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特工皇帝-第6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在这一战中,袁军的表现却是出乎了他的预料。

将士们攻城一个多时辰,折损无数,许多攻城的曹军,在撤回之后便一头倒在地上,眼见是不可能再活下去。

紧紧的锁着眉头,夏侯惇那只独眼中闪烁起一抹厉芒,向身后的亲兵喊道:“传令下去,全军即刻扎营,明日一早,再行攻城!”

“诺!”亲兵应了一声,兜转战马,在军中一边策马飞奔,一边向将士们传达着夏侯惇的命令:“将军有令,即刻扎营,明日一早再行攻城!”

一场攻城战折损无数,曹军将士们听说明日一早还要攻城,一个个脸上都流露出了茫然的神色。

守城袁军虽说不过万人,可前来攻城的曹军,也只有一万人而已。

双方兵力对比并不是很大,面对士气高昂的袁军将士,曹军强行攻城,成功的可能极小。

可夏侯惇已经下了命令,曹军将士们也是不敢有半分怨言,很快就开始在离城墙稍远些的地方扎起了营寨。

受伤的曹军兵没有参与扎营,轻伤患坐在地上,扭头看着同泽们搭建营帐,重伤患则平平的躺在冰冷的地面上,许多人不时还会发出一两声凄惨的呻吟。

连日征战,始终是一帆平顺的曹军,在黎阳城下,终于承受了他们许多日子以来最为惨重的伤亡。

(以下字数免费:求月票喽!)

第1165章战

宁静的夜晚悄悄过去,当黎明的第一抹晨曦从地平线尽头升起的时候,曹军军营内升起道道炊烟。

青蓝色的炊烟升腾而起,犹如盘龙一般,袅袅上升,在军营的上方,形成一条条青色的长龙。

曹军起火造饭,没过多久,黎阳城内也是炊烟袅袅,守卫城池的袁军,也随即生火造饭。

晨曦下的黎阳城外一片宁静,无论是曹军还是袁军将士,都在享受着大战前的安宁。

由于曹军在首次攻城失败后并没有收敛战死将士们的尸身,城墙脚下躺着成片成片的曹军尸体。

在堆积如山的尸体中,还躺着几架倒地的云梯。

曹军攻城失败之后,丢下的云梯大多被袁军用铁钩钩住,吊上了城墙,只有少部分没有钩住的,才倒在城墙脚下。

一身甲胄的夏侯惇,手按长剑剑柄,在几名亲兵的陪同下,于军营内来回的走着。

头天晚上撤回军营的曹军,有些重伤患已是医治无效死亡,没有死亡的重伤员,被曹军兵士们抬进了帐篷,从没有收起的帐篷中,不时的还会传出一两声惨叫。

炊烟袅袅,将士们烹煮的饭食还没有煮熟。

当夏侯惇从他们身旁走过的时候,曹军将士一个个都抬起头看向他。

从曹军将士们的目光中,夏侯惇看不到浓烈的战意,他能看到的,只是将士们毫无感情的眼神。

在军营内走了一会,夏侯惇来到一口围坐着十多个兵士的铁锅前。

临时搭建起的锅灶****着铁锅的底部,一股股热浪直朝夏侯惇扑来。

秸秆制成的锅盖扣在铁锅上,已经煮热了的饭食,喷着雪白的蒸汽,不过夏侯惇却是没有闻到饭香。

铁锅内的饭食还没有烹煮妥当,眼下还是不能吃。

若是这个时候,将锅盖揭开,很容易使得里面正烹煮着的饭食夹生。

蹲到铁锅前,夏侯惇伸手朝秸秆制成的锅盖上按了一下,向那十多个曹军兵士问道:“战饭可否吃的饱!”

“吃得饱!”十多个曹军兵士听得他发问,赶忙都站了起来,抱拳躬身应了一句。

朝那十多个曹军兵士点了下头,夏侯惇站了起来,对他们说道:“我军自进入河北,便一路奏凯,军粮并不缺少。但凡吃饭,都须吃饱肚子,上得沙场才有力气杀敌!”

