。院子的后边有花园和水池,居然也与大汉城市中大户人家的建筑有几分相仿。

由于这座建筑是城内最大的建筑,而且陈宫他们发现在院子内还有至少二百人的倭兵在内把守,因此陈宫马上断定这座建筑肯定便是邪马台国的王宫。

在城市西北角的地方,便是一座规模很大的军营。从军营内的那些成排的房屋,陈宫便推断出这座军营至少可以容纳十万名倭兵。军营中间的操场同样不小,容纳十万人同时操练也没有问题。

由于现在的时间还很早,因此军营中并没有太多的倭兵活动。不过看到似乎是伙房的地方炊烟袅袅,陈宫感觉这座军营中的倭兵数量应该不会太少。

另外便是在城门和城墙处的守兵似乎也有数千人之多。如此说来,陈宫推测目前在宇都宫城内的倭兵数量至少在几万人以上。

这个情况也令陈宫有些迷惑。按照他们从倭面土国得到的消息,几国共同出兵组成一只十五万人的联军前去攻打汉人,因此倭面土国才会出现国内空虚的局面,令水军士兵轻松的打下了山形城。可是从宇都宫的情况来看,邪马台国的军队似乎并没有完全被派去攻打汉军,而是他们有所保留,至少在宇都宫城内的倭兵数量便远远出乎陈宫的预料。

第560章水军南下(二)

其实陈宫目前看到的,也并不是邪马台国全部的兵力。在倭岛上的四国之中,邪马台国的国力最强,军队数量也最多。为了保持对其他三国的压力,邪马台国的军队总数如今已经接近了二十万人。除了在与三国交界的地方各安置了五万大军之外,在宇都宫城内也有三万多倭兵常驻。这次跟随竹下登参与联军行动的,不过是常驻在宇都宫内的守军以及临时抽调回来的一些镇守边境的倭兵。而在联军离开宇都宫之后,邪马台女王卑弥呼为了让倭面土国与倭奴国的两位国王放心,便将守在边界的剩余的七万多倭兵全都调回了宇都宫。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水军士兵才会在倭面土国与邪马台国的边境处没费多少周折,便将两国边境处的两座大城轻松地攻占。而且从那以后,前往宇都宫的沿途也没有再遇到一个倭兵。

其实卑弥呼这样做,还有两个目的:一是一旦联军在与汉人的交战中受挫,自己手里的七万多大军至少还可以保住宇都宫的安全。宇都宫城的规模完全是仿照大汉的城池设计建造的,只是倭人尚不会烧砖,因此只能用石块来修建。有了周围高大坚固的城墙和七万多大军,卑弥呼相信汉人绝不可能攻占自己的王城。

二是卑弥呼还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目的,那就是一旦联军获胜,她便可以在其他两国的军队返回自己的国内,途径宇都宫的时候,用自己的大军将他们一举歼灭。如此一来,倭岛上除了自己还有大量的军队之外,其他几国都已经成了空城,到时候只能任自己宰割。如此一来,她便可以轻松的完成自己父辈一直未能完成的夙愿,实现统一倭岛的目的。

观察了半天之后,陈宫才对周泰蒋钦二人道:“二位将军,看来我们想攻打宇都宫的目的是无法实现了。”

“为什么陈大人,难道这座小小的城池就可以挡住我们吗?请陈大人放心,虽然我们水军没有进行过专门的攻城训练,但是这些士兵加入水军前也都是幽州的精锐士兵,攻城掠寨对于他们来说都很熟悉。这城外有的是高大的树木,我们可以就地取材,制造一些云梯和撞木,只要我们全力猛攻,不出一天,宇都宫城必会落入我们手中。还请陈大人三思。”周泰听陈宫的意思是要放弃攻城,还以为是他不相信水军士兵的战斗力,因此便急忙对陈宫表白道。

“幼平你误会我的意思了,这座城池的城墙你们已经看到了,绝对是易守难攻。另外你们认为城内会有多少倭兵呢?”陈宫看到周泰误会自己的意思,急忙向他们解释道。

“我们现在看到的,不过是守卫城门和城墙的几千倭兵。即便军营中还有一些,撑死了也就一两万人,咱们手中有可以远距离攻击倭人的连弩,因此我有信心在一天之内攻下此城,否则愿以军法从事。”周泰为了让陈宫相信自己,便要当面立军令状,从而使陈宫同意让水军士兵攻打宇都宫城。

