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特工皇帝-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监牢大院中,一张草席平平的铺在地面上,草席上还放了块揉成一团的麻布。

“尸体失踪之后,你等可曾动过草席和麻布?”站在草席边,刘辩向守卫监牢的军官问了一句。

“回禀殿下!”跟在刘辩身后,那军官佝偻着身子,连腰都不敢直一下,听得刘辩发问,才满心忐忑的应道:“尸体不见之后,我等皆未动过草席和麻布。”

刘辩点了下头,蹲在草席边上,伸手抖开了那块揉成一团的麻布。

麻布刚抖开,从里面就落下了一抔黄土。

黄土很细,在刘辩抖开麻布的那一瞬,一些粉末随风飘散,草席上也被飘了一层。

放下手中的麻布,刘辩先是伸出一只手指朝落在草席上的泥土抹了一下,随后站起身,站在草席边朝身后的亲兵一伸手说道:“拿支火把过来!”。

一名亲兵连忙跑到院内燃烧着火焰的火盆旁,从火盆边上取了一支用桐油浸泡的麻布包裹着的火把,将火把凑在火盆上点燃,才回到刘辩身边,双手握着火把的手柄部位,低下头将火把递向了刘辩。

从亲兵手中接过火把,刘辩将火把凑在地面上,步履十分缓慢的绕着草席走了一圈。

庭院的地面完全由青石铺成,且要比街道上的青石路面平坦了许多,绕着草席走了一圈,刘辩直起腰,下意识的“咦”了一声。

庭院里很是安静,一百多名立在院内的官兵竟是连咳嗽都没发出一声。除了火盆里燃烧着的火焰在晚风的掠动下发出“呼呼”的声响,再听不见其他任何的杂音。

宁静的庭院中,刘辩只是轻轻的“咦”了一声,就立刻吸引了所有官兵的目光,每个人都把视线转移到了他的身上。

没有理会众人的目光,刘辩持着火把从草席边走开,绕着并不算很大的监牢墙头走了一圈。

这一圈他走的很慢,花费了许多时间,每走一步他都会用火把将墙头仔细的照上一遍。

围着墙头整整的转了一大圈,刘辩低着头,喃喃的自语了一句:“奇怪了,莫不是尸体会飞不成?”

第163章赵云归来

勘察了老者尸体失踪的现场,又进入监牢亲眼查看了那行留在墙壁上的字,领着一队亲兵回到军营,刘辩几乎是一整夜都没有合眼。

刚一闭眼,他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老者对他说过的话和那几个刻在监牢墙壁上的字。

夜晚总算是熬了过去,天开始蒙蒙泛亮的时候,几乎整夜没睡的刘辩终于沉沉的睡了过去。

不知睡了多久,睡梦中的刘辩听到门外传来一个亲兵的声音:“殿下,赵云将军回来了!”

意识还处在朦胧中的刘辩隐约听到亲兵说话,缓缓睁开眼睛,朝门口看了过去,嗓音略微带些沙哑的问了一句:“谁回来了?”

“启禀殿下,赵云将军生擒韩暹,已然返回虞城!”起初听到亲兵的声音,刘辩还以为是在做梦,当亲兵再次复述了一遍方才说过的话,他才知道并非是在梦境中。

“帮本王打些水来洗漱!”听说赵云擒了韩暹,刘辩赶忙爬了起来,向门口的亲兵又问了一句:“子龙将军如今何在?”

“已然进城,正押着俘虏返回军营。”亲兵本要去为刘辩打水洗漱,听他又追问了一句,连忙先回答了他的问题。

“快去给本王打水!”赵云已然进城,想来用不多会就会来到军营,刘辩抓过一旁的衣衫,一边往身上套着,一边对门口的亲兵吩咐了一句。

没过多会,亲兵打来了一盆清水,刘辩洗漱后,在亲兵的帮助下,套上了铠甲。

服侍刘辩起身,亲兵又将他睡觉的铺盖卷了起来,放进了营房拐角的一只大木箱里。

“殿下,子龙回来了!”亲兵刚收拾好铺盖,才退出房间,徐庶就从外面跑了进来,对刘辩说道:“子龙与韩暹交战,不过三合,就将韩暹擒下……韩暹麾下兵士也尽数被我军包围……”

“子龙呢?”听到徐庶说话,刘辩扭过头望着他,一脸欣喜的向他问道:“子龙可否来到军营?”

