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特工皇帝-第9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与黄盖目光相接,吕布眉头皱了皱,向身旁的汉军说道:“将此人看押起来,交由陛下发落!”

几名汉军应了声,跨步上前,把绑缚着黄盖的大网解开,将他按倒在地,四马攒蹄的捆了起来。

江面上,水军的战斗已经结束。

长江南岸周瑜水寨,却是来来往往的不断有渡船出入。

每次进入水寨的渡船,都会留下许多汉军将士,然后再返回北岸,将岸边的汉军接过江来。

汉军将士,又许多都是中原人氏,他们之中并不是没有懂得水性的,然而会游泳的汉军,与自小生长在长江岸边的江东军比较起来,水性却是差了许多。

更有甚者,不会游泳的汉军,其中还有许多人在渡过长江时,被波浪摇晃的心里发慌,不少人在过了江之后,脸色煞白的找寻地方呕吐去了。

江面上,成队成队的汉军已经登岸。

诺大的周瑜军营,在汉军渡过长江之后,也是显得十分拥挤。

许多汉军将士没有分配到营房,只能在军营中搭建起帐篷,临时入住。

刘辩拒绝了小乔的求见。

他并不是不知道小乔有着倾城倾国的俏丽容颜,只不过小乔是周瑜的夫人,身为皇帝,与臣下的夫人相见,怎么说都有些过不去!

提出要小乔前来觐见刘辩的正是周瑜,当刘辩拒绝的时候,他心内不免有些失落。

可转念一想,刘辩如此做,正是遵循了一位帝王的操守。

周瑜也是立刻明白,为什么当初带着唐姬逃离洛阳,几乎一无所有的刘辩,能够不依附任何豪雄,凭着自身的能力,匡复了汉室!

站在江边,刘辩负着双手,望着正在登岸的汉军将士们,他的脸上浮起了一片志得意满的笑容。

长江是横亘在汉军面前的唯一阻力,如今大军已是渡江,江东孙氏,应是根本不可能支撑太久!

第1683章割不下去的脖子

汉军渡江,整整用了三天三夜。

江东水军被击溃的消息,没几天便传到了建邺。

长江失守的消息传到建邺,几乎在同时,诸葛瑾被诸葛均大破的消息,也传进了孙权的耳中。

孙权本打算凭借着两处险要阻拦汉军,只要拖延一些时日,人数众多的汉军,必定会因粮草不济或其他的原因退兵。

可惜,他所有的盘算,都在这两条消息传回建邺时落空了。

颓然的坐在议事厅中,孙权面如死灰,半晌没有言语。

江东已经无兵,而且他手下也没有可用的谋臣和武将。

相反的,汉军谋士如云,武将更是多如牛毛,近百万大军渡过长江,一旦推进到建邺城外,即便将士们只是用石块砸,也能把建邺城给砸塌!

并没有向议事厅内坐着的人询问什么,孙权一脸失落的摆了摆手,向他们说道:“众位且退下吧!”

也是想不到退兵的主意,坐在厅内的众人纷纷起身,向孙权行了个大礼,各自转身离开。

每个人心内都是有着不同的盘算,一些忠于江东孙氏的,甚至已经想到,在建邺成被朝廷大军攻破之时,他们应以何种法子自杀,以谢江东!

更多的人,则是考虑着,如何才能与朝廷联系上,早日依附朝廷,虽不至大富大贵,至少也可保全性命!

众人离去后,厅内只余下面如死灰的孙权。

手中只有三万兵马,三万人,与八十万之众的朝廷大军抗衡,除非这些人个个都是神兵天降,否则根本没有获胜的可能!

满脸都是失落,孙权甚至在后悔当初没听孙尚香的建议,直接向朝廷投诚。

发起大军,抗衡朝廷兵马,即便此时他宣布江东归附朝廷,恐怕刘辩也不会给他留下生路。

悠悠的叹息了一声,孙权抽出腰间长剑。

凝视着银亮的剑身,孙权很想一剑抹了脖子,可每次下了狠心之后,他又实在是下不去手。

人,都是渴盼活着。

尤其是像他这样养尊处优而且还掌持了多年他人生杀大权的人,更是不肯轻易了解了自家性命。

雪亮的长剑横在眼前,孙权紧紧闭上眼睛,再次将长剑横在了脖子上。

“仲谋!”还在纠结着究竟该不该使出力气,了结了自家性命,他的耳边传来了一声惊诧的呼喊。

只听声音,他便晓得来到身前的是他的生身母亲吴国太。

睁开眼睛,当他看着吴国太时,竟像个受了委屈的孩子,眼圈瞬间红了!