“诺!”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听在曹军兵士们的耳中,意味则是十分不同,十多个曹军全都抱拳躬身,齐齐应了。

朝一个曹军兵士的肩膀上拍了拍,夏侯惇带着几名亲兵,向其他兵士走了过去。

大战在即,黎阳城上的袁军防守十分顽强,经过头天晚上的一战,夏侯惇对袁军的轻视也少了许多。

走在军营内,看着正等待饭食的曹军兵士们,他停下脚步,向附近的曹军将士们喊道:“将士们,我等奉曹公之命攻打黎阳。晚间一场厮杀,竟是无人攻上城头,我等有愧曹公!”

等待着饭食的曹军将士们,听到夏侯惇的喊声,一个个都抬起头看着他。

环顾着四周的曹军,夏侯惇接着喊道:“曹公要我等先行出击,便是信任我等。若是攻不下黎阳,日后占据不了邺城,我军便是无有立足之地,早晚为秦王击破!”

他说的这些话,都是站在曹操的立场上,将士们听着的时候,心内起伏的波澜并不是很强。

一双双眼睛看着他,曹军将士们都在等待着他把话接着说下去。

当兵打仗,对许多曹军将士来说,无非是军中有军粮,能混得饱肚子。

他们虽然战力强横,可强悍的战力却是源于他们以往接受过的训练,并不像秦军那样,发自骨子里的要保卫已经得到的利益。

晓得曹军将士们的决心并没有被调动起来,夏侯惇接着喊道:“我军无有立锥之地,日后又如何同秦军厮杀?又如何夺回许都?”

提及许都,不少曹军的眸子中放射出异样的光彩。

曹军将士们的家,大多都在许都,亲眷还都在许都城内,若是不将许都夺下,他们或许一生都无力同家人相见。

不少曹军将士想到家人,把头低了下去,脸上流露出了难以掩饰的落寞。

“夺下黎阳,便是为了日后夺下邺城,将来同秦军决战,夺回许都,同我们的家人相见!”按着剑柄,夏侯惇把声音抬高了许多,向曹军将士们喊道:“将士们,你等可愿亲眷陷于秦军之手,整日保守秦军欺凌?”

这句话,对所有的曹军无疑都是个触动。

几乎所有听到他喊声的曹军,都在他话音刚落的那一刻站了起来,齐声向他喊道:“不愿!”

将士们的回应,让夏侯惇感到很是满意。

头天晚上攻打城池的那一战,对曹军的士气是个极大的挫伤,若是以眼下的状态攻城,袁军会打的越来越顺手,而曹军则会是越来越被动,甚至在曹操率领大军来到之前,被袁军彻底击溃。

“袁氏兄弟,便是阻碍我等夺下河北,阻碍我等将来返回许都的罪魁!”抬手朝着黎阳城墙上一指,夏侯惇高声喊道:“将黎阳攻破,让袁氏兄弟晓得,但凡我军所到之处,无不所向披靡!”

“吼!”正等待着饭食烹煮的曹军将士们,在夏侯惇喊出这句话时,纷纷举起手臂,发出整齐的呐喊。

城墙上的袁谭,一手扶着城垛,凝视着城外的曹军,脸色是一片凝重。

经过头天晚上一场厮杀,曹军折损了数百人。

这一战,袁军是获得了小胜,可袁谭心底,并没有因这场胜利而感到沾沾自喜。

城外的曹军人数依然众多,而且曹军主力随时可能兵临城下。

以城内不足一万的袁军兵力,成功守住城池的可能并不是很大。

心内虽是清楚,袁谭却也晓得,眼下的他,根本没有失败的资本。

一旦黎阳失守,他的选择只有两个,一个是前去投奔袁尚,可投奔袁尚,必定会被嫌忌,甚至可能因袁尚对他的怀疑和忌惮,而随时死于非命。

不投奔袁尚,他的选择就只有南皮。

退守南皮,会是袁谭最后的希望,也是他最后的一条生路。

舍弃黎阳,便是把他自己给逼进了绝境。

望着城外升腾着袅袅炊烟的曹军军营,袁谭对身旁的郭图说道:“曹军兵抵城下,人数虽是与我军相当,可主力却随时可能出现,这一战,我等怕是……”

“将军!”不等袁谭把话说完,郭图就小声对他说道:“将士们可都在看着将军,若是将军也无有信心,这一战则是无须再打!”

