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特工皇帝-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眯。

“看斧!”冲到赵云近前,夏侯英大喝一声,抡起大斧就朝赵云的头顶劈了下去。

夏侯英高高举起大斧,赵云也不闪避,只是大喝了一声:“着!”手中长枪如同闪电般向前猛然递出,在夏侯英大斧刚刚举过头顶,还没落下之前,长枪已然扎进了他的心口。

锋锐的枪尖从夏侯英前胸进入,自后背透出。船头夏侯英身躯、沾染着鲜血的枪尖在阳光下竟还闪烁着点点寒光。

刺穿了夏侯英,赵云把枪往后一抽,高声向已经过河的河东军官兵喊道:“还有哪个不怕死的,尽管上来!”

长枪抽离身躯,骑在马背上的夏侯英双手渐渐失去了力量,大斧“啪”的一下掉落在地面上,他的身体也慢慢的朝着侧面倾斜,随后翻滚着跌落马下。

至死他都没明白,在河岸对面与韩暹大战了一天一夜,为何在这小将军的面前,他竟是连一个回合都没走到。

连续数天的厮杀,已是将过了河的河东军官兵吓破了胆,如今赵云又一枪刺死河东猛将夏侯英,河东军官兵哪里还有人敢挺身出战?

夏侯英栽落马背,站满了人的涑水北岸陷了一片寂静,狼狈不堪的河东军官兵望着躺在地上的夏侯英尸体,一个个浑身哆嗦着,哪里还有半点战意。

“哈哈哈哈!”沉寂只持续了片刻,王邑突然如同疯了一般发出一阵狂笑,高声喊道:“我王邑兵败,无颜再面对陛下!今日唯有一死,以明忠心!”

他的话刚说出口,赵云脸色就陡然一变,连忙策马朝他冲了过去。

可惜赵云离王邑毕竟太远,他还没冲到王邑身前,王邑已经抽出长江,朝着颈子上猛力一剌。

长剑划过,一股热血飚射而出,喷涌的血泉在阳光下折射出玫瑰色的艳丽!

第173章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河东安邑城,在东汉末年算得上是少有的繁华城池。

城内商户林立,街道宽敞,青石铺设的路面也清扫的很是洁净。不仅城池占地更为广阔,人口也要比大阳、下阳和虞城三座城池的人口总和还多。

这座城池,曾经是战国早期魏国的都城,秦汉之后又一直作为河东郡制所在,再加上安邑附近的盐监盛产井盐,往来商贾不绝,城池的繁荣与喧嚣,自是寻常小城难以比拟。

在涑水沿岸全歼了王邑率领的河东军主力,刘辩率领大军马不停蹄的向着安邑进发,距离安邑尚有些路程,远远的他就看到安邑城墙上早已插满了他的战旗。

徐庶领着典韦、周仓早早的等在城门口,在他们身后,千余名官兵列着整齐的队形,正在等候着刘辩大军的到来。

韩暹带领的先锋已然到了城下,向徐庶通禀了刘辩的到来,在早入城的一队官兵引领下,先一步去了城内军营。

大军缓慢的向着安邑城推进,隔着很远看到大军最前面走着身穿金甲的刘辩,徐庶带同典韦、周仓也不骑马,快步迎了上去。

飞快的奔走了数百步,仨人到了大军近前,徐庶抱拳躬身深深向刘辩行了一礼,典韦和周仓则半跪在地上,抱拳仰头望着刘辩。

“殿下!”抱拳躬身站在刘辩面前,徐庶对他说道:“臣下与典韦、周仓二人已然拿下安邑,这几日城中百姓皆不许出城,消息并无半点走漏!”

“军师辛苦!”刘辩翻身跳下马背,双手扶着徐庶的手臂,对一旁的典韦和周仓说道:“典韦、元福,你二人也起身吧!”

待到仨人都直起了身子,刘辩这才向徐庶问道:“军师要本王在涑水岸边拖住王邑,此时又封锁已拿下安邑城的消息,不知有何处置?”

看着站在面前的刘辩,徐庶微微一笑,对他说道:“此事待到进入城中再说,如今王邑已死,不出旬月,这河东郡便是殿下的天下了!”

徐庶不愿在此处说出后续的策略,刘辩心知他定是有些话不好言明,于是也不再问,朝身后跟着的赵云等人招了下手,高声喊道:“全军进城!”

