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远东1628-第5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另外军委会后勤部,也单独建立了一个战备仓库系统,虽然都是以弹药装备和野战食品为主,但是粮食布匹也储存了不少。甚至就连条件艰苦的河套地区,沿着黄河两岸都建立了连绵不绝的战备粮食仓库。

随着近几年公司加大了对印度、中南半岛、南洋和吕宋等地区的移民力度,再加上辽东、外东北开发的大批土地,公司粮食产量已经足以满足公司的需求,而且每年还能拿出大批粮食进行存储reads;。

面对大明长江以北广大地域的无数大明百姓,公司想要在中原站住脚,就必须让他们吃饱。所以近几年公司仓储中心和军委会后勤部,疯了似的储存粮食。

即便如此,远东公司储备的粮食依然紧张。为了解决巨大的粮食缺口,公司也加大了在印度南洋等地区收粮强度。

与其是收粮,其实和抢差不多,如今印度各个土邦的印度老百姓被各个土邦首领剥削得极为凄惨,每年都要出现大面积的饥荒,无数人被饿死。

南洋各地的土王也同样如此,面对远东公司咄咄逼人的态度,他们只能将压力转嫁到治下的百姓身上,疯狂压榨着他们,南洋各岛的土著一直彷佛置身在水生火热之中。

另外,公司占领了印度和波斯地区以后,虽然远东海运能力强悍,但是因为缴获的粮食等物资实在太多,依然有大批的粮食储存在这些地区。每年无数风帆船往返于上述地区,船只把流民运过去,再装满粮食运回来。

公司入主中原以后,如果再进行大规模的冬训,明显已经不太现实。虽然耗费的粮食急剧减少,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中原北方的百姓饿死吧,所以远东公司的粮食需求依然严峻。

好在中原北方如今局势糜烂,各地蜂拥而起的流贼遍地,大批士绅地主的屯堡被攻破,家人也被杀得干干净净。

所以很多中原北方的耕地已经成为了无主之地,远东公司进入中原就可以迁徙流民和无地农民进行耕作。

可是光有土地还是不行,崇祯大旱虽然已经减弱了许多,但是近几年的气候依然比较恶劣,历史上直到1650年以后,天气才逐步转暖。

所以公司农林部这几年也一直在抓紧准备,各地的种子培育中心准备了大批抗旱抗寒的优良种子。公司南下中原以后,各地的基层农村就将使用远东的优良种子。

届时玉米、土豆和地瓜也将暂时成为中原北方农村的主要农作物品种。这个时代农业技术非常落后,农民起早贪黑的忙活一年,即便是赶上了风调雨顺的年景,每亩地的平均亩产也就三百多斤。

大明的人口那么多,可如此低的亩产,北方再遇到接连七年之久的崇祯大旱,明朝居然还没有被拖垮,真是一个奇迹了。

公司进入大明北方,首先要做的就是整顿各地区的无主之地,没收大明各地的藩王、勋贵所的私田,以及官僚集团占据的大批官地。

还有就是在大明各地大肆处理一批平日里为祸乡里、欺男霸女的土豪劣绅,没收他们的所有土地和家产。

将这些土地规划好以后,然后再各地大肆收拢流民,以及各地的无地佃户。把他们安置在这些土地上,施行包产到户的政策。

据中原情报站的不完全统计,如此大明北方各地的无主耕地,已经接近了各省在册土地的三成。各地官府的胥吏也凭着这些无主之地,着实发了不少财。

这些土地就是远东迅速稳定中原北方的希望,各地的流民和佃户在远东的领导下,利用远东农林部培育的优良种子,以及远东先进的农业技术,秋收时各地的亩产一定会将大明百姓震撼的目瞪口呆。

