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枭臣-第3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叫歇闹事”其实就是后世的“罢工”。

虽说当世还处于农耕社会,但江浙之间已经出现当世罕有的城市群。

江宁的城坊户高达十六万户,维扬的城坊户高达八万余户,平江,杭州两城的城坊户都高达四万余户,海虞县城的城坊户也高达万余。

如此庞大的城坊户数量,一方面是江浙地处富庶,有田地,雇人耕作人家,都习惯住到城里享受;另一方面就是江浙手工业,商品经济发达,大量的城坊户不用下地劳作,就能从事织染等业为生。

陈华文说平江府有半数城坊户依赖织染为生,并没有夸张的地方。

大宗商品贸易受挫,而米价持续上涨,手工业从事者受挫最重,大多数人维持生计都难。

农户吃不了饭,没有活路,会举旗造反。这些城坊户断了生计,难道就会坐以待毙?

“海东的丝价是高,要比江东高出数倍,但海东能承受的量很有限,差不多三四千担就饱和了,”林缚跟陈华文说道,“平江府每年大约能出多少生丝?两万担还是三万担?”

“每年产丝约两万八千担左右。”陈华文说道。

平江府绸业会馆,陈家居首,平江府的生丝产量,对外人是个谜,陈华文心里是清楚的,平江绸业这两年如此惨淡,这个数字也没有必要瞒过林缚。

“跟我料想的差不多,”林缚说道,“海陵府加上淮安府的量,都不足平江府五分之一,平江府的生丝产量是太高了!我可以每年从海虞吃进两千担生丝,这差不多是我能力所限,我毕竟要保证海陵,淮安两府不出乱子……”

陈华文也不敢贪图太多,淮东能帮着消化两千担生丝,差不多就能解决陈家的问题,这时候都是各扫门前雪,能解决陈家的问题就足够了。

当然他更关心淮东开出的生丝价格,他突然又觉得难以开口,因为淮东完全可以从其他地方获得更便宜的生丝。

林缚倒是看出陈华文眼里的迟疑,说道:“生丝价格,我不会给你太高,但也不会太亏待陈家,毕竟这两年陈家帮淮东不少,”侧头问林梦得,“平江府的上熟田种桑养蚕能产三斤生丝,三石粳米,我们就照一斤丝一石米给海虞算丝价可好?”

“可以!”林梦得说道。

林缚又问陈华文,说道:“海虞能不能接受这个价?”

陈华文还没有贪心到淮东能直接允许陈家派船运丝出海,林缚给的这个价,实际已经比现在的市价高出四五成。关键是以后米价上涨是个大趋势,林缚答应以米折丝,陈家就不用担心米价上涨会使丝价暗跌的问题,这个好处更大。

“制置使如此信义,海虞感激不尽。”陈华文说道。

林缚笑了笑,说道:“投桃报李也,陈大人无需客套。”

林梦得倒是暗暗心痛,淮东完全能够从市面上获得更廉价的生丝,即将淮东收购蚕茧,自产生丝,也仅有给陈家丝价的半数。

银价即将失衡,米粮将成为衡量资源稀缺的新标准。淮东刚刚从藩楼,从虞东宫庄手里获得三十万石的米粮储备,林缚这时候就承诺每年拿二十万石米从陈家手里购入二千担生丝,叫林梦得如何不心痛!

但是权衡利弊,不能单纯的局限于金钱效益,经济崩溃的陈家跟海虞,对淮东没有半点好处!

林缚首先要陈家支撑住,将董原的触手挡在平江府之外,就要帮助陈家渡过难关并将海虞军掌握在手里,也要让包括粟品孝等非海虞系将领,都能团结到陈家周围。

若是陈家完全依赖淮东的支持才能勉强将海虞军掌握在手里,无疑等于命脉给淮东抓在手里,将会在更多方面配合淮东的行动。

陈华文,陈明辙以及陈氏的现任家主陈华章,在吴党里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陈家能够继续掌握海虞军,也是吴党势力进行权衡的结果。

