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特工皇帝-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日整饬河东,本王曾想对一些士族动手,因牵连过广,因此久久未决!”重新在矮桌后跪坐下来,刘辩对韩暹说道:“听闻韩将军与胡将军颇为相宜,胡将军新近战死,韩将军接过胡将军未竟之事,着实难为了。”

提起胡才,韩暹低下了头,魁梧的汉子眼圈竟也泛起了红边,一汪眼泪直在眼窝中打着转转。刘辩说的没错,他与胡才以往同为白波军,且二人关系向来很好。

镇守安邑时,韩暹与胡才两家走得也是很近,彼此家眷也多有来往。每次胡才押送钱粮返回安邑,都会邀约韩暹到城内酒肆吃上两盏水酒,谈谈沿途见闻及洛阳的改观。

胡才战死,着实是出乎了韩暹的意料。胡赤儿所部西凉军袭击韩暹,是毫无征兆,不仅弘农、河南尹一带斥候在那之前没有发现西凉军行踪,就连河东郡的斥候,也没有发现西凉军向黄河岸边迂回的迹象。

没有人会想到胡才遭受袭击,更没有人会想到胡才与他率领的官兵,竟是一个没剩,全都战死在黄河岸边。

原本胡才死后,运送钱粮的职责是委任于两名裨将。可韩暹却主动请缨,承担起运送钱粮的职责。

首次运送钱粮前往洛阳,韩暹一路上都在期盼着能与蛰伏于河南尹一带的西凉军遭遇。虽说获胜机会渺茫,可能多杀几个西凉军,为胡才与死难的将士们出口恶气,纵然是丢了性命,在韩暹看来,也是值得。

可是韩暹并不晓得,待到他领军运送钱粮,不只是进入河南尹的西凉军已被肃清,就连弘农郡的西凉军,也都在贾诩、周仓等人的连番攻打下,被驱逐出了弘农地界。

经过数次战败,牛辅所部西凉军已然全线退出洛阳王所辖封地。不仅是洛阳附近,就连周边很广泛的区域,如今也是寻不到半个西凉军的踪影。

前去向徐庶传达命令的羽林卫离去后没过多久,徐庶就风风火火的跑进了王府前院,沿着长长的阶梯径直奔向大殿。

到了大殿门外,徐庶并未直接进入殿内,而是站在门口,双手抱拳向刘辩问道:“殿下召唤臣下,不知所为何事?”

“军师快请入内!”见徐庶到了门外,刘辩赶忙站起身,向徐庶招了招手,招呼他进入殿内。

立于大殿门外,徐庶抱拳躬身,向殿内的刘辩行了一礼,随后快步走进大殿,在刘辩左侧下首的丝绵垫子上坐了。

待到徐庶坐下,已然落座的刘辩微微欠着身子,向他问道:“本王听闻河东一带,百姓缴纳粮草,已是举家皆罄。士族手中却扣着粮草,不肯发往洛阳救急,军师以为此事该当如何?”

听着刘辩所说的话,徐庶从刘辩的神情中,已是看出他想要对士族下手。

徐庶并没有立刻回答刘辩的问题,而是紧紧拧着眉头,沉吟了好一会,才对刘辩说道:“殿下恐怕是已然决心要对士族动手……”

看着徐庶,刘辩也没有说话,不过一双眸子中闪烁着的神采,却是无形中出卖了他的真实想法。

见刘辩不说话,徐庶垂下眼帘,又寻思了片刻,才对刘辩说道:“河东百姓感念殿下活命之恩,殿下但有所需,定然倾囊相助。至于河东士族,原本日子便是过的安稳,殿下不过未有触及他们的根本利益,因此河东士族并不忠于殿下,着实该让他们晓得,河东乃是何人的地界。”

“军师既如此认为,此事便好办了许多!”徐庶的话刚落音,刘辩脸上就漾满了笑容,先是看了一眼韩暹,接着把脸转向徐庶,向他问道:“军师以为此事着何人前去办理,方为妥当?”

“此事事关重大!”徐庶一手捏着尚未生出长须的下巴,微微蹙着眉头,沉吟了好半天,才接着对刘辩说道:“虽说河东乃是殿下的地界,可河东士族却是生长于斯,颇具影响。若是轻易动之,恐怕牵连甚广。臣下倒是有一人举荐,可促成此事。”

第299章碧湖岸边素衣飘

刘辩一只手肘搭在矮桌上,微微欠起身子,望着徐庶向他问道:“军师可是要举荐贾诩?”