远东公司在辽东的几种农作物,平均亩产都非常令人振奋。玉米的平均亩产已经达到或是接近一千斤,土豆的亩产已经接近两千斤。

地瓜依然最猛,平均亩产已经接近了三千斤。甚至有些个别地区,地瓜的亩产破纪律的达到了四千多斤。

当然,这和辽东、外东北地等区肥沃的黑土地有直接关系,而且公司开发的荒地大都选择在江河的沿岸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再加上远东公司农林部采用现代化风势培育的,适应辽东、外东北气候条件的优良种子有关。'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物资准备(二)

远东农林部在辽东、外东北等地区大规模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土法化肥技术。使得远东公司各个控制区的农业生产水平,已经远远的超过了这个时代。

不要小瞧远东公司的先进农业技术,这是远东在这个时代安身立命的本钱,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工业。这个时代无论在哪里,若是能让人全家吃饱肚子,别人都能把命交给你。

公司进入中原以后,首先就要面对长江以北无数底层百姓的温饱问题,只要解决了这个,远东在中原就算是彻底站稳了。

明末土地兼并现象极其严重,以官僚士绅为主的地主集团,拥有着大批的土地和数量极大的佃户。

在大明,一个读书人,即便他是个穷光蛋,只要他考上举人,一夜之间名下便会出现大量田产、资产,许多有田地的农民或商人把自己的田产、资产挂到他的名下以逃避国家税赋,而这些人也成了这个士绅的家奴。

大明的士绅地主集团大肆兼并土地的行为,是导致大明财政崩溃的一个主要原因。茶税、海税、矿税、商税很低,而且基本收不上来。

以江南的茶税为例,崇祯收回了各布政司监督的太监,结果是浙江一省茶税就从万历天启年间的二十万两白银降低到每年十二两白银。

按道理说,农民失去了土地也就不该再承担田税。其实并不是那么回事,豪绅地主不仅享有额定的优免权利,而且还勾结地方吏胥,通过诡寄、飞洒、影射等方式逃避粮税,把这些税赋转嫁到底层的贫苦民众身上。

由此可见,大明这帮读书人是多么的不要逼%脸。而且历史还都是这些读书人写的,所以大明的士绅集团和“阉党”什么的,都是一丘之貉,谁也别特么笑话谁。

如果远东进入中原,依然沿用大明的政策,对士绅集团免税,任用大明的官僚士绅集团和地方胥吏管理基层的话,那远东公司依然会被这帮蛀虫所控制。

公司之所以另起炉灶,培养自己的基层管理干部,就是为了打破这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因为士绅集团和地方胥吏从根上就已经完全烂掉了。

远东公司进入中原稳定了各地局势以后,将会进行严格的人口普查和土地普查,然后实行严格的土地税征收政策,采用阶梯征税的方式进行纳税。

你拥有的土地越多,征收的土地税就越高。而且这个土地税的征收标准,可不管你是否耕种,一样要征收土地税。

为了缓解中原的粮食紧张问题,远东占据中原以后,依然要实行大规模移民政策。主要还是向印度、中南半岛和南洋等地区进行移民。

虽然远东公司并不没收士绅阶层的土地,但是却绝不允许士绅阶层圈养家奴。对无地的佃户要强行迁徙或者移民。

一旦远东公司大规模迁徙为他们耕地的佃户,他们手中的土地就没有足够的人来耕种。远东公司会按照市价收购地主的土地。

当然,卖不卖地随便你,但是土地税却不能不交。一旦出现欠税现象,远东的税务机构将没收欠税单位的土地,以市价抵偿税款。如果欠税单位出现暴力抗法的行为,也必将遭到远东军的严厉打击。

虽然公司计划的大方向没问题,可具体实施起来,面对的问题肯定不会少。因为长江以北地区面积太大,人口众多,怎么可能不出问题。

好在公司董事局的常委和委员们,始终都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把各种情况都是按照最坏的结果进行准备。

