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特工皇帝-第9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议!”

第1651章找老娘告状

厅内众人看出孙权面露落寞,也都不敢再多说什么,纷纷退了出去。

待到众人退了下去,孙权捏着书信,颤巍巍的将书信展了开。

匆匆浏览了一遍书信上的内容,当他看完书信时,脸上的落寞先是更深了几分,随后又转为了愤怒,猛的一巴掌拍在面前桌案上。

巴掌拍在桌案上,孙权浑身都在微微发着抖。

正如他料想一般,孙尚香让人送回的书信,也只是请他放弃同朝廷大军抗衡,向他分析了江东军与朝廷根本没有一战之力,要他为了孙家血脉,舍弃江东。

孙尚香是为了说服刘辩暂缓向江东发兵而去与朝廷交涉的。

才短短几天,她竟然就忘记了前往洛阳为的是什么,反倒给孙权送回这么一封信,让孙权不仅绝望,而且怒不可遏!

扯着书信,孙权正要将信件撕掉,脑海中却突然浮现了个念头。

扯着书信的手松了开,他紧锁眉头站了起来,捻着书信,走出了大厅。

离开大厅,孙权走向的,正是他与孙尚香的母亲吴国太住处。

吴国太就是孙坚的夫人,在江东,她虽然从不插手政事,更不可能过问军事,但她在家中却是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莫说孙权,以往就是孙策还活着,对她这位母亲,也是恭敬有嘉,从不敢违逆。

孙尚香离开江东没有多少时日,便着人送回这样一封足以动摇军心、民心的书信,孙权是怒不可遏。

可对他那个妹子,孙权还真是没有办法。

唯一能治住孙尚香的,在整个江东,也就只有吴国太一个人而已。

快步走到吴国太住处门外,孙权正打算叩门,却又停了下来,脸上流露出了一片迟疑。

身为吴侯,对孙尚香却是没有半点法子,遇见事情,甚至还要请母亲前来决断,叩门前的一瞬间,他心内涌起了一阵窝囊!

站在门外,孙权还在迟疑着,房门却突然打了开。

从里面走出的是个吴国太身旁的侍女,见孙权站在门外,那侍女赶忙向他行了一礼,对他说道:“方才老夫人说门外有人,不想竟是吴侯,小婢这便前去向老夫人通禀!”

“不用了!”侍女刚要转身,孙权就对她说道:“某自家前去便可!”

孙权跨步进入屋内,侍女赶忙让到一旁,垂手低头给他让出了通路。

进入吴国太的住处,孙权把心一横,快步走向内室。

到了内室门口,他一眼便看见吴国太正在屋内写字。

孙坚当年也是一代枭雄,他的夫人,自不会是寻常人家的女子。

吴国太平日闲来无事,也是喜好舞文弄墨,时常还会画上几幅虽称不上大家风范,却也颇有意境的画儿。

此时的吴国太,正是在给她自家做的一幅画配着文字。

看到吴国太,孙权抱拳躬身行了个大礼,对她说道:“母亲,孩儿有事要与母亲商议!”

并没有抬头,吴国太的目光依旧停留在画卷上,淡淡的对孙权说道:“可是尚香之事?”

第1652章兄弟重逢

还没来及把来意说出,吴国太就明白他是为了孙尚香而来,孙权抱拳躬身,并没有言语。

在画卷上又添加了几个字,吴国太扭头看向孙权,淡淡的问道:“可是尚香送回了书信?”

“正是!”双手捧着书信,孙权递到了吴国太面前。

展开书信浏览了一遍,吴国太脸上并没流露出愤怒或是讶异,而是淡淡的向孙权问道:“此事吴侯如何看待?”

站在一旁,并没有从她脸上看出任何不寻常神情的孙权试探性的问道:“母亲以为,尚香可有与当今朝廷坑壑一气?”

“尚香是你家妹子!”孙权的话,让吴国太顿时拉下了脸,她有些不快的说道:“身为兄长,如何可怀疑自家妹子里通他人?”

“母亲训斥的是!”被吴国太训斥了一句,孙权没敢多说什么,低头垂手立于一旁。

“尚香送回书信,所言并未无有道理!”将书信折叠起来,递还给了孙权,吴国太对他说道:“眼下只是看吴侯如何抉择!”

