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特工皇帝-第5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跑向村子的妇人们,没过多会,就拖回了许多渔网。

不过她们拖回岸边的渔网,都是东一个窟窿西一个洞,残破不堪,几乎已经无法继续使用的。

看到这些渔网,刘辩顿时一头两个大。

像这样的网莫说是捕鱼,就算是一个人游在其中,都能自由自在的往来如常。

王柳已经把话喊出口了,当时也没说是要收购好网还是损坏了的渔网,妇人们将渔网拖拽了出来,也不好反悔说是不要,只得掏钱分发给了妇人们。

村子里的妇人们并不是真的敢做男人的主,王柳喊出要收购渔网的时候,她们便是已经想到,干脆将那些破网拿出来卖掉,想来男人们也是不会责怪。

得了铜钱的妇人们,一个个满脸欣喜的数钱,哪里还会顾得上满脸郁闷的刘辩。

站在一堆破网前,刘辩将一片网扯开,一个足有人脑袋那么大的破洞立刻显现在他的眼前。

破洞太大,若要将它补上也是不易。

看着大洞,刘辩眉头微微拧着,过了一会才向岸边的妇人们喊道:“若是有人能将渔网补上,一张网,等同三张网的价钱!”

卖出破渔网,妇人们正喜滋滋的数着钱,陡然听到刘辩这么一喊,立刻就有几个反应快的妇人将钱往怀里一塞,飞快的朝着刘辩这边跑了过来。

到了一堆破网前,那几个妇人一人拽这一只大网,跑到一边想着法儿补网去了。

脑子稍微不太灵光的妇人,虽然是抢到了网,可手上没有工具,一时半会也是没办法修补。

其中有两个脑子好使的,把网拽到一旁之后,在破洞的边儿上,捋起了网绳,利用渔网上原有的绳子将破洞绑在一处。

反应过来的妇人越来越多,而且有人先一步动手,刘辩又没多说什么,妇人们就像是捡到钱一样,吵吵嚷嚷的补起了渔网。

“让她们寻些直的木棍!”渔网都被妇人们抢了去,一旁还有不少妇人没活儿干,刘辩朝她们那边哝了哝嘴,对王柳说道:“稍后将所有渔网连接起来,中间支起木棍,本王有大用!”

王柳应了一身,跑去安排剩下的妇人们捡木棍去了。

刘辩这次出城,王柳和王榛身上并没有带多少铜钱,雇佣妇人们做事,很快便将铜钱花了个七七八八。

常年生活在河岸边,每户人家平日里都要捕鱼,妇人们早已是习惯了修补渔网。

当那些找寻木棍的妇人们折回的时候,修补渔网的妇人也是已经将渔网补好。

拿起一根木棍,刘辩蹲在渔网前,将木棍固定在渔网上,尔后对那些妇人们说道:“都帮下忙,把木棍固定妥当,只要这物事做成,日后捕鱼,便无需再划船入河。”

刘辩喊出的话,让妇人们都感到很是不解,不过已经得了他的钱,虽说心内不是十分明白,却还是都纷纷上前,学着他的样,讲木棍一根根的固定在渔网上。

站在一旁的王柳、王榛看着妇人们在渔网上绑木棍,也是满脸的茫然。

唯一对刘辩要做的物事充满期待的,只有早先曾在邙山亲眼见证了他制造水车的淘浣娘。

水车那么复杂的物事,刘辩都能带着相亲们造成,更莫说不用下水捕捞就能打上鱼的渔网了。

河岸边上生活的人们,和渔网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没用多会工夫,一群妇人就已经将所有木棍全都绑在了渔网上。

待到妇人们将渔网绑缚妥当,刘辩拖着其中一头,朝河岸边的浅水走去。

看见刘辩拖着渔网往水里走,王柳和王榛都吃了一惊,连忙追了上去。

“殿……”情急之中,王柳一张口就险些叫错了称谓,不过她的反应也还算不慢,只是一个字刚说出口,立刻就改口说道:“先生这是要作甚?”

