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远东1628-第5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伙可就要造反了。”

李明听了石明峰的话,笑着道:“没办法,长江舰队劫掠江南计划出了一些纰漏,我必须赶过去处理一下,大家恐怕都等不及了吧。”

林华握住李明的手笑着道:“这帮家伙天天看着北京城,心里都急坏了,天天就想着早点能带着部队杀进北京城。”

旁边的宋涛喊道:“别说你们了,就连老子都急啊,我还想进城和崇祯谈谈人生呢。”

大家听了宋涛的话,都被逗得哈哈大笑。

李明和大家寒暄了一番,就一起来到了北京城外的一处高地,拿着望远镜观察着远处北京城的城防情况。

北京历来被风水学家称为“山环水抱必有气”的理想都城。在地理格局上,“东临辽碣,西依太行,北连朔漠,背扼军都,南控中原。”利于发展和控制的战略。

1368年8月明将徐达率兵攻下大都。明兵为便于军事防守,遂将北城南缩5里,另筑新城墙,由此奠定了明代北京城的北界。

明成祖永乐元年改北平为北京。永乐十九年正式定都北京。明代的北京城也就是元大都城的改建,北墙南缩5里,南墙向南展出2里,成为东西向的长方形。重建了宫城和皇城。北京城的基本轮廓为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

北京城防体系由城墙,包括箭楼、角楼、敌台等附属建筑、护城河和驻守部队组成。“宫城居中,四方层层拱卫,主座朝南,中轴突出,两翼均衡对称”。这是明北京城在规划布局上的最大特色。

李明放下望远镜,转身对身后的众人说道:“大明在北京城墙上投入的兵马可不少啊,呵呵……不知道我们开一炮过去,城墙上还能剩下几个人。”

“哈哈……哈哈……”

大家听了他的话,全都笑了起来。

旁边的宋涛也笑着说道:“何必浪费炮弹,让空艇部队低空飞一圈,估计城头就没人了。”

“这几天,城内倒是有人出城与我们见了面,希望率部投诚,并打开城门让我们远东军进城。”

李明听了参谋长林华的话,回过头笑了下道:“还有这事,你怎么回复他们的。”

林华笑着道:“我虽然没有马上答应他,但也对他好好的安抚鼓励了一番,并让城内的情报人员与他们进行了联系。”(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北京,北京(二)

李明听了林华的话,笑了下道:“既然这样,老林你尽快与城内的情报站取得联系。毕竟这是在大明,能不流血就不流血。要不我们进攻前的火力准备,瞬间就能灭掉数百上千的京城守军。”

他说到这里,突然想起了什么,转身冲林华说道:“老林,你知道不知道城内和你联系的人是大明的哪位老爷。”

林华笑了下,然后说道:“从城内来的那个人,是守卫北京德胜门的一个明军把总。他说他是奉了大明兵部尚书张缙彦的命令,与我们接洽的。”

还没等李明说话呢,旁边的宋涛就哈哈大笑道:“哈哈……我知道这个人,据说当年李自成进攻北京的时候,就是这个家伙打开的正阳门引贼寇入宫。但他发现李自成不准备给他封官,还想找个由头杀掉他,所以他就逃回了老家。后来他也不知道怎么在南京联系上了南明的福王,谎称在家乡聚集义兵,就被福王受封总督河北、山西、河南军务。

多铎率清军平定河南、江南,张缙彦逃匿于六安州商麻山中。顺治三年,走投无路的张缙彦又向洪承畴投降,清朝顺治九年后,张缙彦历任山东右布政使、浙江左布政使。顺治十七年六月,因“文字狱”被捕下狱,十一月被没收家产,流徙宁古塔。最后他再也没有回到中原,死在了宁古塔那块蛮荒之地。”

大家听了他的话,全都满脸的感慨。大明这帮士大夫啊,要说有气节的倒是有,可像张缙彦这种货色却更多。

所谓“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保君王”,东林本色也。东林党把“袖手谈心性”贯彻到底,一点杂质都不掺的,但轮到用下一句的时候,就不那么贴切了。