“母亲的意思是……?”吴国太不置可否的一句话,好似给了孙权一些提醒,他抬头看着吴国太,有些迟疑的问道:“孩儿可与朝廷抗衡?”

“是战是降,还须吴侯决断!”轻轻叹息了一声,吴国太再度拿起笔,一边在画卷上写着什么,一边对孙权说道:“但凡吴侯抉择,我这做母亲的,无不支持!”

吴国太已经表了态,孙权沉默了片刻才抱起双拳拱了拱,转身离开了她的住处。

离开住处之后,孙权才到门口,就向跟随他的亲兵吩咐了一句:“即刻请各位幕僚、将军前来议事!”

见了吴国太,孙权心内已是有了权衡。

与朝廷之间的抗衡,他并没有多少胜算,八十万朝廷大军,分两路向江东挺进,长江天险只能阻挡来自中原的朝廷兵马,可从巴蜀赶来的朝廷大军,一路上却是长驱直入,一旦进入江东,江东将完全无力抗衡。

收到孙尚香书信之后不久,江东孙氏对朝廷大军的调动做出了反应。

五万江东军布防西线,孙权另外又调拨了三万江东军,在长江南岸摆列出阵势,与长江北岸的荆州军隔江相望。

南下的汉军共计六十万人,从巴蜀杀来的汉军与蛮军,也是有着二十万人之中,庞统等人收编的荆州兵马,人数也在二十万左右。

百万大军下江南,江东军却是只有八万人御敌,而且还分为两线作战,局势对孙权来说极其微妙,无论任何人看待这场战争,都会认为,江东必定败亡。

各地调拨的汉军,浩浩荡荡的开赴樊城,在樊城聚集,尔后再赶赴长江北岸。

诸葛均和孟获率领的大军,一路出了巴蜀,进入江东境内。

迎着诸葛均出征的江东军,一路西进,在郁河一带,同诸葛均大军遭逢。

双方驻扎河岸两侧,隔着郁河遥遥相望。

率领江东军的,正是诸葛均长兄诸葛瑾。

兄弟二人各自领着大军,彼此遥望,各自麾下的探马,已经探听清楚对方主将。

得知领军前来的是诸葛瑾,诸葛均半晌没有言语,过了许久,才向身后亲兵吩咐道:“备办木筏,准备渡河!”

亲兵应了一声,转身传达诸葛均命令去了。

汉军和蛮军正在附近砍伐着树木,为渡河进攻江东军做着准备,一个亲兵抬手朝着河面上一指,对诸葛均说道:“将军,河面上来了一只木筏。”

顺着那亲兵手指的方向朝河面上望去,诸葛均果然看见一只木筏正朝河岸这边靠近过来。

木筏上只有两个江东军,穿着兵士衣甲的江东军,卖力的撑着木筏,而身穿军官衣甲的江东军,却是手按佩剑,笔直的挺着躯干,眺望着河岸西面的汉军。

看到正朝河岸这边靠上来的木筏,诸葛均嘴角微微牵起一抹冷笑,并没有向身旁的亲兵下达任何命令。

“江东军这是要作甚?”与他站在一处的孟获,伸长了颈子朝河面上的木筏张望着,向诸葛均问了一句。

“河岸对面领军的乃是某家长兄!”眼睛微微眯了眯,诸葛均说道:“想来他是要与某叙叙兄弟情义。且由他,看来人如何说!”

诸葛均猜测是诸葛瑾要与他叙兄弟情义,孟获和祝融夫人相互对视了一眼,祝融夫人有些迟疑的对诸葛均说道:“将军既是同对岸主将乃是兄弟,何不劝说他领军投效朝廷,如此一来,也少了将士们征伐之苦?”

“某家兄长为人敦厚,且对江东忠心耿耿!”嘴角带着一抹淡然的笑容,诸葛均缓缓的摇了摇头说道:“我等来到此处,与对岸江东军必有一战!”

提议被诸葛均否定,祝融夫人没再说话。

她和孟获心里都是有着一丝疑惑,既然双方领军主将是嫡亲兄弟,彼此间应该很好说话才是。

汉人的思维还真是奇怪!

明明可以免去一场征伐,可以少死许多人,这兄弟两个却还是要摆出一副不死不休的态势来!

