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特工皇帝-第3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守卫王府的卫士,身上穿着的依然是洛阳军的衣甲,头盔上也是如同羽林卫一般插着红色的羽毛,不过他们头盔上的羽毛,是分叉的两根,而且羽毛要比羽林卫的羽毛短上半截,一眼便能看出两者之间的区别。

洛阳军在衣甲上的差别,熟识洛阳军的人,自是一眼能够认出,可对于从未了解过洛阳军的刘备来说,虽是并不晓得洛阳军各部之间装备的差别,可那一身精良的铠甲和兵刃却是让他钦羡不已。

王府前门的卫士,装备要比守卫城门的偏营士兵精良上何止一筹。

他们身上穿着的不再是皮甲,而是洛阳军主力以上将士都有配发的胸甲。

这种胸甲由铁皮打成,若是劈砍的力量稍稍小上一些,挥舞的战刀劈砍在铠甲上,根本无法将铠甲劈开。

更为紧要的,是胸甲内侧还包有厚实的牛皮,虽说这样会让铠甲变的稍稍沉重一些,但对与在战场上与敌拼杀的将士来说,无疑是多了一层保护。

先是满脸钦羡的看着守卫王府的卫士,刘备又扭头朝他带来的那些兵士看了一眼。

虽说这次为了前来向洛阳王道贺,刘备特意给这些兵士发放了新战衣和皮甲,可在洛阳军的面前,这些兵士却还是如同乞丐一般寒酸。

“请问阁下是从何处而来?”正站在王府外,满脸钦羡的看着守卫正门的卫士,一个军官模样的卫士迎着刘备走了过来,朝刘备抱拳拱了拱,向刘备问了一句。

“中山靖王之后,平原令刘备,得知洛阳王大婚,特来道贺!”那军官发问,刘备连忙抱拳应了一句,不过还是没有忘记将他的中山靖王之后这个名头挂在嘴上。

与守卫城门的军官相比,卫士的军官显然态度要好了许多。

听完刘备的话,那军官侧步让到一旁,向刘备等人做了个请的手势说道:“刘县令请入前院等候,某这便令人前去呈禀殿下!”

向军官道了声谢,刘备领着众人进了前院,很快便有人引领着跟随他前来洛阳的兵士和马夫们将礼品卸到指定的地点,安排那些人前去歇息。

刘备与关羽、张飞,则在一名为卫士的引领下,被安排到王府前院的一间厢房内。

进了王府,连洛阳王都没见到,张飞是满心的郁闷。

刚入厢房,张飞就不无烦闷的对刘备和关羽说道:“大哥也真是,无端千里迢迢,来贺的甚么喜!到了王府,那洛阳王竟是连出来相见也是不肯,只将我等安置在这小屋里……”

“三弟不可造次!”张飞话刚出口,刘备就低声喝了他一句道:“洛阳王乃是汉室苗裔,岂是说见就能见得的。”