旁边的蒋钦与周泰的看法一样,也在附和周泰,请陈宫同意他们攻打宇都宫。

陈宫对两人道:“你们且看军营中的炊烟,还有他们抬出来的那些食物,我断定军营中的倭兵至少有五六万人。以我们手中不到一万两千人去攻打占据守城之利的五六万倭人,两位将军可有胜算?”

此时倭人已经做好了早饭,正在将热气腾腾的稀饭用大铁锅盛着抬到了伙房之外。陈宫大概的清点了一下,便断定军营内的倭兵至少有五六万人之多。而水军士兵在山形城留下了一千人,到了两国交界的两座城市又各留下了五百人,因此现在他们手中的士兵已经不足一万两千人了。

听了陈宫的问话,周泰和蒋钦还是有些不信。毕竟他们没有亲眼看到城内到底有多少倭兵。虽然两人对陈宫的能力深信不疑,但是这次两人还是有些怀疑,凭什么陈宫仅凭他们看到的那些倭人抬出的食物,便可断定倭人军营中有五六万倭兵。

可是随后发生的一幕,令两人不由得目瞪口呆

军营中的倭兵开始从营房内出来吃早饭,看着军营中络绎不绝的倭兵,周泰和蒋钦不由得瞪大了双眼。他们带兵多年,因此很快便发现陈宫所说的数量只少不多,军营中的倭兵足有六万多人。

看来陈宫说的没错,如今他们手里只有一万两千人,即便是手中有连弩,但是前去攻打宇都宫也只能是自找没趣。因此两人不由得对陈宫更加佩服,连忙向陈宫道歉。并问起陈宫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陈宫也一直在考虑这件事情,看到两人问起,于是陈宫答道:“二位将军,根据我们得到的消息,倭人联军前去攻打主公他们已经有些日子了,也不知道那边的战事进展如何。我看不如我们先绕过宇都宫,直接前去南方寻找主公他们。如果主公他们仍在与倭人联军对战,我们从倭人身后出现,到时候咱们两路大军南北夹攻,必可大破倭兵。你们二位以为如何?”

“陈大人高见,既然陈大人已经有了主意,那我们还是尽快出发吧。毕竟主公他们要对抗十五万倭兵。我们早点儿过去,也好给主公他们解围。”周泰与蒋钦急忙对陈宫道。

三人又在山坡上观察了一会儿。结果与陈宫预料的不差,城内的倭兵足有六七万人。周泰与蒋钦更是非常惋惜错过了这个立大功的机会,不住的在那里跺脚骂娘。

看看时候也不早了,三人才下山返回了军营。为了尽早找到老刘带领的队伍,他们也没有耽搁。水军士兵立刻拔营启程,他们在向导的带领下,远远的绕过宇都宫城,向着南方的古屋城方向而去。

水军队伍在离开扎营的地方之后,先向西走出了十多里远,然后才转向南方,这样便可以绕过邪马台国的王城宇都宫,免得被城内的倭人发现。

离开了大路,水军行军的速度自然便慢了一些。向导虽然熟悉倭岛的地形,但是他们以前也都是沿着大路走的,今天离开了大路之后,队伍中的几名向导也和汉军一样分不清他们现在到底身在何方。

好在今天是个大晴天,因此陈宫根据自己从老刘那里学到的知识,带领着大家一直朝着西南方向前进。队伍从出发之后一直走了将近三个时辰,陈宫估计队伍至少向西南方向前行了近七十里路,早已经绕过了宇都宫城,看到士兵已经很累了,于是他便让队伍先停下来休息一下,同时陈宫也派出了一些探子前往周围打探一番,以免附近还有倭人的军队驻扎。