“将渔网按照一定规律,在水中摆放!”已经拖着渔网走到岸边的刘辩,扭头对王柳说道:“在水中摆设的渔网,也可唤它为龙门阵,鱼儿一旦进入,便是再也绕不出来,在水中放个两三日,随时掀开渔网,网中都可能有会有鱼儿。”

听着刘辩的一番解释,不仅是王柳、王榛,就连岸边上的妇人们,都是一脸的迷茫,不太相信竟会有这种根本用不着费多大力气,便能打上许多鱼的好事。

唯一对刘辩的话深信不疑的,只有淘浣娘。

当年见证过水车,淘浣娘完全相信,刘辩布下的这些渔网,能够如他所说那般,不费力气就能捕上许多鱼儿。

第933章不如再留一晚

刘辩下了水,王柳、王榛自不会让他独自在水中忙活,也连忙跑了下去。

甚至连淘浣娘,见王柳、王榛下了水,也是跟在后面跳进了水里。

四个人在水中忙活着,岸边上的妇人们并没有跳下水,只是围在那里看着刘辩等人在水里用渔网布着龙门阵。

相比于妇人们,小孩子则要欢快了许多。

孩子们见刘辩等人在水中布置渔网,还以为是多好玩的事情,其中一些小孩子也跳到水里,帮他们把绑着渔网的木棍****水底的淤泥里。

这些小孩子自小都是在水边长大,一个个就像是小鱼鹰一样,更何况他们站着的地方只是河流的浅水区,更是对他们的动作没有半点的影响。

布设渔网,并不是一件需要很多力气的事情,刘辩在摆设渔网的时候,并没有要求河岸上的妇人们下水帮忙。

小孩子的加入,使得他们布置龙门阵的速度加快了许多。

刘辩等人在水中忙活的同时,离他们不远处的地方,十多个汉子远远看着站在水中的刘辩,其中一人嘴里咕哝了一句:“娘的,殿下下水做事,那些婆娘竟然站在水边观看,着实恼人!”

“想来她们并不晓得殿下是何人。”另一个汉子接过话头,对先前说话的汉子说道:“殿下并不晓得我等在此,也只能看着他在水中做那民夫之事了!”

两个汉子说话的时候,与他们在一处的十多个汉子个个都是一脸的烦闷。

刘辩贵为秦王,竟是要做这种民夫的事情,在这群偷偷跟出来的王府卫士看来,着实是难以原谅。

可此时在水中已经将渔网布设妥当的刘辩,却并没有这种想法。

当最后一根木棍插进水里之后,他抬起手臂,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珠,对身后的王柳和王榛等人说道:“好了,只须将此物摆在此处,每隔两三日便来检视,当可有些收获。”

龙门阵摆设妥当,河面上打渔的汉子们,也是几乎网网不落空。

他们每撒下一网,都能从河内网出许多鱼儿。

虽然离河面上的汉子还有很远,岸边上的人们却能看到,那些汉子们拉起撒下的渔网时,渔网中跳动着的,都是鳞片闪闪的鱼儿。

看着远处一艘艘小渔船上跳动着的闪亮鱼鳞,岸边站着的妇人们心内都是一片欣喜,每个人脸上都漾满了笑容,对刘辩布下的那片龙门阵,也是没了几分兴致去深入了解。

上了岸边,看着满脸欣喜的妇人们,刘辩扭头向王柳、王榛轻声吩咐了一句:“在这村子里已是住了一晚,也是晓得了些风土人情,我等今日便可离去了!”

王柳、王榛压低了声音应了,淘浣娘则站在刘辩身后,满眼期待的看着那片刚布置妥当的渔网。

感觉到淘浣娘可能心内想着什么,刘辩扭头轻轻拍了下她的肩头,向她问道:“怎了浣娘?”

“夫君布设此网,莫非不留于此处看看究竟可否网上鱼儿?”听得刘辩问她,淘浣娘转脸与刘辩对视着,轻轻的反问了一句。

淘浣娘这么一问,刘辩也是愣了一下,想了一想才说道:“若要看到网中可有鱼儿,少于三日,怕是也没多少斩获……”

话说到这里,他又像是做了很大决定似得摆了下手,对淘浣娘说道:“罢了,罢了,眼下还有许多事情要处置,回头只须告知朱三,这龙门阵的用途,我等着实是不宜在此处多做逗留!”

