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特工皇帝-第5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那兵士发出喊声的地方,数名曹军已经沿着云梯登上了城墙。

“把他们赶下去!”见有曹军登上城墙,偏将一把抽出长剑,高喊了一声,纵步向着那片有曹军登上城墙的地方冲了过去。

第991章来世还在一起当兵

寿春城头上,成片成片的双方将士尸身堆在一起。

城垛边上,一面面墨色的秦军战旗,还在从城头掠过的风儿中猎猎翻飞。

风儿聊起了战旗的边角,将战旗卷的呼啦啦乱响,那一面面战旗,就好像在向人们诉说着战斗的惨烈。

城门已被攻破,城内的巷战还在持续着,不过城内的秦军,已是陷入了被完全歼灭的境地,只是在几条小巷中,做着最后的抵抗。

无数曹军如同蚂蚁一般,沿着云梯爬上城墙,朝着城门上方的那一小片城墙涌了过去。

浑身染满了鲜血,衣甲也已是残破不堪,秦军偏将的脸上满满的都是疲惫。

他手中的长剑已经砍的卷了口,他也不晓得杀死了多少曹军,只知道每当曹军向他扑来的时候,挥舞着长剑将曹军劈翻在地。

偏将的身后,只剩下十多个还能战斗的秦军将士。

这十多个秦军将士,每个人的身上都带着不同程度的伤,甚至有人的伤口,还在汩汩的流淌着鲜血。

他们顾不得伤口,提着兵刃的他们,眼睛死死的凝视着正向他们逼近过来的曹军。

战斗已经进入了尾声,寿春城也已被曹军攻破。

守城的秦军,除了战死,剩下的人都在做着最后的顽抗。

城内的喊杀声越来越稀疏,显见是曹军肃清了城内的秦军。

寿春城墙上,十多个秦军将士站在那秦军偏将的身后,紧紧的握着手中的兵刃,等待着曹军向他们发起最后的进攻。

“秦军将士们!”就在他们静静的等待着死亡降临,意图用他们的鲜血结束守卫寿春的战斗时,一个曹军军官从人群中走了出来,向他们喊道:“夏侯将军很是钦佩你等忠义,意图给你等一条活路!”

活路?

当那曹军军官说出这两个字的时候,包括偏将在内的所有秦军,脸颊都剧烈的抽搐了一下。

没有人甘心接受死亡,如果能活,有谁不愿活下去。

可偏将与在场的十多个秦军都没有说话,他们很清楚,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活下去,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奢侈。

曹军给的活路,必定是带着苛刻的条件。

或许那条件,是他们每个人都无法接受的!

“只要你等向我军投降,告诉天下人,你等投效了曹公,夏侯将军便会让你等活下去!”果然,曹军军官一开口,在场的所有秦军便听到了一条他们完全无法接受的条件。

“兄弟们!”曹军军官的话音刚落,秦军偏将就撇了撇嘴,并没有理会那曹军军官,而是向身后的十多个秦军兵士问道:“夏侯惇要我等投降,你们说,投降不投降?”

“誓死不降!”十多个秦军在偏将的问题落音之后,齐齐举起了兵士,发出了一声呐喊。

他们的人数太少,呐喊声与人数众多的军队呐喊,自不可同日而语。

不过纵然如此,他们的呐喊,还是让逼近到近前的曹军,一个个都在心底生起了一股寒意。

秦军已经败了,寿春已经破了,城头上也只剩下这么可怜的几个人还在负隅顽抗。

无论是怎样的军队,在这种境地中,将士们都只是会求着能够活下去。

夏侯惇给的条件不可谓不宽厚,纵然是刘辩得知这种情况,也绝对不会责怪偏将和剩下的十几个秦军将士向曹军投降。

但是,剩下的秦军将士并没有选择投降,从他们刚毅的眼神中,无论是谁,都能看出他们已经做了赴死的准备。

“好!好兄弟!”十多个秦军兵士的回应,让偏将也已是热泪盈眶,他重重的点了下头,抬高了嗓门,向身后的秦军将士们喊道:“有你们这些兄弟陪着,老子这辈子值了!来世,还要与你等一同当兵!兄弟们,杀!”