“来了!”徐庶面带笑容,对刘辩说道:“此刻已是到了牙门外,不得殿下口谕,未敢擅入军营!”

“军师随本王前去迎接!”得知赵云已然到了牙门,刘辩忙朝门口跑去,前脚刚迈出门槛,又扭头对还站在屋内的徐庶说道:“让人吩咐伙房,今日多弄些肉食,全军将士共贺子龙得胜!”

“诺!”徐庶抱拳应了一声,跟着刘辩出了房门,刚出房间就对一名守门的亲兵说道:“吩咐伙房,今日多备办肉食,全军将士开个荤!”

得了命令的亲兵应了一声,飞快的朝着伙房跑了过去。

大军人数在不断增加,粮草消耗也是越来越大,眼下虞城存粮并不是很多,确保官兵们吃饱肚子,已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更不用说能让他们吃上肉食。

刘辩下令让伙房多备办肉食全军开荤,纵然是他的随身亲兵,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也是难免兴奋非常。

与徐庶一道,领着一队亲兵快步走向牙门,离牙门还有很远,刘辩就看到在军营外面密密麻麻的立着许多人。

等候在牙门外的军队给人一种很是古怪的感觉,队伍两侧是身穿大红衣甲的官兵,被官兵夹在中间的,则是头上包裹着黄巾、被人用麻绳将双手捆着拴成一串的黄巾兵。

“殿下!”刘辩领着徐庶迎到牙门,一身白袍银甲、虽是经过战场搏杀,却依旧倜傥不减的赵云双手抱拳,深深躬着身子向他行了一礼说道:“末将不辱使命,生擒韩暹,俘获韩暹麾下兵马两万余人,请殿下发落!”

“子龙辛苦!”跨步上前,双手托着赵云的手臂将他扶了起来,刘辩把赵云从头到脚打量了一遍,脸上洋溢着笑容说道:“此番大战,子龙乃是劳苦功高啊!”

“殿下所托,末将不敢稍有怠慢!”直起身子,先是应了刘辩一句,赵云扭过头,朝身后喊了一声:“将韩暹带上来!”

两名兵士一左一右,扭着上身已然五花大绑的韩暹,从队伍后面走了出来,将韩暹推到了刘辩身前。

韩暹被推到面前,刘辩将他从头到脚打量了一遍。只见这韩暹生着一张国字大脸,脸颊边上蓄着一圈并不算很长,却如同钢针一般坚硬的胡须。

他身上的鳞片甲被撕开了一块大大的口子,撕破的地方隐约能看见串联甲片的细线。本应在头上裹着的黄巾也已被人拽去,蓬松的发髻歪歪斜斜的扭向一侧,头发显得很是凌乱。

“快松绑!”仔仔细细的端详了一遍韩暹,刘辩对身后的亲兵说道:“把将士们都引到校场上去,今日本王要犒劳全军。”

“俘虏如何处置?”两名亲兵上前为韩暹解开捆绑在他身上的绳索,另一名亲兵则抱拳躬身,向刘辩问了一句。

“此处没有俘虏!”看着赵云身后黑压压的队伍,刘辩对那亲兵说道:“韩将军麾下兵马,尽是白波军官兵,日前只是有所误解。今日犒劳全军,人皆有份!”

向刘辩询问的亲兵听他这么一说,赶忙应了一声,转身朝军营内走去。

他刚走出两步,站在刘辩身后的徐庶就一把拽住了他,小声在他耳边说了句什么。

亲兵一边听着,一边点头应诺,待到徐庶把话说完,他双手抱拳朝徐庶拱了一拱,快步走进军营。

刘辩先让亲兵为韩暹松绑,随后又说了一句此处没有俘虏,俨然是没把韩暹和他麾下被俘的官兵当成俘虏对待,倒是让韩暹和两万余名白波军俘虏一个个都愣在当场,一时竟没人回过神来。

就在韩暹和两万多名白波军俘虏愣在那里,不知该如何回应时,军营里走出了两名身穿崭新鳞片甲,腰悬长剑的将军。

“殿下!”走出来的两员将军正是前两日向刘辩投诚的胡才和杨奉,二人到了刘辩身前,先是躬身抱拳行了一礼,随后又都转过身面朝着韩暹。

“你们……”见杨奉与胡才走了出来,韩暹满脸惊愕的望着二人,嘴巴张的老大,只说出两个字,后面竟是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