木筏离河岸越来越近,当它靠上河岸时,立刻便有几名汉军迎了上去。

“且莫动手!”汉军还没到近前,木筏上的江东军军官就连忙喊道:“某乃是奉了诸葛将军之命,前来知会你家将军,诸葛将军意图与他会面!”

听到江东军官喊的话,一个汉军军官朝他招了招手喊道:“你且上岸说话!”

江东军官跳上河岸,倒是也很顺从,被几名汉军簇拥着,往诸葛均那里去了。

“启禀将军,江东军来人说他们主将要与将军会面!”江东军官尚未来到诸葛均面前,就已经有个汉军前来向他禀报了江东军的意图。

点了下头,朝报讯的汉军摆了摆手,诸葛均嘴角始终是牵着一抹淡淡的冷笑。

在一群汉军的簇拥下,江东军官来到了诸葛均面前。

抱起双拳,朝诸葛均拱了拱,脖子稍稍上扬,朗声说道:“某乃江东诸葛瑾将军麾下,奉诸葛将军之命,前来知会将军,我家将军意欲于郁河之上同将军谋面!”

“我家兄长倒是越发会挑地方了!”脸上笑容更盛,诸葛均扭头对一旁的孟获和祝融夫人说道:“此处偌大地界,他一处不选,偏偏要在河面上与本将军谋面!”

朝那江东军官摆了摆手,诸葛均对他说道:“且回去告知你家将军,要他筹备去处,本将军自去见他便是!”

诸葛均应了诸葛瑾的邀请,江东军官再度抱拳拱了拱,转身离去。

看着江东军官离去的背影,孟获有些迟疑的小声对诸葛均说道:“将军,虽说是亲兄弟,可贸然来请,将军还是小心些个为上。”

面带笑容,诸葛均对孟获说道:“我家兄长为人敦厚,既是欲与某相见,不过是要劝说某退兵而已。断然不会暗中埋伏,对某痛下杀手!”

一旁的祝融夫人,本想劝说诸葛均,趁着诸葛瑾没有防备,向他痛下杀手,可看到诸葛均那一脸的淡然,已经快到嘴边的话,又给咽了回去。

诸葛均与诸葛瑾毕竟是嫡亲兄弟。

兄弟二人各为其主,在战场上相遇,他们内心必定都是不太好受。

虽说诸葛均表现出了一片淡然,可他心中,或许根本没有这样从容,只不过是不想让将士们看见主将动摇而已。

江东军官离去后不久,河岸边跑过来一个汉军兵士。

到了诸葛均近前,那汉军抱拳躬身说道:“启禀将军,河岸对面下了一只木筏,敌军主将好似就在木筏上,请将军裁夺!”

听说诸葛瑾已经上了木筏,诸葛均微微一笑,对孟获和祝融夫人说道:“二位少待,某且去会会兄长再说!”

应了一声,孟获和祝融夫人目送着诸葛均朝河岸边走去。

与长江相比,郁河十分狭窄,战端一旦开启,进攻一方将士只须乘坐木筏,便可攻上河岸对面。

诸葛瑾乘坐的木筏上,除了他,只有两个江东兵士。

到了河岸边上,诸葛均也跳上了一只木筏,在两名兵士的陪同下,朝着诸葛均的木筏行去。

两只木筏很快靠拢,一个汉军将筏子上的绳索丢到对面的木筏上,陪同诸葛瑾的两个江东兵赶忙上前,伸手拽住绳索。

待到两只筏子贴紧,诸葛均跨步跳上了诸葛瑾的筏子,跟随他的两名汉军,也是纵身跳了过去。

上了对面的筏子,其中一个汉军拽着他们自家木筏的绳索,飞快的绑缚在诸葛瑾的木筏上,将两只筏子拼接在一处,而诸葛均却是向诸葛瑾抱拳躬身行了个大礼,招呼道:“小弟拜见长兄!”

朝诸葛均点了下头,诸葛瑾并没有给他回礼,只是淡淡的说道:“你我兄弟多年未见,不想却是在这等境地相逢,且坐下说话!”

态度恭谨的应了一声,诸葛均在木筏上与诸葛瑾相向而坐!

“请你前来并无他意,只是与你叙叙兄弟情谊而已!”诸葛均才坐下,诸葛瑾就对他说道:“此处简陋,连茶水也是无有,可莫要怨我这做兄长的小家子气!”