喊声刚落,秦军偏将已是提着那把卷了口的长剑,纵身向着曹军冲了上去。

“杀!”偏将才冲出去,后面的十多个秦军,也齐齐发出了一声呐喊,冲向了眼前黑压压一片根本望不到尽头的曹军。

城垛上的秦军战旗还在呼啦啦的卷动着,冲向曹军的十多个秦军,很快便淹没在曹军的洪流中。

战斗终于结束。

可城头上的曹军将士们,却并没有一个人感到心中有着战胜的喜悦。

秦军的抵抗太过顽强,一千守军,竟是悉数战死。

没有人逃走,没有人投降,甚至连一个愿意苟活的秦军,他们都没有找到。

城内遍处都是尸体,秦军抵抗的顽强,让曹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一条小巷中,一个在战斗中被砍断了一条手臂的秦军兵士,浑身染满了鲜血,仰脸靠着一户民居的墙壁坐着。

他的眼睛眨也不眨的凝视着湛蓝的天空,在他的心口,插着一柄卷口了的长剑。

秦军兵士已经死去许多,可他面前站着的一群曹军,还是不敢上前为他收尸。

曹军清楚的记得,就在这个秦军还活着的时候,他们有十数个人,是死在这只有一条手臂的秦军手中。

如果不是伤势太重,如果不是流血太多,靠坐在墙壁的秦军兵士,也不会将长剑插入自家的心窝。

一场宁死不降的战斗,在所有的曹军将士都深深的有种感觉。

他们感觉到,与秦军作战,将会是他们一生中最不愿回忆的噩梦!

寿春城破,领军出了下蔡的张辽此时却还是以为能够及时赶到寿春,协助守军,死死守住城池。

贾诩提醒过他,半道上必须留意曹军的埋伏。

领军走在前往寿春的必经之路,张辽并没有催促大军加快行进,而是随时都在留意着两侧的山峦,提防着曹军突然从侧旁杀出。

跟随张辽的这支大军,所有的将士都晓得他们将要面临的是怎样的敌人,也都晓得,一旦开战,他们中的许多人甚至所有人,将再没有机会回到洛阳!

每个秦军将士,都在警觉的观望着四周的环境,提防着突然有一支曹军从侧旁杀出来。

队伍行进的速度并不是很快,由于张辽的谨慎,他们甚至比正常行军的速度还要慢上一些。

大军一路朝着寿春挺近,却并没有遭到曹军的伏击。

领军一直快要到达寿春,远远看见寿春城墙,张辽愕然的发现,寿春城墙上,插着的并不是秦军的战旗,而是曹军的战旗。

寿春已经破了,他们来的实在是太晚。

勒住缰绳,张辽拧着眉头,眺望着寿春城,他身后的秦军将士们,也都纷纷停下脚步,朝着那座他们本要前去驰援的城池望去。

就在张辽止住大军,眺望着远方的寿春城时,一骑快马从他背后冲了上来。

急促的马蹄声传进张辽的耳中,他扭头向后望了一眼,看到的是一个骑着健马的秦军兵士,正策马往他这边急冲。

“张将军!”策马奔来的秦军兵士,到了离张辽还有十多步的地方,勒住缰绳,不等战马停稳,便翻身跳下马背,飞快的朝张辽跑了过来,到了张辽近前,那兵士抱拳向张辽一拱,仰脸望着马背上的张辽说道:“中郎命小人前来提醒将军,寿春若是已破,将军断不可领军直接返回下蔡!”

从那兵士口中听闻贾诩要他断然不可直接领军返回下蔡,张辽一愣,赶忙向那兵士问道:“中郎有何见教?”

“中郎说了,将军若是一路顺利,并非曹军半道无有拦截,只是曹军在等将军,在寿春城外战败之后,再于半道拦截!”保持着抱拳的姿势,报讯的秦军兵士对张辽说道:“将军直接返回下蔡,便是要陷入曹军两面夹击,败兵回城之时,曹军也可分出部分兵马,扮作败军混入城中,如此一来,下蔡难保!”

