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远东1628-第2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宋涛看着对面满脸微笑的周比利,虽然和这个家伙接触的时间并不长,但他已经了解了这个家伙的秉性。周比利很少会提出自己的建议,但只要是他说话,肯定有阴谋。

别看他平时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可是这个家伙一副平和的外表下,却隐藏着一颗无比阴暗的内心。在宋涛眼里周比利和人渣没什么区别,为了利益他甚至可以和魔鬼交易。

“老周,我好像闻到了一股阴谋的味道,你有什么打算,干脆就说出来,不要掖着藏着。”

周比利听了宋涛的话,笑道:“你看你这话说的,你是组长,我是副组长,有什么建议,我当然要向你汇报了。”

宋涛虽然很二,但那只是他懒得动脑子罢了,他其实一点都不傻。自从和周比利出来,宋涛的脑子就没敢闲着,天天尽是琢磨周比利了。这家伙说的话,谁知道哪句是真,哪句是假啊。

虽然刘保国和周比利是一起坐着潜艇加入远东的,可是他也看不上周比利,作为营救小组的副组长,做出什么重大决定的时候,他必须在场并且同意,营救小组方可执行。

他笑了下道:“老周,你赶快说吧。我最受不了你的就是总是爱打哑谜,什么事情都说半句话。一点不爽利。”

周比利一听,就干笑了两声,然后说道:“天启二年(1622年),闻香教徐鸿儒在郓城举旗反明,自称中兴福烈帝。义军头带红巾,先得巨野,渡京杭运河,攻占滕县、邹县。袭击曲阜。十月,朝廷派军镇压,徐鸿儒被叛徒出卖,被官军俘杀,起义失败,是为明末民变的先声。

可是之后山东、河北、江苏却死灰复燃,依然活跃着闻香教的余孽。这些教门的生命力极强。明末混乱的局势也成了孕育教门的土壤。我的想法是,能不能扶植一下闻香教的人,在山东、江苏一带发展,以后为我们远东所用。”

刘保国笑了下道:“你的意思是想扶植那个蔡华泽?这有点儿扯淡啊,他才多大,在闻香教里当个小香头就不错了。”

周比利笑了下道:“我也奇怪呢。他才多大啊,在山东竟然帮我们收拢了那么多的流民,这可不是拿银子就能办的事情。而且据说他在河南也有朋友,难道这小子成精了。”

宋涛听了周比利的话,也觉得奇怪。小蔡也就二十几岁。上次在山东,才用了多长时间啊。这小子就找来了那么多的流民。

周比利笑了下,又接着道:“他那个年纪,肯定是赶不上徐鸿儒的那一次起事。他之所以能在闻香教中吃得开,我判断,他肯定是当年起事的闻香教中某个高层的子弟。”

宋涛和刘保国都不由得点了点头,这个判断还是有道理的,没有这层关系,小蔡这么年轻,哪有那么大的人脉,把山东闻香教都动员起来,帮他收拢流民。

刘保国想了下,担忧的说道:“那些邪教的门徒,可不是好掌握的,信那个东西的人很顽固,哪能听我们使唤。”

宋涛摇了摇头道:“这个倒是没什么问题,蔡华泽这小子精明着呢,一看就不是容易被蛊惑的人,他可不信闻香教,只信银子。”

周比利笑道:“对于闻香教来说,流民才是最容易争取入教的人群,可这个小蔡却一心只想着用流民赚钱。无论是什么教门,高层几乎就没有几个信教的,他们只是拼命的蛊惑底层的教民,为他们洗脑,让教民盲目的信教,以此来达到他们的目的。”

“老周你的意思是扶植蔡华泽,在山东拉起一支闻香教队伍,难道以后还让他在山东造反吗?”

