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特工皇帝-第1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等刘辩答话,刘协转过身,向众臣喊道:“弘农王刘辩,屡遭董贼谋害,幸而上天眷顾,不绝我大汉宗庙。为诛董卓,弘农王不惧为难,潜入长安,终与终臣共同举事,匡扶大汉社稷,居功至伟!而今董卓已然伏诛,朕敕封刘辩为洛阳王,全权处置河东、弘农、河南尹三郡事务,并与朕共掌国政!”

“陛下英明!洛阳王威武!”众臣得了旨意,纷纷跪伏在地上,向刘协和刘辩山呼道贺。

“此番诛杀董卓,有功者甚多,待到来日,朕自有封赏!”朝众臣摆了下手,刘协对众人说道:“今日朕要与皇兄促膝长谈,董卓一事,交由司徒王允全权处置。”

“恭送陛下!恭送洛阳王!”刘协说要与刘辩促膝长谈,董卓已然伏诛,天下大权又回到了刘协手中,众臣自是不敢违拗,跪伏在地上,再次山呼。

与刘协离开大殿,在邓展与一队虎贲卫士的拱卫下,刘辩与刘协并肩朝着皇宫后院走去。

皇宫占地宽广,沿着青石铺设的路面走了许久,还是没有看到皇宫内院的入口。

二人一路上都没有说话,刘协双手背在身后,挺直着小小的胸膛走在稍稍靠前些的位置,此时的他,脸色虽说依然苍白,却是多了几分神采,不再似往日那般如履薄冰,恢复了许多帝王应有的气度。

落后于刘协一步左右,刘辩一路上都在观看着路两侧的景致。

长安皇宫尚未修建完备,可宫室、角楼却已是鳞次栉比、相互接连,路两侧也栽满了花草,到处都是鸟语花香,就景致而言,住在此处倒也是颇为惬意。

“当年董卓意图谋害皇兄。”走了大概两柱香光景,刘协终于还是先开口了,他脸上现出一丝黯然,很是颓丧的对刘辩说道:“当日朕虽说不忍骨肉相残,可朝政把持于董卓之手,朕也是无可奈何……”

刘协说出这番话,刘辩心内暗暗感到有些好笑。这年仅十一岁的小皇帝,竟是要比他想象的成熟很有心计许多。

恐怕当日董卓意图谋杀刘辩时,刘协心内也是同样期盼着刘辩早死,只有那样,他的皇帝宝座才能坐的安稳。

不过心里虽是把刘协看得通透,刘辩脸上却还是带着一副诚惶诚恐的模样,对刘协说道:“董卓已然伏诛,陛下无须介怀。自今日起,陛下便是大汉真正的皇帝,天下臣子,谁人不服,臣自会领军讨伐!”

“皇兄何不搬入宫廷,与朕同住?”又朝前走了几步,刘协停下脚步,转过身面朝着刘辩,对他说道:“有皇兄在,朕若是遇见难事,也可向皇兄请教。”

“天下只有一主!”刘辩微微笑着,摇头对刘辩说道:“臣之所以诛杀董卓,为的只是匡扶大汉宗室,匡正陛下威仪。陛下为这天下之主,臣又怎敢僭越?臣有几件事欲求陛下,还望陛下恩准!”

“皇兄何事?但说无妨!”刘辩说有事恳求刘协恩准,刘协很是大度的摆了下手,对刘辩说道:“皇兄与朕乃是至亲骨肉,但凡皇兄所欲,便是朕之所欲,无所不准!”

“多谢陛下!”得了刘协这句话,刘辩抱拳躬身,又向刘协谢了一句。

第274章蔡邕哭尸

天色落暮,刘辩领着邓展与一队已然换上整齐衣甲的亲兵走在长安街道上。

一队队穿着纯黑衣甲的官兵,正在各条街道上奔来跑去,搜捕着与董卓有关联的官员。

许多官员的府邸被官兵们踹开,一群群曾经在长安城内趾高气扬的官员亲眷,被负责搜捕的官兵们捆绑着从家中驱赶出来。

无数曾经辉煌一时的家族,因曾与董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被牵连,董卓伏诛,他们也失去了往日的凭恃,往日的傲慢已是彻底消散,取而代之的,则是像猪狗一般被人驱赶着。

从各处宅院中被驱赶出的贵胄,一个个耷拉着脑袋、面如死灰。从他们那一双双满是慌乱与绝望的眸子中,能看出他们已对活下去,再没了期待。

附逆之罪,轻则发配重则凌迟。刘协受了董卓这许多日子屈辱,朝中大臣也多是欲啖董卓之肉而打快朵颐。如今董卓势力一朝倾覆,他们如何还会对这些当初帮着董卓欺负他的贵胄从轻发落?