领着浩浩荡荡的大军刚进安邑城门,刘辩就看到在迎着城门的一处十字路口,数百名披麻戴孝的百姓正跪在地上烧着黄纸。

这些百姓一边烧黄纸,一边嚎啕大哭,情状很是悲楚。

“百姓们因何如此?”与徐庶并肩在城内街道走着,刘辩扭头看向那群正烧着黄纸嚎啕大哭的百姓,向徐庶问了一句。

“不敢欺蒙殿下!”看了那些百姓一眼,徐庶对刘辩说道:“王邑在河东颇有官声,也算得是个好官。他为人耿直,安邑百姓多受过他的恩惠。听闻他在战场战死,许多不怕死的,便来到路口吊唁!”

“这些人倒也忠义!”听了徐庶的解释,刘辩撇了撇嘴,对徐庶说道:“由他们去吧,只是此事不可闹大,该管还是要管上一些,莫要因百姓对王邑的感恩,而致使安邑局势不稳!”

“臣下已有安排!”徐庶点头应了一声,跟着刘辩向城内走去。

作为郡制所在,安邑城要比先前刘辩占领的大阳、虞城等城池大了许多,官府也更有气派一些。至于军营,更是能容纳下二三十万大军驻扎。

大军在几员将军的率领下径直去了军营,刘辩则领着亲兵,与徐庶一道前往安邑郡府。

官府之中经常有需要快马传报的文书,许多文书的内容都是十分紧要,繁华的街道上人群密集,快马不可能在街道上疾速奔驰,因此建造官府时的选址,都会选在相对清静一些的街道。

安邑城的郡府也是如此,郡府大门外的街道,多是民居和一些例如丝绸布坊之类贩卖高档货物、生意并不算十分火爆的商铺。

站在郡府大门口,刘辩抬头朝郡府门头上挂着的“安邑郡”三个大字看了一眼。

三个字都是用小篆字体刻成,字面鎏金,阳光照射着在字上,金色的大字闪耀着刺眼的光芒,在黑色牌匾的映衬下,越发晃眼。

“安邑郡府倒是气派!”看了一眼门头上的大字,刘辩对身旁的徐庶小声说了句话,抬脚走进郡府。

刚进庭院,他就闻到了一股淡淡的幽香。

庭院的两侧,垦出了一片片花圃,花圃中栽种着各个季节盛开的鲜花。此时正值初夏,一丛丛月季开的正艳。

红的、粉的、白的,朵朵月季花儿在微风中摇曳着茎秆,就好似一个个身穿鲜艳锦缎的舞娘,正伴随着风的旋律在轻歌曼舞。

“那王邑倒是个懂情趣的人!”看着满园绽放的月季,刘辩扭头朝一旁的徐庶微微一笑,对他说道:“官府本王倒是进过几个,后园栽种着花草并不稀奇,只是这前院……”

“臣下也是觉着前院栽种花草,不合郡府威仪!”站在刘辩侧后方,徐庶看着前院的花草,对身后的亲兵说道:“把这些花草都给拔了!”

一群亲兵应了一声,抬脚就要冲到花圃前去糟践花草。

“且慢!”亲兵们刚一动身,刘辩连忙止住了他们,对徐庶说道:“花草也是性命,且如此美艳之物,说拔便拔颇为可惜。军师回头让人找几个花匠,将它们移到后院便是!”

“诺!”刘辩不让拔这些花草,徐庶也不好再坚持,于是应了一声,朝那群要冲向花圃的亲兵们摆了摆手。

亲兵们退到身后,刘辩也不进正厅,领着众人径直向后院走去。

东汉时期,各地郡县主官,虽说也是另有家宅,却多是住在官府之中,直到卸任才会搬离。

王邑在任河东郡守,一直都是住在郡府。

要说王邑,也算得上是个颇为风雅的人。他不仅喜好花草,还喜欢读书、弹琴,虽不算是个大儒,称个小儒却不为过。

郡府之中原有的仆役仆妇,在徐庶占领安邑时,都已遣返回乡,刘辩来到郡府时,除了守卫的兵士,府内几乎已是空无一人。

跟着刘辩一同进入府内的亲兵接管了守卫兵士们的岗位,将整个郡府警戒了起来,刘辩则与徐庶一道,径直走进后院王邑的书房。

书房里堆放着一本本手抄的典籍,在角落里也还堆放着许多卷成圆筒状的竹简。自从蔡伦发明了造纸术,竹简已是渐渐被纸张取代。可是此时的造纸工艺还是相对有些粗糙,制造纸张的成本比用丝帛写字低廉不了多少。因此竹简才没有完全被纸张取代历史地位。