“正是!”徐庶跪坐着,微微躬下身子,对刘辩说道:“贾诩为人多智,日前清剿弘农一带西凉军,便是仰仗他临阵谋划。其人某些谋略,臣下也是自愧不如。处置河东士族,事端复杂,殿下与臣下坐于洛阳,难以临场决断,当须有一人身临其境,现场谋划,方为妥当。”

听了徐庶的一番话,刘辩缓缓点了点头,随后他像是想起了什么,忙向徐庶问道:“贾诩如今何在?可曾回到洛阳?”

“前往弘农剿灭西凉逆贼之大军,三日前已然班师返回洛阳,算起路程,明日应当可到洛阳!”徐庶抱拳躬身,对刘辩说道:“贾诩有运筹帷幄之能,却无冲锋陷阵之力,殿下须派出两员勇将随同,方为妥当。”

“军师以为何人可堪此任?”刘辩微微探着身子,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徐庶,向他问道:“本王意欲派遣子龙、典韦前去,军师以为如何?”

“妙哉!”刘辩的话音刚落,徐庶就双手抚掌,出声赞道:“殿下果真是用人唯才,子龙勇冠三军,且心思纤细,可自小处见大局,乃是贾诩不二的副手之选。至于典韦,为人粗豪,大大咧咧,相貌也是生得丑陋、凶恶。他若出面,一些胆小士族只须稍稍加以惊吓,便会失了分寸,如此便少了许多烦扰。此二人前去,典韦可做急先锋,恶人均由他来做,而子龙与贾诩,只需收拾善后便可,想必用不多久,河东士族便会对殿下诚心归服。”

“此事便如此决定!”话说到这里,刘辩站起身,朝徐庶和韩暹摆了下手,对他们说道:“韩将军且于洛阳暂住两日,待到贾诩等人回城,你再与他们一同前往安邑。今日王妃来到洛阳,若无他事,本王先回后园,陪王妃说说话儿,一应事务便交由军师处置!”

“诺!”徐庶和韩暹站起身,双手抱拳,躬着身子应了一句,目送着刘辩从他们面前走过,径直出了殿门。

刘辩走出大殿,等候在殿外的几名羽林卫赶忙跟在他身后,随他一同沿着阶梯向广场走去。

领着几名羽林卫,出了广场,沿着一条青石小路,快步走进后院。

昔日的皇宫,自不是寻常官宦家的宅子和官府可以比拟。皇宫的占地非常宽广,进了后院,刘辩走了足有两三柱香的时间,才远远看到唐姬的寝宫。

到了唐姬寝宫门外,刘辩看到两名婢女垂手正厅屋内,除了这两个婢女垂手立于厅内,偌大的正厅再无旁人。他离去之前还在这里说话的唐姬与蔡琰等人,此时已是一个不见。

见刘辩来到,两名婢女双手交叠于身前,向他福了一福。

“几位王妃呢?”抬脚迈过门槛,刘辩环顾着唐姬寝宫正厅,确定厅内再无旁人,才向那两名婢女问了一句。

“回殿下话!”一名婢女低着头,嗓音甜甜的对刘辩说道:“唐王妃怀有身孕,身子容易倦乏,此刻已然睡下,陶王妃也已回了寝宫……”

“昭姬呢?”婢女只说了唐姬和陶浣娘,并未提及蔡琰,刘辩扭头看着她,有些疑惑的向她问道:“昭姬没有回她的寝宫?”

“蔡王妃应在湖边!”回话的婢女语调轻柔的答了刘辩的问题,她始终低着头,连看也没敢看刘辩一眼。

听说唐姬身子倦乏,已是歇下。想到她怀有身孕,从安邑到洛阳,一路上恐怕也是受尽了颠簸,确实很是辛苦,刘辩决定不去打扰她,且让她好生歇着。

虽说因唐姬已经睡下而感到有些无趣,可得知蔡琰去了湖边,刘辩顿时有了打发下午时光的注意。

一直以来,刘辩都认为蔡琰与唐姬、陶浣娘有着很多的不同。唐姬与陶浣娘对刘辩已是盲从到他说什么,都不会有丝毫怀疑。蔡琰却是不同,虽说她从未顶撞过刘辩,可每次刘辩说话,她都会露出一脸沉思的表情。