听了宋涛的话,周比利点了点头道:“倒是不一定造反,山东北邻京师,东邻辽东半岛。公司以后要扫平辽东的鞑子,如果在山东能掌握一支力量,对我们很重要了。毕竟河南、江浙两地还是有些远。”

刘保国想了下道:“嗯,这个我倒是同意,就是不知道蔡华泽他行吗?别是一个扶不起来的阿斗,再牵扯公司大多的资源,那就不值当了。”

周比利淡淡的道:“无所谓,就是拿蔡华泽探下路而已,我们支持的也无非是一些冷兵器、铠甲之类的,再给他们一些银子,反正这些破烂公司都不缺。我们在山东建立一个情报站,有他们给我们掩护,也便于公司在山东开展工作。

就算他不是那块料,到时候换人就是了。有了这么一支力量,也可以为公司干一些脏活累活。你们不要忘了,李自成一时半会儿的也打不到山东,而且孔子后裔也在山东曲阜。”

他说到这里就不说了,可李明和刘保国却都有些明白了,但他们也没说什么,三人都下意识的改变了话题。又研究了一会儿,宋涛就让旁边的移民特战队员把蔡华泽叫了进来。

蔡华泽在大牢里明显吃了不少的苦头,虽然出大牢经过了几天的修养,此时脸色还是不怎么好,人也瘦弱了不少。

他一走进屋子,就冲着宋涛跪了下来,深深一拜道:“几位军爷的大恩,小蔡永世不忘,我小蔡的命就是各位军爷的,以后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宋涛笑着道:“起来吧,呵呵……再怎么说你也是为我们做事,我们总不能让你在里面受苦吧。小蔡啊,河南这里以后怕是用不到你了。”

蔡华泽一听,心里顿时黯淡了下来。他长这么大,虽然仗着父亲当年的朋友,在山东还算吃得开。可是他在闻香教里也就是一个小香头。他这么年轻,要资历没资历,要实力没实力,光靠着父辈的余荫,是永远也混不出名堂的。好容易抱上了一条粗腿,可是没想到经历了一次剧变,机会就这么没了。

山东境内闻香教虽然有死灰复燃之势,可众多教民分布各地,只是一盘散沙。各地香头舵主各自为政,死活也不愿意放弃手中的权利,也没有一个强势的人物整合山东的各地教民,根本就干不成大事。

可他自从见到了远东的军势,就觉得这是一个时来运转的机会,以后能从他们身上赚取海量的银子。可是没想到到了河南没多久,就被抓进了大牢,他几个手下扛不住大刑,把他们闻香教的身份供了出去。

蔡华泽以为脑袋保不住了,可是没想到这帮人居然还是买通了府衙,弄了个死囚的尸体,把他偷梁换柱般的弄了出来。他知道若不是通天的本事,是办不成这样的事情。

所以他一出来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说什么也要靠上他们。可是没想到现在这个机会竟然就这么没了,他猜测对方之所以不用他了,是因为他是闻香教的余孽,不想惹麻烦。人家把他救出大牢就算是仁至义尽了。

想到这里,蔡华泽又埋头拜了几拜,大声说道:“谢过各位军爷了,小蔡这次为诸位添麻烦了,我这就回山东,以后山高水长,后会有期。诸位若是在山东有用得着小蔡的地方,尽管找我便是,小蔡一定为诸位军爷拼尽全力。”

大家听了蔡华泽的话,又看他满脸失落之色,都微笑了起来。宋涛转过头,冲身边的周比利点了点头。

周比利笑道:“小蔡,你这是什么话,我们只是说在河南用不上你,可是也没说在山东不用你啊。你先起来,这几天你就跟着我吧,也给我讲讲你们山东的事情。”

蔡华泽听到周比利的话,连忙兴奋的道:“小的出身闻香教,皆因父辈是教门中人,这些年借着父辈的余荫,在教内做了几年的传头。我小蔡虽然年轻,但也盼着能混出名堂,几位军爷不计前嫌收留小蔡,小蔡感激不尽。我以后再也不烧闻香教的香了,尽心尽力为几位军爷办事。”

周比利笑道:“小蔡,闻香教的香你还得继续烧啊,以后在山东,正好利用你在闻香教的人脉,为我们办事。”