而充足的物资准备,则是成功实施各种计划的重要保障。没有了足够的粮食、布匹等生产生活物资,什么也干不成。

仅公司在大明迁徙流民、佃户和士绅阶层的家奴这一项,就需要海量的物资。另外,为了应付很多突发现象,比如自然灾害什么的,在紧急情况下总得能拿出粮食吧。

安置流民和佃户开荒耕作,总得分给他们种子、耕牛、农具和余粮等生产生活物资吧。实施移民的计划,那就更不用说了,耗费的物资更是天文数字。还有其他林林总总的各项需求,那一项不需要庞大的物资支持。

所以没有充足的物资,公司进入大明必然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地方势力的不配合,甚至是抗拒、煽动,公司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依靠大明的地方绅士集团,这当然是远东公司不想看到的。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远东公司在几年前就开始进行默默准备。远东控制区各个厂矿早就开始行动了起来。

经过十几年的埋头发展,远东的基础工业也终于有了些规模。大批以蒸汽动力驱动的现代化设备,一旦疯狂的运转起来,那令人恐怖的产能,绝对辗压这个时代几十条街,无论质量、产能和成本,效率至少是手工作坊的数十倍,甚至是数百倍。

海参崴工业区的各大厂矿都不同程度的转产,专门生产各种生产生活物资。就连刚刚建设的马尼拉工业区、辽沈工业区也都开足了马力,加入到积极的生产中来。

到目前为止,公司除了粮食还比较紧张以外,其他物资包括农具种子、耕牛马车、布匹棉花、被褥铺盖、锅碗瓢盆、针头线脑等生产生活物资的储备情况都非常充足。

即便是粮食储备紧张的情况,也是公司在各方面做了最坏的打算以后,才得出的最后数据。其中并不包含公司在大明各地的缴获。

其实光是大明各地的官仓府库、王公勋贵,以及九边军镇、各地官军等单位,就储备了海量的粮食。虽然这些地方的粮食经常被各地的官员克扣,或是当年新入库的新粮被不法粮商换成了陈粮,但是数量依然非常可观。

远东军一旦进攻,十个主力新建骑兵师和几个骑马步兵的野战师、守备师,必将是迅雷不及掩耳的南下占据大明北方各个地区,随后跟进的武装警察部队等准军事部队和民兵武装也会铺天盖地的压上来。

而且各个方向的远东军,在空中能得到空艇部队的全方位空中支援,在地面还能得到情报部的情报支援,并且每个部队都将有当地的情报员负责引领。

如此迅猛的进攻,大明各地的官兵根本反应不过来。即便是反应过来,估计大都是一触即溃,甚至是远东军没到就一哄而散。战局如此顺利,远东军的战场缴获势必丰厚,粮食等远东紧缺的物资也不会少。

而且远东军占据了大明北方以后,为了争取广大底层百姓的支持,会在各地对一些为祸乡里,鱼肉百姓的土豪劣绅进行清算打击,并没收他们的土地和家产。

这些土豪劣绅都是家财万贯、良田万亩,而且都是平日里剥削、搜刮底层民众所得。远东公司当然不能放过这些人,一个是杀鸡儆猴,威慑那些试图抗拒远东的地方势力,再一个就是给当地老百姓一个交代,争取广大底层民众的支持。

远东公司没收这些土豪劣绅的家产,也能得到大批的粮食。不要低估战场的缴获和没收土豪劣绅的家产,虽然没有准确的数据,但数量也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对远东公司必然是一个重要的补充,可以极大的环节远东粮食紧张的情况。

另外,大明的南北大运河,每年的漕运船只都会将大批南方的粮食运往京师。每年数百万石漕粮不停的往返于南北,沿岸也有大批的漕船码头和仓库。届时远东军的主力先头部队将第一时间控制运河,截获南方的大批北上漕船。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海军部将组织大批内河蒸汽甲板驳船和内河机帆船组成的船队,进入江南的南直隶、湖广地区劫掠粮食。

