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特工皇帝-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尚书且歇息着。”看着两个婢女手忙脚乱的照料卢植,刘辩站起身,双手抱拳,朝卢植深深一躬,转身退出了房间。

刘辩刚走到门口,屋内一名婢女就飞快的跑了出来,对正朝管青等人走去的刘辩喊道:“殿下,尚书请殿下在此暂住几日!”

回头看了那婢女一眼,刘辩点了下头,并没说话,继续朝管青等人走了过去。

婢女的喊话已印证了刘辩的身份,早先拦着他们的两个汉子,待到刘辩走到近前,齐齐抱拳向他行了一礼,其中一人对刘辩做了个请的手势说道:“殿下请随我来!”

与一旁的邓展等人相互看了一眼,刘辩朝那汉子点了下头,在那汉子的引领下,向离卢植住处不算太远的几间木屋走了过去。

到了木屋前,汉子推开其中一间房的房门,再次对刘辩做了个请的手势说道:“山野之中,比不得城内,殿下莫嫌粗鄙!”

房门打开,刘辩站在门口,看了看屋内。

这是一间不算很大的木屋,屋内铺着一张干净的褥子。褥子叠的很是齐整,应是没人睡过,而且每日又都有人负责打理。

除了褥子,屋内只有一架可以摆上两根白烛的烛台和一张矮桌,除此之外,只有角落的一只木质箱笼上,放着几卷竹简。

“多谢了!”看了看屋内的摆设,刘辩扭头朝引领他来到这里的汉子点了下头,语气很是平淡的道了声谢。

那汉子抱着拳,深深躬下身子,退出了为刘辩安排的房间,又给领着邓展等人进他们的房间去了。

待到那汉子从屋外把房门关上,刘辩走到摆放在屋内墙角边的书简旁,拿起一支竹简,展开看了一眼。

刚看到竹简上的第一行字,刘辩就拧起了眉头,快步走到矮桌旁,将竹简铺了开来,仔细的看了起来。

这卷名为《幄机经》的竹简,讲述的是战场上的八种阵法,它的字数不多,却将八种在战场上常用的阵法介绍的是头头有道。

看着竹简上的文字,刘辩的脑海中好似浮现出了战场之上,千百万大军对峙,两军列出阵型,即将爆发一场大战的场面。

以往刘辩行军,大军摆出的阵列,只不过是寻常的犄角之阵。中军于正中指挥全局,两翼分为左右两军以为策应。

这种阵法最为简单,也很是行之有效,可在战场之上,却达不到奇兵致胜的效果。

大小经历过十数战的刘辩,在征伐之中,已是了解到两军对峙,与他熟悉的单兵为主的特种作战不同,两支军队,谁有完善的阵法,谁在战场上就是得了先机。

这部《幄机经》恰好介绍的就是八种远古的战阵摆列,外加奇兵战法,共计九种刘辩以往虽然有所耳闻,却从来没有真正见过的战术。

跪坐在矮桌旁,刘辩逐字逐句的研究着这卷只有不足四百字,却包罗了许多战争内容的兵书,整个心神都被这卷兵书那寥寥数百字吸引了进去,一时之间,竟忘记了时辰。

两个时辰转眼过去,刘辩的视线还停留在兵书之上,在他看书时,身旁的一切好似都完全与他没了半点关系。他甚至不晓得,管青在引领他们的汉子安排过房间之后,一直手按剑柄立于他的门口,替他守卫着房门。

窗外的光线越来越暗,满脑子都是战阵变换的刘辩却丝毫没有察觉到光线的变换。

太阳渐渐下了山岗,光线本就不是很强的林子已陷入一片蒙蒙的昏暗,竹简上的字迹也模糊了许多,可刘辩的视线却半刻也没从竹简上挪开,他始终紧紧的锁着眉头,在思忖着战阵的变幻之道。

一名约莫十四五岁的小婢女手中捧着一只平放着数根白烛的托盘,快步朝木屋走来,到了刘辩住处门外,她朝管青微微躬了躬身,柔声对管青说道:“婢子前来为殿下点燃烛火。”