根本没有想到战局已是进入了如此复杂的境地,张辽一愣,看着报讯的兵士,眉头也紧紧的锁了起来。

报讯兵士显然是话没有说完,见张辽锁起眉头,接着说道:“中郎请将军径直赶赴寿春,自寿春以东绕行,做出前往徐州之势!曹军主力已然来到寿春,徐州空虚,将军若是赶赴徐州,曹军必定心慌,夏侯惇也是断然会领兵追击,将军当可于半道击溃追兵,而后返回寿春,将寿春夺下!”

听完报讯兵士的最后一番话,张辽心头顿时一喜,连忙向身后的秦军将士们喊道:“大军转向,一路向东!”

在张辽一声令下之后,大军掉转了方向,跟在张辽的身后,朝着东方行进。

领军转而向东,张辽扭头看着寿春城的方向,眼睛微微眯了眯,从他微微眯起的眸子中,瞬间闪过了一抹果决的杀伐。

寿春城墙上,刚刚指挥大军将城池夺下,才占据了城池的夏侯惇站在城头上。

他双手扶着城垛,望着城外那支掉转了方向的秦军。

在下蔡与寿春之间的山峦中,曹军早就做好了埋伏,正如贾诩料想的那样,是等待着秦军战败撤回的时候,再突然杀出,趁势也将下蔡夺下。

完全出乎了夏侯惇预料的是,张辽率领的秦军见寿春被攻破,并没有掉转方向回头,而是朝着东方前进。

秦军想要干些什么?

夏侯惇的心内,满满的都已是疑惑。

第992章设伏

视野中的秦军,正向着东方快速行进,速度比他们来时要快了许多。

望着朝东挺进的秦军,夏侯惇的眉头紧紧的拧着,心内寻思着,秦军究竟有什么意图,他们为什么得知寿春沦陷,却不掉头折返加强下蔡防御,反倒是掉转方向朝东……

朝东……

夏侯惇心内陡然一凉,望着秦军的时候,眼睛里也满满的都是慌乱。

东方正是徐州所在的方位,如今的徐州,早没了曹军主力,防御徐州的不过是战力寻常的青州军,而且青州军人数并不是很多。

张辽率领的一万秦军,一旦挺近到徐州,在秦军的攻势下,镇守徐州的青州军,根本没有多少反抗的能力。

陡然想到这一层,夏侯惇连忙向身后的亲兵喊道:“传令下去,点齐三万兵马,随本将军追赶秦军!”

“诺!”亲兵应了一声,飞快的跑下了城墙。

亲兵离去后没有多久,寿春城内就聚集了一支大军。

三万曹军兵械齐备,立于临近城门的地方,摆列出整齐的队形,只等夏侯惇一声令下,便出城追赶秦军。

站在城墙上,朝城内已经列起队伍的曹军将士们看了一眼,夏侯惇领着一众亲兵,从城墙上飞快的跑下。

下了城墙,夏侯惇翻身上了亲兵为他牵来的战马,也不跟曹军将士们多说什么,只是招了下手,高声喊道:“出发!”

刚关闭没有多久的寿春城门缓缓打开,三万曹军跟在夏侯惇的身后,快速离开了寿春城。

出了寿春,夏侯惇向东望了一眼。

秦军的队伍早就在他的视野中消失,已在走出了很远。

想到秦军一旦进入徐州,夏侯惇就感到后脊梁一阵阵的直冒冷汗。

寿春城他虽是攻破了,可寿春城并非这次战役的关键,他们真正要夺取的,应是驻扎了许多秦军的下蔡才是。

张辽率领的秦军,突然掉转方向朝着东边挺近,完全是出乎了郭嘉的预料。

没有郭嘉的指示,夏侯惇所能做的,只是凭着他自己的判断,来决定下一场战斗的走向。

出了寿春,领着三万曹军,夏侯惇片刻也不敢多做耽搁,率军快速追赶秦军。

如果他率领的曹军全都是骑兵,或许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追上秦军,可战斗毕竟不能完全依仗骑兵,毕竟在战斗中,骑兵一旦冲杀结束,他们的劈砍,是不如重步兵的杀伤力。

领着大军,快速向前推进着,曹军队伍中的骑兵还能从容一些,可是苦了那些步兵。

提着兵刃、盾牌,曹军步兵几乎都是在快速奔跑着,以免被骑兵甩下太多。

曹军出城的时候,张辽率领的骑兵,已经离开了他们的视野,进入了一片苍茫的淝陵山峦。

率领秦军进入淝陵,张辽并没有引领将士们继续向东,而是向身后的秦军将士们喊道:“就近埋伏,等待曹军!”