“娘!”长剑脱手,当啷一声掉落在地上,孙权先是呼喊了一声吴国太,随后竟是嚎啕大哭了起来。

“汝父当年领军南征北战,死于黄祖之手,汝兄年未二十,便讨伐严白虎等人,夺回江东!”并没有上前搂住孙权加以安慰,吴国太只是走到他面前,冷着脸说道:“他二人一生英雄,天下间谁敢轻视?如今你却是受了些许磨难,便意图寻死!倘若见了他二人,问你因何亡故,你有何言语答他?”

第1684章临危投诚

吴国太一番话,把孙权给问的无言以对。

孙策离世之后,他从孙昭手中篡夺了吴侯之位,对大乔母子也是百般刁难。

如今朝廷大军压境,为保住权势,孙权决定发起江东军力,抗衡南下的朝廷兵马。

然而江东军与汉军交锋,双方交战数度,江东军几乎是连战连败,根本没有翻盘的机会。

诸葛瑾刷领五万大军,拦截从西面杀过来的汉军,孙权并没指望他们能够拦阻汉军太久,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仅仅二十余日,汉军就全歼了诸葛瑾所部,一路朝着建邺推进。

更出乎孙权预料的,是陆逊所部江东水军。

江东军与荆州军,在过去的许多年中,曾经交手无数次,每次江东军都是凭借着水军的优势,压制住荆州军,步军才能成功登岸,让荆州刘表吃了不少苦头。

孙权本以为这一次与朝廷之间的抗衡,江东水军仍可像以往一样,压制住汉军水师,从而拖延时日,使得数十万汉军聚集北岸,却不可能有半点建树。

然而他的打算落了空。

从未被他和江东水军看在眼里的荆州水军,被朝廷收编之后,就好似变了一支队伍,在江面上的战力已与往日不可同日而语。

长江天险已失,江东军最后的屏障也完全沦入了汉军之手。

八十万汉军,分成两路,朝着建邺推进。

孙权这些日子里,得到的消息,没有一样是他愿意听到的,然而坏消息却是接踵而至,不断的打压着他与朝廷抗衡的信心。

被吴国太训斥了一番,孙权心内是一阵纠葛。

给他触动最大的,不仅是汉军一路朝着建邺逼近,更让他纠葛的是,一旦死去之后,倘若真的在天有灵,见了孙坚和孙策,他真不知道该如何为自己辩解。

望着吴国太,孙权一脸的悲楚,话语中带着哀伤的说道:“母亲,水军已是被敌军击破,长江天险已失,江东是难保了!”

“难保江东,莫非保不住性命?”脸色阴沉,吴国太的声音更加深沉,对孙权说道:“眼下江东尚有三万兵马,倘若聚集一处,镇守建邺,朝廷即便再有能耐,也是须数月放可攻破。久闻当今陛下爱兵如子,每每攻城,必定寻到敌军破绽,放肯要兵士上前。我儿倘若此时献出江东,富贵虽说难保,性命却是必定可留!”

“母亲的意思是?”望着吴国太,孙权一脸愕然的说道:“要孩儿献出江东?”

“与我儿性命相比,江东不过区区小事!”轻轻叹息了一声,吴国太说道:“三万兵马抗衡八十万朝廷大军,即便我儿有通天的能耐,失了长江天险,也是断无成功可能!”

打算自刎之前,孙权已经想到要向朝廷投诚,只是担心刘辩不肯纳降,才不得已想到了自杀的主意。

如今尚有一线生机,想想吴国太话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他瞬间又迟疑了!