比那婢女高了半头的管青把她从头到脚打量了一便,伸手拉开刘辩的房门,在婢女进门之后,也紧跟着走进屋内。

眼看着婢女把两根白烛支在烛台上,用火镰点着黄纸,将白烛点燃,管青才跟着婢女一同退出了刘辩的房间。

可能是太过于专注兵书,平日里警觉性极高的刘辩,在婢女与管青进入屋内、点燃了白烛的整个过程中,都没有抬过一下头。

“殿下自打进了房,就没再出来过!”管青刚退到门外,刚从房内走出的邓展走到她身旁,先是向四下看了看,见近处并无别人,小声对她说道:“某在窗边看了许久,这林子中果真是暗藏着许多好手,殿下一人独住……”

“晚间我在此守着便是!”得知林子里暗藏着许多好手,管青沉吟了一下,压低了声音对邓展说道:“待到先生睡下,还望警醒着些!”

“姑娘放心!”邓展抱拳朝管青拱了拱,轻声应了。

就在二人说话时,一个小小的身影朝他们飞快的跑了过来,二人向那身影看去,只见抓了一下午虫子,脸上还糊着一些泥巴的卢毓正飞快的跑向他们。

“家父请殿下前去说话!”刚跑到二人身前,卢毓脸上就带着掩饰不住的欣喜,向管青和邓展喊了一声。

第248章忠骨自古埋青山

“殿下!”管青轻轻敲了敲刘辩的房门,对屋内说了句:“卢尚书气色好了许多,请殿下移驾说话。”

管青通禀了一声,站在门外等了片刻,屋内依旧是一片宁静,已完全被书吸引了的刘辩根本没有听到她所说的话。

没有等到刘辩回应,管青扭头朝身旁的邓展和卢毓看了一眼,拉开房门,走进屋内,站在临近门口的地方,抱拳对刘辩说道:“卢尚书请殿下移驾说话!”

跪坐在矮桌后,刘辩眉头紧锁,正思索着战阵的布局及变换,完全没有留意到管青进了房内。

烛光映照在他的脸上,将他的脸颊映的半边红半边黑,使得他整个人都显得很是诡异。

平日里刘辩的警觉性极高,一点细微的异响都能引起他的注意,可眼下他却如同聋了一般,对周围的动静没有半点反应。他反常的举止让管青感到很是惴惴不安,赶忙朝刘辩走近了一些,声音也大了许多对他喊道:“殿下,卢尚书有请!”

正看着竹简陷入沉思的刘辩,陡然一惊,赶忙伸手去按剑柄。直到手按到剑柄上,刘辩才抬头朝身前看了一眼。

见站在面前的是管青,他长长的吁了口气,语气中带着几分责怪的对管青说道:“悄然无息进入本王屋内,还如此大声说话,把本王也吓了一惊。”

“哪有悄无声息!”站在刘辩身前,管青撅起小嘴,白了他一眼,没甚么好气的说道:“殿下如此专注,早先小女看着一个婢子进屋点着白烛,殿下不晓得有人进屋便也罢了。方才小女敲了好半天门,也不见殿下回应,这会竟埋怨起小女来了……”

“好好好,本王的错!”管青的话中带着几分埋怨,刘辩讪讪的笑着站了起来,向她问道:“方才你说甚么?本王太过专注于竹简,没有听得真切。”

“卢尚书精气神好了些,正等着殿下。”刘辩问起她进屋的原由,管青才想起卢植请他前去的事,赶忙说道:“恐怕卢尚书是不见得好了。”

“回光返照?”听了管青的话,刘辩脸上现出一抹失落,轻叹了一声,朝管青招了下手,对她说道:“你随本王去见卢尚书。”

“诺!”管青抱着拳,应了一声,跟在刘辩身后,走出了房间。

二人刚走出房门,脏兮兮的小脸上漾满笑容的卢毓就迎了上来,神情中透着几分喜色的对刘辩说道:“殿下,家父想来应是康健了,虽不可起身,面色却好看了许多。”

