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远东1628-第5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时临清州城外的两个棚户区,已经彻底乱套了。几百个报名加入远东的流民,不但没有被贼军拉去做炮灰,反而扛着百十斤梗米和腊肉咸鱼回来了。

而且这些人身上穿着崭新的衣服,脚上套着翻毛皮鞋,头上还戴着一顶竹编的帽子,看着就别提多精神了。赵二噶他们也不想带着帽子,但头发被剃得精光,所以才戴着帽子遮掩一下。

其实原本就有很多人想去报名来着,可是外面谣言传得有鼻有眼的,所以心里都想着看看再说。如今几百个流民回来了,不但屁事没有,他们还四处显摆说,跟着贼军每天三顿饱饭,中午一顿肉汤,这下所有人都不淡定了。

赵二噶家门外也聚集了十几个汉子,都是跟着哥俩在码头上混得老乡。如今棚户区闹得沸沸扬扬,所以大伙都来到赵二噶家,希望他帮着出出主意。

“赵哥,跟了贼军天天三顿白米饭是真的吗?”

“我听人说,中午还能吃到几块肉,我怎么觉着是扯淡。大哥,你跟我们说说呗……”

“赵哥,我们一直都听你的,如今兄弟们都来了,就想让你帮我们拿个主意。”

“对……大哥,大伙跟你这么多年,我们就信你,反正不论刀山火海,我们以后也跟定你了。”

赵二噶看着一帮兄弟,点了点头,沉声说道:“既然大伙让我拿主意,那我就直说好了。我已经跟了东家,连卖身契都签了。至于以后是福是祸,这个我真不知道,可每天三顿白米饭,中午有肉汤喝,这个倒是真的。”

一帮流民听了赵二噶的话,还没等他继续说呢,就刮躁了起来。

“大哥,真的是每天三顿白米饭,我的天老爷啊,若是真能那样,我这条贱命卖给人家也认了。”

“每天供大伙三顿白米饭,贼军得耗费多少粮食啊。大哥,贼军是不是让你们为他们拼命去啊……”

“大明官军也不能天天吃白米饭吧,天天让我吃饱,就算是拼命老子也认了。”

赵二噶摇了摇头,苦笑道:“我实话跟你们说吧,这三顿饱饭不是那么好吃的。每天大清早就得爬起来跑上十里地,白天还得操练几个时辰,晚饭前还得再跑上十里,呵呵……那个滋味不提也罢。”

他说完这番话,一帮流民都不言语了。但是即便一直不信天天三顿白米饭的人,这下也不由得信了,看来这三顿白米饭真不是那么好吃的,这简直就是祸害人。

一个汉子狠了狠心道:“我特么不管了,若是真能天天三顿白米饭,就算是刀山祸害,我老罗也要闯一闯。大伙去不去我不管,反正明天老子去报名……”

他说完冲大家点了点头,然后转身满脸悲壮的离开了。

“老子也去,我活了几十年,就没过过这样的日子,明天老子也去……”

“我也去,再苦还有逃荒的时候苦吗,我特么拼了。”

剩下的几个汉子也都下了狠心,转身离开了。赵二噶的兄弟,看着一帮老乡的背影,转头道:“哥……明天我也去……”

赵二噶点了点头道:“嗯……想去就去吧,我觉得东家不错,一帮靠力气吃饭的苦哈哈,人家图咱什么。你去了,咱哥俩也有个照应。”

他说到这里,又拍了拍弟弟的肩膀,然后语重心长的说道:“到了东家那里,东家让咱干什么,咱就干什么,千万别犯浑。”

第二天一大早,远东军还没来呢,临清州城外的报名点就排起了长长的队列。王霄他们来了一看,都被这里热闹的场面吓了一跳。

“老韩,快……你马上回守备区,让司令员再调一个排,不……再调一个连的人来。其他人注意维持现场秩序。”

几个跟随远东军一起来的当地小吏,也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前些日子每天只有几十上百人来报名,可今天怎么来这么多人。

因为没想到今天回来这么多人,所以王霄只带了一个班的战士。可来报名的足足有两三千人,这下可苦了几名远东军官兵。

这帮常年在码头上厮混的汉子,都是见多识广,极会看人脸色的人,几个出身野战师的官兵都是底层农家子弟,哪是这帮码头上的老油条的对手。

刚想狠狠的处置他们,马上就跪倒一片,一帮汉子哭得像个泪人,几个战士哪见过这样的场面,也就下不了狠手进行整治。

可是他们转身一走,这帮汉子瞬间站起来,又争着抢着向报名点挤,弄得局势越来越混乱。

好在一个海外连官兵及时赶到了这里,一帮凶神恶煞般的兵痞,马上进入了状态,连踢带打的稳定了秩序。

他们大都出身明军兵痞,太了解这帮码头上的滚刀肉了。几个连排长眼睛扫了几遍,就将人群里的几个嘎杂流痞拎了出来,十几个兵痞抡起枪托这顿砸啊,人都快被砸死了,才把他们绑在旁边的桩子上。