据情报部的初步预测,远东军发起中原战役,从大明各地的缴获、没收的新粮和陈粮加在一起,即便是保守估计也将达到两三千万石。这都是情报部这些年不断收集的情报数据,虽然数据不一定准确,但是出入肯定不大。

大明各地的官仓府库就不用提了,虽然里面储存的官粮常年不足,而且都是陈粮,可是数量绝对可观。大明北方各地的藩王、勋贵哪一家不是富可敌国,他们粮仓里存放的粮食多的都烂掉了,再加上他们各地的庄子和粮店的存粮数量极大。

如果情报部的预测相对准确的话,远东公司储备的粮食也基本能够满足明年的需要。这还是远东公司最坏情况下的需求,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可能还稍有富余。

公司各项物资虽然已经准备完毕,但是很多厂矿企业仍然在开足马力生产各种物资。今年接受流民的数量也大幅度下降,主要原因是北方的自然灾害正在逐年减弱,而且明年远东公司也将入主中原,各种资源都被明年的各种物资准备所占用。

海军部和公司海运部门的大部分船只,都在不断的往返于印度、南洋、吕宋岛和中南半岛等远东新兴的产粮地区,载满了大批的粮食源源不断的运往辽东沿海、台湾岛、吕宋岛等地,为明年的中原战役做积极的准备。

'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李明的婚礼(一)

再过十几天,就是李明和卢小姐的婚礼了。宋涛从百忙中抽出了时间,专程飞回沈阳帮着大哥上下张罗。

婚礼定在了小年之后,正是公司放假期间。所以这几天正是公司各部门最忙碌的时候,宋涛非常不负责任的把西北军的工作,一股脑的推给了马庆,非常不负责任的跑回了沈阳。

李明倒是没准备大张旗鼓的办,毕竟很多公司员工这几年也都收了好几房,像日本、朝鲜、大明等地的妹子都有,还有口味重一点的,波斯、俄国、印度等地洋马也有不少。但是一般都是找些关系好员工小聚一下,很少有大操大办的。

还有个原因,那就是李明也担心家里的花子多想,他怕这个傻女人再偷偷的哭。李明和花子过了十几年,也有了很深的感情,最看不得花子表面强自装作如无其事的样子。

可是宋涛却不这么想,他可把李明当成他的亲哥,以他的性子,当然要帮着大哥好好的操办一番,所以这货回到沈阳就开始忙活。

首先是王小杰、刘悍东这帮特战队的二货,然后是军委会的兵痞,都被他动员了起来。这些天他上蹿下跳的,天天和一帮闲的蛋疼的兵痞二货们研究如何操办一场盛大的婚礼。

李明被他烦得不行,干脆也不理他了。可是这货天天弄得太不像话,于是就把他找到自己的办公室,好好的训了他一顿。

“你特么还有完没完,这段时间公司多忙啊,你和小杰他们天天这么胡闹,你们好意思吗?明天你给我回河套去,西北军那么多事,你说走就走,想撂挑子吗?”

宋涛看李明真生气了,就嘿嘿的笑道:“大哥,这你可说得不算,我和老高他们几个老家伙都说了,这说明组织上也是支持我的。”

李明气得牙直痒痒,他指着宋涛怒骂道:“你特么给我添什么乱,你看公司员工哪个大操大办了,影响多不好。”

宋涛一听不忿的说道:“他们好意思大办啊,有的人房里收了十多个,每次都大办特办还不得累死。也就咱俩和老高他们几个老家伙,这么多年还守着家里的日本妹子。老高他们不收,我理解,毕竟都是老枪已弯,已经禁不起折腾了,可你正是好时候,凭什么不收啊。”

“你还好意思说啊。我还不了解你,你是嫌麻烦才不往家里收,这些年你枪闲着过吗。还特么在法国留了个种,这是知道的,外面不知道的,还指不定留多少种呢。伪劣的种子遍地洒,以后还不知道多少孩子跑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