江东肯定是保不住,朝廷大军逼近建邺,别说江东军只有三万人,就算是有三十万人,恐怕对整个战局也是没有任何的效用。

自杀是一条不归路,投效朝廷,却是有着一线生机。

想到这里,孙权赶忙向厅内站着的亲兵吩咐道:“速去请张昭前来!”

听到孙权喊出这么一句话,吴国太顿时明白,他已经没了自杀的念头,而是想到为了活下去,要做出最后一搏。

脸上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吴国太点了点头,什么话也没说,转身带着一众侍女离开了前厅。

吴国太离去时,孙权站起身,双手抱拳,朝她的背影行了个大礼。

母亲为孩儿着想,是天下为人之母的女子共有的通病。

身为孙坚之妻,吴国太虽说地位尊荣,却也没能免俗!

她的一番话,不仅让孙权舍弃了自杀的念头,甚至还对多活下去,又燃起了强烈的**。

吴国太离去后不久,得了孙权招呼的张昭,在一名卫士的引领下,一路小跑着来到了议事厅。

张昭也是江东老臣,当年也是追随过孙坚。

江东军大势已去,江东早晚沦为朝廷之手,张昭并没能想出任何可逆转局势的法子。

他唯一想到的,就是一旦建邺失守,他只能以死谢江东孙氏对他的厚待。

心内做好了盘算,张昭回到府中,当即吩咐府中仆从,整理家中产业,打算在汉军兵临建邺之时,将这些产业献出,分发给与江东孙氏一同被围的建邺百姓。

就在他做着这些事情的时候,一个府中的卫士突然找到他,说是孙权请他前去议事。

虽说对战胜朝廷大军已经没了任何指望,得知孙权唤他,张昭还是赶忙随着卫士来到了吴侯府。

匆匆忙忙的赶往前厅,到了门口,他发现孙权还没有离去,抱拳躬身向厅内的孙权行了个大礼说道:“听闻吴侯召唤,下僚不敢怠慢连忙赶来,然实有路途,来的晚些,吴侯莫怪!”

朝张昭虚抬了一下手,孙权的目光落在了他的身上,对他说道:“江东危矣,孙氏危矣。请张公前来,乃是与公商讨唯一可保孙氏之策!”

张昭也是江东老臣,孙权说出要与他商议抱拳孙氏的法子,张昭保持着抱拳躬身的姿势,腰却是又躬的比先前更低了。

看着张昭,孙权轻轻叹息了一声说道:“前方战报,诸葛瑾领军拦阻诸葛均,却是缕缕受挫,如今五万大军后无退路前无可进之途,已是向朝廷投降。陆逊所部水军,本是阻拦朝廷大军之关键,如今也是全军覆没,多半将士战死,剩余的,则是追随陆逊,向朝廷投诚!”

孙权所说的这些,张昭是清清楚楚。

可他并没有应声,只是保持着抱拳躬身的姿势,等待着孙权把话接着说下去。

目光落在张昭的身上,孙权眉头紧锁,一脸纠葛的说道:“方才家母与某说了几句话,使得某茅塞顿开!”

当孙权说他茅塞顿开时,张昭还是没有应声。

从孙权的话中,他好似听出了一些不同寻常的意味。

他曾劝说过孙权,汉军南下,江东军难以抵敌,只是当时孙权一心保住江东,保住孙氏基业,不肯向大汉朝廷臣服,至少是不肯将手中实权交给当今的皇帝。

然而当今皇帝与已经过世的桓灵二帝不同。

只知享乐,将大汉江山祸害到满目疮痍的桓灵二帝,临到最后,所能做的只有将手中权力放给各路诸侯,已保江山稳固。

他们的做法,在当时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用,然而时日久远,豪雄们手中权势过大,朝廷在豪雄的眼中,也是渐渐没了威仪。

当今皇帝,沿用秦制,将各地分为刺史部,任命刺史管辖。

除了刺史,皇帝甚至还安插了一些官职并不是很高,却有着不小实权的官员进驻各地,监督刺史举动。

从这些举措,张昭也是能看出,当今的皇帝,是要把皇权集中在手中。

孙权虽说承认大汉朝廷,然而他打算私自坐拥江东,持掌自家兵马,保留争夺天下的力量,与皇帝的大一统思想完全是背道而驰。

江东被朝廷大军讨伐,也是情理之中。

早先劝说过孙权,只是他当时并不听信,如今的张昭,也是不想提起这些事情。

孙权流露出投效朝廷的想法,张昭要做的,只是他说出盘算,看如何在兵败如山的情况下,还能存留下与朝廷谈判的筹码。

“张公早先劝说过某!”目光始终没有从张昭的身上挪开,孙权轻轻叹息了一声,一脸懊恼的说道:“某只恨当日未有听信张公!”