这一招立竿见影,其他流民瞬间就变得规矩了起来。即便如此,这帮海外连的兵痞,依然不断的抡起枪托,不断的砸他们,原本混乱的局势迅速的稳定了下来。(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号牌

海外连立威的效果非常好,接下来报名处周围的秩序也平静了下来。现在远东公司来到了大明,对于如何开展地方工作,当然会面临着很大的考验。

辽东和海外控制区的移民,成分大都是走投无路的流民,相对来说比较好管理。而且这些地区如同一张白纸,根本没有什么根深蒂固的地方势力。

可大明就不同了,各地区的情况极为复杂,不光有错综复杂的地方势力,就算是最底层的老百姓也都有各自的小算盘,一旦涉及到他们的自身利益,很容易就会被有心人煽动、利用。

而地方工作却又是远东公司进入中原以后的重中之重,所以各地区如何打开地方工作的突破口,也是远东公司的首要工作。

临清州是元代会通河和明代运河两条运河的交汇之地,整个大运河两岸也只有临清是运河穿城而过的。

在绵延三千余里的运河上,临清位居要冲,以“漕运咽喉、军事重地、商业都会”享誉于世,曾繁荣兴盛五百年之久,有“繁华压两京”之美誉。

这里的****势力、士绅集团、官僚集团等等各级势力错综复杂,他们相互勾结,已经形成了一个个利益集团,如果想打破这个目前临清州的平衡,势必会影响当地的稳定,对于立足未稳的远东公司来说绝对是下下策。

所以临清州守备区决定对临清实行军事化管理,并对当地的黑恶势力进行严酷的打击,震慑当地的各级地方势力,然后静观其变,并不去主动触及各方的利益,使得临清州暂时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维护了当地的稳定。

虽然漕运对大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漕运的兴衰会动摇大明的国本。可是远东公司占据了中原,本身已经拥有极为发达的海运能力,又怎么会依靠运河的漕运。

而且公司铁路处,势必会在中原大肆修建铁路,未来铁路运输和海运必然会成为公司的物流主力,所以临清州因运河漕运而发达,但是随着远东公司的到来,这里也必然会因时代的发展而走向没落。

可是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临清州已经成为了大明江北最终的商业重地,这里聚集的人口已经达到数十万,大批底层百姓、小商小贩都指着临清州吃饭呢。

随着临清州的重要性不断削弱,数十万临清底层百姓和小商小贩今后的生存问题,势必会变得极为严峻。

远东占据了临清州,并控制了运河,临清州码头上的数千脚夫以及他们的家人,瞬间就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脚夫们没了营生,才几天时间家里就揭不开锅了。

大明王朝遇到这些事情,地方的官老爷们和胥吏当然不会管这些底层百姓的死活,可远东公司却不能不管。

但是工作总得一步步的开展,所以临清守备区在民委会工作组到来之前,准备以临清州城外两个棚户区的各地流民为突破口开展工作。

王霄看排队的流民有两千人,知道两个棚户区还有很多人依然在观望,他灵机一动,对旁边的连长喊道:“传达下去,准备一千个号牌,分发给队伍前面的一千人,今天只招一千人,多了一个不要,想报名明天再来。”

不一会儿,一千个号牌就制作好了,然后几个远东军的战士,按照排队的顺序依次发给队伍的前一千人。

“今天就招一千人,剩下的都回去吧,想报名明天早点来……”

听到这个消息,后面的流民顿时急了,他们大声的喧哗了起来,原本平静的局面再一次变得混乱了起来。

“嘭……嘭……”

海外连的那名连长掏出左轮枪,冲着天上就放了两枪,然后对旁边维持秩序的战士喊道:“麻痹的,把剩下的人都特么赶走,赖着不走的往死里打,敢于反抗的就地击毙……”