以往的恩怨不消说,东阳系这时候更需要跟吴党同气连枝,来对抗宁王府一系。

“以前,得陈家及海虞诸家支持,我军才能在嵊泗站稳脚跟,”林缚说道,“如今军司能每年从海陵府多获得一些粮饷,嵊泗那边就不用再劳费海虞了,但之前的帮助,我跟军司诸员,都牢记在心……”

以往海虞等县要淮东庇护侧翼,所以每年按照实数给淮东在嵊泗诸岛上的驻军补贴钱粮。如今海虞要扩增兵员,自身钱饷也紧张,再说增兵后,自身实力加强,也就不需要淮东再帮着庇护侧翼。

陈华文这次过来,是希望取消以往对嵊泗防线的钱粮补济。不过也难开口,没想到林缚主动提出来。

即使晓得林缚是极力修复东阳系与吴党的关系,但能如此轻松,陈华文与陈明辙叔侄还是觉得林缚通情达理,要远比董原好打交道。

这两件事定下基调,接下来的事情就容易得多。

吴党要在海虞乡营的基础上,从各县乡营抽调骨干组建海虞军,包括步军,水营在内,编制扩大到两万,但兵甲装备大多维持在乡军水平,需要提高。

持续的大规模战事,使得江宁城里的军械兵甲储备严重不足,而军械工坊的生产量又有限,如今各地都在扩增兵员。宁王府及岳冷秋限制海虞军还来不及,又怎么可能从本来就紧缺的兵甲物资挤出多少给海虞军?

宁王府及岳冷秋宁可多拨些银两让海虞军去自筹。

海虞军能从哪里去筹?董原那边还缺得很。平江府也炼铁,打铁匠也不少,打造普通的枪矛箭簇不成问题,要想打造精良的刀具,铠甲,却不是随随便便谁都能胜任的。

唯有跟淮东求助。

淮东近年来获得的大胜不少,多为大创近歼性质的大捷,这种大捷最能缴获兵甲。

淮东最初的兵甲军械,几乎都是靠缴获补充。

不过认真细算起来,淮东最初暴发的一笔横财,是在济南时,从溃军手里廉价收购大量的兵甲,以致在燕南诸战之前,江东左军的兵甲装备就达到弓弩手弃长弓不用,人手一支强弩,陌刀手皆穿重甲的水平。便是江宁工坊一年仅能生产一百多套的鱼鳞甲,江东左军也有七八十套!

随着淮东军规模越来越大,兵甲装备已经不能再完全依赖于缴获,林缚很早就推动兵甲军械制作之事,如今淮东军司军械监所辖诸工坊的匠户规模已经达到四千余人。

除了铁料外,淮东还大量向海东地区收购皮料,用来制作皮甲及合甲等轻甲。

林缚本来就有计划向海东地区出售兵甲来弥补支用不足,能预料到海虞军在较长时间里会是淮东的盟军,向海虞军有节制的出售兵甲,也是计划之中的事情。

陈华文他们这次过来,列了一个清单:钢刀,钢枪,钢矛各五千把,箭支五千捆;海虞军主要保证武官装甲,仅需再补充一千套。

海虞军需要弓弩,不过弓弩制作的周期更长,淮东也缺弓弩的储备,仅提供给他们长弓及臂张弩各四百张。

淮东都以成本价再加两倍利结算,相比较市价,还要便宜许多。

海虞军要在白淖军的基础上,编一支战力可观的水营出来。战船的生产,淮东所辖的观音滩船场,以靠挖墙角的方式,已经超过江宁工部所属的龙江船场,海虞军也想从淮东购买一批战船。

林缚还要担心海虞军的水营战力加强之后,会来跟淮东争取对海东商路的控制权,自然不会帮他们发展远海战力。

林缚以鹤城需要大量出海渔船捕捞海鱼为由,只给海虞军提供三艘集云级战船,中小型战船倒是不加限制。

鹤城渔场自古以来就与明州府的外海渔场齐名。只是东海寇势力大盛以来,鹤城的捕捞业就几乎毁掉。淮东军司需要大量的肉食,养猪羊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还要消耗相当多的米粮,利用鹤城渔场以及两淮盐区的资源,发展捕捞业,是必然的选择。

相比较提供这么多的帮助,淮东对海虞军的要求,就是确保太湖西南地区的煤,铁,木料,石灰等资源能不受阻碍的通过太湖运到崇州去。

卷八淮东第七十六章密约(三)

