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枭臣-第1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有人都会认为我们拿本该属于东阳编练乡勇的粮饷来赈济这边的灾民。”

“既然无法兼顾,赈济灾民之事也是必行,”林梦得考虑过得失,还是坚决的支持林缚在西沙岛赈济灾民,“旁人不知长山岛事,所谓流民都非生来流散之民,若是这两三万流民能在西沙岛生根,他日若是生变,便是长山岛之大助。曹爷与我商议,不能单纯的只是赈济流民,养望之余,还有其他事情可做……”林梦得说到这里,稍稍停顿了一下,边思虑边说道,“如今胡家投效于你,我看是最好不过。胡家是崇州当地人,用胡家不会给怀疑,再则胡家也值得信任。我们可以借赈济之便利,助胡家迁到西沙岛扎根。如此一来,就算此间事毕,也能借助胡家保证你对西沙岛的长远影响力。”

林缚点点头,说道:“确实可行,先将这两天事情应付过去,我找胡致庸兄弟商议。”

林缚当夜就将按察使司公函抄送去崇州县,知县陈坤依旧没有露面,户房书办李书义硬着头皮再次坐船来到西沙岛。

“林大人,耿师爷回去给陈大人狠狠的教训了一通,”李书义脸笑心哭的将县里公文交给林缚,“崇州这趟受灾非止一处,陈知县,肖主簿,耿县尉等人都分赴他处,要我过来听从林大人的吩咐。”

既然按察使司公函里提到“筹粮先济灾事”,而崇州县受灾又不止西沙一处,县里就决定将西沙赈济之事完全推到林缚的头上,李书义甚至连个衙差都没有带,就带了两个家人上岛来协助林缚赈济灾事。

夜里又下了暴雨,风袭浪涌,林缚选了东北滩地势稍高的坡地做救灾营地,营地东侧有大片的灌木丛能阻滞风浪,大体上还算安全。只是还没有搭建出足够多的窝棚来,除了伤病优先照顾外,大部分灾民都只能站在大雨里过夜。

林缚初时穿着雨蓑,很快就给雨水浇透,便将雨蓑脱去,穿着湿透的官袍在大雨里视察灾情。有几处圩堤给暴雨浇灌大面积垮塌,泥沙给湍急的江堤带走,仿佛一夜之前就有大片的土地从眼前消失。不过这些危险区域事先都有警觉,将安置在那里的人及时撤了出来,没有造成什么人员伤亡。

赈济容易,安置却难,林缚估计着地方府县与郡府司最终就算拿出安置流民的条陈,政策,还会有许多流民留在西沙岛;千百年来,农民对土地的渴望与深藏的热情是难以想象的。

林缚任豪雨浇湿衣裳,久久凝望给暴雨,浪涛冲塌的缺口,从他站的地方望过去,那缺口只是一团更深的黑影:沙质地形不稳定,夏季风暴,土地贫瘠都是西沙岛无法摆脱的恶劣自然环境,但并非没有克服的途径,只是地方官府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罢了。

远处的江里,一艘巨舶随波起伏,救灾营地这边还有几盏风灯在大雨未熄,远远的看过去就像是微弱的萤火。

秦子檀站在船舱,也不顾飘进船舱来的雨滴,看着远处岸上救灾营地的萤火似的风灯,懊恼得直跺脚,没想到还是来晚了一步。

秦子檀知道西沙岛重灾,没有耽搁就从湖州抽身赶来,与从维扬赶来的杜荣在湖阳县段的扬子江里汇合。

无论是唆使西沙岛灾民叛乱,还是以庆丰行攘助崇州县衙门的名义赈灾往西沙岛里渗透奢家跟东海寇势力,都有大作为。

秦子檀刚刚跟部署在崇州的眼线联系上,知道西沙岛风灾跟海潮回灌,流民溺毙近一半人,崇州县里的态度也已经明了,地方上受灾也严重,根本无暇顾及这些遭灾的流民。

无论是大灾还是大疫,能存活下来多为身体强壮的中青年,这次大灾可以说是替奢家在临近江宁的腹心之地天然的淘汰出一支精兵底子。由于地方对流民的敌视跟排斥以及地方官府的不作为,这些没有其他活路的遭灾流民本可以给奢家轻易怂恿或拉拢,谁能想到林缚竟然又先走了一步!