蔡华泽一听,马上大喊道:“那小蔡就听各位军爷的吩咐了。”

周比利走上前,把蔡华泽扶了起来,就把他领走了。宋涛看着他们的背影,转过头对刘保国笑道:“完了,完了,这孩子算是毁了,落到周比利的手里,后果堪忧啊。”

刘保国也嘿嘿笑道:“我说钱兵对这个周比利总是一副横眉冷对的样子呢,这次我算是知道为什么了。这个家伙就是个人渣啊。”

宋涛哈哈大笑道:“老刘,咱哥俩这次算是想到一块去了,这个家伙幸亏是我们远东的人,若是成了我们的对手,那真他娘的不好对付呢。”

PS:感谢娼哥的月票支持,感谢不吃肉的虎的评价票。

第三百六十章 平辽计划

蔡华泽每天跟着周比利,被远东大特务头子灌输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弄的小蔡天天一副极度亢奋的样子,跟打了鸡血似的。

几天后,周比利把蔡华泽打发走了,让他去山东招一些心腹之人,然后去江浙沿海的一座岛屿,这座岛是宋世平在海上的一个据点。周比利准备在那里建立培训基地,由他亲自对蔡华泽等人进行训练,还将对他们进行全方位洗脑,有向大明输出革命的架势。

宋涛对此并不关心,任由周比利去折腾。有了蔡华泽这颗种子,估计不久的将来,山东也将是一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状态。

随着远东商行的建立,代表着营救小组的行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远东公司也终于在大明的中原腹地扎下了一根钉子。洛阳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西接秦陇,北通幽蓝,南达江淮,东至齐鲁。在这建立情报站,对远东公司意义非常重大。

宋涛将这里的事务交由公司情报部,然后带着营救小组的成员坐船沿着黄河一路出海,回到了江浙沿海。乘坐两架赛斯纳208水陆飞机回到了海参崴。

此时的海参崴已经是初冬时节,天气反常寒冷。高建国和李明等人冒着严寒,亲自到机场迎接了营救小组一行。

他们来到军委会,宋涛代表营救小组把此次河南之行的情况,向大家做了汇报。听完了宋涛的汇报,高建国笑道:“这次营救小组在河南做了大量的工作。成功的在大明腹地建立了一个落脚点,对公司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下一步。情报部将加大力量,把洛阳情报站建立起来,以此为基点,争取在未来几年,在大明建立一个完善的情报系统。”

宋涛感慨道:“这次行动主要是依靠周比利的全盘谋划,才使得我们的行动如此成功。他没有随同我们一起回来,在江浙沿海岛屿建立了一个培训营地,训练蔡华泽等山东闻香教等骨干成员。正准备向大明山东输出革命呢。”

大家听了他的话,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李明也笑着道:“照他这么弄,山东怕是又要乱啊。只是不知道蔡华泽能不能扶得起来,如果他具备这个能力,今后还真能成为我们远东得一把好刀。”

乔海鹏点了点头道:“老周的想法不错,以后我们扫平了辽东的鞑子,那大明山东方面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未雨绸缪啊。现在就应该做好准备。”

高建国点了点头道:“山东就让周比利折腾去吧,反正他办事,我们还是放心的。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未来对辽东的作战计划。”

众人走到辽东地区的沙盘旁边,高建国拿着一根指挥棒,指了几个位置,沉声道:“军委会参谋处正在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我们将这个作战计划命名为平辽计划。整个平辽计划分为准备和实施两个阶段来完成。明年春天公司将在宁古塔建立东部战区司令部。在旅顺建立西部战区司令部。两个司令部建立以后,就正式进入平辽战争的准备阶段。

西部战区将由远东野战师、六个海外旅、一个敢死军联队、三个敢死军大队为主力,海军部和空军部以及军委会若干直属部队,作为战斗、后勤支援部队。东部战区将由山地旅、三个守备旅、五十个火枪民兵连,以及三万土著民兵为主力。空军部和若干军委会直属部队,作为战斗、后勤支援部队。