跟着刘备一同进入厢房的关羽并没有说话,与刘辩接触过,他是晓得刘辩并非那种只以官爵来待人的皇族。

虽说刘备口中训斥着张飞,可关羽却能看出,此时他的心内,定不是如他口中所说那般轻松。

毕竟刘备无论何时都向人提及他是中山靖王之后,为的就是能够让别人对他的身份多几分重视。

可显然的,洛阳王刘辩,对他的这个身份很是不感冒。

虽说关羽觉着,刘备若只以平原令的身份来见洛阳王,或许被接见的还会早些,可这话憋在心内,他却不好说出口。

毕竟他的这位兄长,赖以自豪并且能招揽一些人聚拢身旁的资本,便是中山靖王之后这个身份。

王府后园内,刘辩双手背在身后,正看着一群卫士和侍女在后园主干道两侧的树木上挂着花灯。

其实所谓的花灯,就是用丝绸和竹子制成的灯笼。

灯笼在这个时代并没有出现,更不要说是盛行,当刘辩画出灯笼图样,让人去扎一批灯笼挂在路边的小树上时,按照图样制造灯笼的工匠都是吃了一惊。

这种东西,不仅是里面点燃白烛,会渲染起一种喜庆的气氛,若是平日里用来夜间行路,即便路上有风,由于外面有布幔遮挡,也是不会轻易将火焰吹熄。

工匠们想到的,正是刘辩心内盘算着的。

他正是要借着大婚,展示灯笼的效用,尔后命人大批制作,进而推广出去。

至于大婚时用的这批灯笼,自是不会浪费。

一般来说,用过的东西,价格都会有所打折。可一旦这东西是名人用过,那效用便是不同。

刘辩也是做好了盘算,待到大婚结束,他要将这些用过的灯笼集中起来高价拍卖,以新灯笼五十倍的价格向外兜售。

平民百姓会不会有人去买,刘辩不敢肯定,可那些想要攀上权贵的富人,得知是洛阳王府用过的灯笼,定然是会像抢购逍遥椅一样,将这些灯笼抢购一空。

既能把大婚办的风风光光,又能将不用的东西全都给卖出去,不造成资源浪费,这才是刘辩最期望达到的效果。

许多卫士和侍女忙着在路两侧的树梢上挂起已经装好了白烛的灯笼,还有一些卫士和侍女,正抬着矮桌等物事,往来奔走布置着摆宴的场地。

刘辩领着王柳和王榛,正看着卫士、侍女们忙碌,一名守卫外院的卫士朝他跑了过来,到了他的身旁,抱拳躬身对他说道:“启禀殿下,平原令刘备亲自前来道贺……”

“他不在平原好生做县令,跑到洛阳作甚?”得知刘备来了,刘辩眼睛微微眯了眯,好似自言自语的说道:“且安置他们住下,待到过几日,本王大婚之时再与他相见。”

从刘备的话中,报讯的卫士听出他并不是十分待见刘备,于是也不敢再多说什么,应了一句,转身离去。

“殿下!”卫士刚刚离去,站在刘辩身后的王榛就小声提醒道:“末将久闻刘备乃是世之英雄,只是眼下不得志,殿下何不……?”

“你们了解刘备吗?”王榛的话尚未说完,刘辩就扭头看了她一眼,向她微微一笑,问了一句。

听得刘备如此一问,王柳、王榛相互看了一眼,都是摇了摇头。

“天下枭雄众多,皆为汉臣,对我大汉多少尚有些许敬畏!”见姐妹俩摇头,刘辩嘴角牵起一抹淡淡的笑容,对她们说道:“那刘备却是白丁出身,借着黄巾之乱,四处宣扬他是中山靖王之后,壮大了一股势力。大汉可否雄风再振对他来说,并无紧要,他要的只是取大汉而代之!如此枭雄,本王怎肯扶持?”

第616章会作画的张飞

刘备来到洛阳,当天并没有被刘辩接见。

直到第二天午后,眼见着被刘辩接见无望的刘备,决定先去吕布府上探访,以此在洛阳城内也能多个相与。

领着关羽、张飞,刚出厢房,迎面就有一个王府卫士朝他们跑了过来。

到了刘备近前,那卫士并没有向刘备等人见礼,而是先将刘备等人打量了一遍,颇为有些疑惑的问道:“刘县令这是要往何处去?”

“昨日与温候在街市上相遇,温候相邀,不敢不往!”卫士出言询问,刘备也不隐瞒,直接将吕布给搬了出来。

得知刘备是要去吕布府上,那卫士微微一笑,对刘备说道:“幸而刘县令尚未出门,殿下方才传令,有请县令入后园花亭相见。”

原本对刘辩接见已是不抱期待,陡然听那卫士说刘备要在后园花亭接见他,刘备先是愣了一下,随后满面喜色的抱拳向那卫士一拱手,对那卫士说道:“承蒙殿下召见,备三生有幸!”

说着话,刘备的眼圈就有些红了起来,声音也带着些许哽咽。

站在刘备身后,听着刘备说话,张飞小声向一旁的关羽嘀咕了句:“洛阳王晾了我等一天,此时召见,竟也将兄长招惹的哭了……”

“莫要乱说!”与张飞并肩而立,听得他小声嘀咕这么一句,关羽也压低了声音,回了一句:“兄长一旦心有所感,必会大哭一场,你我也是晓得。”