自从在河东娶了蔡琰,刘辩与她虽是有过数次肌肤之亲,可不知为何,他总有种看不透蔡琰内心的感觉。总觉着这位妃子,并不像唐姬和陶浣娘那么容易让他看穿心思。

领着几名羽林卫离开唐姬寝宫,刘辩径直走向湖边。唐姬寝宫距离后园的湖泊并不算很远,出了寝宫前院,便能透过一排沿岸栽种的垂柳,看到那片在阳光下泛着银波的清粼粼湖面。

岸边的垂柳,呈一字型排列,风儿掠过湖面,撩起柳绦,柳条随风轻轻摇曳着,发出阵阵“沙沙”的轻响。一株株垂柳,就好似一个个正在风中翩翩起舞的婀娜舞娘,扭动着妖娆的身段。

成排的柳树挡住了刘辩的视线,站在唐姬寝宫门外,他并没有看到蔡琰的身影。

抬脚朝湖边走了去,一直走到离柳树只有十多步的地方,刘辩才看到在一排柳树的前方,隐约浮现出几个女子的身影。

立于后面的几个女子,都穿着粉红为底、带有白色小花的深衣。而站在最前面的,是个穿着素白宫装的女子。

湖边的白衣女子,一头瀑布般油亮顺滑的青丝披在肩上,风儿轻轻撩动着她的发梢和裙裾,乌发飘飘、白衣飘飘,使她看起来就犹如月宫中的嫦娥来到了凡间,浑身透着一股人世中难以寻到的清新和脱俗。

“寻叶小舟,本王今日要泛舟湖上。”回头向身后跟着羽林卫小声吩咐了一句,刘辩从柳树旁走过,径直朝着站在湖边的白衣女子走去。

几名站在柳树前的婢女听到身后传来脚步声,赶忙扭头看了过来。

看到刘辩,几个婢女双手交叠于身前,赶忙给刘辩行礼,不等她们开口招呼,刘辩就朝她们摆了摆手,示意她们不要出声。

几名婢女果然没敢出声,一个个躬着身子,十分恭谨的目送着刘辩向湖边站着的女子走去。

从湖面上掠过的风儿,带着浓重的湿气,扑打在脸上,凉丝丝的,让人感到很是舒服。

身穿素白宫装立于湖边的正是蔡琰,她凝望着碧波粼粼的湖面,好半晌都没挪动一下身子。

“想什么呢?”站在蔡琰身后,歪头看着她白皙的脸颊,刘辩轻声向她问了一句。

刘辩突然在一旁开口说话,蔡琰的身子猛然一抖,像是被吓的不轻。当她转过身看到站在身后是刘辩时,才吁了口气,伸手轻轻拍打着胸口,薄嗔着对刘辩说道:“殿下身为一方王侯,竟也是这般无状,突然在人身后说话,可是吓煞了妾身。”

“本王哪里舍得吓你!”见蔡琰脸色都被他吓的有些发白,刘辩微微一笑,伸手搂住蔡琰纤细的柳腰,望着广博的湖面,对她说道:“湖边风大,冷飕飕的,站在此处,倒不如与本王一同去湖心泛舟,昭姬以为如何?”

“只有湖光,却无山色,倒是难为殿下有此雅兴!”蔡琰并未拒绝刘辩的提议,她微微一笑,看着将她搂在怀中的刘辩,柔声对他问道:“妾身今日,便与殿下泛舟湖上,于这湖中为殿下抚琴一曲,如何?”

“许久未听昭姬抚琴,不想今日却有这耳福。”刘辩嘴角漾起一抹笑意,与蔡琰四目相对,很是温柔的对她说道:“本王已然命人去备办小舟,想必用不多会,便可送来。”

蔡琰先是朝刘辩微微低了下头,随后扭过脸向身后不远处站着的一名婢女说道:“红儿,去将瑶琴取来。”

“诺!”叫做红儿的婢女脆生生的应了一句,转身走过身后的那排垂柳,向着王府刚为蔡琰收拾出的寝宫走去。

搂着蔡琰纤细的腰肢,刘辩能感觉的到,阵阵柔嫩顺滑的感觉正从他的指尖传递到四肢百骸。

或许是心事颇多,相比于寻常女子,蔡琰要更瘦弱一些。刘辩手臂伸出,环绕过她的腰儿,手掌却恰好轻按在她肚脐之上。

按着蔡琰平坦的小腹,隔着宫装那薄薄的细纱,刘辩觉得他的手掌仿佛是按在一片温润的软玉之上。温温的丝滑,顺着手掌传入浑身的每一个毛孔,不知不觉中,刘辩呼吸也稍稍的有些急促了起来。

感觉到将她搂在怀中的刘辩有些异常,蔡琰羞红了脸颊,轻启朱唇,唤了刘辩一声:“殿下……”