看着一队队被城内官兵押解着前往监牢的囚犯,刘辩心知这些人或许用不多久,就都会被判了死刑押到街市上砍掉脑袋,心内不免也生起一丝悲戚。

人,就是这样。富贵之时从未想过一旦有天落难,他们会遭受怎样的结局。被抓的这些人,当初又有多少是仗着董卓的势力,横行乡里、欺侮良善。

虽说善恶有报,可如此多的囚犯中,终究会有一些无辜的好人。可是好人又能如何?一旦与“附逆”二字扯上关系,等待他们的,唯有一死而已。

早先西凉军抓进监牢的百姓已被释放,可长安城内的监牢却并没有空旷下来,反倒是关押了更多的囚犯。

由于董卓进入洛阳,更换了官兵衣甲,城内正在抓捕逆党的官兵,都还是穿着乌黑的战衣,唯独只有刘辩身后跟着的百余名亲兵,从府库中领到了存放的大红汉军衣甲。

“不晓得又要死多少人!”走在街道上,又一队囚犯被官兵押解着从身前走过,邓展扭头看着那队衣衫鲜亮却个个如丧考妣、垂头丧气的囚犯,轻叹了一声,喃喃的念叨了一句。

“权势更迭,总是要死人的!”与邓展一样看着那些被押解着朝监牢方向走的囚犯,刘辩先是轻声对邓展说了一句,随后像是想起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对邓展说道:“先生可有忘记,当初你我二人在老汉家中吃酒之事?”

“殿下尚余一坛老酒未有吃完。”提起酿酒老汉,邓展压抑的心情才稍稍舒缓了一些,对刘辩说道:“只是不晓得城内经此变故,老汉一家如何……”

“若是早先董卓搜城时,他们未有遭到西凉军戕害,如今定然是好生待在家中。”刘辩微微一笑,对邓展说道:“本王向陛下提及的请求之中,便有一条,是搜寻附逆余党,定要严令兵士不得骚扰百姓。”

“殿下仁厚!”刘辩如此一说,邓展躬身附和了一句,心内却是隐隐的有些感动。

董卓被诛,刘辩当为第一功臣,在朝堂之上,他也是得了不少人心。如今刘辩大军即将开赴长安,又有曹操、袁绍驰援,只要他愿意,随时可以取刘协而代之。

可刘辩并没有那么做,他只是向刘协提出待到局势稳定,便率军返回洛阳;并恳请刘协册封貂蝉为公主,加封吕布为驸马都尉并承担长安防务等要求。

为了稳住刘辩,也为了表明与刘辩共同治理江山的诚意,对刘辩的这些要求,刘协甚至想也没想,就尽数加以允诺。

领着邓展等人,穿过几条街道,与数队捕捉董卓余党的官兵擦肩而过,刘辩等人来到了酿酒老者家所在的小巷。

百余名亲兵到了巷口,迅速在小巷两侧布下岗哨,把小巷围的铁桶一般。刘辩则与邓展带着两名亲兵,径直向老者家门口走了过去。

早先挂在老者家门外的那面小酒招,已不知何时被人摘了下来,掉落在地上,旗面上踩了许多脚印,很是污秽。

老者家的房门紧闭,根本没有半点还有人居住的气息。

刘辩与邓展相互看了一眼,二人均是微微拧了拧眉头。邓展上前两步,抬手拍打了两下房门,向屋内喊道:“老丈,我等乃是先前来此饮酒的客人……”

邓展的话音刚落,屋内就传来了有人拖动重物的声音,接着房门被人打了开来,老汉从屋内探出头来,见门外站着的正是刘辩与邓展,愣了一愣,赶忙拉着邓展对他说道:“二位客人好大的胆子,街市上到处都在抓人……”

“不妨!”老者的话音未落,刘辩就抬脚向前走了一步,嘴角挂着一抹微笑,对老者说道:“官兵只是在捉拿董卓逆党,与你我无干。老丈只管打开房门,让我二人进去吃酒便是!”

