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远东1628-第5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远东军南下中原,主要面对的工作,并不是打仗,而是如何配合民委会大肆开展基层工作,争取以最快的速度迅速的稳定长江以北的局势。

军委会对各参战部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那就是要以最快的速度向大明境内进行推进,每占据一个地区,紧随在主力部队后面的民委会工作组,就要在武装警察部队、民兵部队的配合下,尽快接管当地的政权,并迅速的建立地方行政机构。

远东军各参战部队不但要迅速的占领中原地区,对大明各地的流民军和大明官军也要采取不同的战术。

对待大明各地的流民武装,尤其是李自成和张献忠等几个已经渐成气候的军事集团,采取的政策是尽量向南驱赶,迫使他们渡过长江进入江南地区。

必要的时候,要与各路流贼进行秘密接触,甚至为他们提供渡江、补给等支持。反正这帮江北的流贼以后别想在北方‘混’了,都特么去南方祸害去吧。

但是对大明官军却要坚决的予以消灭,不能让他们渡过长江,尽最大的努力进行全歼。当然,攻击力度也不能太大,尽量多抓俘虏,然后统一进行集训改造reads;。

避免形成击溃战,让大名官军到处溃散,在各地引起‘混’‘乱’。而且对一些纪律败坏,在地方作恶多端的明军,要予以严惩。

届时远东军海军部内河舰队,将控制并封锁整个长江水道,除了允许各路流民军过河以外,大明北方不得有一艘船只过江。一旦发现有船只试图过江,马上予以没收处理,敢于抵抗的坚决予以消灭。

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为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李明和周比利乘坐飞艇回到了沈阳,这段时间两人一直在河套根据地组织大明境内的各项工作。

目前大明各地的行动开展的非常顺利,他们就把工作交代一番,然后回到了沈阳。接下来的工作将由西北军司令员宋涛和情报部中原情报站周卫凡负责,继续组织大明各地的行动。

两人下了飞艇就来到了军委会,此时军委会也分外忙碌,各个部门都在为明年开始的即将南下中原的行动做准备。

他们来到高建国的办公室,发现军委会的几个常委都在,屋子里烟雾缭绕,不知道他们抽了多少烟。

大家看到了他们,都站起来与他们握手。高建国笑着道:“李明,大明的情况进展得怎么样?”

李明找了个椅子坐了下来,然后点了点头说道:“一切都很顺利,具体情况还是让老周来说吧。”

周比利笑了下,然后将大明各地行动的情况,向大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包括十几路归附远东的流民军武装、中原情报站特勤队、各个根据地游击支队和军委会派往各地的特战小队在大明各地的情况。

石明峰听了不禁皱着眉头说道:“你们的动作有些大了吧,会不会对公司造成什么恶劣的影响。”

旁边的李玉坤也点头道:“那些归附我们的流民军首领,他们应该了解公司的意图,以后会留下隐患啊。”

周比利笑了下道:“能有什么隐患,只要是他们带领流贼军做下的事情,无论他们怎么说也洗不白。反正我们掌握着传媒,今后的历史也是我们来写。”

“我觉得没什么,满清入关屠杀、剃发、圈地和文字狱等暴行做了多少,最后怎么了?直到我们来之前,还依然有人在为他们洗地,弄得老百姓只知道“康乾盛世”、“千古大帝”,丝毫不知道数万万汉人只是满人奴才的事实。”

大家听了高建国的话,都没有再说什么。大家心里清楚,一旦公司南下中原,如果这些事情让远东军来做,确实不合适。

乔海鹏苦笑了一下道:“问题是现在时间不够啊,大明北方这么大,在我们南下之前,几个月的时间哪来不及。到时候我们还要与大明地方势力做斗争啊。”

李明笑了下道:“其实也简单,只要我们做好基层工作,让底层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高建国哈哈大笑道:“李明这句话概括的好,说白了就是这么回事。汉唐是皇帝与贵族豪强共治天下,宋以后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自宋朝开始,士大夫阶层都是维护中原王朝传统统治的坚定支柱,他们心怀天下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可北宋名臣文彦博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却直指问题的本质,那就是“为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而非与百姓治天下也”,呵呵……

每个王朝的末期,士绅阶层都会变得空前强大,他们在地方上是乡绅,在朝堂上是大臣,在舆论界是清流领袖,说白了他们才是中国的实际统治者。明朝末年农税重,商税却还是三十分之一,但是仍然没有人加商税,因为加商税是“与民争利”,其实就是与士族争利,从朝至野,再到清流,舆论一片反对,可是加农税就没事,因为士族不用纳税。

像大明这样的儒家社会最讲究的是道德洁癖,认为道德好的官就是好官,做的都是好事,贪污的,敢巴结太监的再能干都是贪官。为什么明朝的士大夫对阉党深恶痛绝,政治斗争虽然是主要原因,还有就是阉党在大明各地大肆收商税、矿税,触动了士大夫阶层的根本利益。至少在某些方面也可以这么说,士大夫剥削的是底层普通百姓,而阉党剥削的却是士大夫阶层。”