谈到拂晓时才罢,林缚与秦承祖,林梦得,孙敬轩,李书义等人离开驿馆,出西城门往紫琅山东麓的东衙走去。

“罗献成率兵南进,很可能会直接掐到蕲春,就算两湖不乱,从两湖的粮食也过不来。粮食严重匮乏也许会到明年才会体现出来,但粮商的反应不会慢。一旦所有粮商都收口子,江东的粮价就会应声而涨,”林缚说道,“罗献成率兵南进之时,就是江东粮价飞涨之日。”

“依大人所见,粮价会涨几成?”孙敬轩问道。

“至少要涨到跟山东看齐,才能暂歇,”林缚说道,“从海东运粮补济淮东的事情,要立即做起来。我是脱不开身,谁能脱身往济州走一趟?有些事情在信里怕是说不清楚!”

“我走一趟吧!”林梦得说道,“也没有谁比我更合适了。”

林缚点点头,这时候谁都辛苦,谁都歇不下来,说道:“暂时先拿海东的米粮补济两边,再往后,还是要看形势能不能好转了!”

秦承祖摇头轻叹,说道:“我看难。河南已经打残了,陈芝虎率部南下,即使短期内能平定河南的局势,同时也迫使流民军大规模的往南转移。罗献成率兵南下,看似偶然,实则必然,而江宁对此又缺乏清醒的认识,不出大问题才怪!”

林缚默然无声,他在北线视察时,意识到罗献成可能会率兵经蕲春南下,宁王府,总督府,江宁兵部都去了函,也给顾悟尘写了私函,提醒此事,建议从江宁水营抽调部分兵力溯江西进,到鄱阳湖口戒防流民军渡江。

江宁包括顾悟尘的反应,都只是向两湖,江西郡司发函勒令地方加强防范,没有分兵协防之意,而荆湖方面更担心长乐军会攻打江夏,荆州等城,江西对此则根本没有反应。

如今江浙,江西等两地,兵力都被迫集中到南线,封堵浙闽叛军北上的口子,罗献成一旦率兵南进,到时候再手忙脚乱的调整部署,还不晓得会混乱成什么样子。

“对奢家来说,也许根本就不需要罗献成能率兵渡江进入江西,只要长乐军南进打乱江浙及江西的部署,他们就有机可趁!”林缚说道。

“长乐军南进,奢家想要利用这个机会,其注意力放在西线,兵力也必然部署在西线,”孙敬轩说道,“我们是不是可以抓住这个机会,一举将岱山,昌国拿下来?”

“怕很难,”秦承祖说道,“河南,淮泗的局势稳定不下来,我们部署在山阳,泗阳,沭阳一线的兵力就抽不出来,能用来打岱山,昌国的兵力实在有限得很。虽说能预料到奢家的重心会放在西线,但其部署东线的精锐再少,我们想到啃下来,难度太大!”

虽说江宁军议时定下淮东联合海虞军攻打岱山,昌国,牵制浙闽叛军的基调,但淮东这边并没有一举将岱山,昌国拿下的决心。

淮东如今在嵊泗防线部署的兵力以靖海第一水营,崇州步营为主,就算将崇州这边的兵力都抽出来,在嵊泗方向最多也只能集结一万五千左右的兵力。

奢家在东线的防御,以明州府为核心,水师主力集中在明州府,又在岱山,昌国诸岛建造坚固岛寨,岛城,形成完整的岛链防线。即使奢家主要是想从西线突破,其部署在东线的兵力,步军加水军,兵力也不会低于三万,淮东拿什么去啃下岱山,昌国?

秦承祖是用兵谨慎之人,自然不会支持孤注一掷的战法。

淮东拟定的作战计划,是秋后,利用水营战船的优势,将浙闽水军遏制在内线,这边逐步的蚕食奢家的外围岛礁,压缩奢家在明州府外海的岛链防线。要等时机真正成熟之后,才会花大力气去攻打岱山,昌国的主岛。

在军事上,秦承祖的意见自然要比孙敬轩重要。虽说东线有机会,但能不能抓住机会,也是要看实力的。

众人都一宵未眠,林缚,林梦得,秦承祖甚至赶回来,连家都没有回;临到东衙,天色渐明,林梦得想起一事,跟林缚说道:“我与陈氏叔侄说过,希望海虞县能将部分桑园改种米粮,不过看陈氏叔侄的意思,兴趣似乎不大,犹寄望形势能在三五年之间好转,是不是再跟他们就这事沟通一二?”