不顾船在风浪里颠簸,杜荣也神色阴沉的盯着岛上,林缚此时已经是扎在他们心头的一根刺了。

卷四江东乱第七章先手布局

雨过天晴,天际澄澈如洗,林缚穿着青衫官袍,站在临江的坡地上,眺望北岸的紫琅山;这几日来为救灾事,他脸颊都瘦陷下去,比离开河口硬是瘦了一圈。

紫琅山原名狼山,前朝州牧杨钧觉得狼山之名不雅,改狼山为琅山,又因山上岩石多紫色,县人习惯称紫琅山。

胡致庸见林缚远眺紫琅山,与他解释道:“我少年时,紫琅山还是江中岛,前朝僧人鉴心渡海遇风浪,曾避险山中居留数月,教习海陵籍弟子十余人,这些弟子就在岛上山巅修筑寺庙,名广教寺。广教寺香火延续已有三百余年,只因寺庙困在江中,舟揖往来不方便,受江滨渔民的香火较多。近年来,紫琅山北麓积泥沙与陆地相接,广教寺香火倒有渐盛的势头,这两年又大兴土木,从山下到山上造了许多庙宇殿阁……”

林缚回头看了一眼,救灾营地里就有几名广教寺僧人的忙碌身影。

他只有协助地方赈济西沙岛灾民的名义,自然无法阻止其他人也到岛上来参与救灾,何况广教寺在地方上颇为名望,林缚只能让吴齐派暗哨暗中盯住这些僧人。

“我登山进过香,寺里有僧兵,探不清具体数量,人数不会太少,说是防海寇。只是紫琅山与军山水寨紧挨着,有养僧兵的必要?”傅青河轻声说道,他们对崇州的高度关注,自然也早就看出紫琅山上的异常。

台风过境时,他人在平江府,听到西沙岛流民遭遇大灾之后,他首先想到的也是防止奢家利用此事。一时联系不到林缚,他就将其他事先撇到一边,带着人直接赶到西沙岛来,没想到林缚动作更快,在西沙岛救灾已经有两天了。

“又养僧兵,又兴土木,仅靠那里渔民信众供给的香火,怕是真要寺里的和尚勒紧裤腰带积蓄三百年才够。”林缚嘴角挂着浅笑说道。

西沙岛滞留流民受灾惨重,奢家应该是最能看到其中机会的,这几日来,林缚却没有看到奢家的人露面。也许奢家的人看到自己捷足先登,只能藏在暗中伺探了。

很容易将广教寺的可疑之处跟奢家联系在一起,只是还缺乏足够的证据。若真是如此,奢家还真是好算计,他日东海寇大举侵入扬子江,以紫琅山为中转,要比远在四五百里之外的嵊泗岛便利得多。

“这十里方圆的江面局势当真不是一般的复杂……”傅青河微微一叹。

广教寺的形迹可疑且不去说。

紫琅山实乃江中五座相邻小山,除主峰紫琅山高三十五丈,北麓与陆地相接外,其他四座小山皆在江中,高度从十五六丈到二十二三丈不等。

相比中原腹地的名山大川,紫琅五山实在不足一提,但是在望眼都是低平淤积平原的海陵府,紫琅山的地形就显得十分的险要,《地理志》称其控扼江海门户,比西沙岛重要得多。

在紫琅山南面江中,军山岛周围不过三里,最高二十一丈,前朝就在此设水军,遂名军山岛。宁海镇在其间设军山水寨,驻水营官兵六百余众,杂役兵四百余人,各类战船四十余艘,峙守海陵府门户。

军山水寨都监,副都监与驻守武将不是旁人,都监萧百鸣,水师第五营指挥陈千虎皆是宁海镇副将,宁海镇水师六营统领,骑都尉萧涛远的心腹,崇州童子劫案这两人都有参与;副都监萧长泽更是萧涛远长子。