李明也点了点头,沉声道:“阉党、武将、文官是明朝的三个政治平衡点。土木堡之变,明朝武将勋贵系统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使得朝廷的政治势力仅剩了文官和阉党,这样政治平衡势力就被打破,也大大加深了阉党和文官的斗争程度。

明朝末年,东林党势力太大,皇帝不得不赋予阉党很大的权利来维持政治平衡,史书上说阉党对东林党人的大肆迫害,其实这也是皇帝一手推动的结果。可是崇祯皇帝却办了一件蠢事,那就是一下子把阉党连根拔除,这样东林党就失去了掣肘,造成了大明朝廷以东林党为首的东林党一家独大,东林党人对皇命的阳奉阴违,皇权因此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东林党人虽然人才辈出,但这个集团太过庞大,大部分人都是只会满口文章,脱离实际的清流,明朝的灭亡很大方面是因为“文人误国”造成的。长期上层的奢华生活,使得很多东林党人不知道民间的疾苦。讲起大道理有一套,真的实际行动没有,对整个国家的挽救政策一个都没有,可笑的是,他们却掌握着整个国家的权利。

明朝的科举制度,尤其是八股文,使得士大夫在社会的地位抬得过高,就形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极端观念。士大夫集团对于手工艺者、商人态度尤为鄙视,他们在享有这些下等人劳动成果同时,又鄙视这些人,大大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可以这么说,大明的士大夫阶层从根子上就烂掉了,至少我们远东公司是指望不上这些大明的文人。”

周比利也点了点头,深以为然的说道:“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经常深入大明境内,所以对大明的士绅文人我接触的比较多。远东不说,就说卢象升吧,他在沈阳的那几天,我专门领他去了沈阳郊外一个农户家借宿,让我对这个时代的文人,彻底的失望了。

当然,卢象升的品行无可挑剔,至少在这个时代是这样,忠君爱国,足以名留青史。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终究还是一个读书人,是大明广大士绅阶层的一员,本质上和我们格格不入。这种情况不怪他,是时代造成的。”(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新儒家

听了大家的话,李玉坤苦笑着道:“现在公司就有人对公司目前的政策,提出过异议。认为公司进入中原以后,要适当大明地方势力,来维持各个地区的稳定,士绅阶层是这个时代的精英,不应完全抛弃。还有员工认为公司的政策太过极端,起码大明的传统文化要适当保留,而公司现在的政策,颇有些废黜儒家思想的意思。”

大家听了他的话,都笑了起来。

高建国沉声说道:“公司进入大明以后,团结广大基层民众的政策,这个是不容异议的。我们远东来到这个时代,就是要砸碎所有的瓶瓶罐罐,重启炉灶,再造一个新世界。即便有人唧唧歪歪,我们大可不去理会,大明的社会结构必须要打破,这个时代的精英,在我们远东的眼里一文不值。”

石明峰也笑着道:“其实我们中国人的骨子里,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已经深深的铭刻着儒家的血脉。即便无数次几乎亡国灭种的战乱、异族入侵和社会动荡,都没有切断我们民族的血脉传承。

就说儒家思想主张的六德,即智、信、圣、仁、义、忠,还有六行,即孝、友、睦、姻、任,恤。直到现代社会,这些儒家核心思想中的大部分,依然是中国主流社会所遵循的行为准则。

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不孝顺父母,他身边的朋友都会刻意疏远他,一个商铺的老板如果不诚信,这件商铺必然会生意萧条。虽然社会有很多丑恶现象,但是即便道德再低下的人,也要用仁、智、礼、义、信的外衣包装自己。”

李明点了点头道:“文化传承哪是说断就断的,都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以后当然要弘扬发展。但目前远东正值开拓期,主要工作当然不会放在这上面。这个任务还是交由我们的后人来完成吧。

至于儒家思想的传承,那也大可不必担心。儒家经典和很多经典一样,原始文本并不多,多是对经典的读解或者解释。儒家经典庞大的注疏本身就和经典本身一样,成为了经典。孔孟之后的所有大儒,基本都是解释家。

和基督教,犹太教,佛教的思想体系很像,经典本身和经典的解释都是经典。既然对《论语》《春秋》这样的经典本身拥有解释权,那么历代儒生的话语权立刻就大了起来。而且儒家本身在逻辑上不是很擅长,理论上也就不是很严密,漏洞其实很多。

这也就给了历代封建统治者利用的机会,使得儒家思想也变得功利而僵化,成为统治阶级愚民的工具。如今的儒家思想,其中到底夹杂了统治阶级多少私货,这个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儒家思想确实影响着我们的民族。”

旁边的石明峰笑着道:“据说民委会宗教事务处的员工正在面壁呢,想拿出一部新儒家思想,使之变成一种影响深远的儒家宗教。可是他们倒是挺有自知之明,知道仅凭他们肚子里的东西搞不成这件事,现在只是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以后还是要在大明寻找一些大儒帮助,才能把这件事情做成。”