晓得刘辩是要领着他们返回洛阳,想到一旦回了洛阳,便极少再有机会同刘辩一起出城,淘浣娘脸上的神色瞬间有些落寞了。

虽然知道淘浣娘在想些什么,可刘辩眼下还真是没有闲暇在小村里住的太久。

能够来到村子里看看村民们的生活,亲眼见证一场村民们捕鱼的场面,刘辩心内已是十分的满足。

站在河边,望着河面上那一艘艘的小船,从朝阳初升一直到日落西山,打渔的汉子们才划着船朝岸边行来。

还没到岸边,汉子们就看见河岸边上的水里插着一根根的木棍。

看到那些木棍,正不晓得是怎么一回事,岸上的刘辩就朝他们挥舞这双臂,高声喊着:“莫要撞这渔网!”

听到喊声,汉子们虽是不晓得究竟发生了什么,却还是一个个都划着船,在离渔网稍微远些的岸边泊了下来。

每艘小船里,都栽满了大大小小的鱼儿。

许多鱼儿还没有死掉,在小船的船舱里蹦跳着,阳光照射在它们银色的鳞片上,使得那一片片鱼鳞,也都泛起了金黄的光亮。

小船靠岸,各家的妇人和孩子们都纷纷的朝着船边涌了过去,纷纷帮着自家的男人将船内的鱼儿装入早准备好的麻包。

朱三将小船靠在岸边的时候,翠姑也跑了过去。

此时的翠姑,脸上洋溢着的是喜悦的神色,就连王榛,恐怕都没有多少魅力吸引她多看上一眼。

刘辩等人也跟这翠姑跑到了朱三的小船边。

不用刘辩吩咐,王柳、王榛已经帮着朱三收拾起船舱内的鱼儿,刘辩和淘浣娘则是站在一旁看着。

村子里的汉子们,最会打渔的显然就是朱三。

每个人船舱里的鱼儿或多或少,都是没有栽满小船,朱三的小船内,却是满满的都是鲜鱼。

“朱三哥!”朱三正和王柳、王榛他们一起将船舱里的鱼儿丢进麻包,刘辩站在他的身后,对他说道:“方才我等用渔网布下了一个龙门阵,专门用来捕鱼,日后你可每隔三天,便到此处提起渔网看上一看,想来会有不小的收获!”

正忙着收拾船舱里的鱼儿,听到刘辩说话,朱三站了起来,有些茫然的看着刘辩问道:“先生说的是甚么龙门阵?”

伸手拉着朱三的手臂,刘辩领着他走到河边布着渔网的地方说道:“就是此处,每隔三日,朱三哥可来此处将渔网提起,无须全都拔起,若是有鱼便给装了,若是无鱼,仍旧放那便是。”

看着水面上露出的一根根木棍,朱三还是有些不明白,刘辩只是在河边摆上一些渔网,便说会有鱼儿自己钻到网内,着实让他有些不明所以。

不过朱三并没有多问缘由,既然刘辩已经将网布好,到时他再来把网给提起看看便可,也费不上甚么周章。

河岸边的人们一片忙活,眼见着天色又要暗了下来。

抬头看了看天空,刘辩向王柳、王榛和淘浣娘说道:“天色已然要暗了,我等也该走了……”

“怎的?”一旁正将麻包扎起的朱三,听得刘辩说要走,扭过头向他问道:“先生莫非是要晚间赶路?”

“此处离洛阳想来已是不远……”朝朱三咧嘴一笑,刘辩对他说道:“想必不消多久,我等便可到达城门……”

“先生以往莫不是未有在城池内过活?”朱三皱了皱眉头,指了指西边只余下一抹残阳的天空,对刘辩说道:“眼下天色已是要完全黑下去,纵然先生到了城门,城门也已是紧闭,不若今日在此处留宿一晚,明日一早再行赶路!”

朱三并不晓得刘辩等人的身份,更不晓得刘辩只要到了洛阳城,无论多晚,他都能让城头上的守军将城门打开。

可既然决定了在朱三和村民们的身前隐藏身份,刘辩自是不会将这些说破,听了朱三的一番话,他扭头看着一旁的淘浣娘和王柳、王榛,向她们问了一句:“你等说,今日可要赶路?”

王柳、王榛相互看了一眼,齐齐抱拳对刘辩说道:“一切但凭先生吩咐!”