萧涛远什么居心,当真是一目了然。使长子与心腹亲信率精锐监视崇州,有什么风吹草动,萧涛远还可以从平江府撤到军山岛后再从容出海。

再说给萧涛远从容布置了大半年,军山水寨六百多官兵以及四百多杂役兵也应该都是萧涛远能掌握的精锐。

这方圆十里的局势不仅仅是复杂,简直可以说得上异常险恶。

胡致庸这才明白这柄利剑原来都始终悬在胡家人的头上。

“西沙岛风灾也真是不幸而幸啊。”林缚轻声说道。

傅青河知道林缚的意思,西沙岛风灾对流民来说当真是大不幸。几日来,他们在岛上掩埋溺毙尸体八千六百余具,失踪人数更是高达一万两千四百余人,如此的大灾,大越朝立朝以来还没有发生过几桩。

换在他日,这样的大灾朝廷要派特使抚慰,只是这次死的都是流民,地方上也装聋作哑,不想承担责任。林缚使人随崇州县书办李书义将灾亡情况跟知县陈坤禀明,陈坤听到这么多伤亡人数之后,吹胡子瞪眼只摇头否定:“大风过境,非西沙岛一处受灾,鹤城全镇房屋瓦片都给揭去,海潮回灌,崇州各处海塘坍陷口子累积下来有三十余里。如此大灾,崇州一县溺毙,失踪人数才六百余人。以此计算,西沙岛溺毙加失踪人数二三百人就顶天了……”

林缚鼻子都气歪了,就是地方的漠视与不负责任,才使根本没有防海潮,防台风经验的流民承受了这么大的损失,此为天灾,更为人祸,他恨不得带着武卫将崇州知县陈坤从县城里揪到西沙岛来。

想想便作罢。真实的灾情,林缚也只能在给顾悟尘的私信中详细描述,照顾悟尘的意思,也是要他与地方和谐相处;在正式公函中,西沙岛灾情都只能以崇州县上报为准。

超过两万人溺毙与失踪的重灾,最终给粉饰成伤亡两百余众,又怎么不是遭灾流民的大不幸?

林缚他们本没有介入西沙岛的机会,此次风灾及海潮回灌,地方推诿责任,林缚途经于此,承担起救灾的责任,自然也将西沙岛的大小事权都揽在自己的手里,对他们来说不能不说是幸事。

当然,救灾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林缚感觉到身上的担子很重,将宽大的官袍袖子往上捋了捋,跟傅青河,胡致庸说道:“我将李书义拽去平江府筹粮,此间就全靠你们了,许多事情我们回去还要再仔细商议一下……”

胡致庸,胡致诚兄弟已知长山岛的实情,对他们来说,踏上林缚这艘贼船是胡家唯一的选择。

再说林缚一开始也只是没什么权势的举子,要保全近三十名崇州童子,不得不采取一些非常手段。

在胡致庸,胡致诚兄弟看来,林缚本可以丢手不管,进京参加会试搏取更高的功名,不用承担这么大的风险,以他的能力跟才学,在仕途上的前程将不可限量;他们反而觉得是这件事牵累了林缚。

担心萧涛远紧盯着崇州;林缚在江中恰巧将胡致诚,胡乔逸叔侄及胡家雇工救下,趁势与胡家的关系亲近起来,不会让萧涛远怀疑什么,但是其他崇州童子的家人,林缚还不能接触。

胡致庸邀请县里一些开明士绅到岛上来慰问灾民,捐赠物资,陈恩泽的父亲陈雷也在其中,总是担心知悉秘事的人数太多会给萧涛远觉察出破绽,林缚也是狠心让陈恩泽忍痛避开。

西沙岛最缺的是粮食,海陵府及平江府都受灾严重,粮价飞涨,之前一斤糙粮三枚铜子,此时都跟精米同价了。

同时江东郡夏漕已经启运,孙敬轩,孙敬堂兄弟都随船押运漕粮去了燕京,孙敬堂之子孙文炳帮忙从江宁运了四千石粮食过来应急,但也只够西沙岛十天消耗。

西沙岛每天光米粮供应就要两百两银子,西沙岛能够治理好,防浪,防风林是关键,林缚坚决制止砍伐西沙岛好不容易长起来的几片林子,连柴碳都要从岛外运来,加上其他物资供应,林缚要在岛上一天投入四百两银子。