“我看不用,”秦承祖说道,“已经有过提醒,我们也算仁义已至。真要让海虞县米粮能自产自足,那我们每年往海虞县输入二十万石米粮,意义就不大了!再者,仅陈家听从我们的意见,改桑种粮,于整个江东郡的大局势并无明显益处——我看没有必要专程再就这事提醒陈家。”

林缚将手背在身后,想了片刻,说道:“既然都提醒过了,话说二遍,未必能讨喜,随他们去吧!”

林缚这么说,林梦得便也不坚持什么。

二十万石米粮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若能让陈家绑到淮东的战车上挣扎不得,那才能体现这二十万石米粮的最大用处。

“大家都先回去休息吧,”林缚说道,捏了捏发酸发胀的眉间,说道,“昨天从延清赶回来,到这会儿都没有合过眼,乏得很。粮价飞涨是大势所趋,虽非诸人所望,却也不得不说这样的形势对淮东有利。江浙等地,包括董原等人在内,他们虽然一方面坚决的堵住了流民南下的口子,但米价飞涨,城坊户难以维持生计的矛盾,他们如何解决?燕京就是前车之鉴,这次又赶上江东郡大规模增兵,江宁乱不得,不过谁都找不到更好的办法!”

东虏南侵以来,毁了山东到燕南之间的漕运河道,燕南的农耕生产也遭到毁灭性的打击,通过津海粮道北上的米粮主要是供官用,还无法兼顾到民生,一时间燕京粮价飞涨数倍,到今日都没能降下来。

燕京城坊户共有十三万户之多,在如此高企的粮价之下,大多数人都难以维持生计。为了缓解矛盾,避免动荡,朝廷只能命令京营禁军与蓟北军从城坊户里大量招募兵员。

来自城坊户的兵员素质相对较差,想要练成悍不畏死的精兵很难,但为了保证大局稳定,蓟北军这两年新增的四万余兵员,大多数都是从燕京及京畿地区的城坊户里征募。

江东米价飞涨之后,江宁,维扬,平江,杭州等城坊户集中的城池,势力会出现很大的动荡。为了消减动荡跟矛盾,江东郡的这次兵马增编,也将被迫大量的招募城坊户进军营。

对淮东有好处的是,浙北,徽南,江宁等军大肆扩充兵马,虽兵力都将大增,但实际给淮东造成不了多大的压力。然而林缚也有些担心,江宁诸路大军的兵员来源复杂,素质不高,能不能封堵住奢家南下的口子,还真是让人担忧。

林缚没有进东衙,他念着家眷都在山上等候,昨夜赶回崇州没有先上山,就已经要给抱怨了,哪敢留在东衙内宅休息?走到半山腰,听见寂寞的清晨山林突然给一声嘹亮的婴儿啼哭打破……

林缚微微一怔,算着薰娘的产期就这几天,莫非是薰娘生了?

林缚三步并了两步,登上山顶,旁人给他行礼,也顾不得回应。听着婴儿的啼笑越发的清晰,林缚刚走进后院,给君薰的贴身丫鬟卷儿端了一盆血水撞了满怀。

林缚才来得及闪过半边身子,袍裳给淋了半边,铜盆落在台阶上丁铛响。卷儿慌忙跪下来叩头谢罪,吓得脸色煞白,浑身发抖。对当世人来说,这是一桩最犯忌讳的事。

顾盈袖,单柔,柳月儿等人听着外面的动静,走进来看到林缚,问道:“怎么这时候冒冒失失的回来?”

“薰娘怎样了,可平安?”林缚也顾不上袍裳给淋湿,就要走进去看薰娘。

“男人不兴进产房的,”顾盈袖将他挡住,说道,“人昏睡过去了,倒没有什么大碍,昨天夜里动了胎气,生产还算顺利!”

“薰娘生养,怎么不跟我说一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