很快探子们便回到了队伍中间,周围几里远的地方都没有倭人,他们也找到了前往古屋城的大路,就在队伍歇脚的地方向东走不到十里远的地方。

既然有大路可走,当然要比在杂草丛生的荒地中行军方便多了。如今队伍已经远离了宇都宫城,因此陈宫也不再担心会被倭人发现,于是大军在休息了一刻钟,水军士兵都吃了些随身携带的干粮之后,便继续向大路的方向而去。

没用半个时辰,大军便来到了大路上。尽管倭岛上的大路与大汉相比,只能用乡村小道来形容,但是走在上边毕竟不用在费力的辨别方向。只要沿着大路继续向南前进,便肯定可以到达邪马台国在边境的古屋城,从而帮助老刘带领的汉军击败进攻他们的倭人联军。

当天晚上,陈宫选了一处距离大路不远的地方,指挥水军士兵安营扎寨。队伍中的伙头兵也抓紧时间埋锅造饭,让大家好好地吃了一顿。

第二天一大早,队伍便继续向前赶路。由于这次是沿着大路行军,因此队伍前进的速度比起昨天要快了许多。一个时辰之后,他们已经走出了将近三十里的路程。

在大军的前边,是一支由十几名探子组成的小分队。他们的任务便是打探队伍前方的情况,看到没有什么异常便向跟在身后几里远的大部队发出信号,大部队便会跟着他们继续前进。

离开宇都宫一百多里路之后,前边便不再是平原,而是进入了山峦起伏的山区。道路在山间穿行,因此大军行军的速度又慢了下来,虽然不担心会有倭兵在此埋伏,但是探子们还是小心翼翼的侦查着前边的情况,然后引导大军继续前进。

然而就在几名探子来到一座山脚下的时候,突然听到从这座山的前边传来一阵喊杀之声。其中既有倭人的叫喊,似乎还有汉人的呼喊之声。

几名探子大感惊奇。之时听到有汉人的声音,他们连忙加速奔到了山顶之上,然后藏身在山顶的丛林之中,把脑袋探了出去,观看山下的情况。

此时在山前的一片空地上,正有一支汉军的轻骑兵被倭人围攻。轻骑兵的人数不过百人上下。而围攻他们的倭兵足有两三千人之多,而且也都是骑兵。最令几名探子感到奇怪的,是倭人的骑兵之中竟然有不少人都骑着跟轻骑兵一样的高头大马,穿戴着轻骑兵的盔甲,就连手里的斩马刀看上去也与轻骑兵的武器完全一样。

第561章绝处逢生

而在轻骑兵的队伍中间,几名探子发现了一名熟悉的武将。虽然距离稍远看的不太清楚,但是那远比一般人壮硕的身材,手里的丈八蛇矛还有胯下的踏雪乌骓,令他们马上便认出这员大将乃是跟在主公身边的张飞张益德。

而在张飞的身边还有一员大将。便是轻骑兵第一军的一名师长裴元绍。因为在耽罗岛上一同训练了一段时间,因此水军士兵虽然对裴元绍并不熟悉,但是对张飞却都不陌生。尤其是张飞与周泰蒋钦二人的关系不错,加上文丑几人经常在一起喝酒,所以几名探子马上认出了被倭兵围住的张飞。

看到被围攻的轻骑兵似乎经历了非常残酷的战斗,他们身上的盔甲大都被鲜血染成了红色。而且因为双方兵力相差悬殊,尽管轻骑兵在张飞和裴元绍的带领下拼死抵抗,但是倭人的包围圈还是越缩越小,现在剩下的不到一百名轻骑兵被倭兵死死围住,已经很难突破倭人的重围了。

看到轻骑兵有难,几名探子虽然有心出去相救,但是毕竟自己只有不到十人。因此他们急忙派了两名跑的最快的士兵赶紧往回跑,把这边的情况禀报给后边的陈宫和周泰,请他们速来支援。

张飞与裴元绍带领的四百多名轻骑兵怎么会在这里落入倭兵的包围呢,原来自打他们上次与倭人浴血一战并突围之后,为防止被倭人把营地围住,熟悉倭岛地形的胡炜便带着他们连夜离开了军营,开始向着宇都宫的方向移动。

至于军营中的几十名伤员,张飞和裴元绍商量了一番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