“韩将军!”杨奉和胡才相视一笑,胡才抱拳朝韩暹拱了拱说道:“我二人已然投效殿下。郭太于战场上命令弓箭手射杀其生身父亲,不忠不孝令人发指,杨将军已然将其枭首!不知韩将军是愿投效殿下,还是要……”

话说到这里,胡才没有再接着说下去,只是稍稍歪着头,看着韩暹时,眼神也略微的复杂了一些。

站在胡才身旁的杨奉这时微微一笑,伸手朝胡才的后背上轻轻拍了两下,对胡才说道:“韩将军早先曾对你我二人说过,若是官军愿意收留,他愿加入官军,再不做黄巾贼,四处奔波,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与胡才说了句话,杨奉扭头看着刚被松开绑缚,一脸愕然呆立在面前的韩暹,对他说道:“如今殿下有心收留我等,且对我等情同手足,绝无半点相弃,韩将军还在犹豫甚么?”

呆呆的望着二人,韩暹脑子里是一片凌乱。早先白波军分为三股,胡才镇守虞城,杨奉、郭太出师迎击刘辩,而韩暹则率军直逼下阳。

从分兵到如今,不过数天光景,郭太被杨奉砍了脑袋,杨奉和胡才则投效了刘辩。

如此巨大的变故,让韩暹一时半会还是感觉有些接受不了。

“罢了!罢了!”见韩暹还站在那里发愣,刘辩笑着对杨奉和胡才说道:“子龙与韩将军刚到,路途定然疲累,我等且去营中吃酒,酒宴上再谈不迟!”

得了刘辩的吩咐,胡才与杨奉应了一声,侧身站在两旁,给韩暹让出道路,一起向他做了个请的手势,齐声说道:“韩将军,请!”

“二位将军如此生分,末将着实惶恐!”与胡才、杨奉私交甚为不错的韩暹,见二人站到一旁给他让出道路,叹了一声,对他们说道:“末将早已有心归附朝廷,无奈官家不容,今日殿下既愿招揽,末将如何还会迟疑?”

说罢这番话,韩暹上前一步,双手抱拳,半跪在地上,仰头望着刘辩说道:“赵将军与末将交手,不过三合便将末将挑落马下。末将武艺如此不堪,殿下尚且礼遇于我。末将在此对天起誓,自今日起,愿为殿下肝脑涂地!”

“韩将军快快请起!”韩暹表示效忠,刘辩连忙上前,将他搀扶了起来,对他说道:“有韩将军相助,本王日后定是如虎添翼!”

在刘辩托扶下站了起来,韩暹先是抱拳躬身,向刘辩道了声谢,随后扭头对被官兵们夹在中间的白波军俘虏喊道:“殿下如此恩义,众军如何不拜?”

韩暹如此一说,被俘的两万余名白波军纷纷跪伏在地上,仰头望着刘辩齐声喊道:“我等愿誓死效忠殿下!”

两万余人雄浑的喊声以军营牙门为原点,向四周扩散开来。

韩暹麾下官兵在城内多是留有亲眷,赵云俘获他们,将他们押入城内之时,他们的家眷纷纷涌上街头,远远的望着被官兵夹在中间押向军营的战俘。

望着被捆成长串的白波军战俘,每个战俘的家眷都是满脸的担忧,担心刘辩暴怒之下杀了他们的亲人。许多人甚至纷纷涌向军营外面的街道,挤做一团,翘首望着军营外的刘辩。

战俘们如此一喊,拥堵在街道上的战俘家眷也都晓得他们再没了性命之忧,一个个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许多人甚至振臂高呼着“弘农王万岁!”

“为将士们松绑!进入军营!”望着跪在地上宣誓效忠的白波军战俘,刘辩把手一挥,下达了进入军营的命令。

第164章出兵安邑

收服白波军,占了下阳、大阳和虞城三地,刘辩大军镇守虞城,转眼已是一个多月过去。

最初的一段时间,刘辩还总在为老者尸体莫名失踪而感到困惑,随着日子一天天度过,渐渐的这件事也被他遗忘在了脑后。

初夏的风儿带着融融暖意掠过大地,刘辩与徐庶一前一后走在田埂上,在他们身旁是刚刚开垦出的田地。

犁头翻开的泥土晾晒在阳光下,还带着几分湿意。

几名亲兵跟在刘辩和徐庶的身后,也像二人一样,扭头看着两边新开垦出的田地。

稍远一些的田地里,几个老年农夫正向泥土中播撒着种子

看着远处播撒种子的农夫,刘辩回头向徐庶问了句:“眼下已然到了初夏,此时播种是否有些晚了?”