走到一摞典籍前,刘辩伸手拿起一本手抄的《春秋》,很随意的翻看了两页,对跟他一同进屋的徐庶说道:“王邑读的书倒是不少,这等人死了,却是可惜!”

“读书不活用,只是死读书,无甚可惜!”刘辩的话刚落音,徐庶就微微一笑,对他说道:“此屋中典籍,臣下已然查找过一番。典籍中有着不少兵家经典,可惜那王邑只知看,却不懂得领会,因此才有涑水一败!”

“军师说的是啊!”想到王邑,刘辩心内涌起一股莫名的感伤,当日他清剿河东溃兵,率军渡过河岸,听说王邑自杀时,也是生出过同样的情愫。

王邑算得上是个忠臣,不过他忠于的只是如今坐在朝堂上的刘协,却不是刘辩这个昔日的废帝。

以往刘辩没有想到,以废帝和弘农王的身份打江山,也会遭到大汉臣子的殊死反抗,直到在涑水岸边,见了王邑的尸体,他才彻底明白过来,世上人有千千万,他的身份并不能使得所有忠臣都全心归服。

死在涑水岸边的王邑和当初要将他献给董卓的朱儁,就是这种臣子中最突出的代表。

“军师要本王拖延涑水之战的胜利时日,究竟是为何,可否告知?”把那本手抄的《春秋》往一摞书上一撂,刘辩扭头看着徐庶,向他提出了心内的疑惑。

在涑水岸边,刘辩的所有作战计划几乎都是徐庶在出兵前提前为他做好的,只有涑水截流与后来战场上的一些具体应对,是刘辩因战场形势而临时做出的布局。

与河东军在涑水岸边厮杀的几日里,杨奉等人总是询问刘辩何时发起总攻,刘辩也很想立刻将已经溃败了的河东军拿下,只是想到徐庶要他故意拖延,才没贸然做出决断。

如今大军已然到了安邑,盐监一带也进入了刘辩军的掌控,整个河东眼见不日便可拿下,此时刘辩最关心的,就是徐庶下一步的计划。

“回禀殿下!”刘辩再次问起为何要拖延战胜的时日,徐庶微微躬着身子,抱拳对他说道:“臣下要拖延时日,便是为了少动刀兵,尽速拿下河东!”

说着话,他从怀里掏出一张写满了字的布帛,双手捧着递到刘辩面前,对刘辩说道:“此物便是臣下近日命人前去说服河东各城官员,附近几座城池已然给了回复。”

伸手接过徐庶递来的布帛,刘辩微微拧着眉头,看着布帛上密密麻麻的小字。

每行小字都是以一处地名开头,后面缀着此地投诚或拒绝投诚的字样。

看了一遍布帛上的小字,刘辩抬起头,向徐庶问道:“这是何解?与拖延战胜时日,有何关联?”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微微躬着身子,徐庶嘴角漾着一抹笑意,对刘辩说道:“殿下与河东军在涑水一战,始终占据上风,却并不给予决胜一击。如此,就好似敌军溃逃,而我军却缓缓逼近。往往在战场之上,不打反倒比打,更易使得敌军崩溃!”

“原来如此!”刘辩点了点头,一手捧着布帛,另一只手指着其上的两行字,向徐庶问道:“像闻喜、猗氏这等不愿投诚之地,该当如何处置?”

第174章翩翩美少年

“此便是臣下隐瞒夺取安邑之关键!”刘辩问起闻喜和猗氏两地,徐庶抱拳对他说道:“河东一带,听闻殿下进军盐监,许多官员有心归附,这些人已然与臣下派出的使者商定,待到殿下派人接管城防,他们即刻献城。如今殿下只需下令要偏营官兵前去接管城防便可!”

话说到这里,徐庶放下抱起的双手,走到刘辩身旁,指着布帛上几处城池的名字说道:“这几处城池,要么是愚忠于当今的傀儡汉室,要么是董卓门下,若想不动刀兵便将之拿下,只能用计!”