本以为张辽会领着他们走上很远,得到这一命令,秦军将士们一个个都是十分的错愕。

虽说心内满是不解,可秦军将士们并没有因为疑问而耽搁执行命令,不过是顷刻间,万名秦军就蛰伏在了淝陵的山峦之中。

跟随张辽出征的秦军,强弩手人数并不是很多,只有区区一千人,由于骑兵在守城时也是无有太多用处,所以张辽也没有带领骑兵,剩余的九千人,都是清一色的重步兵。

步兵与骑兵相比,不仅是双方交战时劈杀力更强,就连蛰伏的时候,隐藏性也是要远远高于骑兵。

一万秦军在山林中蛰伏了起来,山林内的走兽和飞禽,却是因秦军的占据,而离开了这片区域。

率领三万曹军追击秦军,夏侯惇一路上行进的速度都是很快。

就在他前行的时候,突然发现前方的天空出现了一大片飞鸟。

飞鸟出现的地方,离他这里还有不近的距离。

抬头望着那片扑棱着翅膀飞向远处的飞鸟,夏侯惇攥了攥长戟的手柄,心内也是隐隐的有了些疑惑。

军队进入林中,惊起飞鸟那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可行进中的军队,惊起的飞鸟应该是连绵不绝,而且不可能一次性出现如此之多。

除非……

想到这个除非,夏侯惇的眼睛眯了一眯,向身后的曹军将士们喊道:“都睁大了眼睛,谨防秦军于山林内埋伏!”

得了夏侯惇的提醒,三万曹军将士,在行进中也都多了几分惊醒,每个人的眼睛,都看向着四周。

由于将士们多了几分警觉,队伍行进的速度,竟是要比先前慢上了一些。

山林中的秦军早已蛰伏妥当,当秦军蛰伏下来的时候,张辽听到头顶传来一阵飞鸟扑棱翅膀的声音。

听到飞鸟扑棱翅膀,张辽暗暗叫了声不好。

领军打仗多年,张辽也是晓得,在山林里埋伏,最怕的就是飞鸟和走兽暴露了他们的行迹。

飞鸟扑棱着翅膀冲向天空,必定会使得曹军在进入山林时多加几分警觉。

敌军多了警觉,埋伏的效用便不会如突然袭击那么好。

心内晓得曹军必定已经多了几分警觉,蛰伏在山林中,张辽只希望这一战,能给曹军带来更多的损失。

至于结果,他已经无暇去想太多。

蛰伏在山林已是过去好一会,张辽的视线也停留在他们进入山林之前经过的那条道路上。

终于,他看见了道路上卷起一片尘烟,在尘烟之中,一员曹军将领最先出现在张辽的视野里。

那曹军将领提着长戟,骑在马背上,就好似一座会移动的铁塔一样,向着秦军蛰伏的地方快速行来。

虽说距离甚远,还隔着一些林木,张辽却是一眼认出了领着曹军赶来的,正是这次曹军的主将夏侯惇。

在夏侯惇的身后,黑压压的曹军如同乌云一般向着山林里涌了过来。

曹军越来越近,张辽也在望着曹军的时候抬起了一只手臂。

见张辽抬起手臂,所有的秦军都将手中的兵刃攥紧了一些,强弩手也纷纷在强弩上搭起了箭矢。

一支支锋利的箭矢指向着正朝他们这边挺进过来的曹军,所有的秦军将士,都感觉到了一股大战降临之前的紧张。

率领曹军进入淝陵,越往前,夏侯惇越是感觉到心内有些不安。

早先看见飞鸟飞上天空,夏侯惇已经确定秦军在山林里设下了埋伏,不过他不相信秦军会将所有兵马全部留下用以伏击他。

在他的心中,已经确定了秦军的目标是徐州,毕竟相比于寿春,徐州的价值要更大一些。

“都睁大了眼睛,留意四周!”领着曹军,越往淝陵纵深走,夏侯惇越是觉着那种不安的感觉更加强烈,向身后的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