“此时正是培育粟米的最佳时令。”跟在刘辩身后的徐庶微微一笑,对刘辩说道:“粟米每年四五月间栽种,八月可获丰收,殿下为百姓们分配田地和种籽正合时令!”

“如此算来,一年只能栽种一季!”看着田间繁忙的农夫,刘辩点了点头说道:“若是能栽种一年两季的谷物,到了年底,百姓日子或许会过的更好一些,大军也能多些粮草。”

徐庶微微一笑,并未说话,只是把视线投向了远处一辆小河中正缓缓转动的水车。

那辆水车是刘辩亲自督工建造的,构造与陶家庄村口的水车别无二致,有了它,百姓栽种粮食,即便是在旱季,只要小河不干,也不用担心田里会缺水。

“殿下!”与徐庶一道,领着几名亲兵正沿着田埂行走,刘辩听到侧面不远处传来了一声呼喊。

扭头朝发出喊声的方向看去,出现在刘辩视野中的是一名从对面田埂上飞快跑来的亲兵。

那亲兵先是绕着相邻的田埂一阵飞跑,转到迎头的田埂上,朝着刘辩飞奔而来,田埂狭窄,他跑的又是飞快,有几次甚至险些栽进刚垦出的田地里。

“启禀殿下,新近得到的消息!”到了刘辩对面,亲兵抱拳躬身对他说道:“董卓迁都长安,联军占了洛阳,刘岱因乔瑁懈怠督粮,率军杀入乔瑁阵营,将在场的乔氏族人悉数屠戮,如今东郡已是无主之地!”

听了亲兵的话,刘辩赶忙追问了一句:“消息可曾核实?”

“已然核实,千真万确!”亲兵抱拳躬身,回了刘辩一句。

“再探,务必核准消息,再来回报!”拧着眉头,沉吟了一下,刘辩向那亲兵摆了下手,对他说道:“定要做到消息确实!”

“诺!”亲兵应了一声,向后退了几步,转身沿着田埂一路飞奔而去。

望着亲兵的背影远去,刘辩扭过头对徐庶说道:“此事军师以为如何?”

“若乔瑁若真为刘岱所杀,倒是给殿下留了个挥兵东进的口实!”徐庶抱拳朝刘辩拱了一拱说道:“乔瑁身为东郡太守,常年驻守东郡。只是眼下我军方才占领虞城、下阳和大阳一带,河东太守王邑乃是董卓篡权后由朝廷任命,虽是忠于汉室却也忠于朝廷。眼下王邑未向殿下发难,想来是念及殿下乃是汉室宗脉。若殿下一旦率军东进,董卓再以朝廷名义下令,难保不会祸起萧墙。殿下应及早做好准备,先占河东稳固根基,尔后挥师东进,问罪刘岱!”

“回军营再说!”刘辩眼睛微微眯了眯,朝身后的徐庶和几名亲兵一摆手,抬脚朝田埂尽头快步走去。

在田地边缘的道路上,坐着百余名亲兵。离亲兵们不远的地方,百余棵生长在路边的小树旁都拴着或卧或站的战马。

刘辩领着徐庶等人向小路走来,坐在路边的百余名亲兵赶忙站了起来,纷纷跑到战马旁,解开拴着战马的绳索,列起长队等待着刘辩。

离开田埂上了小路,从一名亲兵手中接过坐骑的缰绳,刘辩脚踩着他亲手设计的木质马镫,跃上战马,朝众人一招手,喊了声:“回城!”

一百多人纷纷跃上马背,跟在刘辩和徐庶的身后,策马朝虞城方向一阵狂奔。

百余匹战马的马蹄踏在泥土小路上,伴随着“嘚嘚”的马蹄声,一片漫天的烟尘随之卷起。

领着队伍刚进入虞城,刘辩就翻身跳下马背,将战马交给身后的一名亲兵牵着,他则与徐庶并肩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城内的白波军亲眷,大多在城外分到了土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