林缚倒不是心疼银子,关键是他手里的银子绝大多数是不能光明正大的花出去,他还是要亲自去平江府筹粮济灾才是正途。

怕崇州县书办李书义在岛上给他生事,林缚将李书义一起拉去平江府。临行前,他将傅青河,林梦得,胡致庸,胡致诚,周普等人集结起来商议诸事的安排。

“仅为救灾,岛上一日四万斤粮食足够,要是将安置诸事考虑上,一天六万斤粮食都未必够用。”林梦得最长算计,用多少工耗多少粮,在他心里有本明账。

“没有什么油水,没有什么荤食,干重体力活的人最熬不住饿,”周普说道,“那些个给组织起来抬尸埋尸的精壮汉子,好些人一顿早餐都能吃十几只馒头。胡当家邀来的县绅看过来,差点吓闪了舌头。要说安置的话,一人一天三斤食粮都是保守了。这些汉子解散后,一天十几拨人来打探消息,问有没有活可干,就是图我们能管饱肚子,都饿怕了。”

救灾之初,最急紧的事情除了在观音滩设置十座救灾营地安置两万六千余灾民之外,就是要及时掩埋尸体防止疫情滋生。从灾民里组织了两千余精壮汉子,林缚让周普亲自负责此事,就地取材在岛上择地建了十二座简陋的墓园安葬灾中溺亡之人。

这活又脏又累,还颇有忌讳,林缚给他们的待遇就是敞开肚子吃,荤腥很少,江里水浑且急,下江捕鱼都没有大收获,但是馒头,白米饭管饱。

这些灾民,绝大多数是无地的佃农,即使在背井离乡之前,也没有过白米饭管饱的幸福生活;流离失所大半年,草茎,树皮等物都拿来充饥,看到白米饭都眼露凶光似狼如虎。这几日脏活累活,绝没有偷懒之人,倒是有不少人将馒头,包子深藏衣兜,裤裆里带给家人的,这些事林缚自然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林缚知道灾民苦,但是他也不可能让所有灾民吃饭管饱。

普通灾民都是施野菜粥,一天两顿,每天以半斤米定量,饥多饱少,维持不饿死罢了;组织起来干杂役活的吃糙米饭,以一斤半米到两斤米为定量,偶有荤腥;干最脏最累活的,自然才有馒头,米饭管饱的待遇。

尸体掩埋结束后,为防止崇州县里看了有意见,林缚就将临时组织起来的两千名精壮汉子都就地解散归入十座救灾营里。

事实上,能在大灾中存活下来的,除了机运之外,身体素质也十分的重要。海潮灌来,大浪扑袭,即使能及时抓住飘浮物,也要坚持到海潮退去才能活下来。全岛两万六千余灾民,精壮汉子跟壮实的青年妇女到占了大半,老人,儿童跟体弱多病的人溺亡,失踪尤其的惨烈。

实在难以想象,要这些灾民给奢家控制,情况会严重到何等的地步!

林缚知道周普心里有话没有说完,他是想说这些灾民都饿怕了,为了能吃饱饭,还有什么事情差使不动的?

事情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现在除非扯旗造反,不然就不能大规模的将这些灾民严密的组织起来。

崇州县地方上不会同意,就连顾悟尘也不会同意。

林缚与崇州县户书办李书义约定,此行去平江府筹粮,他要从灾民中挑两百名人手随行,免得去平江府人手不够用。这个是相对安全又不容易给置疑的数字,李书义还拖了一天请示过崇州知县陈坤后再给林缚答复。

人与人是有区别的,拿林景中与林梦得打比方,林景中再经历几年,也许办事的能力不会比林梦得差,但是林梦得的影响力却是林景中一时赶不上的。

在洪泽浦大乱之前,林景中能力虽强,又有上进的锐志,但是他回上林里几乎拉不出什么人手来;林梦得虽然林族旁支子弟,却能一呼百应,替林缚拉百十人出来不成问题——这便是影响力,声望的差异。

林缚此时要从灾民中挑选两百人一起去平江府筹粮,“林梦得”式的人手要挑一部分走,“林景中”式的人手也要挑一部分走。这么安排,不仅能使剩下来的灾民更加稳定,将来能将这两百人笼络住,才能最大限度的将这次救灾的影响力长远保持下去。

西沙岛流民本来就没有户籍资料,大灾之后更是混乱不堪,设置救灾营时,也只是粗浅的以地籍划分,真正要将两万多人的资料掌握透,却不是一天两天能做到的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