李自成进入北京以后,大批东林党的官员争着抢着想做大顺的官。后来满清得了天下,又有更多的士人官僚投身于满清的怀抱,心甘情愿的做起来奴才。

李明摇了摇头,苦笑着说道:“不管怎么说,他们在这个时候向我们投诚,并愿意打开北京的城门引大军入城,免了北京城的刀兵之灾,还是有功之臣吗。自古就有“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这句话,每个人有选择开辟新生活的权力。所以我们进城后,要对拥护我们的大明朝臣以礼相待。”

宋涛听了嘿嘿一笑道:“哥们,等我们远东军进了城,我估计城内的那帮那帮东林君子,还指不定怎么不要脸呢。”

李明用手指了指宋涛,笑骂道:“这话只能在这里说,进了城可不能再提了,也不能给人家脸色看。毕竟人家不但打开了北京城,还拥护我们远东的领导,我们可不能像李自成那样,有人帮他打开了城门,可他进城以后却卸磨杀驴,这还怎么取信于人。”

林华笑了下道:“那我现在就去和城内的情报站取得联系,确定部队总攻的时间。司令员,你还有什么指示吗?”

李明摆了摆手道:“只是进攻这座纸糊的北京城而已,还用得着费那么多心思吗?老林,这次作战你就辛苦点,全权负责吧,我就不参与了。”

赵连河骑在战马上,率领着全排的官兵在北京城的郊区巡逻。因为西北野战军又新组建了两个新建骑兵师,从他所在的骑兵五师抽调了很多士官干部骨干,因为他平时表现优异,而且在排里比较资深,所以被提拔为排军士长。

中原战役发起以后,他所在的骑兵五师突破了大明边墙,横扫了宣府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路杀到了北京城下,迅速扫清了北京城的外围,并一直驻扎至今。

来到北京城下以后,赵连河所在的排都在城外驻扎,官兵们天天都要呆在帐篷里,随时等待命令,非常的无聊。

好在他们排每三天都要执行一次巡逻任务,巡逻期间基本没有什么情况,战士们权当在北京城外散心了。

“军士长,等我们破了北京城,是不是天天都能骑着马在城里巡逻了。嘿嘿……想想都觉得威风八面啊,唉……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进攻。”

说话的人叫王六,是刚刚入伍不久的新兵。属于自来熟的性子,而且还是话唠。不管遇到谁,也不管人家愿不愿意听,他都像个唐僧似的没完没了的墨迹。

队列里的一帮战士,都曾受过王六的荼毒,所以大家纷纷拿话挤兑他。

“小六,在城内巡逻那是老兵的差事,你个新兵蛋子没机会,别想美事了……”

“你小子那点小心思,谁不知道啊,是想当着北京城里小娘子的面前显摆吧……”

“六子,你毛长齐了吗,不会还是个雏吧,哈哈……过几天,叔领你去见识见识……”

王六被一帮兵痞挤兑得满脸通红,他急忙辩解道:“你们尽是胡说八道,我根本就没往那面想……”

可是他不辩解还好,越是争辩大家的哄笑声就越大,弄得王六委屈的都快哭了。

赵连河也被大伙逗笑了,他转过头笑骂道:“好了……都别欺负小六了,你看你们都快把这小子弄哭了,哈哈……小六,别哭啊,他们逗你呢……”

“军士长……前面有情况……”

突然,队伍最前面的几个骑兵转身朝赵连河大喊了起来,赵连河目光一凝,连忙一打马,率领着全排战士加快速度,向前方冲了过去。

几十匹战马全速奔行起来,那气势也是非常的吓人。他们在乡间小道上跑了一会儿,就在一处树林外追上了一帮大明的老百姓。

这些人有老有少,好像都是一个家族的亲属。其中还有几个面貌较好的妇人和几个几岁大的孩子。

他们看着围在他们周围的几十个凶悍骑兵,都被吓得脸色苍白,浑身颤抖,不由自主的跪倒在地拼命的磕头。

几个孩子也被吓得大声的哭嚎了起来,妇人们连忙用手死死的按着孩子的嘴,孩子的脸都被捏的扭曲变形了。

(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北京,北京

为首的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一边磕头一边喊道:“将爷……将爷……饶了我们吧……”