“军师有何高见?”看着徐庶手指的几处城池名字,刘辩向他问道:“军师莫不是想……”

“正是!”刘辩话还没说完,徐庶就点头答道:“臣下已然命人假扮王邑随从,命这些官员前往涑水听候调拨。殿下在涑水拖延数日,未见到这些人,只因臣下已然命人半途等候,将他们擒到安邑听候殿下发落!”

“军师想的倒是周到!”抬眼看着徐庶,刘辩对他说道:“即刻命令偏营接管各地已然投诚城池防务,另外将已交接防务的河东军官兵尽数集中到安邑已北十里处,本王要将他们整编。精壮者编入主力,老弱者编入偏营!至于那些不愿投诚的官员,命人悄悄杀了吧!忠臣不二主,即便他们此时应诺归附,恐怕也是心口不一,留着终究是个祸患!”

“诺!”徐庶抱拳躬身应了一句,转身走出了书房。

徐庶离开后,刘辩走到书房内的矮桌旁坐了下来。伸手从一旁的书堆中拽了一本书,随意的翻看着。

随意翻看了几本书,一本封皮上写着《河东郡郡志》的书引起了他的注意。眼下他已占据了安邑,不久后整个河东都会并入他的势力范围,要想很好的管理并且在此处站稳脚跟,就必须对这里的民风和习俗有一定的了解。

“殿下,已到晚饭时辰!”翻看着郡志,不知不觉中已是快要临近黄昏,刘辩刚又翻过一页,正要接着看下去,门口传来了一个甜甜的女声。

听到年轻女子的声音,刘辩眉头微微一皱,抬头朝门口看去。

一个大约十四五岁的年轻侍女正双手交叠在身前,微微躬着身子,立在门口,怯生生的连看也不敢多看刘辩一眼。

这侍女穿着一身粉色的深衣,由于年岁不大,身板儿还没完全成熟,让她看起来给人一种瘦削单薄的感觉。

“你是何人?如何没有返乡?”看着站在门口的年轻侍女,刘辩向她问道:“军师不是已然将郡府中的仆役仆妇全都遣返了么?”

“回禀殿下!”刘辩问起她的身份,侍女微微躬着身子,怯怯的答道:“军师本意是要将我等仆役尽数遣散,可念及殿下入住,若无仆役也是多有不便,因此奴婢才与几个姐妹留了下来……”

“哦!”听了婢女的解释,刘辩点了点头,朝她摆了下手说道:“你且退下,让亲兵将饭食给本王送来便可!”

“诺!”婢女柔柔的应了一声,朝后退了两步,随后转身离开了房间。

没过多会,一名亲兵从屋外走了进来,将一盆烤肉放在了刘辩面前。

“去把赵云将军叫来!”放下肉食,亲兵刚直起身子,刘辩就对他说道:“告诉赵将军,本王有要事找他。”

亲兵应了一声,见屋内光线渐渐昏暗了下来,先是将屋里的白烛全都点燃,随后才退出房间。

翻看着河东郡郡志,刘辩伸手从一旁的陶盆里捏着烤肉,塞进嘴里慢慢的咀嚼着。

郡府伙房烤制的烤肉,自是与领军作战时在野外烤的肉不能相提并论。陶盆里的烤肉香滑可口,刘辩一边看书一边吃,没过多会,当他的手再次伸进陶盆里去捏肉的时候,却是捏了空。

一整盆肉被他给吃了个干净,他却并没感觉到肚子填的多饱。

“启禀殿下!”扭头看了一眼桌案上已经空了、还沾染着油腻的陶盆,刘辩自嘲的笑了笑,这时门外传来了亲兵的声音:“赵将军到!”

“请子龙进来!”听说赵云到了,刘辩将书往桌案上一推,站起身朝门口迎去。

刘辩刚走了几步,身披银甲的赵云就进了屋内,抱拳躬身站在靠门口的地方对他说道:“听闻殿下呼唤末将,末将不敢怠慢,赶紧前来,请殿下示下!”

“子龙进来说话!”站在屋内,刘辩朝赵云招了招手,待到赵云走近,才压低了声音贼兮兮的说道:“本王叫子龙前来,是想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