第1653章有个心愿

兄弟二人寒暄了几句,诸葛均始终没有把话题往他领军讨伐江东这上面引。

而诸葛瑾显然是要比他沉不住气的多,话没说几句,就开口对他说道:“你我领军来此,两军对峙,不晓得对我这个兄长,你如何计较?”

“不瞒兄长!”微微一笑,诸葛均对诸葛瑾说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当今陛下一统天下,唯独江东一隅之地尚未归服。想当初,江东不过朝廷治下刺史部而已,如今朝廷要收回江东,给江东孙氏无尽荣华,孙权却是意欲同朝廷抗衡,不臣之心昭然若揭!小弟率军来此,虽说自家兄长领军阻路,若是兄长执迷不悟,说不得,也是要厮杀一场!”

“兄弟情义,莫非就此终了?”诸葛均话说的果决,诸葛瑾一脸纠葛的说道:“想我等兄弟,你二兄为朝廷大军所破,如今身陷洛阳生死未卜……”

“二兄好得紧!”没等诸葛瑾把话说完,诸葛均就打断了他的话头,对他说道:“当今陛下念二兄乃是治世之臣,虽是软禁在洛阳,却并未加害。待到天下一统,自会前去招揽二兄!”

“如此说来,就某一人尚与朝廷为敌了!”听说诸葛亮早晚也是要被朝廷招揽,诸葛瑾长长叹息了一声,脸上流露出了一片落寞。

面带淡然的笑容,诸葛均对诸葛瑾说道:“兄长好似也不认为江东可固守得住?”

“虽有长江天下,可孙氏却因抗衡朝廷而失了天下之心!”缓缓的摇了摇头,诸葛瑾说道:“某岂是那种不明大义之人?又如何不晓得朝廷大军南下,江东断无获胜之理?”

“兄长既然是晓得,因何还要助那孙权?”诸葛瑾说出这么一番话来,诸葛均赶忙说道:“不若投诚朝廷,你我兄弟自此往后携手辅弼当今陛下,日后也好博个封妻荫子,光耀门楣!”

“孙氏于某有知遇之恩,某又如何可负他?”摇了摇头,诸葛均一脸无奈的说道:“今日与你相见,并非意欲劝你莫要攻伐,只是想在厮杀之前,你我兄弟再叙情义。一旦厮杀起来,刀剑无眼,或许便是阴阳相隔!”

诸葛瑾的一番话,说的诸葛均心内很不是滋味。

他轻轻叹息了一声,对诸葛瑾说道:“兄长为人敦厚,做兄弟的也是晓得。今日一见,只能对兄长说一句话,倘若兄长果真兵败,切莫与孙氏俱焚,小弟断然不敢动兄长一根手指!”

诸葛均说这些,无非是担心一旦诸葛瑾兵败,他会自杀以谢孙氏。

对战争结果并不抱任何希望的诸葛瑾没有应声,他的脸上落寞要比先前更甚。

低垂下眼睑,稍稍想了一下,诸葛瑾才开口说道:“你我乃是嫡亲兄弟,今日既是相见,为兄有一事托付,还望代为兄了却心愿!”

“兄长请说!”也不晓得诸葛瑾究竟有没有听下去他所说的话,诸葛均并没有继续纠结下去,只是长跪起身,向诸葛瑾比划了个请的手势。

第1654章藤甲兵先过河

端坐在诸葛均对面,诸葛瑾脸上的神情流露出了一片纠葛。

过了片刻,他才对诸葛均说道:“征伐沙场刀剑无眼,倘若为兄再不能回到江东,日后朝廷大军击破江东,你家嫂嫂与我那几个孩子……”

“兄长放心!”没等诸葛瑾把话说完,诸葛均就抱拳应了一声说道:“但有小弟在,定会代兄长照料家眷!”

说完这些,诸葛均站了起来,对诸葛瑾说道:“倘若兄长别无他事,小弟告辞。请兄长回营筹备,自此多加保重!”

并没有起身,诸葛瑾只是默默的点了点头。

跳上乘来与诸葛瑾会面的木筏,诸葛均转过身面朝着诸葛瑾,双手始终抱拳没有放下。

诸葛瑾的目光始终落在他的身上。

兄弟二人都清楚,这一别,待到再次重逢,只怕是战事已经有了结果。

回到岸边,诸葛均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