孙权竟会主动认错,确实是出乎了张昭的意料。

一脸愕然的看着孙权,张昭嘴巴微微张着,然而他还是没有说话。

话已经说到了这个程度,他再说什么也是多余,无非是让孙权心内更加困惑、烦躁。

张昭没有吭声,孙权果然是接着说道:“某有心投效朝廷,只是不晓得当今陛下可会再给某投诚之机。思量再三,江东众人之中,唯张公思虑周祥,还望张公前往,向陛下呈禀某投诚之意!”

孙权提出的要求,让张昭感到很是为难。

紧锁着眉头,张昭沉吟了片刻,才回道:“吴侯当日无有向朝廷投诚之意,如今我江东水军为朝廷击破,江东兵马不过区区三万。凭借三万人,意欲投效,怕是当今陛下难以应允!”

“张公!”也晓得张昭因何这般困惑,孙权对他说道:“江东兵马虽是只有三万,某若将三万兵马聚集建邺,以建邺城中粮草,之城一年并非难事!当今陛下急于一统天下,某领军投诚,对他只有好处,而并无半点害处。张公若有疑虑,某再寻他人便是!”

孙权虽是说着再寻他人,可看着张昭的时候,眼神里却满满的都是期待。

被孙权这样盯着,张昭心内是一阵纠葛,紧锁着眉头想了片刻,才叹息了一声说道:“吴侯既有投效朝廷之意,下僚便去走一遭。倘若事情不成,下僚先于吴侯一步便是!”

第1685章江东使者求见

临危受命,张昭对能完成孙权的委托很是没有把握。

然而他并没有推辞,领了孙权委托之后,当日便离开了建邺,一路朝着汉军渡过长江的方位赶去。

大军渡过长江,刘辩并没有下令立刻向建邺推进。

诸葛均虽说早两日已经击破诸葛瑾,然而路途遥远,他们赶往建邺,还是需要一些时日。

算着日程,刘辩认为,大军在长江南岸休整五六日之后再行东进,或许可以与诸葛均在到达建邺之前会师。

击破江东,汉军眼下要做的,并不是加快行军,而是等待诸葛均大军向东挺进,与之会师,在声势上给江东孙氏压力,迫使江东孙氏主动献出手中权势。

在长江南岸住了数日,刘辩连日只是同众将饮酒,偶尔也会将庞统等人召到住处,和他们商议向建邺进军最适宜的法子。

然而,渡过长江的汉军,却是始终没有任何动静。

汉军人数众多,粮草消耗也是不小,长江北岸,每日都会有许多船只,载满了粮草渡过长江,为大军送来补给。

渡过长江的汉军,驻扎地并不散乱,远远朝着他们的军营望来,只见接连天际的营帐一眼根本望不到尽头。

在长江南岸住到第四日,刘辩并没有等到江东孙氏派来的使者,也是做出了即刻向建邺挺进的决定。

正要下达向建邺挺进的旨意,一名皇宫卫士出现在了刘辩的住处门外,抱拳躬身向屋内与一众将军商议着进军的刘辩禀报道:“启禀陛下,江东孙氏派来使者,请求觐见!”

大军渡江之后,刘辩没有立刻决定前进,一方面是在等着诸葛均大军赶到,另一方面则是有个盘算。

江东军如今还剩下三万人马,倘若大军向建邺发起进攻,三万兵马虽然没有反击之力,然而他们固守建邺城,必定也会给汉军造成不小的困扰。

人数众多的大军,聚集在建邺城外,不说每日粮草耗费巨大,就算是可以忽略粮草,进攻建邺城,也是要付出不小的伤亡。

战争已经临近尾声,这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