至于淘浣娘,她虽然满心希望刘辩留下,却并不会直接说出口,只在怯怯的说道:“妾身听夫君的……”

只是从几个人的神色,刘辩就看出她们并不是十分想要离开,于是便对她们说道:“罢了,朱三哥说的也是有着几分道理,我等今晚便在此处叨扰一夜,明日一早,再行赶路!”

“每年这几日,河中鱼儿都会特别的多!”刘辩答应留下,朱三也是颇为高兴,很是热情的对他说道:“今日晚间,乡亲们都会拿出新打的鱼儿,熬上数大锅鱼汤,再点上许多篝火,烤上许多鱼儿,好生乐上一晚,明日一早,还会来此捕鱼。”

听说明日一早还会捕鱼,刘辩愣了一下,向朱三问道:“不是只有一日如此么?”

“鱼群从此经过,共有三五日。”扭头看向河面,朱三对刘辩说道:“这几日乡亲们都会到河中捕鱼,捕上来的鱼儿,女人们也会连夜抹上咸盐将它们晾干,否则鱼儿会发臭。待到捕鱼的日子末了,乡亲们就会把鱼儿带到城内货卖,这几日可是能赚不少铜钱!”

“这便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朱三的一番解释说出了口,刘辩咧嘴一笑,对一旁的王柳、王榛和淘浣娘说道:“若是每年都能捕到如此多的鱼儿,乡亲们的日子,便是会更好过了许多!”

第934章村子里的百夫长

小村并不是很大,只住着五六十户人家,连上大人孩子,总共也不过只有百十户人口。

获得了丰收的村民们,在村内的空地上点了好些处篝火。

这个小村与淘浣娘以往住的村子不同,邙山中的小村,女子都是没有甚么地位,男人吃饭的时候,女子都是在一旁远远的躲着。

可洛水岸边的这个小村,篝火旁却是坐着不少的女子,只不过女子坐的篝火,与男人围坐的篝火相距稍稍的远了一些。

空地上临时用石块砌成了几个灶台,每个灶台上都摆放着大锅,锅内满满的烧着热水。

热水冒着蒸腾的白汽,鱼儿还没有下锅,因此并不能闻到鱼汤的香味。

与朱三一同坐在篝火边,刘辩面前的篝火上,摆放着几根穿上了鱼儿的细木棍。

鱼儿刚刚放在火苗上,一时半会还没有烤熟,只是表面被烤的“滋滋”蒸腾着水汽。

手中捏着一根木棍的杆儿,刘辩一边翻转着木棍,一边向朱三问道:“朱三哥,这几日过去,乡亲们每日都能打多少鱼儿?”

“不瞒先生!”刘辩问起平日村民们能打多少鱼,朱三咧嘴笑了下说道:“乡亲们打渔,不过是做些咸鱼,尔后货卖到集市上换些铜钱。至于平日里的吃食,村子后面的田地里,也是种着庄稼和菜蔬。”

听着朱三的解释,刘辩不住的点着头。

他最担心的,就是村子里的产业太过单调,若是一个村子只依靠一种生活方式存续,一旦周边环境有了改变,所有的村民都将面临饿肚子的局面。

刘辩和朱三肩并肩坐着,王柳和王榛则坐在他的另一侧,至于淘浣娘,由于是女子,已经被一群村妇拉着去另一团篝火边了。

正和朱三说着话,两个村汉抬着一只大木桶走到了那几只水已经烧开的大锅旁,从木桶中拿出已经洗净的鱼儿,丢进了锅内。

其实刘辩并不是十分喜欢吃鱼,甚至对鱼腥味有种说不上来的反感。

可眼下村民们正为获得了丰收而庆贺着,作为客人,他也不好扫了大家的兴致。

捏着穿起一条鱼儿的树枝,刘辩漫不经心的翻烤着。

火苗舔着鱼身,很快那条鱼儿就被刘辩烤的色泽金黄,散发出了芬芳的香气。

将烤好的鱼递给了挨在他身边坐着的王柳,刘辩又拿起了另一条鱼。

接过刘辩递给她的鱼,王柳愣了一下,看着刘辩时,满脸都是欣喜和愕然。

刘辩烤鱼的时候,她并没有动手将鱼儿串起,虽然朱三与其他村民并不晓得刘辩的身份,与他同时将鱼儿架在篝火上烤着,可王柳和王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