扭头看着郭图,袁谭的眉头紧紧锁着,过了片刻,才点了点头。

郭图说的没错,城头上的袁军将士们都在看着他,若是他也没了必胜的信心,又如何鼓舞将士们的士气,与曹军决一死战?

沉默了片刻,袁谭手按长剑,跨步向左侧的城头走了过去。

站在他身后的郭图和辛评相互看了一眼,赶忙跟在了他的身后。

走了没几步,袁谭高声向城头上的袁军将士们喊道:“曹军正在造饭,吃罢战饭,他们必定会对我军发起新的进攻。你等可有做好御敌准备?”

袁谭的喊声,在城墙上飘荡着。

头天晚上士气已经得到鼓舞的袁军将士们,一个个面色肃穆,扭头看向了他。

城头上的袁军将士们都没有吭声。

其实不用袁谭喊话,他们也是有了必死的决心。

曹军已经兵临城下,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投降还是逃走,都只是死路一条。

与其让人像斩杀猪猡一样砍杀他们,倒不如在曹军攻破城墙前,与曹军决一死战,即便是死,也死的有些尊严。

从袁军将士们的脸上,袁谭看出了决绝。

他也晓得,此时说的话,对城墙上的袁军来说,并没有多少鼓舞士气的作用,唯一的作用,便是促使袁军将士们抱定必死的决心。

“城外曹军即将向我军发起进攻!”抬手指向城外,袁谭朝城头上的袁军将士们喊道:“本将军不瞒你等,用不两日,曹军主力必定赶到,届时城外将会是聚集数万曹军,我军守住城池的可能,也会更加渺茫!”

听着袁谭喊的这些话,袁军将士们一个个都把目光投向了他,静静的等待着他把话说下去。

“曹军意图夺取黎阳,我等只有两条路可走!”看着附近的袁军,袁谭接着喊道:“一条,便是昨晚本将军所说,逃走或是投降,像是猪猡一样被曹军杀死!另一条,则是死守黎阳,像个男人一样战死!你等愿选哪条?”

“战!”袁军将士们还在发愣,没有从袁谭的话里回过神来,站在他身后的辛评便已是举起手臂,放声发出了呐喊。

辛评的呐喊,给所有袁军将士提了个醒。

立时,城墙上的每一个袁军都高高的举起了手臂,发出了整齐的呐喊:“战!”

仅仅只是一个“战”字,便是将袁军的士气又给推进到了新的顶点。

每个人都在期盼着,期盼曹军早些发起进攻,好与曹军殊死搏杀!

第1166章向秦王求援

曹军军营内的锅灶一个个被将士们推翻。

锅灶中的火苗,也被将士们用水浇灭,以防燃起大火。

军营内的曹军,熄灭了灶火,一个个提起兵刃,在各自军官的引领下排列起整齐的队列,等待着夏侯惇下达出击的命令。

驻马立于中军帅旗下,夏侯惇抬起手,持着长戟向黎阳城墙一指,高喊了一声:“出击!”