经蔡琰轻声一唤,刘辩略带着些许尴尬的朝她微微一笑,将轻按在她脐腹上的手掌稍稍挪开了一些,由按着蔡琰的小腹,改为轻握着她的蛮腰。

站在湖边等了没多一会,得了蔡琰吩咐前去取琴的红儿折了回来,在她怀中,抱着一把用大红丝绢紧紧缠裹着的瑶琴。

红儿回到湖边,刘辩与蔡琰又等了一会,那名奉令前去寻找小舟的羽林卫引领另外几名卫士,抬着一叶足以容下七八个人的小舟来到岸边。

“启禀殿下,小舟送到!”到了岸边,几名卫士把小舟推进湖中,那名奉命找舟的羽林卫则跑到刘辩身侧,抱拳躬身向他禀报了一句。

“辛苦了!”望着那叶在岸边浅水中漂浮着的小舟,刘辩向那羽林卫兵士道了声辛苦,搂着蔡琰,朝小舟走去。

先一步跳上小舟,刘辩朝还站在岸边的蔡琰伸出一只手。

看着在水中漂浮、摇摆的小舟,蔡琰神色中现出了一丝慌张。当她抬头看向刘辩,见到刘辩那张嘴角漾着淡淡笑意的脸时,她伸出丁香小舌,舔了舔嘴唇,把手递向了刘辩。

抓住蔡琰的手,刘辩轻轻一用力,将她拽上了小舟。当蔡琰跳上小舟时,舟身剧烈的晃动了几下。

第300章泛着小舟去调情

小舟剧烈的晃动,蔡琰发出了一声惊呼,双臂紧紧环抱着刘辩的腰部,小脑袋也抵在了刘辩的胸口,整个人就如同一块膏药似的,贴在刘辩的身上,好似她只要一松手,就会落入湖中一般。

将蔡琰搂在怀里,双脚叉开踏在两边船舷内侧,待到小舟不再摇晃,刘辩才轻轻拍了拍蔡琰的后背,带着无限恋爱的柔声说道:“有本王在,莫要惊怕。”

“嗯!”双臂依旧环绕在刘辩的腰上,蔡琰轻轻嗯了一声,却并未立刻与他分开。

搂着蔡琰,直到她情绪平定了下来,刘辩才对她说道:“昭姬且于舟中安坐,今日本王亲自泛舟,止有你我二人前往湖心,届时还望昭姬为本王好生抚上一曲。”

蔡琰轻轻“嗯”了一声,很是不舍的松开了环绕在刘辩腰间的手臂,小心翼翼的坐在了舟内,仰起神色中还带着些许忐忑的脸望着刘辩。

待到刘辩与蔡琰分开,抱着瑶琴的红儿站在湖边,双手将瑶琴高高捧过头顶,递向了立于船头的刘辩。

一只脚踏在船头上,刘辩欠着身子,伸手接过红儿递上来的瑶琴,转身将瑶琴放在了小舟上,朝岸边的几名羽林卫喊道:“将楫递于本王!”

刘辩口中所说的楫其实就是船桨,只是桨叶要比后世的船桨稍大一些,杆部也要长上许多。

“启禀殿下,楫在船舷!”刘辩向岸边的羽林卫喊着要楫,一名羽林卫兵士赶忙抱拳躬身应了一句,随后抬手朝左侧船舷指了指。

顺着羽林卫手指的方向,刘辩蹲在舟内,扒着船沿伸手朝左侧船舷边上摸了摸。

果然在船舷靠上一些的位置,他摸到了两把用麻绳绑缚在一起的船桨。

解开麻绳,提起船桨,刘辩将船桨架在两侧船舷上,桨叶****湖中,慢慢的划动起来。

随着桨叶的拨动,小舟拖出一圈长长的涟漪,慢慢的朝着湖心飘去。

坐在舟中,看着不紧不慢摇动船桨的刘辩,蔡琰轻声向他问道:“殿下身为皇室贵胄,如何也晓得这等船工活计?”

“昭姬认为本王不该懂得划船?”一边摇着船桨,刘辩一边嘴角挂着淡淡的笑意,对蔡琰说道:“看来昭姬心中,贵贱之分也是颇为分明。”

“妾身不敢!”刘辩脸上虽是带着笑意,可蔡琰却分明从他语气中听出了一丝不快,她赶忙低下头,嗫喏着说道:“妾身只是觉着,殿下身为皇室贵胄,本不应懂得船工之术。”

“本王不单是懂得这船工之术,还懂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