大家听了石明峰的话,也都不禁莞尔。

高建国点头道:“不管怎么说,也不管这件事能不能做成,至少他们这个想法就不错。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也不都是好的,其中也有糟粕,也有一些不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东西。如果我们把这件事情弄成了,那用处可就大了。要是以后让那些白皮天天抱着论语看,也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结束了会议,李明就回到了家。这次他一走又是几个月,家里的两个小祖宗还指不定如何不满呢。孩子现在大了,也越发的缠人,几天见不到爸爸就会哭闹。反正回到家,她们肯定会逼着爸爸签订各种不平等的条约。

一想到家里的两个小祖宗,李明的脸上不由得泛起了一丝暖意。前世他是孤儿,没有享受过什么父爱母爱,这也是他无底限纵容家里两个小祖宗的原因,生怕她们受一点委屈。

李明又想到了家里的另一个女人,心里顿时升起一股愧疚。这些年李明工作非常忙,一年至少几个月不在家,甚至在外面一呆就是两年多,对于家里的花子来讲,绝对是一种煎熬。

自从花子知道了卢家小姐的事情,虽然表面没有表现出丝毫不快,但是和这个女人过了十几年,哪能不知道花子心里的感受。

可是事已至此,李明也只能时时的安慰。这几个月李明不在她身边,这个傻傻的女人,心里还指不定多痛苦呢,以她的性子肯定不会说出来,只能憋在心里。

“叮咚……叮咚……”

门铃想起来的时候,花子正在训家里的两个小祖宗。她瞪了两个满脸悲愤的小丫头一眼,然后板着脸说道:“今天睡觉前,就站在这里不许动,明天我领着你们去冯叔叔家,向小强哥哥道歉。”

花子出了屋子向前院走去,正好一个仆妇兴奋的跑过来,见到花子就笑着说道:“夫人,首长回来了……”

听到仆妇的话,花子突然有种想哭的冲动,但她还是忍住了眼泪,连忙小跑着跑向了前院。

虽然李明经常不在家,但是这几个月花子的心情却倍感失落。她数次专程去医院看过那个即将过门的卢小姐,每次回来都是心绪不宁,一宿一宿的睡不着。

卢家小姐家世好,模样身段都好,尤其是长得好看,就像个仙女似的。人也知书达理,据说还是个大才女。

可花子呢,出身日本普通农民家庭,从小受尽了磨难,最后还被家人卖到了堺港。长得一般不说,个子还矮,刚来的时候,连大字都不认识一个。她各方面和卢家小姐相比,简直是天上地下,根本没有可比性。

花子无数次的告诫自己,等卢家小姐过门后,自己一定不能忘了尊卑,好生的服侍李明和卢家小姐,自己能和李明幸福的生活十几年,她这辈子已经知足了。(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你还怕我不要你了

虽然花子想的挺好,可是心里还是不免得有些伤心委屈。但她知道自己不应该这么想,如果在日本,卢小姐那样的家世,可能比封地万石的大名还要尊贵。以她的出身,见到卢小姐是要跪拜的。

好在自从她知道了这个消息,李明经常去安慰她,也让花子心里好受了些。但是这几个月李明不在家,这可就苦了她,经常夜晚时分偷偷的以泪洗面。

花子跑到了前院,看到李明就鞠了一个躬,微笑着说道:“老爷,您回来了……”

听到花子的话,李明顿时一愣。但是瞬间就明白了女人的心里所想,他走过去,一反常态的搂住花子,也不说话,就这样拥着花子来到了后院。

面对李明的动作,花子的眼泪再也控制不住了,哗哗的流了下来。她慌乱的擦着眼睛,可是越擦眼泪流的就越多。

院子里的仆妇都是年纪比较大的过来人,看到这些都自动回避,省得让夫人看到了尴尬。

李明看到花子的样子,心里也不免心疼了起来。但他也不知道如何去安慰,只是轻轻的搂着花子,慢慢的来到后院。

刚走进后院,就看到两个小祖宗正规规矩矩的站在那里,脸上的表情比窦娥还冤呢。她们转头看到了李明,先是一阵惊喜,然后不约而同的撅起嘴,眼泪扑啦扑啦的就掉了下来。

诶呦喂……李明看到两个小祖宗委屈的样子,心又一次稀碎稀碎的。

他刚想过去把她们抱起来稀罕稀罕,可是转头一看花子,连忙问道:“这两个小家伙是不是惹你生气了。”

花子板着脸,狠狠的瞪了她们一眼,然后说道:“你问她们,到底做了什么事?”

李明看了眼两个小祖宗,又看了一眼板着脸的花子,犹豫了一会儿,还是走过去,蹲在两个丫头的对面,故意板着脸说道:“你们说吧,到底犯什么错误了……”

两个丫头对李明板脸根本就没当一回事,纷纷扑倒他的怀里,嚎啕大哭了起来,那威力对李明来说,就跟孟姜女哭长城似的。

李明哪受得了这个啊,他这顿安慰啊,哪里还管两个丫头犯什么错了。直到两个丫头哭够了,这才开始蹂躏李明,揪着他的头发,骂他坏爸爸,这么长时间都不回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