一帮海外连的兵痞当然不会惯毛病,冲过去对着没有号牌的人,抡起枪托这顿打阿,当时就有十几个叫唤最欢的流民,被打得头破血流栽倒在地,剩下的流民顿时一哄而散。

刚才他们可算是见识了远东军的凶悍,几个平日里在棚户区横行霸道、欺软怕硬的家伙,被这帮贼军抓起来打得半死,现在还在旁边的木桩上捆着呢,能不能活下来还不一定呢。

所以别看聚集在这里的流民人数有两千多人,可他们还真不敢去触那个霉头。只能满脸遗憾的离开了这里。

而分到号牌的流民则是满脸庆幸,心里就别提多高兴了。能早来一天,就能多吃一天饱饭,这个买卖怎么算都划得来。

王霄出身野战师,虽然他对海外营这帮兵痞有看法,也看不上他们的一些做派。即便如此,他心里也清楚,若是没有这些兵痞,还真摆不平这些常年在码头上厮混的力巴。

一千名流民的报名登记结束后,王霄直接带着他们去了城内进行净化、分发物资,然后从海外营抽调士官骨干,准备对这些流民接下来的集训。

那些没领到号牌的流民,回到棚户区以后,今天的消息顿时传得沸沸扬扬。两个棚户区的流民都被这个消息惊呆了,就算很多想继续观望的人也都坐不住了,都想明天早点去排号。

可在哪里都有聪明人,很多流民半夜就跑到报名处排号去了,这帮家伙干脆在那里打上地铺,占据好了位置。

两个棚户区的流民本来就矛盾重重,所以为了争夺位置,双方还纠集人再这里大打出手,一个晚上伤了数十人。

几天后,两个棚户区的数千流民都如愿的报上了名,临清守备区将海外营的官兵都动员了起来,做为这些流民的训练教官。

临清砖城内的几处空置的粮仓都住满了人,城内的空地都成了他们的训练场。每天这里到处都传来海外营那些兵痞的喝骂声。

虽然初期集训仅有十天的时间,可数千流民依然被他们折磨得欲仙欲%死,全都掉了一层皮。但参加集训的流民却没有人退出,因为每天三顿饱饭对他们来说,有着莫大的吸引力,所以这些流民的集训生涯,可以说是痛并快乐着。

(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劳服支队

临清守备区对两个棚户区的流民进行紧张集训的同时,赵二噶他们第一批培训的流民也陆续归队。

这些带着粮食和腊肉回家休假的流民,这次回来精神都极为饱满,早就没有了当初刚来那时候视死如归的悲壮情绪。

秦二狗接过了数百新训流民的管理工作,骑兵营的教导员郝云负责这些新训流民的政治思想工作。

首先对这些新训流民打散按照远东公司的小队、中队和大队的编制重新整编,再流民中选择一些积极分子担任班长和小队长,从中挑选一批人才进行培养,让他们成为远东后备的基层干部。

第二阶段的训练强度低了不少,但是每天早操依然是不变的越野训练,白天进行半天的队列体能训练,下午会安排他们进行适当的劳动,比如打扫临清州城内的卫生、疏通城内的排水渠、帮助守备区整理粮仓等等。

而政治思想工作却比以往要多了不少,并且加入了一些诸如诉苦大会等活动,新训流民的思想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对远东公司的归属感也越发的强烈。

远东入主中原,如何争取大明各地广大底层老百姓的支持,也是公司开展基层工作的基础。如何开展群众工作,也是公司首先面对的一个课题。

这个时代的特征,是依靠儒家思想的三纲五常和森严的等级制度及其伦理,严格地控制了社会成员的活力及积极性,整个社会责任及权利掌握在朱家王朝和少数士绅集团的手里。

虽然延续了千百年的****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巩固了国家统一,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有利于民族融合,使中国产生了高于同一时期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明清以后,封建制度早就病入膏盲,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禁锢了人们的头脑,造成了生产力的停滞。

而此时的西方世界,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从精神层面上开始变革,人文精神兴起和发展,人们逐渐摆脱封建****和宗教愚昧的束缚。

英法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从制度上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工业革命迅速扩展,欧美国家确立大机器生产方式,相继实现工业化。

而中原王朝还陶醉于自己所谓的十全武功,认为****地大物博,无奇不有,视洋人为西夷,而野蛮人造的这些东西无非是“奇技淫巧”,雕虫小技。

西方科技文明的大爆发时代来临了,他们乘着华夏王朝闭关锁国,孤芳自赏的机会壮大了自己。而明朝、满清此刻却在极尽其能地研究八股文。自然科学在历代都不被统治阶级所看重,被当作花样子的摆设。

远东公司入主中原,当然不想复制另一个满清。而是希望彻底打碎这个延续了千百年的封建制度。这样一来,远东公司的政策就会损害这个时代大明精英,也就是士绅集团的根本利益。

如今的大明王朝,各项制度早已经沦为个人赚钱的工具,为官僚豪商集团提供了满足私欲地条件,士绅集团会毫无羞耻地做出世界上最卑鄙无耻的事情而毫不羞赧,当人的精神世界沦落到这个境界的时候,社会就没有希望了,民族也就集体堕落了。

各地大大小小的官员们和当地的士绅地主为了一己之私总会互相勾结,费尽心思建立一个铁桶般地关系网,这些关系网遍布整个大明,使得他们可以为所欲为。

*地官商集团为了自己利益成为国家蛀虫,他们一旦形成力量就难以根除,关系盘根错节,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远东公司对这个时代的大明精英已经不抱什么幻想,只能另起炉灶,培养自己的一套人马,强化基层管理,把地方基层牢牢的管理抓在手中。

当然,这是一个极其艰巨的工作,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努力才能最终实现。首先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如何争取大明底层百姓的支持。

随着一批批流民结束了短期集训,并被打散了重新整编,组建了临清劳动服务公司支队。临清守备区也打开了开展地方工作的突破口。

数千棚户区的流民都与远东公司签署了劳动合同,成为远东公司的一员。当然,他们现在还只是临时工,需要一年的时间进行考察才能转正,成为远东公司的正式员工。

整训完毕的劳服支队,第一次出现在临清州城的时候,也让当地的老百姓目瞪口呆。

他们清晨时分打开门,就看到城内到处都是穿着统一制服,戴着竹编帽子,外罩黄色马甲的人正在城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