一个远东军的士官突然大吼一声道:“都他娘的闭嘴……”

这一嗓子确是好使,瞬间一点声音都没了。

一帮老百姓目光绝望的看着周围的一帮骑兵,一个个的腿都软了。他们心里知道,今天这一大家子人,怕是要遭受一番残忍的劫难了。

这个时代不论是官军还是贼寇,谁也别笑话谁。大明各地逃难的老百姓,若是遇到他们,那非得被他们祸害得家破人亡不可。

而且这几十个大明百姓,一看就是家道殷实的人家,几个青壮男子都背着褡裢,里面鼓鼓囊囊的,一看就知道装的都是金银细软。

尤其是那几个面目姣好的妇人,以及几个半大的女孩子,她们在官军和贼寇的眼里,甚至比金银的诱惑更大,一旦落到他们的手里,必然会被他们活活的糟蹋死。

赵连河看着被几个妇人捂着嘴的孩子,一个个憋的满脸通红,都透不过气来了。孩子无邪的眼神里,也满是恐惧,哗哗的流着眼泪,那副小样让人看着都心酸。

他伸手指着几个妇人,大声数落道:“你们几个怎么当娘的,孩子都快让你们捂死了,都特么把手撒开……”

赵连河看到几个妇人纷纷松开了手,又转头看向了那个为首的老者。

“你们是什么人,不知道这里是军事禁区吗,没事不在家呆着,出来乱跑个什么啊。”

为首的那个老者听了赵连河的训斥,再一次“咣咣”的把头磕了下来,满脸惊惧的说道:“军爷啊,小的在京城外面经营一家铺子,这几天大军云集,我就想带着一家老小赶回山东老家,省得过些日子再妨碍了大军行事啊。”

赵连河一听被气乐了,笑骂道:“你特么傻啊,如今山东乱着呢,遍地都是大明的溃军和四处流窜的流贼,就你们这些人,又是银子,又是娘们的,还想回山东,若是遇到了他们,不得被他们祸害死。”

那个老者听了赵连河的话,尤其是听到对方说到银子和娘们的时候,脸色当时就白了。

几个背着褡裢的青壮男子都下意识的把肩头的褡裢往身后藏了藏,几个妇人更是吓得花容失色,绝望的瘫倒在地上。

“军爷,只要您放过我一家老小,我们愿把所有的金银送与军爷,只求军爷能放我们一条生路,求军爷开恩啊……”那个老者一狠心,再次不断的磕头喊道。

“求军爷开恩啊……”

“求军爷开恩啊……”

其他人也都咣咣的磕头,一起大声的哭嚎了起来。就连几个孩子也学着大人的样子,咣咣的往地上磕头,那场景要多惨就有多惨。

赵连河看到如此的场景,心里也是苦笑不已,他就是边军出身。以前他遇到这样的一家子人,也少不得要祸害一番。

遇到心性好的,抢了银子糟蹋了女人,兴许还能留下他们一条性命。若是遇到残暴的,这一家子都得暴尸荒野。

“都别磕头了,谁说我要抢你们了。都起来……都起来……”

旁边的战士也都大声的呼喝了起来,吓得这帮人纷纷站了起来。

“你们住的地方不远吧,我们把你们送回去,别特么愣着了,赶快带路啊……”

为首的那个老者听了赵连河的话有些懵逼,他没听明白对方是什么意思。只能被驱赶着向着他们在京郊的住处走去。

这帮人一路上提心吊胆的来到不远的一片镇子,虽然极不情愿,但是架不住这帮骑马的军兵太凶悍了,他们生怕触怒了他们惹来杀身之祸。

终于,赵连河带着这帮老百姓来到了镇子里的一座宅院,赵连河把他们赶进了院子,然后叫住了那名老者。

“没事别特么四处乱跑,若是遇到了溃军和流贼,你们死了也就死了,别连累了孩子。现在这里有我们远东军驻守,各地的溃军和流贼躲还躲不及呢,哪敢往这里来啊。记住老子的话,好好的呆在家里,若是再看到你们四处乱跑,老子宰了你。”