看着面带喜色的卢毓,刘辩心内不由的又涌起一阵感伤。小孩儿心性,尚不晓得他的父亲只是回光返照,还以为是要康健的征兆。

“烦劳小郎引领本王前去面见卢尚书!”虽说心知卢植是回光返照,刘辩却不忍打破了幼年卢毓的幻想,嘴角牵出一抹笑容,向他做了个请的手势。

卢毓很是欢快的应了一声,一蹦一跳的走在前面,给刘辩和管青引着路。

站在木屋门外,眼看着刘辩与管青跟在卢毓身后走进了卢植的住处,邓展扭头向四周的林子看了过去。

木屋建在林子之中,四处全是高大的树木和相互紧密相连的灌木丛。风儿从树冠上掠过,高大的树木发出阵阵“沙沙”的声响。

侧面不远的一间木屋发出一声房门被拉开的响动,一直没有出过门的冬娘走了出来,站在邓展身旁,将声音压的很低,对邓展说道:“邓先生,这附近……”

“我知道!”不等冬娘把话说完,邓展就望着附近的林木,对她小声说道:“林子里藏了许多人,他们不动,我等也莫动手……”

冬娘点了点头,没再多说什么,望着林子的时候,眸子中多了几分警觉。

领着管青,跟在卢毓的身后,进了卢植住处。两名照料卢植的婢女立于堂屋,在刘辩等人进屋时,微微躬下身子,目送着刘辩等人进入卢植的卧房。

刚进卢植卧房,刘辩就看到躺在铺盖上的卢植正满面红光的圆睁的眸子,与先前萎靡的形象比较起来,简直是判若两人。

“卢尚书!”见卢植满面红光的躺在铺盖上,刘辩快步走到他身旁,跪坐在草席上,伸手拉起卢植放在褥子外面那只干枯的只剩下骨头带皮的老手,对他说道:“本王来了。”

“殿下!”扭头看着刘辩,卢植强撑着想要坐起,可他气色虽是好多了,但身上却并没有多少力气,纵然使足了浑身的力量,却还是重新躺了下去。

卢植无力的躺下,刘辩赶忙扶住他的颈子,帮他摆了个舒服些的姿势,轻声对他说道:“卢尚书呼唤本王,不知有何教诲?”

跟着刘辩一同进入屋内的管青,见身为弘农王的刘辩,竟会亲手帮一个汉室老臣扶颈子让他躺的舒服些,心内涌起一股莫名的滋味。

躺在铺盖上,卢植伸出双手,紧紧的握着刘辩的手,对他说道:“当日董贼废黜殿下,老臣无能……”

话说到这,卢植的眼窝中又涌出晶莹的老泪。

心知卢植已是回光返照,时间耽搁不得,刘辩连忙好言安抚道:“卢尚书莫要感伤,身子要紧……”

说这句话的时候,刘辩有种他自己特别虚伪的感觉。可此情此景,他又不知该说些别的什么才合适。

“殿下莫要安抚老臣!”卢植缓缓的摇了摇头,双手紧紧的握着刘辩的手,对他说道:“董卓乱政,老臣虽是身处军都山中,却时刻不敢忘怀汉室恩德。近来许多事情,老臣也是晓得一些。”

紧握着刘辩的双手,卢植的手微微的发着颤,接着对刘辩说道:“殿下占据河东,远离兖州、青州一带,虽说临近董卓,却也有着不小的优势,至少河东一带,各路势力不强,殿下可逐一蚕食,进而壮大。待到殿下返回河东,可与冀州袁绍、兖州曹操等人联络,共同举兵直逼长安。有殿下坐镇,此战定可一战功成!只是切莫失了河东……”

“本王记下了!”听着卢植的话,刘辩点了点头,对他说道:“老尚书句句金玉良言,本王不敢稍忘。”

“冀州袁绍,四世三公。殿下可以为依托!”眼睛眨也不眨的看着刘辩,卢植气力稍稍泄去了一些,无力的对他说道:“可袁绍有勇无谋,虽有忠心,却也有着称霸一方的野心,殿下不可不防。兖州曹操,为人狡诈,精于谋算,却并非一无是处!他对汉室,忠心并不比袁绍少上半分。且曹操与袁绍不同,袁绍行事,目光短浅,从无远虑。而曹操却是知人善任,将来必成大事!”