听说官兵是在捉拿董卓逆党,老者愣了一愣,正要说话,巷子外面传来了一声大喊:“要给董卓点天灯了,大家伙都来看啊!”

街道上到处都是来回奔跑忙着抓人的官兵,本就一片喧闹,这声喊飘进刘辩等人耳朵,旋即整条街上四处充斥着“董卓要被点天灯”的喊声。

听着街道上的喊声,刘辩与邓展相互对视了一眼,刘辩抱拳朝老者拱了拱说道:“今日有些热闹要看,待到来日再叨扰老丈。”

说完话,他领着邓展与两名亲兵转身朝小巷的一头走去。在巷子另一端守卫的亲兵们见他们离开,赶忙小跑着跟了上来。

看着一队身穿大红衣甲的兵士跑过,立于门外的老者两眼圆睁,脸上现出了一抹惊惧。纵然他再没见过世面,从眼前这阵仗,也是绝对能看出刘辩并非常人,否则哪里会有如此多的官兵跟随。

领着众人出了小巷,刘辩发现,街面上已经站满了等待看热闹的人群。

长安城内的百姓,大多都是从洛阳一带迁移来此,迁移的道路上,每家每户都有亲人抛尸荒野,对董卓早已是憎恨到骨髓。

听闻董卓要被点天灯,百姓们竟是忘记了街道上还在抓人,纷纷从家中涌了出来,只等看一代枭雄死后还如何被凌辱尸身。

刘辩等人挤出人群,立于街道侧旁,朝着街口正向他们这边走来的一队人马看去。

一员汉军将领骑着高头大马,很是有些趾高气扬的带着队伍缓缓沿着街面行走。

在他身后,是两队身穿纯黑衣甲,尚未来及更换汉军大红衣甲的官兵。官兵们列成两队,簇拥着一匹拉起长长绳索的骏马。

在绳索的尾端,一具肥胖的尸体像是死狗一般被拖着,沿着街道向前拖行。

街道上的青石路面虽然平整,可青石与青石之间毕竟还有缝隙,骏马拖着董卓的尸体,没走两步,董卓的尸体就会被硌的抖上一下。

当拖着尸体的队伍从街面上走过,刘辩赶忙领着邓展等人跟上。而围观的百姓,也都纷纷跟在后面,只等看如何给董卓点天灯。

拖尸体的队伍一直行进到闹市口才停了下来,几名兵士解开捆绑在尸体上的绳索,把尸体抬到空地上放着。

就在这几名兵士刚把尸体摆放妥当,正要去取灯芯时,一个穿着文官朝服的官员嚎啕一声从人群后面冲了出来,一头扑在董卓尸身上,放声哭了起来。

董卓在长安臣民心中,早已是恶贯满盈,如今竟会有人扑到他的尸体上放声痛哭,不仅拖着董卓尸体的官兵们被那官员的举止惊的一愣,就连围观的百姓,也都愣在当场,一个个愕然的看着伏在尸体上放声痛哭的官员。

“他是何人?”立于人群中看热闹的刘辩见状,向一旁的邓展小声问了一句。

邓展与朝廷官员向来没有太多接触,他也是很迷茫的摇了摇头。一旁的一名亲兵却在这时抱拳对刘辩小声说道:“启禀殿下,此人乃是中郎蔡邕。”

刘辩晓得蔡邕是蔡琰的父亲,他只是没想到,与这位岳丈第一次见面,竟会是在这等情景之下。

王允等人致力于诛杀董卓,刘协也早已对董卓恨之入骨。生为文官,蔡邕有着一股文人特有的傲性,这并不能说他哪里不好。可当着满城百姓,于闹市伏在董卓尸身上恸哭,却是犯下了大忌讳,很可能还要因此丢了性命。

望着蔡邕,刘辩微微拧起眉头,他晓得,蔡邕这一场哭,必定会给他带来不小的麻烦。若是刘协与王允欲诛杀蔡邕,他定然不会袖手旁观,毕竟蔡琰是他的妻子。

从蔡邕伏尸恸哭的举动中回过神来,那将军抬手朝身后摆了下,立刻便有五六名兵士上前,将蔡邕拖起,拉到了一旁。

被兵士们拖走,蔡邕还在放声恸哭着,情状很是伤感,倒是让刘辩感到有些好笑,如董卓这般专横的人物,死后竟也有人伏尸恸哭,可见董卓以往做人并非特别失败。

蔡邕被几名兵士架了下去,那名领队的将军先是瞪了被拖到一旁的蔡邕一眼,随后翻身跳下战马,抱拳朝街面上人山人海的百姓们拱了拱,向百姓们喊道:“众位父老,你等多从洛阳迁居此地,背井离乡,受过无尽苦楚。你等可知,致使尔等流离失所的,乃是何人?”