见刘备低下头,抬起衣袖抹起了眼泪,告知他被召见的卫士心内是一片愕然,实在想不明白,他压根没有说什么,刘备为何便哭了起来。

“请刘县令随在下前来!”有些担心将刘备惹的当场嚎啕,那卫士也不敢再多说什么,连忙撤步退到一旁向刘备做了个请的手势。

刘备跨步向前,关羽、张飞却并没有动身。

二人虽是白丁出身,却也晓得,洛阳王若是没有召见他们,他们贸然前去,怕是与礼不合。

关羽、张飞还立于门口,报讯的卫士见状,又朝他二人做了个请的手势说道:“殿下特意吩咐,若是二位将军也在洛阳,便随刘县令一同前往觐见。”

“呃!”卫士的一句话,把张飞给说的愣了一愣。

先前他还因为刘备没受重视,心内感到很是不爽快,陡然听得刘辩特意吩咐,要他和关羽也一同前去觐见,心底不免对早先他说刘辩的那些坏话感到惭愧。

对此,关羽就要坦然了许多。曾经与刘辩相识,在蓟州之时,刘辩就没有因为他只是白丁将军而轻视于他,眼下被刘辩召见,并不出乎关羽意料。

原本刘辩是想要将刘备等人晾上几日,再召见他们,可徐庶与庞统都是认为,刘备如今在外虽说实力不强,名望却是颇高,若晾的太久,恐会使得刘辩落个不识英雄的恶名。

经过一整夜的思量,刘辩觉着徐庶与庞统所言不差,当日未有接见刘备,已是给了他个下马威,若是再晾的久了,怕是真的会有相反的作用,于是才决定召见刘备。

王府后园的花亭中,摆放着一张逍遥椅。

刘辩躺在逍遥椅上,在他的椅子旁,还有着一张高脚的小桌。

由于逍遥椅的大卖,这种配套的桌子也是卖的相当火爆,只是有一点让刘辩颇为郁闷。

那就是高脚桌子,只须将矮桌的桌腿增高便可,这种工艺并不繁琐,也体现不出多少独创性,售价自是不会很高。

高脚桌上,摆放着一盏茶水,半躺在逍遥椅上,刘辩一边品着茶水,一边欣赏着亭外风景,等待刘备等人的到来。

除了逍遥椅和高脚桌,亭子内还摆放着三张矮桌。

三张矮桌呈“品”字形拱卫在逍遥椅四周,坐在逍遥椅上,与这三张矮桌相对,刘辩很是有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虽是没有穿着铠甲,却佩戴着长剑的王柳、王榛,笔直的立于刘辩的身后。

原本王府后园是除了管青和卫士们之外,任何人不得配备长剑,可要召见刘备,为体现威仪,刘辩下令要姐妹二人带剑跟随。

穿着丝绸深衣,王柳、王榛都是一副男儿装扮。

姐妹二人高高挽着发髻,笔直的站在刘辩的身后,均是面如冠玉、唇若涂朱,一副翩翩美少年的风采。

端起茶盏,细细的品咂了一口,刘辩刚把茶盏放在高脚桌上,他身后的王柳就俯下身子,小声对他说道:“殿下,人来了!”

听到王柳说的话,刘辩将视线投向了亭外的小路,果然看见一名卫士正引领着三个人朝他这边走了过来。

当先的那人四十多岁光景,下巴上飘着一缕乌黑的山羊胡须,一双眼睛并不是很大,却是精芒四露,一眼便能看出此人极端狡狯。

跟在这人身后的,左手边是刘辩曾经见过数次的关羽,而右手边那汉子,则黑得像是墨碳一般。

刘辩早就听说过张飞生的很黑,却从来没想到竟会黑到这种境地。

若说皮肤,刘辩麾下的管亥也是很黑的汉子,可假如站在张飞身旁,管亥就犹如在脸上涂抹了白粉一般的粉嫩。

张飞黑的是油光铮亮,那乌墨般的皮肤,在阳光的照射下,竟折射着墨色的光泽,让刘辩不由的产生一种他是否并非中原人氏,而是远漂千里,从那遍地是黑人的大陆而来的想法。

“启禀殿下,平原令刘备及关羽、张飞二人觐见!”引领着刘备等人到了凉亭下,给仨人带路的卫士飞快的跑上凉亭,抱拳躬身向刘辩禀报了一句。

听得那卫士禀报,刘辩朝他摆了下手,对他说道:“请三位入亭内说话!”

待到卫士应了一声,转身下了亭子,刘辩也坐直了身子。

得了刘辩召唤,刘备领着关羽、张飞二人快步上了亭内,立于刘辩面前三四步开外,抱拳躬身向刘辩行了一礼说道:“平原令刘备,叩见殿下!”