随着他一声喊,早已准备妥当的曹军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列,朝城墙推进过去。

城墙脚下,还堆积着许多曹军的尸体。

没有被曹军带回掩埋的尸体,静静的躺在城墙下,显得是那么的孤寞、那么的无助。

向前推进的曹军大阵,以缓慢而沉稳的步调,一步步的逼近这黎阳城墙。

白天的城外,视野要比夜间好了许多。

不仅是正向城墙逼近的曹军能清楚的看到城头上的袁军将士,城上的袁军也能清楚的观察到曹军的动向。

一个个袁军弓箭手将箭矢搭在了弓弦上,不过他们并没有抬起长弓,而是一手拉着弓弦,箭矢斜斜的指着地面,静静的等待着曹军推进到弓箭的射程范围之内。

由于头天晚上遭受的沉重损失,曹军向前推进时,阵列有了些许的变化。

弓箭手每再于重步兵推进到战场之后才入阵,而是在大阵前移的同时,将羽箭搭上了弓弦,随着大阵向前行进。

曹军越来越近,当他们近到袁军弓箭手认为羽箭可以射中的距离时,城墙上的袁军一个个把长弓抬了起来。

锋锐的箭簇上,绑缚着浸了油汁的麻布。

在袁军弓箭手的身旁,各站着一个手持火把的兵士。

城墙上的每一个人,都在凝视着正往城下推进的曹军,不少袁军由于紧张,手都有些微微发抖。

双手扶着城垛,望着正向前推进的曹军大阵,袁谭的心内也是有些忐忑。

头天晚上的一场厮杀,曹军虽说是被击退,可他们的伤亡对于袁谭来说,却还是太少。

如此少的伤亡,根本不可能对曹军造成伤筋动骨的挫败。

“放箭!”曹军的阵列,一步步的朝着城墙推进,当他们完全进入袁军弓箭手射程内的时候,城墙上的袁谭猛的将手臂往下一按,下达了放箭的命令。

随着他的一声令下,城上的袁军纷纷将长弓抬起,松开了紧扣的弓弦。

夏侯惇率领大军向黎阳发起进攻,曹操引领的曹军主力,也正以稍缓些的速度,向着黎阳进发。

黎阳承受着曹军的猛烈进攻,在数百名骑兵护卫下逃回邺城的袁尚,此时却还是有些惊魂未定。

邺城袁氏府宅内,袁尚一筹莫展的坐在前厅之中,在前厅内,除了他,便只有审配一人。

与袁尚相向而坐,见他满脸纠葛,好似有着十分沉重的心事,审配抱拳说道:“公子,我军虽败,幸而公子返回邺城。公子只须招兵买马,不日便可聚起大军,再与曹操争雄,因何这般愁眉苦脸?”

“河北虽是人口众多,可我军却是屡战屡败!”抬头看着审配,袁尚一脸烦闷的说道:“而今再招兵买马,又有几家子弟愿入军中?”

袁尚一番话说的很是颓丧,却也并不是没有道理。

曹军连番进入河北,河北将士折损众多,如今招兵买马着实不是像早先那般容易。

跪坐在袁尚对面,审配眉头紧紧的蹙着,过了片刻才对袁尚说道:“曹操战胜之后,并未领军前来邺城,而是率军一路朝着黎阳推进。公子若是……”

“审公莫非是要某前去驰援黎阳?”凝视着审配,袁谭摇了摇头说道:“邺城之内,兵马已是无多,若某领军前去驰援,一旦为曹军击破,便是再无翻身之时!”

袁尚的话让审配顿时觉着一阵的无语。

他已是被曹操给打的怕了。

身为河北之主,提及曹操,自家先是怕了,这场战争恐怕是已经有了结果。

虽说对袁尚抗拒曹操不再看好,审配却并没有产生半点背弃的念头,而是对他说道:“我军虽是连番战败,河北却并非已然落入曹操之手,邺城兵少,公子不欲出兵,虽是给了曹操各个击破的机会,可有邺城在,曹军一时半会也是不可能有太多建树。公子当命人前往洛阳,向秦王求援!”

“向秦王求援?”听了审配的建议,袁尚一愣,连忙抬起头说道:“官渡一战,秦王已是坐山观虎,致使我军独力面对曹军!秦王怕是……”

话说到这里,袁尚便没再吭声,只是眉头紧紧的拧着,满脸都是纠葛之色。

“天下本是大汉的江山,只须秦王支持公子做河北之主,公子又何须纠葛诸多?”看出袁尚心内在纠葛什么,审配对他说道:“公子只须将河北献于秦王,秦军一旦出兵,河北有救,袁氏也是有救!将河北献于秦王,秦王莫非不会念在公子一片赤诚,将扶持公子持掌河北?”

心内正自纠葛的袁尚,在审配做出这些分析之后,眸子陡然一亮,用力的拍了下大腿说道:“若非审公,某险些误了大事!”

“来人!”已是做出了决断,袁尚向屋外喊了一声。

一名守在屋外的亲兵跨步进入前厅,抱拳躬身等候着他的命令。

“着人前去洛阳,面见秦王,请秦王发兵救援河北!”抬头看着那亲兵,袁尚说道:“就说某愿将河北献于秦王!”

“诺!”双手抱拳,亲兵应了一声,转身离开。

扭头看着离去的亲兵,审配的脸上也是流露出了一抹纠葛。

一旦信使进入洛阳,秦王若果真发兵前来,从今往后,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