争取明年完成计划的准备阶段。将所有参战部队和战争所需的各种物资部署完毕,明年春天进入计划的实施阶段,对辽东的后金政权发动攻击,力争在1633年入冬前解决掉后金政权的主力。当然这只是我们初步的计划构想,到时候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补充和完善。”

李玉坤想了下道:“9月份的时候,我们后勤部汇合公司民委会的几个部门,特意去了宁古塔考察,为明年建立后勤分部做准备。在那里我们发现流经宁古塔的虎尔哈河,也就是现代社会的牡丹江,水量和后世相比要充沛得多。

我们明年是不是应该考察一下辽东和外东北河流的水文情况,也许我们的平辽计划,可以利用这个时代外东北的水路,来进行兵员和物资的运送,这将大大的缓解我们的后勤压力。”

他说到这里,转身从身后的公文包里拿出了一摞文件,然后分发给大家。

“这是我最近在公司资料库里,找的明朝时期辽东地区和奴儿干都司的地图。从图中标示的河流分布情况,对比现代社会的地图,就会发现,两个时代的河流分布情况有很大的出入。现代社会可能无法满足水路运输的河流,在这个时代可能就是一条流量充沛的河流。

大家请看流经宁古塔的虎尔哈河,一直向北到虎尔哈卫进入松花江流域,再向途径哈三所、刺鲁卫,到达撒叉河卫后,再向南途径滨州卫,就能直达吉林乌拉城。再向南就进入灰扒河流域,一直向西可以抵达辉发城,此地据沈阳已经只有二百多公里了。

这条水路在现代社会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因为现代社会很多地方的水土保持的情况很差,造成很多河段无法满足船舶通行,再加上沿徒各种大大小小的水电站,使得无法从宁古塔坐船直接到达那里。

但在这个时代就完全不同了,我们在东部战区是不是也尝试着用水路向西部进发。我大致测算了一下,如果这条水路可以打通的话,全程在1200…1500公里之间。我们可以在宁古塔的虎尔哈河岸边建立一座造船厂,生产一些蒸汽甲板驳船。

甲板驳船吨位的大小可以按照沿途的水文情况来制定,按照蒸汽甲板驳船的水上为5节的速度来算,全程最多只需6天左右就可以到达辉发城。按照一艘蒸汽拖船,拖拽十艘驳船,每一队驳船就可以运送几十吨的物资。”

大家听了李玉坤的话,都非常振奋。如果真的能打通这条水路,就将大大缓解东部战区复杂的山地环境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后勤补给难题也将不复存在。

李明拿着文件看了一会儿,然后说道:“我们在东部战区也可以考察一下沈阳南部的浑河和北部的蒲河。可以从营口坐船进入辽河,途径至长定堡进入太子河流域,在长安堡地域进入浑河。还可以在平山台地域进入哈喇河、烂蒲河,行至长勇堡地域在进入蒲河。

这样两路部队就可以在沈阳南北两地登陆,对沈阳形成南北夹击之势。我们还可以坐船从浑河直达抚顺、甲板、萨尔浒、界凡寨、清原。从辽河直达铁岭,再从清原关下大清河直达开原,把鞑子北逃的路线堵住。

只是不知道这个时代这些河流的水文情况,能否满足船舶的航行需要。老丁,你安排一下沈阳的情报人员,对这几条河流进行考察,数据要详实,最好是雇船在这两条水路走一次。”

丁兴浩点了点头道:“我一会就向沈阳发报,安排潜伏在鳌拜和范文程二人府上的情报人员,分别对两条水路进行实地侦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高建国兴奋的道:“老李的这个建议非常好,我们确实都忽略了这个问题,现代社会的大部分河流情况满足不了船舶航行,可是在明末就不一定了。灰扒河到了辉发城还会往西流经很远,如果水文情况允许,我们可以坐船一直开到后世梅河口以西。那里距离沈阳只有一百多公里。

而且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