说着话,刘备已是双膝屈下,跪倒在地上,向刘辩行了个五体投地大礼。

刘备跪下,他身后的关羽张飞却并没有跪下,而是并肩站着,面向刘备保持抱拳躬身行礼的姿势。

“平原令无须太过客套!”朝刘备虚抬了一下手,刘辩语气很是平淡的说道:“听闻玄德乃是中山靖王之后,本是亲戚,无须如外人一般。”

刘辩这句话,不过是客套一下,以免太让刘备下不了台。

哪想到,刘备听他如此一说,竟是将身子伏的更低痛哭失声,对刘辩说道:“当日董卓陷害殿下,备与二位兄弟也曾去得虎牢关外,无奈群雄不和……”

“当年之事,本王已是尽晓了!”不等刘备把话说完,刘辩就再次朝他虚抬了一下手,打断了他的话头,对他说道:“当今天子仁德,玄德乃是汉室远亲,且又有英雄之相,本王定会向陛下举荐,望陛下能重用玄德,以助汉室匡复!玄德且请坐下叙话!”

刘辩再次要他起身,刘备也是不敢再跪下去,赶忙谢了一声站了起来,先行在刘辩迎面的矮桌后坐下。

“云长、益德也请坐下叙话!”待到刘备坐下,刘辩又向关羽和张飞比划了一下手势,要二人也坐下。

向来跟随刘备出外,关羽、张飞都是站在刘备身后,还从来未有坐过,刘辩要他们坐下,二人先是愣了一愣,相互看了一眼,并没有立刻就坐。

见二人未坐,已经在刘辩对面矮桌后坐下的刘备连忙向他们使眼色。

直到看了刘备的眼色,张飞和关羽这才落座。

“云长与本王已是素识。”二人坐下后,刘辩将身子稍稍向前倾了倾,先是提及了关羽一句,随后便将视线转到了张飞的脸上,对张飞说道:“本王虽是未有见过益德,却是晓得益德乃万人之敌,且擅长吟诗作画,不知可有此事?”

刘辩说出这么一句话来,不仅张飞愣了一愣,就连刘备和关羽也是满脸的愕然。

由于脸黑,在外人前,张飞从来都是以粗犷的形象出现,晓得他书法和绘画一绝的人并不是很多。

从未与张飞谋面,刘辩却知道他擅长吟诗作画,怎能不让刘备等人愕然?

“飞虽是喜好作画,技艺却是不精!”刘辩提起了吟诗作画,张飞便不再隐瞒,抱拳躬身,向刘辩行了一礼,对刘辩说道:“不想殿下却也是已然晓得,不免让飞汗颜!”

“来人!”张飞并没有否认他会作画,刘辩微微一笑,扭头对亭下站着的卫士喊道:“取白绢、笔墨来!”

一名卫士应了一声,转身飞快的跑了。

扭头看着那卫士离去的背影,直到他跑的远了,张飞才有些忐忑的站了起来,抱拳躬身对刘辩说道:“殿下,飞才疏学浅,若是画的不好……”

“益德只管画便是!”不等张飞把话说完,刘辩就朝他摆了摆手,对他说道:“本王虽是不擅画艺,对书画却也有些喜好,益德手迹,本王自会裱起珍藏。”

第617章杀人并不是那么简单

矮桌上铺着一张雪白的白绢,白绢旁,一方砚台上架着一只细细的毛笔。

提起毛笔,在砚台内蘸了蘸墨汁,张飞眉头微微拧了下,略一沉思,便将毛笔落在了白绢之上。

坐在逍遥椅上的刘辩,见张飞笔走龙蛇一阵泼墨,心内也暗暗感叹,张飞果真并不像以往他在故事里看过的那样,是个连大字都不识得的屠夫。

只从张飞挥毫泼墨的架势来看,他必定是有着极强的艺术和文学底蕴。

约莫过了两三柱香光景,张飞收起笔,将毛笔架在砚台上,站起身,躬腰朝刘辩抱拳一拱,对刘辩说道:“启禀殿下,飞已画妥!”

“呈上来!”听说张飞已经画妥,刘辩连忙坐直了身子,向方才为张飞研磨的卫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