卢植说出这番话,刘辩心内对他不免多了几分钦佩。

从两千年后过来的刘辩,自是晓得官渡之战以后,袁绍的势力被曹操兼并,三国之中,也以曹魏的实力最强,最后司马氏建立晋朝,也是以曹魏的国力为基础。

“此二人殿下可用,却都不可完全依托!”刘辩没有说话,卢植又接着说道:“殿下若与此二人联合,不可使得其中任何一人做大,须要他们相互牵制。”

“另外……”说完袁绍和曹操,卢植长长的吁了口气,对刘辩说道:“老臣有一同乡,姓刘名备字玄德,此人眼下正在平原为相,殿下若遇此人,当速诛之!”

“这是为何?”卢植提到刘备,刘辩正想听他评价些什么,没想到卢植竟是一开口就要他把刘备给杀了,于是赶忙问了一句。

“此人自称中山靖王之后,且有两名武艺高强的结义兄弟相辅,其志不小!”紧攥着刘辩的手,卢植显得有些激动的对他说道:“老臣曾查过刘备族谱,上朔十代,均为草民,何来中山靖王之后一说?殿下若将此人当做宗亲,迟早必为其所害,因此老臣才嘱咐殿下,当杀之……”

话说到这里,卢植脸上的神色比先前黯淡了许多,他闭上眼睛,深深的吸了两口气,才接着以无力的声音说道:“若殿下杀死董卓,切记,西凉军不可……”

话说到这里,卢植眸子中的神采瞬间涣散,紧握着刘辩手的那双只余下皮骨的老手也无力的垂了下去。

正聆听着卢植说话,卢植的声音却戛然而止,刘辩心头一惊,赶忙伸手扶住卢植的双肩唤道:“卢尚书!卢尚书!”

连着呼唤了数声,刘辩的声音越来越大,可卢植眸子中的神采却已完全涣散,生命早已从他的躯体中抽离。

刘辩正扶着卢植的肩头一边摇晃着一边呼唤,堂屋内的两名婢女飞快的跑了进来,二人先向刘辩微微躬了躬身,随后其中一个婢女蹲在刘辩对面,伸手掀开卢植的眼皮看了看,扭头朝她身后的另一个婢女摇了摇头。

“尚书薨了!”见那婢女摇头,站在后面的另一个婢女赶忙转身朝门口跑去,一边跑,还一边大声喊着。

听到那婢女的喊声,刘辩无力的松开扶在卢植肩头的双手。他这副躯体中残存的记忆,对卢植的印象并不是十分深刻。

可与卢植的一番对话,却让刘辩懂得,卢植至死都还忠于汉室,临死还在为刘辩考虑着将来,可惜他在临死之前,并没有把话说完,刘辩也不知道将来若是董卓死后,他到底希望刘辩如何对待西凉军。

第249章东莱太史慈

刘辩与管青在邓展的帮助下成功逃离渔阳,前往军都山寻找卢植。对他们在渔阳所作所为完全不知情的赵云和典韦,则带领十余名身着深衣的兵士,乔装成行商,离开兖州一路向北行进。

一路上穿过青州,进入渤海地界。赵云等人马不停蹄,只盼早些进入蓟州赶往渔阳,打探到刘辩行踪,将他救出。

太阳西下,不知不觉中,又到了要寻找宿头的时辰。

“赵将军,我等下午刚经过章武,再往北行进,无有城池,今晚恐是要在这漳水岸边露宿了!”向西下的斜阳看了一眼,走在后面的典韦策马追上赵云,抬手朝前方一条在斜阳下泛着橘色光泽的河流一指,对赵云说道:“自从进了渤海,渤海军于沿途的盘查细致了许多,某这两日总在寻思着,日后我等是否须选僻静所在行路?”

“越是僻静的所在,越是易引起公孙瓒的注意!”望着前方那条河流,赵云翻身跳下马背,对典韦说道:“今日晚间,我等便于此处留宿……”

“将军,那边来了个人!”赵云与典韦正说着话,一名刚跳下马背的兵士抬手朝着北面一指,向二人喊了一声。

听到兵士的喊声,二人赶忙扭头循着他手指的方向看了过去,果然看到漳水岸边,一骑健马登上河岸,正立于岸边抖动着鬃毛。

马背上,端坐个年轻汉子。由于相距甚远,赵云等人看不真切那汉子容貌,只是觉着他生得人高马大,很是魁伟健硕。

那汉子骑马上了河岸,缓辔前行,在经过赵云等人身旁时,扭头朝他们看了一眼。

只是看了这一眼,那汉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