围观的百姓一个个睁圆了眼睛望着说话的汉将,竟是没有一个人敢回应他的问题。今天董卓是被杀了,谁也不知道过了明天,杀了董卓的人会不会被董卓的手下赶出长安,应和汉将,很可能遭来杀身之祸。是以,街面上聚满了人,却并无一个人应声,场面静的甚至有些尴尬。

“告诉你们,让你等受尽苦楚的,便是这董卓老贼!”见没人应声,军官先是朝董卓的尸体一指,随后又双手抱拳,朝着侧面的天空拱了拱,对围观的百姓们喊道:“幸得当今陛下与洛阳王里应外合,诱使董卓进入宫廷,将其诛之!今日,我等便要于此,为父老们出口恶气!”

可能是事先早已料到场面会陷入尴尬,人群中混进了许多穿着百姓服色的官兵,将军的话音刚落,这些人就高举起手臂,大声喊了起来:“陛下英明!洛阳王威武!”

第275章洛阳王府

一名手持锥子的兵士跑到董卓尸身旁。

他先是撩起董卓身上因为拖拽而形同布条一般破败的衣衫,随后提着锥子,朝董卓的肚脐扎了下去。

由于董卓死时已经流了许多血,锥子扎进他的肚脐,竟是只渗出了一点血丝。持锥子的兵士侧着脸,已做好准备避开喷溅出来的鲜血,可血液并没有如同他想象的那样飚射而起,锥子扎进董卓的肚脐,就好似扎进了肉铺上的一堆肥肉中一样,拽出来时还带起一些白森森的脂肪也翻在外面。

闹市上聚满了人,几乎所有人都屏起了呼吸,观看着那兵士在董卓身上做的动作。

扎好了窟窿,那兵士又掏出灯芯,将灯芯塞进被扎了小孔的董卓肚脐,尔后又从一旁取了些灯油倒进董卓那深深的脐窝。

刘辩过去一直以为点天灯不过是塞根灯芯就行,见士兵如此动作才晓得,即便董卓浑身都是肥油,由于油脂没有炼化,不可能见火就着,还是要先倒些灯油,将脂肪炼成油脂,才能达到让尸体燃烧的目的。

随着灯芯的点燃,董卓的尸体就好像是一个巨大的蜡烛般燃烧了起来。

“好!”围观的人们见董卓肚脐上点起了灯芯,先是沉寂了片刻,过了好一会,才不知是谁先叫了声好。有人带头叫好,人群随即爆发出一阵叫好声。

站在人群中,刘辩看到一脸悲戚的蔡邕在那将军摆手示意下,被几名兵士押着,挤出了人群。

向邓展等人使了个眼色,刘辩先一步钻出了人群。邓展与百多名亲兵也随即跟着挤出人群,看热闹的人群中顿时多出了一个大空档,许多原本站在后面的人“哗啦”一下挤到了前面去,一个个翘首观望着肚脐上正燃烧着灯芯的董卓尸体。

挤出了人群,刘辩领着邓展等人追随那队押着蔡邕的兵士快步跟了上去。

押着蔡邕的那队兵士感觉到身后有人跟踪,走在最后面的几个兵士停下脚步,扭头朝身后看了一眼。

看到一个身穿华服的少年,领着一队衣甲鲜红的兵士快步跟了上来,那四名兵士相互看了一眼,迎着刘辩等人走了几步了,其中一人抬起手臂,挡住刘辩等人的去路,向他们问道:“你等何人,因何跟在我等身后?”

“大胆!”兵士的话刚问完,刘辩身后就蹿上来一名亲兵,冲那兵士一瞪眼,喝道:“洛阳王殿下在此,尔竟敢大呼小叫?”

整个长安城都晓得,如今的洛阳王便是当初逃离洛阳的弘农王,诛杀董卓,也是洛阳王在背后暗中部署,在长安军民的心目中,刘辩此时的权势,恐怕仅仅只次于高坐朝堂之上的刘协。

一听说洛阳王在此,押着蔡邕的兵士全都止住了脚步,一个个如同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