赵连河说完狠狠的瞪了那名老者一眼,然后一挥手,带着一帮远东骑兵骑马狂奔而去。

那名老者站在宅院的门口,脸上满是糊里糊涂的神色,心里早就掀起了惊涛骇浪。

他看着一帮远东军骑兵的背影,不由得后怕不已,不管怎么说,今天他们这一家子算是逃过了这一劫。

“爹,这些人什么来路……”

老者看了眼从院子里出来的几个儿子,摇了摇头道:“我也猜不着,这天下间什么时候有过这样的兵了,不祸害我们不说,还护送我们回到了家,就算是当年戚爷爷的浙兵,也做不来这样的事情吧。”

“爹……那我们还回山东老家吗?”

听了儿子的话,老者苦笑道:“军爷说得对啊,现在兵荒马乱的,我们一家老的老小的小,连个护院家丁都没有,就这么着还想平平安安赶回老家。是我心急了,今天幸亏遇到了这些军爷,要么真的就把我们这一大家子给害了。”

他说完转身进了院子,边走边兴奋的说道:“我们就住在这里不走了。老大,你去伙房安排一桌酒席,今天你们哥几个陪我喝一杯,我们好好的压压惊……”

赵连河率领着全排战士继续巡逻,一路上队列里的老兵,又开始拿小六子开涮。

“六子,刚才我怎么看你的眼神,总是往那几个娘们的屁股瞟啊……”

“可不是吗,我也看到了,我还发现这小子的裤裆鼓起来了,哈哈……”

“小六,等打完了这一仗,叔一定领你去北京城最好的胡同,找个水灵灵的妹子帮你开档。”

一帮不着调的兵痞把王六挤兑得那个狠啊,这小子现在也学精了,干脆不去理会那帮老家伙,但他年龄毕竟还小,哪受得了这些。

最后还是赵连河替他解围道:“都别特么扯淡了,马上就回营区了。大伙都精神着点儿,别被那帮混蛋宪兵挑出毛病……”(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北京,北京(四)

赵连河率领着全排的官兵回到营区,安置好马匹就回到了营房。;: 。他刚躺在铺位上,一名战士就冲进了帐篷。

“军士长,排长让你马上去营部……”

赵连河听了马上从铺位上爬了起来,戴上了帽子跑出了帐篷。此时营区很多排以上干部和军士长都向各自的营部跑去。

营区的气氛非常的紧张,但是官兵的情绪却非常的兴奋。大家都知道大战即将来临了,这些天他们在营区都憋坏了,就想着总攻那一天的到来。

晚上的时候,赵连河和大批排以上干部和军士长从营部走了出来。大家脸上都是掩饰不住的‘激’动,终于要打仗了。

营长刚才传达了上级下达的作战命令,对大明京城的总攻时间定位明天凌晨四时。而且最让全营官兵无比振奋的是,他们将作为远东军主力突击部队,第一个进入北京。

这对于一支部队来说,绝对是一个莫大的荣誉。赵连河曾经出身与大明官军,听到这个消息更是心‘潮’澎湃。

以前在明军的时候,每月都领不到足饷不说,一年十二个月能领导七八个月的粮饷就算不错了。家里的老婆孩子都是饥一顿饱一顿的,那日子就别提多苦‘逼’了。

这一切的原因,主要就是大明的文官明目张胆的贪污军饷,俗称“漂没”。在这个时代,驻扎在边境的明军,所有的军饷和粮草,都是由所在地的上级粮草官负责押送。。

押送粮草的过程中,一般由上级的文官派人押送军饷和粮草,甚至于护甲和兵刃都由文官派人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